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在教授文本的时候要着眼整个篇章,围绕文本的结构、条理、表达顺序等方面进行分析,着眼篇章视角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理解作者选材的目的,在对比辨析中感受作者写法的精妙之处,这样才能读出文本的新维度。
一、整体感知,体悟谋篇意图
在创作文本之前,首先在心中要有构思,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而对于文本结构的理解不深,教师可以让学生品味作者谋篇布局的意图,感知作者对于文本的构思。作者对于文本的建构并非暗含在文章某些细节中,而是分散于整篇文章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俯视文本,关注作者的创作思路。
在学习《烟台的海》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并感受作者这样谋篇布局的意图。学生在阅读中不难发现这篇文章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分别总写,而中间的部分则分春夏秋冬来分别描述。在分析中敏锐的学生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提出:“作者在谋篇布局的时候为何不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进行分写呢,为何要先写冬天,然后再写春天、夏天和秋天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学生提出:“冬天的海最具有特点,和其他季节不同,能给人强烈的冲击感,因此作者先描写冬天的部分,这能一下子引起读者的注意。”教师引发学生思考:“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结构,而文章的结构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展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受到启发,领悟到作者描写了烟台的海四季不同的状态,而冬天凝重的海所体现的壮烈美则是作者最欣赏的。
二、读写迁移,感悟选材要义
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也是着眼篇章视角的策略之一,在确立文本的中心之后,如何选择写作材料自然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的选材,而后让学生尝试围绕类似主题进行写作构思,尝试模仿文本进行选材。在写作实践中,学生能形成读写迁移,理解如何创作文章,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时候,教师提问:“在阅读中大家发现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冰心奶奶在文章中描写了在春游途中遇见的儿童,展现了他们生机勃勃的状态,体现了冰心奶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爱。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什么特点,能否起到突显主题的作用呢?”学生在分析中发现作者所选择的都是充满童趣的儿童形象,体现的童趣。例如在刚刚进入颐和园的时候,作者描写“迎着儿童的涌流”,用“挤”字体现了童真。此后作者又描写了游览过程中遇到的儿童,并详细描写了和儿童撞到的场景,展现了儿童既莽撞、又懂礼貌的状态。作者详细写了玉澜堂中和女孩子的对话,体现了儿童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赏花的情境,并借花喻人,体现了对儿童的致癌。通过分析,学生发现,如果选材得当的话,能够更好地展现文章的中心,通过阅读作者所描写的儿童形象,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文章的中心,感受冰心的纯真童心。
三、对比辨析,探究创作精髓
教师可以让学生着眼于语用理论,分析文章的创作手法,感受这些手法所体现的艺术效果,这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写法,探究作者创作的精髓。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学生能达到知识内化,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黄鹤楼送别》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包诗的创作风格,可以让他们对比分析文章和诗歌的部分,了解故事的部分所体现的情感和诗歌所呈现的情感相一致。故事的部分可以看成是对诗歌的诠释,而诗歌的部分则是对故事的总结和补充,是故事情感发展到极致的时候,故事中的主人公情不自禁想要表达的内容。在了解了文包诗的创作风格后,学生发现这是一种有助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蕴含的创作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文包诗的写作方法进行創作,根据传世名诗的内容编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词句,更要让他们尝试从篇章角度入手,分析文章结构、选材、写作技法,只有才能让学生阅读更加深入细致,更具有大局观,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公园巷小学(221003)
一、整体感知,体悟谋篇意图
在创作文本之前,首先在心中要有构思,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而对于文本结构的理解不深,教师可以让学生品味作者谋篇布局的意图,感知作者对于文本的构思。作者对于文本的建构并非暗含在文章某些细节中,而是分散于整篇文章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俯视文本,关注作者的创作思路。
在学习《烟台的海》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并感受作者这样谋篇布局的意图。学生在阅读中不难发现这篇文章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分别总写,而中间的部分则分春夏秋冬来分别描述。在分析中敏锐的学生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提出:“作者在谋篇布局的时候为何不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进行分写呢,为何要先写冬天,然后再写春天、夏天和秋天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学生提出:“冬天的海最具有特点,和其他季节不同,能给人强烈的冲击感,因此作者先描写冬天的部分,这能一下子引起读者的注意。”教师引发学生思考:“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结构,而文章的结构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展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受到启发,领悟到作者描写了烟台的海四季不同的状态,而冬天凝重的海所体现的壮烈美则是作者最欣赏的。
二、读写迁移,感悟选材要义
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也是着眼篇章视角的策略之一,在确立文本的中心之后,如何选择写作材料自然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的选材,而后让学生尝试围绕类似主题进行写作构思,尝试模仿文本进行选材。在写作实践中,学生能形成读写迁移,理解如何创作文章,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时候,教师提问:“在阅读中大家发现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冰心奶奶在文章中描写了在春游途中遇见的儿童,展现了他们生机勃勃的状态,体现了冰心奶奶对于少年儿童的关爱。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什么特点,能否起到突显主题的作用呢?”学生在分析中发现作者所选择的都是充满童趣的儿童形象,体现的童趣。例如在刚刚进入颐和园的时候,作者描写“迎着儿童的涌流”,用“挤”字体现了童真。此后作者又描写了游览过程中遇到的儿童,并详细描写了和儿童撞到的场景,展现了儿童既莽撞、又懂礼貌的状态。作者详细写了玉澜堂中和女孩子的对话,体现了儿童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赏花的情境,并借花喻人,体现了对儿童的致癌。通过分析,学生发现,如果选材得当的话,能够更好地展现文章的中心,通过阅读作者所描写的儿童形象,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文章的中心,感受冰心的纯真童心。
三、对比辨析,探究创作精髓
教师可以让学生着眼于语用理论,分析文章的创作手法,感受这些手法所体现的艺术效果,这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写法,探究作者创作的精髓。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学生能达到知识内化,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黄鹤楼送别》一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包诗的创作风格,可以让他们对比分析文章和诗歌的部分,了解故事的部分所体现的情感和诗歌所呈现的情感相一致。故事的部分可以看成是对诗歌的诠释,而诗歌的部分则是对故事的总结和补充,是故事情感发展到极致的时候,故事中的主人公情不自禁想要表达的内容。在了解了文包诗的创作风格后,学生发现这是一种有助于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蕴含的创作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文包诗的写作方法进行創作,根据传世名诗的内容编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词句,更要让他们尝试从篇章角度入手,分析文章结构、选材、写作技法,只有才能让学生阅读更加深入细致,更具有大局观,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公园巷小学(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