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关键词】语文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减负不减教学质量,增效不增学生负担”一直是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者思考、探索与实践的课题,作为教学条件不是很好的广大农村学校来说,真正做到减负增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网络、多媒体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涌进课堂,使学生在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不致教学质量滑坡甚至提高变成可能。现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到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达到减负增效之目的谈谈个人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客观认识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的应用现状,循序渐进,最终实现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整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通讯、软件、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步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来了阅读方式、写作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主体是语文课程,而非是信息技术,所以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教师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为语文课程的展开而服务,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达到在课堂上使用信息的目的。语文课学习的主体内容就是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而不是信息技术的教学。语文教师应以语文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声、光、色结合起来,知识的信息通过人的种种感官接受,产生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通过录音范读,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堂小结对展示知识框架,让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
但由于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的普及是近几年的事,农村学校受条件限制,教师在运用计算机教学中还不够娴熟,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缺乏主见,存在盲目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存在许多障碍。所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对农村学校来说,不是有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后整合就一蹴而就,而只能结合实际,循序渐进,最终实现有效整合。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其套式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枯燥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要打破这种机械、沉闷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为质疑、探究、创新提供条件。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展现精彩场面和诗情画意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学生美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并深化对课文主题的认识。例如讲授《苏州园林》时,可从网络上下载介绍苏州园林的视频给学生播放,在柔美的音乐中,配合标准的朗诵,与文章内容和情景相对应的图片逐一展现在屏幕上,营造出苏州园林优美的意境,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深受感染,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又如,一些科学说明文,学生靠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既没兴趣,又不便理解,但如果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变革传统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老师和学生的在线交流和资源共享变得更为便捷,部分传统的语文作业,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习信、微信、QQ群等平台实现实时沟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省去了学生大量的抄写时间,减轻了课业负担,同时,也方便了教师及时答疑、解惑,作业批改等工作。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提升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除了与其他学科所共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思维训练、发展智力等任务外,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不外乎一手像样的字,一笔得体的文章,一口流畅的普通话,一看就能抓住要领的读书能力。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便于做到:
感知语言,培养语感。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赏词析句能力,教师优选范例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句,适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创造一种最佳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理解作者用词语表达内容的匠心所在,情感得到了升华。通过聆听标准的、赋予感情的诵读,感受语言美,培养语感。
激发美感,渗透美育。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的形象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视频、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 启发想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配合多媒体技术,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对于语文中许多学生无法感知的遥远环境,如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受着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师一面讲课,一面板书,很难最大容量地把要讲的知识在四十五分钟内充分表现出来。只有一块黑板,而黑板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只顾去讲,不去板书,对初中生,特别是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广取博览,博采众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大容量的接触知识,经过自己的分析取舍,最后形成语文知识的积淀。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好语文,打好语文基础,要建立在广取博览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互联网接入课堂,可以打破上课时间的限制,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远古的神话拉进课堂欣赏;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尽览世界奇丽风光,如:可以同李白一起欣赏“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壮丽河山,也可以同刘禹锡一道去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过境迁。这种大量占有教学资源的优势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实现的,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45分钟利用效率,让学生在45分钟内获得最大量的知识。应用现代技术,充实课堂内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六、合理呈现,发挥最佳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选择一个最佳的呈现时机很重要。一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配合导入语使用;在突出重难点、品味语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时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内容,如前所述,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最终变成摆花架子、作秀,起了事与愿违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语文是各学科之本,语文教师对此研究更是责无旁贷。我们应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减负不减教学质量,增效不增学生负担”一直是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者思考、探索与实践的课题,作为教学条件不是很好的广大农村学校来说,真正做到减负增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网络、多媒体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涌进课堂,使学生在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不致教学质量滑坡甚至提高变成可能。现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到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达到减负增效之目的谈谈个人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客观认识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的应用现状,循序渐进,最终实现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整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通讯、软件、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步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来了阅读方式、写作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主体是语文课程,而非是信息技术,所以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教师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为语文课程的展开而服务,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达到在课堂上使用信息的目的。语文课学习的主体内容就是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而不是信息技术的教学。语文教师应以语文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声、光、色结合起来,知识的信息通过人的种种感官接受,产生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通过录音范读,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堂小结对展示知识框架,让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与能力。
但由于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的普及是近几年的事,农村学校受条件限制,教师在运用计算机教学中还不够娴熟,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缺乏主见,存在盲目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存在许多障碍。所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对农村学校来说,不是有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后整合就一蹴而就,而只能结合实际,循序渐进,最终实现有效整合。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其套式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枯燥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要打破这种机械、沉闷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为质疑、探究、创新提供条件。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展现精彩场面和诗情画意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学生美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并深化对课文主题的认识。例如讲授《苏州园林》时,可从网络上下载介绍苏州园林的视频给学生播放,在柔美的音乐中,配合标准的朗诵,与文章内容和情景相对应的图片逐一展现在屏幕上,营造出苏州园林优美的意境,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深受感染,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又如,一些科学说明文,学生靠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既没兴趣,又不便理解,但如果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变革传统作业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通信技术的发展,为老师和学生的在线交流和资源共享变得更为便捷,部分传统的语文作业,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习信、微信、QQ群等平台实现实时沟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省去了学生大量的抄写时间,减轻了课业负担,同时,也方便了教师及时答疑、解惑,作业批改等工作。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提升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除了与其他学科所共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思维训练、发展智力等任务外,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不外乎一手像样的字,一笔得体的文章,一口流畅的普通话,一看就能抓住要领的读书能力。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高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便于做到:
感知语言,培养语感。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赏词析句能力,教师优选范例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句,适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创造一种最佳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理解作者用词语表达内容的匠心所在,情感得到了升华。通过聆听标准的、赋予感情的诵读,感受语言美,培养语感。
激发美感,渗透美育。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的形象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视频、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 启发想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配合多媒体技术,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对于语文中许多学生无法感知的遥远环境,如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受着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师一面讲课,一面板书,很难最大容量地把要讲的知识在四十五分钟内充分表现出来。只有一块黑板,而黑板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只顾去讲,不去板书,对初中生,特别是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广取博览,博采众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大容量的接触知识,经过自己的分析取舍,最后形成语文知识的积淀。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好语文,打好语文基础,要建立在广取博览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互联网接入课堂,可以打破上课时间的限制,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远古的神话拉进课堂欣赏;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尽览世界奇丽风光,如:可以同李白一起欣赏“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壮丽河山,也可以同刘禹锡一道去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过境迁。这种大量占有教学资源的优势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实现的,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45分钟利用效率,让学生在45分钟内获得最大量的知识。应用现代技术,充实课堂内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六、合理呈现,发挥最佳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选择一个最佳的呈现时机很重要。一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配合导入语使用;在突出重难点、品味语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时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内容,如前所述,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最终变成摆花架子、作秀,起了事与愿违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语文是各学科之本,语文教师对此研究更是责无旁贷。我们应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