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观所代表的士大夫的人格精神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人生内涵看,唯有苏轼达到了历尽劫波后返璞归真的人生至高境界。他的月下起舞,享受清风明月,秦观显然达不到,他无法忘怀世事,不但早期反复诉说着“韶华不为少年留”,“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就是在后期的词作中,也不断吟唱着“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都展现出一种虽平常却蕴含哲理的生命至境。“斜日半山,烟暝两岸”,“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衰颓之景透现出深深的不甘。即使最终了悟式地抒发,也是“醉卧古藤荫下,了不知南北”。他一直没有达到苏轼的超脱、旷达,对生命的任意挥洒;他只能是一个生命自由的追求者。他的词表现出生命活力不能舒展的忧郁,表现出在强大外力面前生命的无可奈何。在羁旅行役中,他似乎失落了自己的归属感,他所不断吟唱的实际是对人生归属,对自由家园的深沉而无奈的呼唤。虽不能达到,却始终跋涉在追求自由生命的旅途中,这也就是秦观词韵美的人生内涵。
  宋人是很会享受的,这种享受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精神上。由“忧生”产生的爱惜生命,使得他们重视生命的质量。王瑶先生认为魏晋人热爱生命,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于是提高生命的密度。我们也可以说宋人更加珍爱生命,不能增加生命的数量,于是增加生命的质量。物质条件的优渥也为他们的做法提供了基础,他们尽量打造每一个时间、每一个空间,使之精致化、审美化,也就是使日常生活艺术化。
  钱穆先生说:“宋以后的文学艺术,都已经平民化了,每一个平民家庭的厅堂墙壁上,总会挂有几幅字画,上面写着几句诗或画上几根竹子,几只小鸟之类,幽雅淡泊……甚至你晚上卧床的枕头上,也往往會绣有诗画,令人日常接触到的,尽是艺术,尽是文学,而尽已平民化了。单纯,淡泊,和平,安静,让你沉默体味,教你怡然自得。”这种一般士人日常生活的艺术化首先表现在典雅上,尤其要化俗为雅,化日常生活为精致,使他们做的一切都具有诗一般的韵味。他们不避俚俗,而要以自己的情致修养去化俗为雅,这需要一种深情。“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这正是古代士大夫的人格精神的表现,由晋人开端,宋代士大夫继承并且发展了这一倾向。
  宋代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士大夫的末世情怀更甚,他们的伤春伤别中更多生命之悲,他们的心灵更敏感脆弱,他们因对外在的社会失望而转向对内在生活的追求,因此尤为需要女性的温柔。所以在宋词中,我们看到那么多的女性身影,尤其在他们的宦游远谪中,更需要女性的安慰。因此,在宋人的人生理想和日常生活的艺术化中,都离不了女性的温柔体贴。宋代士大夫厌倦了外在的事功,把它转化为独善风节,对生命的忧患使他们注重内心生活的质量,把平常的生活尽量艺术化,从秦观词中可以看出宋代士大夫的人格风神。当然不仅只有这一种人格模式,但是秦观代表了最大多数士大夫的人生模式。此外,还有以苏轼为代表的人生模式——超逸;以姜夔为代表的生活艺术化的变形——狷洁。这三种人生模式分别代表了三种士大夫的生活,却又合而为一,集中体现在一个人或一群人身上。宋代士大夫的人生“就流动在这三种形态之中,苏轼是理想,秦观是现实,姜夔是变形。理想是难于企及的,现实是需要小心去做的,当现实在社会上碰壁以后,他们就表现出偏执,以狷洁应对社会,这就是宋代士大夫的文化人格”。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把中国文化的进展分为三个时期:先秦、汉唐与宋元明清。先秦时期确定世界大同的基本理想,汉唐时期确立社会政治制度,宋代则文学、艺术、美术、工艺一切如春花怒放般光明畅茂,个性的自由伸展也开始了。中国的政治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便再进一步来期求个人内在个性的发展,也就是说,宋代以后士大夫才有了独立的个性人格。那么,宋代士大夫的这种文化人格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第一,这种文化人格使得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不归向宗教,而归向艺术审美,“中国的艺术文学,在其本质上,就可以替代宗教功用”。这就使古代士大夫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免除了沉溺于宗教的全民狂迷,能够冷静地实现内省式的人格完善。这种人格的完善在于锤炼人的性格,养成诸如坚韧、善良、忠诚等美好的品格,保持凛然的风节,使中华民族有一种内聚力,能够屡仆屡起,尤为重要的是,不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不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是待时而动,一旦国家有难,可以立即投笔而起,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二,这种文化人格的修养来源于对生存状态的忧虑,实际揭示了现实社会种种桎梏人性的做法,从而否定了现存的政治秩序与伦理原则,对封建社会有一种潜在的破坏力。
  第三,它对个体生命自由的企羡,对诗意人生理想的渴求,客观上指向了一种未来社会的全新的人,一种不为外物所累的自由、充实、审美的新人,呼唤着新的社会的来临。当然,这一文化人格也有缺点,比如软弱、超然,对社会正面的批判不多,这也构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消极一面,“风流儒雅而弱不禁风,绵软坚韧而刚性不足,勤于思考而行动较少,凝重含蓄而不够热情”。
  作者单位: 山东省滨州实验中学(256600)
其他文献
目前高中语文教育所面临的瓶颈,需要通过“智趣”的教学模式来破解,在“乐教乐学”的良好氛围下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在此,笔者将择取三个角度浅析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智趣”元素。  一、通过诵读开发学生想象力  将“智趣”元素应用于朗诵,具体体现为使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波动,从而主动感受作品中寄托的思绪,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达到领会作品主旨的目的。  笔者曾经在高中叙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用提问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用提问促进多维度研究。提问忌讳不清不楚,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切入点;提问忌讳匹配不合适,简单问题训练优等生没有价值,难度较大问题难坏学困生;提问忌讳放而不收,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提问忌讳教师自问自答,课堂成为教师“独角戏”。  一、忌不清不楚,问题切口模糊不清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师生活动最常见的互动形式,教师根据教材文本设计
【正】 在这次会上,听了同志们宣读的论文,深受教益。几年来,各院校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积极进行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许多问题,教育
如今的各层次教育机构均展现出了多媒体技术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情形况,这是一个好现象,这符合学习者的心理需要。它依现代教育理念的执行标准,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和传统教育媒体相联系的策略,目标明确地对教育信息加以阐释,能够将多种感官功能的优势利用起来,能够促进教育成果走向最优化状态。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来讲,则因为同时具有较强的人文功能和工具功能,因此更需要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实现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紧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理论创新。接受美学理论是新课改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理论,为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提供了渠道,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对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呢?  一、 教学实践  下面笔者基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谈谈高中课文《项链》的阅读教学。  师:故事中的
【正】 以“新时期工科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主题的第三次高等工程教育理论讨论会,于1988年4月11日至17日在南京工学院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协作组14所成员学校的
随着智能变电站推广建设,二次系统引入了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过程层交换机等智能组件,二次设备种类及数量繁多,一些传统的检修手段已不再适用.如何有效地管理监测二次设备智
高中语文课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这一阶段的高中生是青春激扬的,是风华正茂的。由于网络对新时代的学生所造成的冲击,使得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学习稍显枯燥的语文课程。又因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打消了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寻找到一种新的能够引起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成为当务之急。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自然也包括学习方式。在互联网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不管是在基础题还是阅读题中,学生遇到文言文的第一反应就是“难”,这就折射出学生对于文言文确实“不会”“不懂”“不精”。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的这一现状,还需要教师在教与学中探索答案。  一、融学于教  大多数教师都会认为文言文难,因此要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让他们记、背、读、写。在这一教学思维下,教师很容易忽略学生的学,大量的知识点使学生无暇“思考”,他们学习的思路完全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中的法律问题日渐突出,电子商务法教学的效果日益突出,而传统的法律教育模式并不能适应现代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实际培养需要.本文通过分析CDIO 与做中学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