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攻坚以来,吴堡县面对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严峻形势,把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在决战脱贫攻坚中最大限度整合资源、聚集力量,构筑起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扶贫大格局。截至目前,全县6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脱贫退出6203户13913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37%以下。
产业造血
练就脱贫“真功夫”
2018年12月4日下午,在吴堡县辛家溝镇深砭墕村丰润现代农业园区,村民们正忙着将山地苹果分拣装箱。自从2014年园区落户村子以来,村民们就过上了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的好日子。“在这儿打工一天能挣100元,还管吃,贫困户还能优先学技术!”村民霍学云高兴地说。
据介绍,丰润现代农业园区共流转土地760亩,先后高标准栽植了600多亩山地苹果。园区采取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力、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的“三变”改革发展模式,带动了193户贫困户增收。如今,在该园区的带动下,深砭墕村共发展山地苹果103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示范村。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吴堡县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一方面积极引入资金“活水”,将产业扶贫补助上限从原来的每户5000元提高到单项产业最高1万元、每户最高2.5万元。对适合吴堡本地发展、具有长效增收潜力的红枣、核桃、蚕桑、花椒和山地苹果等特色产业,制定了单项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扶持政策,重点鼓励规模经营和整村推进;另一方面,吴堡县通过实施订单农业,对手工空心挂面和老黑酱等9类适合贫困户种植生产加工的吴堡农特产品进行统一加工、包装、销售。
据统计,2018年以来,吴堡县共实施87个中长期特色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6179户14285人,覆盖产业贫困户3932户9358人;撬动县上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贴息小额贷款9100多万元,解决了2544户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难题;实施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0个,总规模7500千瓦,总投资5595万元,年发电量约为1050万千瓦时。
就业先行
铺就脱贫“快车道”
“多亏县上出台的贫困户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让我毕业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为家里减轻了负担。”27岁的吴堡县寇家塬镇马跑泉村干部张佳佳说。2016年,他大学毕业后报名参加了吴堡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并以在基层公益性岗位上班的方式开始在扶贫一线工作。
在吴堡县的就业扶贫道路上,张佳佳绝不是一个特例。据了解,2016年,吴堡县利用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这一对口帮扶资源,共选送了172名贫困户“两后生”和大学毕业未就业的贫困家庭子女到该校进行免费专业技能培训,并择优聘用到基层公益性岗位就业或推荐到企业就业。同时,吴堡县还以政府提供特设岗位的方式,聘用了18名贫困家庭子女到基层任职,又将72名贫困家庭子女中未就业的医学类和幼师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全部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聘用到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幼儿园等基层公益性岗位。
不仅如此,为了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吴堡县还出台优惠政策,对贫困劳动力创办的经济实体取得法定证照、依法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3000元;对有创业意愿、计划和符合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免费创业培训和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对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给予每户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劳务奖补。
据统计,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吴堡县已引导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480人,实施技能培训330人,扶持自主创业52人;向符合申报条件的41名贫困户发放自主创业补贴12.3万元;为4000多名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发放劳务奖补金994.2万元。
安居乐业
搬出脱贫“新天地”
“十三五”以来,吴堡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围绕沿黄生态经济带、特色农业园、旅游景区等项目,选址布局了龙山惠民家园、怡馨小区、怡佳小区、龙山小区、新城大厦5个集中安置点,累计搬迁贫困群众815户2430人。
“现在在厂子里,我每天都干劲十足!有了经济来源,我就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想要的生活。”在吴堡县宝船玩具有限公司工作的王焕焕告诉记者,来工厂之前,她是一名地道的家庭主妇,得知政府帮助移民搬迁户就业时,立刻就报了名。目前,在政府的协调下,宝船玩具公司已安排89名像王焕焕这样的易地搬迁贫困群众进厂务工,月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我们坚持‘迁、业’同步开展,提前谋划搬迁贫困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搬迁群众参与’的运行模式,让搬迁群众实现挪穷窝、斩穷根、奔小康的梦想。”吴堡县扶贫办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吴堡县共为搬迁群众安排公益性岗位101个,组织就业技能培训38人,安排县城环卫岗位92个;通过发放小额贷款的方式,帮助515户搬迁群众走上了发展产业的道路。
文明新风
催生脱贫致富志
身残志坚,却凭借着坚强意志和勤劳双手,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的王虎年;十年如一日赡养双方父母,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的丁改英;把家庭打造得温馨和谐,为乡邻排忧解难乐此不疲的宋应虎……时下的吴堡,在“诚孝俭勤和”新民风的熏陶下,凡人善举比比皆是,正能量不断聚集。
2017年以来,吴堡县把新民风建设纳入脱贫攻坚大盘子,坚持“党建 新民风建设”的系统思维,着力推进新民风建设与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该县印发了《关于开展新民风文明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出台了新民风道德评议活动、村规民约建设等8个配套文件,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宣传、推崇他们的“凡人善举”,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形成争当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风气。同时,对“争当贫困户”的反面典型进行通报,使得自强自立、奋进思变精神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主旋律。
针对脱贫攻坚中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和“懒赖推”等行为,吴堡县将志愿服务作为一张温情名片,成立了“脱贫助手”志愿服务队;以“道德讲堂”、脱贫攻坚讲习所为载体,将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传遍城乡;推选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等乡贤能人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通过“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据了解,2017年以来,吴堡县已先后举办两届新民风建设先进典型表彰大会,对3个文明家庭、10名吴堡好人、12名孝老爱亲模范、20户“十星级文明户”和32名“自强脱贫模范”进行了表彰并予以重奖,对各镇(街道)评选出的6名不孝子孙、6名“争当贫困户”反面典型进行了公开通报曝光。
产业造血
练就脱贫“真功夫”
2018年12月4日下午,在吴堡县辛家溝镇深砭墕村丰润现代农业园区,村民们正忙着将山地苹果分拣装箱。自从2014年园区落户村子以来,村民们就过上了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的好日子。“在这儿打工一天能挣100元,还管吃,贫困户还能优先学技术!”村民霍学云高兴地说。
据介绍,丰润现代农业园区共流转土地760亩,先后高标准栽植了600多亩山地苹果。园区采取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力、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的“三变”改革发展模式,带动了193户贫困户增收。如今,在该园区的带动下,深砭墕村共发展山地苹果103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示范村。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吴堡县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一方面积极引入资金“活水”,将产业扶贫补助上限从原来的每户5000元提高到单项产业最高1万元、每户最高2.5万元。对适合吴堡本地发展、具有长效增收潜力的红枣、核桃、蚕桑、花椒和山地苹果等特色产业,制定了单项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扶持政策,重点鼓励规模经营和整村推进;另一方面,吴堡县通过实施订单农业,对手工空心挂面和老黑酱等9类适合贫困户种植生产加工的吴堡农特产品进行统一加工、包装、销售。
据统计,2018年以来,吴堡县共实施87个中长期特色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6179户14285人,覆盖产业贫困户3932户9358人;撬动县上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贴息小额贷款9100多万元,解决了2544户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难题;实施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0个,总规模7500千瓦,总投资5595万元,年发电量约为1050万千瓦时。
就业先行
铺就脱贫“快车道”
“多亏县上出台的贫困户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让我毕业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为家里减轻了负担。”27岁的吴堡县寇家塬镇马跑泉村干部张佳佳说。2016年,他大学毕业后报名参加了吴堡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并以在基层公益性岗位上班的方式开始在扶贫一线工作。
在吴堡县的就业扶贫道路上,张佳佳绝不是一个特例。据了解,2016年,吴堡县利用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这一对口帮扶资源,共选送了172名贫困户“两后生”和大学毕业未就业的贫困家庭子女到该校进行免费专业技能培训,并择优聘用到基层公益性岗位就业或推荐到企业就业。同时,吴堡县还以政府提供特设岗位的方式,聘用了18名贫困家庭子女到基层任职,又将72名贫困家庭子女中未就业的医学类和幼师类应届大学毕业生,全部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聘用到中心村卫生室和社区幼儿园等基层公益性岗位。
不仅如此,为了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吴堡县还出台优惠政策,对贫困劳动力创办的经济实体取得法定证照、依法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3000元;对有创业意愿、计划和符合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免费创业培训和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对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给予每户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劳务奖补。
据统计,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吴堡县已引导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480人,实施技能培训330人,扶持自主创业52人;向符合申报条件的41名贫困户发放自主创业补贴12.3万元;为4000多名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发放劳务奖补金994.2万元。
安居乐业
搬出脱贫“新天地”
“十三五”以来,吴堡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围绕沿黄生态经济带、特色农业园、旅游景区等项目,选址布局了龙山惠民家园、怡馨小区、怡佳小区、龙山小区、新城大厦5个集中安置点,累计搬迁贫困群众815户2430人。
“现在在厂子里,我每天都干劲十足!有了经济来源,我就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想要的生活。”在吴堡县宝船玩具有限公司工作的王焕焕告诉记者,来工厂之前,她是一名地道的家庭主妇,得知政府帮助移民搬迁户就业时,立刻就报了名。目前,在政府的协调下,宝船玩具公司已安排89名像王焕焕这样的易地搬迁贫困群众进厂务工,月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我们坚持‘迁、业’同步开展,提前谋划搬迁贫困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搬迁群众参与’的运行模式,让搬迁群众实现挪穷窝、斩穷根、奔小康的梦想。”吴堡县扶贫办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吴堡县共为搬迁群众安排公益性岗位101个,组织就业技能培训38人,安排县城环卫岗位92个;通过发放小额贷款的方式,帮助515户搬迁群众走上了发展产业的道路。
文明新风
催生脱贫致富志
身残志坚,却凭借着坚强意志和勤劳双手,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的王虎年;十年如一日赡养双方父母,用实际行动践行孝道的丁改英;把家庭打造得温馨和谐,为乡邻排忧解难乐此不疲的宋应虎……时下的吴堡,在“诚孝俭勤和”新民风的熏陶下,凡人善举比比皆是,正能量不断聚集。
2017年以来,吴堡县把新民风建设纳入脱贫攻坚大盘子,坚持“党建 新民风建设”的系统思维,着力推进新民风建设与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该县印发了《关于开展新民风文明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出台了新民风道德评议活动、村规民约建设等8个配套文件,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宣传、推崇他们的“凡人善举”,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形成争当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风气。同时,对“争当贫困户”的反面典型进行通报,使得自强自立、奋进思变精神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主旋律。
针对脱贫攻坚中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和“懒赖推”等行为,吴堡县将志愿服务作为一张温情名片,成立了“脱贫助手”志愿服务队;以“道德讲堂”、脱贫攻坚讲习所为载体,将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传遍城乡;推选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等乡贤能人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通过“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据了解,2017年以来,吴堡县已先后举办两届新民风建设先进典型表彰大会,对3个文明家庭、10名吴堡好人、12名孝老爱亲模范、20户“十星级文明户”和32名“自强脱贫模范”进行了表彰并予以重奖,对各镇(街道)评选出的6名不孝子孙、6名“争当贫困户”反面典型进行了公开通报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