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梧桐树下话沧桑
我校座落在长江路,这里是南京著名的文化街区,素来享有“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的美誉。由东向西,长江路沿线连缀着诸多这座城市兴衰沉浮的见证:始建于明代的毗卢寺,抗战后周恩来工作、战斗过的梅园新村,全面展示魏晋文化的六朝博物馆,曾是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天王府和民国政治核心的“总统府”,号称中国第三、亚洲第四图书馆的南京图书馆,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族密切相关的江宁织造府,前身是中央陈列馆的今江苏美术馆,上演过无数近代历史大戏的原民国国民大会堂……正可谓三步一景观,五步一遗存,更别说道路两旁那些种植于90多年前的郁郁葱葱、伟岸挺拔的法国梧桐了。
每天到了下班时分,我便会领着从幼儿园放学的儿子辰辰,开始慢慢悠悠的“长江路上散步游”。
“爸爸,我已经知道南京六朝古都是哪六朝了!”昨天刚刚逛了一遍六朝馆,儿子似乎已经记住了这个重要的知识点了。
“哦,那你说说是哪六朝?”
“东吴、东晋,还有宋齐梁陈。”儿子俨然把这些相隔近四百年的王朝更替背成了顺口溜。
“古时候的城市和现在差别可大了,我们今天再去转转吧,看谁发现的多,好不好?”儿子向来喜欢比赛,一听便连蹦带跳,领着我向前。
我们来到了六朝“衣食起居”展馆里。竹林、荷塘、棋盘、石子被合理地打造成了展厅内的景观,凸显六朝脱俗的风度。无论是哪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别致典雅的景观小品。伴着《广陵散》的古琴雅乐,走在这样的清幽环境里,一向活泼好动的辰辰也放慢了脚步,压低了说话的声音。
来到“六朝餐桌展柜”前,我和辰辰便开始了“发现之旅”——
“爸爸,我发现古人喜欢吃牛肉,因为桌上有牛头骨,还有牛角呢!”儿子率先发表他的看法。
我也不能落后:“儿子,我的发现更伟大,六朝人还很爱吃海鲜,你看桌上有好多的贝壳呢!”这一下引起“小吃货”的兴趣:“贝壳蒸鸡蛋我也爱吃,看来六朝人都是美食家呢!”他的“童言无忌”逗得工作人员也笑出声来。
再看交通工具,儿子的目光被一辆造型独特的古车吸引:“爸爸,这是什么车啊?怎么上面还要两个人在敲鼓呢?”“记里鼓车是中国古代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因为这种车每行一里路,小木人便会打一下鼓,故名‘记里鼓车’……你想想看,这和我们今天什么车特别像啊?”
辰辰很爱动脑筋,一下便兴奋地嚷出来:“我知道,这是古时候的出租车!古人真厉害啊!”
“是啊,辰辰你不是喜欢机器人吗?连现代的科学家都称这种车为古代机器人……”未等我说完,小家伙便抢过我的话头:“爸爸,等我长大了,我要发明一种更加高级的机器人出租车……”
走出六朝馆,黄昏下的长江路上,行人步履匆匆,两排百年梧桐更显宁静从容。我和儿子手牵着手,走在梧桐树下,从六朝遗韵走到红楼梦境,从民国风情走到今日繁华。一天天地走过去又走过来,细语呢喃,笑声琅琅,走到儿子新苗茁壮,走到爸爸也跟着孩子一同芬芳。
台城柳中觅诗情
很多千古名诗中,有不少都与南京有关。这一天,我在家教辰辰读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句不难,解释过之后,辰辰很快就背熟了。出于對家乡的自豪,我特意和儿子做了强调:“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南京所写的,台城就是玄武湖边上的那段古城墙。”因为这句话,这首千年前的古诗一下扎根在了孩子的心里头,他心心念念地要求我:“爸爸,你带我去看看台城柳吧!”
初春时节,一个微雨的周末,我带着辰辰来到了鸡鸣寺旁、玄武湖畔的台城。朦朦胧胧里,正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我们先登上古鸡鸣寺,坐在窗明几净的豁蒙楼上,父子俩共吃一碗素油烫干丝,再悠悠然然地看着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烟雨迷濛的玄武湖衬着金黄中微微泛紫的钟山,真像一幅水墨画。
“辰辰,你看,这里就是台城啦!”我指着眼前的景色告诉儿子。
儿子来了兴致:“那台城边上长的柳树就是台城柳,爸爸,我说的对不对啊?”他的小脑袋里又有了大疑问:“为什么台城柳是无情的啊?无情不是不好的意思吗?”
“一千多年前,这里也生长着很多柳树。这一千多年是好长好长的时间,经历过多少个朝代,走过多少代人啊,如今都成为了历史,写进了书里。而这些柳树依然青翠,陪伴在台城边上。诗人说台城柳无情,就是诗人自己丰富情感的抒发呀!”
辰辰听得似懂非懂,却极认真。我也点到为止,不做超越心智年龄的纠缠。我建议:“我们到台城上走一走,再去摸一摸台城柳吧!”
踏上台城。这段城墙没有垛子,真如平台一样。踩在青青茸茸的嫩草上,走着走着,我便抑扬顿挫地吟出诗句:“江雨霏霏江草齐……”,辰辰随即唱和上来:“六朝如梦鸟空啼……”这一次,小家伙的吟诵不急不缓,吟得有板有眼。也许,这就是自然与文化共同濡染的奇妙作用吧!
下了台城,辰辰和我一起摸摸台城柳,还嫌不够亲密,再抱上一抱。春风吹拂,柳条轻扬。可爱的辰辰说了一句让我好生感动的话:“爸爸,我觉得台城柳是有情的,我抱它,它还会跳起舞来呢!”古老的诗意,穿透千年,温暖润泽了一颗稚嫩的童心,又激起同样活泼泼、清亮亮的新诗意。诚如余秋雨先生所言:“古诗词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古诗词确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古诗词如玉杵叩扉,叮叮当当,嗡嗡喤喤,一下子把心扉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
在这次美好的“觅诗游学”之后,我又和辰辰来到乌衣巷口寻找“旧时王谢堂前燕”,在月夜秦淮河畔感受“烟笼寒水月笼沙”,登上早春的栖霞寺体会“千里莺啼绿映红”……南京城这本大书,值得我和儿子好好地去品读。
(作者单位:南京市长江路小学)
我校座落在长江路,这里是南京著名的文化街区,素来享有“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的美誉。由东向西,长江路沿线连缀着诸多这座城市兴衰沉浮的见证:始建于明代的毗卢寺,抗战后周恩来工作、战斗过的梅园新村,全面展示魏晋文化的六朝博物馆,曾是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天王府和民国政治核心的“总统府”,号称中国第三、亚洲第四图书馆的南京图书馆,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族密切相关的江宁织造府,前身是中央陈列馆的今江苏美术馆,上演过无数近代历史大戏的原民国国民大会堂……正可谓三步一景观,五步一遗存,更别说道路两旁那些种植于90多年前的郁郁葱葱、伟岸挺拔的法国梧桐了。
每天到了下班时分,我便会领着从幼儿园放学的儿子辰辰,开始慢慢悠悠的“长江路上散步游”。
“爸爸,我已经知道南京六朝古都是哪六朝了!”昨天刚刚逛了一遍六朝馆,儿子似乎已经记住了这个重要的知识点了。
“哦,那你说说是哪六朝?”
“东吴、东晋,还有宋齐梁陈。”儿子俨然把这些相隔近四百年的王朝更替背成了顺口溜。
“古时候的城市和现在差别可大了,我们今天再去转转吧,看谁发现的多,好不好?”儿子向来喜欢比赛,一听便连蹦带跳,领着我向前。
我们来到了六朝“衣食起居”展馆里。竹林、荷塘、棋盘、石子被合理地打造成了展厅内的景观,凸显六朝脱俗的风度。无论是哪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别致典雅的景观小品。伴着《广陵散》的古琴雅乐,走在这样的清幽环境里,一向活泼好动的辰辰也放慢了脚步,压低了说话的声音。
来到“六朝餐桌展柜”前,我和辰辰便开始了“发现之旅”——
“爸爸,我发现古人喜欢吃牛肉,因为桌上有牛头骨,还有牛角呢!”儿子率先发表他的看法。
我也不能落后:“儿子,我的发现更伟大,六朝人还很爱吃海鲜,你看桌上有好多的贝壳呢!”这一下引起“小吃货”的兴趣:“贝壳蒸鸡蛋我也爱吃,看来六朝人都是美食家呢!”他的“童言无忌”逗得工作人员也笑出声来。
再看交通工具,儿子的目光被一辆造型独特的古车吸引:“爸爸,这是什么车啊?怎么上面还要两个人在敲鼓呢?”“记里鼓车是中国古代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因为这种车每行一里路,小木人便会打一下鼓,故名‘记里鼓车’……你想想看,这和我们今天什么车特别像啊?”
辰辰很爱动脑筋,一下便兴奋地嚷出来:“我知道,这是古时候的出租车!古人真厉害啊!”
“是啊,辰辰你不是喜欢机器人吗?连现代的科学家都称这种车为古代机器人……”未等我说完,小家伙便抢过我的话头:“爸爸,等我长大了,我要发明一种更加高级的机器人出租车……”
走出六朝馆,黄昏下的长江路上,行人步履匆匆,两排百年梧桐更显宁静从容。我和儿子手牵着手,走在梧桐树下,从六朝遗韵走到红楼梦境,从民国风情走到今日繁华。一天天地走过去又走过来,细语呢喃,笑声琅琅,走到儿子新苗茁壮,走到爸爸也跟着孩子一同芬芳。
台城柳中觅诗情
很多千古名诗中,有不少都与南京有关。这一天,我在家教辰辰读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句不难,解释过之后,辰辰很快就背熟了。出于對家乡的自豪,我特意和儿子做了强调:“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南京所写的,台城就是玄武湖边上的那段古城墙。”因为这句话,这首千年前的古诗一下扎根在了孩子的心里头,他心心念念地要求我:“爸爸,你带我去看看台城柳吧!”
初春时节,一个微雨的周末,我带着辰辰来到了鸡鸣寺旁、玄武湖畔的台城。朦朦胧胧里,正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我们先登上古鸡鸣寺,坐在窗明几净的豁蒙楼上,父子俩共吃一碗素油烫干丝,再悠悠然然地看着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烟雨迷濛的玄武湖衬着金黄中微微泛紫的钟山,真像一幅水墨画。
“辰辰,你看,这里就是台城啦!”我指着眼前的景色告诉儿子。
儿子来了兴致:“那台城边上长的柳树就是台城柳,爸爸,我说的对不对啊?”他的小脑袋里又有了大疑问:“为什么台城柳是无情的啊?无情不是不好的意思吗?”
“一千多年前,这里也生长着很多柳树。这一千多年是好长好长的时间,经历过多少个朝代,走过多少代人啊,如今都成为了历史,写进了书里。而这些柳树依然青翠,陪伴在台城边上。诗人说台城柳无情,就是诗人自己丰富情感的抒发呀!”
辰辰听得似懂非懂,却极认真。我也点到为止,不做超越心智年龄的纠缠。我建议:“我们到台城上走一走,再去摸一摸台城柳吧!”
踏上台城。这段城墙没有垛子,真如平台一样。踩在青青茸茸的嫩草上,走着走着,我便抑扬顿挫地吟出诗句:“江雨霏霏江草齐……”,辰辰随即唱和上来:“六朝如梦鸟空啼……”这一次,小家伙的吟诵不急不缓,吟得有板有眼。也许,这就是自然与文化共同濡染的奇妙作用吧!
下了台城,辰辰和我一起摸摸台城柳,还嫌不够亲密,再抱上一抱。春风吹拂,柳条轻扬。可爱的辰辰说了一句让我好生感动的话:“爸爸,我觉得台城柳是有情的,我抱它,它还会跳起舞来呢!”古老的诗意,穿透千年,温暖润泽了一颗稚嫩的童心,又激起同样活泼泼、清亮亮的新诗意。诚如余秋雨先生所言:“古诗词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古诗词确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古诗词如玉杵叩扉,叮叮当当,嗡嗡喤喤,一下子把心扉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
在这次美好的“觅诗游学”之后,我又和辰辰来到乌衣巷口寻找“旧时王谢堂前燕”,在月夜秦淮河畔感受“烟笼寒水月笼沙”,登上早春的栖霞寺体会“千里莺啼绿映红”……南京城这本大书,值得我和儿子好好地去品读。
(作者单位:南京市长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