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人才。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肩负着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基础的重任。如何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分三步走的新途径:课堂—实验—课外实践。
一、营造民主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主体,是创新能力的心理基础。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心理学家曾经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1]。因此,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师生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气氛来自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而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可能使学生滋长创新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富有挑战性和探究价值,适合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多种交互合作交流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即使是天马行空,也要尽量地挖掘其合理的成分。例如,当看到维生素C溶液滴入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时,颜色消失了,学生会为维生素C的这一特性而惊讶,这时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会想到水果中一般都含有维生素C,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验证哪一种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最丰富,那些以维生素C做招牌的饮料中真的含有维生素C吗?如果衣服上、手上沾上了高锰酸钾是很难去除的,可以用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清洗干净吗?学生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创新性的问题。开放性的讨论交流使课堂气氛热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且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及创造潜力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二、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是创造的摇篮,实验活动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培养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重在发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在“观察草履虫”这一实验中,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草履虫,为此学生认真查阅了草履虫生活环境的相关资料。于是有些学生取来了学校小鱼池的水,有些学生取来了青龙河的水,放到显微镜下观察,都发现了草履虫,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这时笔者又鼓励学生画出草履虫的结构,于是学生发现了问题,草履虫在视野中来回运动,根本看不清楚。怎样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了起来。有的学生想到用棉花并尝试,限制效果很好,另一个学生马上就想到了用细线头;有的学生想到了用蛋清,另一个学生就马上想到用胶水。学生分组完成了实验,分析了所选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在实验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意。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在探索中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可以开放实验条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呼吸作用”一节中,“植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CO2 ”的演示实验,可改为学生实验。有些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装置及方法,验证了萌发的种子在呼吸时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些学生设计了更有创意的实验:有一个实验组选用矿泉水瓶做实验器材,直接装入澄清的石灰水,将用纱布包住的黄豆芽悬挂于瓶内,用遮光罩遮住放在暗处24小时后观察石灰水的变化;还有一个实验组的创意尤为新颖奇特,学生称为“黑色魔袋”。将树叶放在黑塑料袋中(选用黑色能防止光合作用的影响),插入软管,扎紧袋口,用打气筒向内充满空气,为树叶呼吸提供充足氧气,软管的另一端用夹子封口,放在实验室温暖的地方至少24小时,将软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挤压黑袋,观察石灰水的变化。这样,实验的条件开放了,学生设计的空间也开阔了,从而激发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主完成实验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
三、开展实践活动,展现创新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生动地说明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对发展智力的重要作用[3]。因此,中学生物教学应让权于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例如,笔者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利用学校“知耕园”(绿色生态基地),自行开展考察、观察、采集、制作等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学生完成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作品:植物蜡叶标本、昆虫标本,学生亲手栽培的观赏瓜(奇异瓜果),萌发的绿豆芽和黄豆芽曾作为整个八年级《植物的呼吸作用》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利用生活材料自制细胞模型,写校园中植物调查报告等,这些成果在学校一一展出,供全校师生欣赏,学生感到非常骄傲。事后学生这样总结:“课外实践活动让我们在脱离传统封闭的课堂后,以一种不同的积极心态来对待另一种不同的课堂,培养我们的成就感、责任感和兴趣,我们都从中学到了很多,又增添了不少乐趣。”在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教师的收获也颇多。笔者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就有很深刻的体会。
总之,教师要以培养创造型学生为己任,每个教师都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l世纪的通行证。教师在培养创新型学生时,就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让新时代的中学生拥有更多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修飞. 谈中学生生物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09(35):139.
[2] 刘金翠. 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0(2):119.
[3]陈德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师,2008(14):107.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营造民主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主体,是创新能力的心理基础。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心理学家曾经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1]。因此,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师生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气氛来自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而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可能使学生滋长创新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富有挑战性和探究价值,适合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多种交互合作交流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即使是天马行空,也要尽量地挖掘其合理的成分。例如,当看到维生素C溶液滴入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时,颜色消失了,学生会为维生素C的这一特性而惊讶,这时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会想到水果中一般都含有维生素C,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验证哪一种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最丰富,那些以维生素C做招牌的饮料中真的含有维生素C吗?如果衣服上、手上沾上了高锰酸钾是很难去除的,可以用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清洗干净吗?学生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创新性的问题。开放性的讨论交流使课堂气氛热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且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及创造潜力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二、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是创造的摇篮,实验活动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培养各方面能力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重在发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在“观察草履虫”这一实验中,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草履虫,为此学生认真查阅了草履虫生活环境的相关资料。于是有些学生取来了学校小鱼池的水,有些学生取来了青龙河的水,放到显微镜下观察,都发现了草履虫,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这时笔者又鼓励学生画出草履虫的结构,于是学生发现了问题,草履虫在视野中来回运动,根本看不清楚。怎样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了起来。有的学生想到用棉花并尝试,限制效果很好,另一个学生马上就想到了用细线头;有的学生想到了用蛋清,另一个学生就马上想到用胶水。学生分组完成了实验,分析了所选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在实验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意。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在探索中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可以开放实验条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呼吸作用”一节中,“植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CO2 ”的演示实验,可改为学生实验。有些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装置及方法,验证了萌发的种子在呼吸时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些学生设计了更有创意的实验:有一个实验组选用矿泉水瓶做实验器材,直接装入澄清的石灰水,将用纱布包住的黄豆芽悬挂于瓶内,用遮光罩遮住放在暗处24小时后观察石灰水的变化;还有一个实验组的创意尤为新颖奇特,学生称为“黑色魔袋”。将树叶放在黑塑料袋中(选用黑色能防止光合作用的影响),插入软管,扎紧袋口,用打气筒向内充满空气,为树叶呼吸提供充足氧气,软管的另一端用夹子封口,放在实验室温暖的地方至少24小时,将软管插入澄清石灰水中,挤压黑袋,观察石灰水的变化。这样,实验的条件开放了,学生设计的空间也开阔了,从而激发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主完成实验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
三、开展实践活动,展现创新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生动地说明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对发展智力的重要作用[3]。因此,中学生物教学应让权于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例如,笔者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利用学校“知耕园”(绿色生态基地),自行开展考察、观察、采集、制作等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学生完成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作品:植物蜡叶标本、昆虫标本,学生亲手栽培的观赏瓜(奇异瓜果),萌发的绿豆芽和黄豆芽曾作为整个八年级《植物的呼吸作用》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利用生活材料自制细胞模型,写校园中植物调查报告等,这些成果在学校一一展出,供全校师生欣赏,学生感到非常骄傲。事后学生这样总结:“课外实践活动让我们在脱离传统封闭的课堂后,以一种不同的积极心态来对待另一种不同的课堂,培养我们的成就感、责任感和兴趣,我们都从中学到了很多,又增添了不少乐趣。”在开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教师的收获也颇多。笔者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就有很深刻的体会。
总之,教师要以培养创造型学生为己任,每个教师都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环境。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l世纪的通行证。教师在培养创新型学生时,就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让新时代的中学生拥有更多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修飞. 谈中学生生物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09(35):139.
[2] 刘金翠. 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0(2):119.
[3]陈德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师,2008(14):107.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