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框架得到不断完善,对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中关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提到的相关内容,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了探索和研究,希望可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0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27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该具有的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个人修养及社会关爱。不同学科在核心素养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以历史学科为例,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明确了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但在如何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与思考,以此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围绕核心素养来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教师要首先明确核心素养的含义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正确理解与掌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知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是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形成具有历史学习特点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综合反映了他们具备的历史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对学生学好历史,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可以拥有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可以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观察和分析所学的历史史实,确保正确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在叙述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过程中,正确使用与历史时空相关的概念与术语,学习借助大事年表、古今中外的地图等方式进行叙述。
(二)史料实证
探究历史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以史料为依据,通过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和辨析史料的途径,客观、正确地认识历史。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是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学会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史料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以此来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历史问题探究过程中始终具有证据意识。
(三)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指的是在理解与看待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时,要站在历史实际的角度,确保其客观、实事求是。因此,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理解与看待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历史理解能力,做出客观、公正的解释,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提升历史理解能力,促进其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与历史理解有着一定的联系,历史解释就是客观评判、理性分析历史事物,要求学生能够在分析、评判历史事物之前,先了解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最终能够以辩证的眼光评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为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让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时,能够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评判,从而具备正确叙述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能力。
(五)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其实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可以积极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具有积极的态度与开放的胸怀,能够以包容、尊重的态度去接受世界各民族文化。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通常情况下,教师教学前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尤其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既需教师对基本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掌握,也要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才可以保证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例如,在设计《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课的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到“历史价值观”的培养,所以设計教学目标的时候,首先需要让学生去比较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体制改革;其次,要通过让学生认识福利制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才能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合理融入教学中,使其与新课程标准有效结合。
(二)基于核心素养组织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作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组织合作探究活动时,应该创设合适的探究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讨论交流、分工合作与阅读思考等活动形式,从而促进他们的知识、技能等全面发展,提升其历史核心素养。在围绕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时,首先教师要求学生以核心问题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制订计划,并明确任务;接着,各小组人员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搜集所需的资料,并进行整理与筛选;完成上述步骤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完成本组的研究报告,并制作成PPT;最后,每个小组由一人上台进行成果展示,并解答其他同学和教师的疑问。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各组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和总结完善。在整个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搜集史料,可以提升史料证实意识,学会带着证据意识去进行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另一方面,在小组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最终成果的形成环节,不同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往往会激起热烈的讨论,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基于核心素养创设情境问题
以往的教学理念下,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教师有强烈的依赖性。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影响到他们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此,教师可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合适的情境问题,激发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有效提升其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与史料证实意识。在教学中,教师留给学生这样一个悬念:袁世凯虽然当上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但没能实现当上皇帝的美梦,原因是什么?路易·波拿马为什么就可以如愿以偿,当上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后会主动搜集相关的资料,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历史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基于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体验中感悟,而不是以说教、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并不能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与必备素养。因此,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渗透情感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上的文字与图片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情境。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编演历史情景剧,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多元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基础,学生的成绩好就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显著,反之则不好。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只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无法评价他们历史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况。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多元评价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该有学生之间的互评与学生的自评。在评价方式上除了考试以外,还要有各种实践活动,以及要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有清晰的认识,为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有效的课堂导入创设情境问题以及构建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在分析与看待历史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加客觀与全面,实现历史三维目标,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与思想意识,促进其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明足.在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北方文学, 2017(5).
[2]周永红.试论如何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7(9).
[3]李妍.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 2017(21).
[4]何毅雄,马红燕,王艳,胡晓华.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在课堂上培养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
[责任编辑 张宏丽]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4-00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27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该具有的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个人修养及社会关爱。不同学科在核心素养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以历史学科为例,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虽然明确了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但在如何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与思考,以此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围绕核心素养来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教师要首先明确核心素养的含义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正确理解与掌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知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是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形成具有历史学习特点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综合反映了他们具备的历史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对学生学好历史,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可以拥有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可以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观察和分析所学的历史史实,确保正确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在叙述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过程中,正确使用与历史时空相关的概念与术语,学习借助大事年表、古今中外的地图等方式进行叙述。
(二)史料实证
探究历史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以史料为依据,通过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和辨析史料的途径,客观、正确地认识历史。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是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学会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史料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以此来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历史问题探究过程中始终具有证据意识。
(三)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指的是在理解与看待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时,要站在历史实际的角度,确保其客观、实事求是。因此,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理解与看待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历史理解能力,做出客观、公正的解释,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提升历史理解能力,促进其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与历史理解有着一定的联系,历史解释就是客观评判、理性分析历史事物,要求学生能够在分析、评判历史事物之前,先了解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最终能够以辩证的眼光评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为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让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时,能够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评判,从而具备正确叙述历史和认识历史的能力。
(五)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其实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可以积极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具有积极的态度与开放的胸怀,能够以包容、尊重的态度去接受世界各民族文化。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通常情况下,教师教学前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尤其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既需教师对基本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掌握,也要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才可以保证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例如,在设计《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课的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到“历史价值观”的培养,所以设計教学目标的时候,首先需要让学生去比较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体制改革;其次,要通过让学生认识福利制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才能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合理融入教学中,使其与新课程标准有效结合。
(二)基于核心素养组织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作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组织合作探究活动时,应该创设合适的探究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讨论交流、分工合作与阅读思考等活动形式,从而促进他们的知识、技能等全面发展,提升其历史核心素养。在围绕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时,首先教师要求学生以核心问题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制订计划,并明确任务;接着,各小组人员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搜集所需的资料,并进行整理与筛选;完成上述步骤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完成本组的研究报告,并制作成PPT;最后,每个小组由一人上台进行成果展示,并解答其他同学和教师的疑问。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各组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和总结完善。在整个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搜集史料,可以提升史料证实意识,学会带着证据意识去进行对历史问题的探究;另一方面,在小组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最终成果的形成环节,不同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往往会激起热烈的讨论,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基于核心素养创设情境问题
以往的教学理念下,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教师有强烈的依赖性。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影响到他们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此,教师可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合适的情境问题,激发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有效提升其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与史料证实意识。在教学中,教师留给学生这样一个悬念:袁世凯虽然当上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但没能实现当上皇帝的美梦,原因是什么?路易·波拿马为什么就可以如愿以偿,当上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后会主动搜集相关的资料,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历史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基于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体验中感悟,而不是以说教、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并不能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与必备素养。因此,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渗透情感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上的文字与图片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情境。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编演历史情景剧,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多元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基础,学生的成绩好就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显著,反之则不好。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只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无法评价他们历史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况。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多元评价模式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该有学生之间的互评与学生的自评。在评价方式上除了考试以外,还要有各种实践活动,以及要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足有清晰的认识,为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有效的课堂导入创设情境问题以及构建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在分析与看待历史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加客觀与全面,实现历史三维目标,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与思想意识,促进其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明足.在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北方文学, 2017(5).
[2]周永红.试论如何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7(9).
[3]李妍.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 2017(21).
[4]何毅雄,马红燕,王艳,胡晓华.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在课堂上培养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2018.
[责任编辑 张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