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儿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4545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秀儿和我同班,年长我一岁,农民家的女儿,五兄妹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家里唯一的女儿。秀儿8岁那年,她父亲在伐木时遇难;母亲身体不好,哥哥和大嫂五个人在队上挣工分养家糊口,日子清贫得很。大嫂曾向秀儿妈提起不让秀儿去念书,一是可以省学费钱,二是可帮家里干些活儿。秀儿妈不忍,秀儿也坚持要上学。她承诺放学就回家帮助妈妈干活儿,学费也不让家里操心,假期去做小工或采草药卖。
  8月19日这天,为了挣学费,为了给妈妈看病抓药,秀儿到山里采草药,攀爬中,她的小脚丫踩空,从黄昏的悬崖坠落摔伤。她哥哥用马车将她送往县城医院,走到半路,伤势过重的秀儿就停止了呼吸。在夕阳里,她13岁如花的生命就这样黯然离去。她明丽的青春光影,仿佛悬在天边的弧形光芒,坠落到夕阳西下的光影中,消失得那么揪心。那天是秀儿13岁的忌日,也是我12岁的生日。
  我生日的前一晚上,央求秀儿不要去采药,想和她一起到山坡上捉蝴蝶或到河滩去捉虫子喂小鱼儿,或是在河边比试打水漂。这些都是我俩最喜欢做的事。秀儿说快开学了,这几天天气好,山路不滑,能多采些草药,攒够学费,还想给妈妈留点抓中药的钱。她见我不吱声,满脸失落的样,便拉拉我的手,像个大姐姐似的安慰我:“小玉儿,太阳落山前就回来,给你摘几枝卷头花(野百合)当生日礼物。”我对她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妈妈会给我煮两个鸡蛋,给你留一个,等你哦!”
  生日的早晨,一碗素面、两个煮鸡蛋,一双蓝白相间的花色尼龙新袜是妈妈给我的生日礼物。在那样的年月这礼物已是很丰厚了。我用手绢包好给秀儿的鸡蛋,悄悄放进衣兜里,这兜里也就揣着一个关于夕阳、鸡蛋、野百合的约定,心里洋溢着快乐,手总是想去衣兜里摸摸给秀儿的鸡蛋。
  秀儿养有两只大花母鸡,母鸡下蛋的咯咯叫声总让她开心不已。有一次,她从草窝里摸出热烫烫的鸡蛋,在我的眼睛上滚滚,又在她的眼睛上弄弄,说能明亮眼睛。她还喜欢把鸡蛋放在太阳下,细眯着眼,看光穿过蛋壳所透出的朦胧红晕。那神情像是我看万花筒似的。也许她的梦就藏在蛋壳的红晕里。我曾问她,煮鸡蛋好吃,还是蒸蛋好吃?她摇摇头说,她不吃鸡蛋,不舍得吃,家里的鸡蛋是卖了攒学费,还有给妈妈看病抓药的。她还说,我们农民家娃娃有口粗粮就很好了。秀儿说这话时,神态俨然是个小大人。
  对于一个12岁的女孩儿,死亡是个陌生的概念。当我揭开覆盖在秀儿脸上白布的瞬间,死亡便在我的心上烙刻着白色、冰冷、哭泣、纸花、坟墓、疼痛的印痕。秀儿的脸已失去生命颜色,有些浮肿。额头与左脸颊上有着深浅不一的青紫伤痕。秀儿模样里曾有的青葱,曾有的生机,曾有的温度都消失了。无论她的亲人和我怎样地哭喊与摇晃,她对这个世界不再有任何的感知。那双明亮又多愁善感的眼睛永远合上了。是死亡这个张牙舞爪的魔鬼吞噬了秀儿的生命,连同生命的颜色与生命的温暖,也让我和她在夕阳下的约定,成了永远的遗憾。
  死亡也让我看到了一个痛失女儿母亲眼里的伤痛与泪水。秀儿母亲在女儿死去后,泪流干,声嘶哑,眼睛呆滞,空空的,像两个幽深的洞。对秀儿母亲眼睛的惊诧不亚于我看到秀儿那张逝去生命的脸。在她失去女儿后第一眼看到我时,疯了似的冲向我,把我紧紧地搂在她怀里,还不停地哭喊着“秀儿……我的秀儿”,她嘶哑的声音,突然的举动,还有从黑洞样的眼眶滚出的泪珠吓坏了我。周围的人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我从她的怀里抢了出来。大人们,还有我母亲叮嘱我以后少去秀儿家,别去刺激神经有些错乱的秀儿母亲。
  秀儿下葬时,也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天很蓝,云很淡,金色火球样的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这是她大哥坚持要在这个时辰安葬秀的。他说秀儿生前对他说过喜欢这时候的太阳。这个时辰西邊的太阳正好照射着妹妹长眠的山坡。当长方形的木匣子带着秀儿的遗体在墓穴安放好,人们准备掩埋时,我把用手绢包着的东西放在了秀儿大哥的手里。他问,什么东西?我说,给秀儿留的鸡蛋。瞬间,大哥的眼里滚动着水样的东西。下山时,秀的大哥说送妹妹去县城的路上,她迷糊前,说过想吃鸡蛋、稀饭的话,还有卷头花什么的。秀儿大哥的话像母亲做鞋的锥子样扎得我心乱疼,泪水止不住地滚。
  昨夜,梦里听到滴答的雨声,我隐约看到了梳着两条小辫的秀儿的背影,也真切地听到读诗的声音:
  请不要关闭门窗,让我
  深入整个花季,沿着流水的香
  寻找一种芳菲的伤逝
  岁月是一条河,我想知道
  你在哪处的杨柳岸边
  手拿阳光的伞
  妩媚如菊
  季节唱歌
  想和你一起在山野
  看云归云来
  还像往事里的从前
  去采摘红红的草莓,好想
  听到你清脆又熟悉的声音
  叩我家的门
  那声音似梦非梦,如在雨帘里穿行,又像是在岷江河的浪峰上起伏,抑或是在夕阳的光影里逃逸。那首诗是我在秀儿去世30多年后的一个清明节时写给她的。我也不知是我自己在读,还是秀儿在读…
  好多年没有梦见秀儿了。是我渐行渐远的身影与秀儿坟茔离得太远,还是秀的脚丫太小,无法走到我的梦里?我不知道,这么多年,在那个遥远的世界,她是否还在匆匆地赶赴那场夕阳的约定,一路风尘。柔弱的她,却依旧寻不到我的身影。秀儿,你还是13岁吗?而我早已长大成人,我在夕阳下等你,揣着那枚鸡蛋,带着往事的余温,你是否还认得出容颜更改的我?
  多年来,我无数次想象如果秀儿还活着,现在的模样是怎样的呢?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吴 彦
其他文献
“草药王”,姓王。他也是我们村乃至方圆几十里名副其实的草药“王”。  草药王最早是我们村的赤脚医生。“农业学大寨”的时候,乡里要求每个村配一名赤脚医生,处于“脱产”与“半脱产”之间,一边干生产队的农活儿,一边为社员看点儿凉寒感冒,没有工资,只记工分。  草药王成为“王”,源于他治疗好了一例被农民们视为绝症的“羊痫风”病。  那天,村东头的老邓家,六岁的孙子小明在院子里玩,脚一滑,“哎呀”一声倒下,
期刊
清明时节,千里莺啼绿映红,正是江南好风景。而我热爱的东北故土,那时却正是早春时候,北方故乡的春雨,贵如油,只有经过了春雨的滋润,才能让万物复苏。谁还能不爱这春雨呢?可是在多雨的江南,有谁知道,在一个个无眠的雨夜,一个远嫁的女子在他乡“夜阑卧听风吹雨”时的内心的感受呢?因为思乡,即便在春天,我也听不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触景生情,我所感受到的是无“边丝雨细如愁”
期刊
九月的夜晚,夹杂一丝燥热,我迷迷糊糊地打开微信,看着表嫂刚刚发来的信息:“谢谢你,这么多年的不离不弃。”困意顿消,心暖暖的,为表嫂,也为彼此的懂得。  今天是她创办的瀚醇酒业重新洗牌开业的日子。晚上,她喝得似乎有点大了。眼圈红了,话也多了起来,坐在旁边的我并没有阻止,她太需要发泄了。从下岗创业期的身无分文,到积累了一些资本,如今又要重新来过,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啊!这么多年看着她从最底层做起,
期刊
我把白色的纸幡挂在坟头的枝丫上,捋了捋纸幡,纸幡便在风中飘荡起来。  我来龙台山祭奠亡灵,作为一个过了花甲的人,悼念一个未满花甲的人。远处,传来斑鸠的春鸣,“咕咕——咕咕——”脚边的丝茅草,从寒冬里熬过来,叶片半截枯黄,泛白,茎秆却透着暗红。那些黄里泛白的叶子,在风里唰唰唰响。丝茅草足有半人高,围着坟墓四周生长,只有墓碑前边一小块,被我割除了,那是旧历年前,我来上坟烧纸,为避免引发山火,一刀一刀割
期刊
时至今日,我终于算是明白了:家乡最为常见的扁竹根居然就是鸢尾,是鸢尾花这个大类中的一种,可能还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未可知。花儿白色为主调,间杂蓝茵茵的蕊片,凄美、低调、含蓄。  要知道,鸢尾花名气大着呢。鸢尾的名字来源于希腊语,寓意为彩虹。在古埃及的金字塔群中就有鸢尾形象的图画记录了,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法兰西王国把鸢尾奉为国人花,希腊人认为鸢尾花是“爱的使者”,鸢尾在古埃及代表了“力量”
期刊
冬天,三伯倒下了,在家里躺着。  那天我牵着堂妹回到家,已是傍晚。冷风呼呼刮着,门前高大的杨树嚓嚓地响,屋后的骆驼山上斑鸠鸟不时呜叫。回到家,放下书包,父亲说,三伯近几天病情加重,让我去看看。  三伯躺在黑漆漆的木床上,正微笑着向堂妹嘘寒问暖,他的脸还像以往那样白皙,只是清瘦些。  “孩子,这几天都是你将妹妹带回来。累不?”三伯满脸堆笑。  “不累,我也是顺便的。”我连忙说。  “你三妈,我桌子上
期刊
“你家的‘日本人’长高了吧?”  “你家的‘日本人’结婚了吗?”  直到今天,碰见熟人、同事、朋友,还会有人偶尔这样打趣地问我。  他们问的那个“日本人”呀,其实不是别人,而是我的儿子——东洋。  儿子生在中国,却被亲朋好友授予日本国籍,这说来话长,慢慢回味,至今仍有一番家庭乐趣。  那年的元旦,妻在医院给我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产床上的她,笑着对我说:“你不是大学生嘛,快给儿子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期刊
有谁像草一样回到草中间,低着头,一言不发,裹着春风,等着日出日落。  我的父亲因为腿伤,硬要回到村里去。一天下午,他站在阳光里喃喃地说:“城里到处是车,腿脚越来越不便利,回乡下去吧,乡下宽敞。”  谁也劝不动父亲。  那天,我送父亲回乡下。整整两个小时的车程,父亲一直盯着车窗外飞驰的景物,一言不发,阳光映在他干枯的脸上,只有寂静。可是,父亲两只脚一踏上乡村的土路,立马活泛起来,他用脚刨弄着土路两边
期刊
祖母去世近四十年了。  我们姊妹六个,可以说都是祖母一手拉扯大的。祖母常叹息说,到我祖父这代成为单传,人丁不如别人家兴旺。她前后生下十一个孩子,因为家贫,多数早天,到头来只剩下我父亲和一個姑妈。“能把你们带大,我吃多少苦都值得!”这是句常挂在祖母嘴边的话。  的的确确,每当我生病躺在床上时,祖母总抽空守在床头,时不时用她那粗糙的脸贴着我的额头,摩挲着,说“烧得厉害”,或者说“好些了”;然后又用右手
期刊
父母的婚姻算是包办的。  還是在湘阴南阳搞社教工作的时候, 有一天,父亲收到了封夹有女孩子照片的信,他沉浸在对即将到来的爱情的憧憬里。不料,这件事被当时工作组胡组长知道了,他在工作会上大声再次宣读了工作队的纪律,强调任何人不准在社教时候谈恋爱,不然就要开除。  那天晚上,胡组长把父亲单独约到外面谈心,他暗示我父亲暂时不要谈恋爱,到时他要把他在郴州工作的侄女嫁给他。  我母亲年幼时丧父,外婆因家境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