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大学四年的“重头戏”。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设计要在教育模式、教育质量上有新的突破。加强设计内容的现实意义,是调整毕业设计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的多元化毕业设计实践模式也应运而生。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践模式;多元化课题;跨学科交叉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mode of diversified graduation design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design major
Zhang Xiaoq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nhuiWuhu 241000
Abstract:Graduation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in undergraduate stage,and it is also the "key play" of the University for four years.In the new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graduation design should have a new breakthrough in education mode and quality.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sign content is the primary task of adjusting the graduation design.On this basis,the diversified graduation design practice mode also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Keywords:graduation design;practice mode;diversification;subject;interdisciplinary
畢业设计是本科阶段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自主选题,“一人一课题”,毕业设计作品+毕业设计说明书形式完成。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通过毕业设计作品的构思、设计及制作,体现出本科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应用能力。工艺美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创作构思转化为实物作品的实施过程。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设计能力,更反映出学生的工艺制作水平。这一模式虽有利于个体实践环节的评价考核,但对于作品创新性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工艺美术专业本着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标,应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中解决矛盾问题,寻求新的实践模式。从内容、形式、管理等问题上分别入手,探索多元化毕业设计实践模式。
一、以课程式启动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存在许多弊端,若从课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毕业设计选题,不仅能让学生早着手,也可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大四学生面临着找工作就业的问题,这一阶段大多心绪复杂,难以沉下心来搞创作,搞研究。学生一边投简历、面试、找工作,一边做毕业设计、写论文,毕业作品创作难以全身心投入,导致不少学生最终应付了事。据调查,有98%的毕业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同时需要兼顾找工作,这其中又有8%的学生无心思进行毕业创作,仅有2%的学生愿意花心思全身心投入毕业设计。这些数字从侧面反映出,在最后半年时间中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达到更的高标准和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对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让毕业设计不再受到就业问题的干扰,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不宜将毕业设计的思考与创作任务安排在最后时段。
针对上述问题,可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入手,将时间安排到大三下学期,从课程中启动毕业设计选题具有更多益处。大三的课程内容已进入专业学习,学生在这一阶段已具备较好的创作意识和设计能力,是本科阶段专业水平较高的时期。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受到过多的就业压力的冲击,尚能够在此阶段全身心投入思考和创作。借助这一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兼顾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向和内容,从自身兴趣点出发,由课程中的课题任务延伸至毕业设计的选题内容。这也给学生更多的毕业设计思考时间和设计时间,各方面准备更加充分。
课程中学生根据选题内容设计构思出完整的毕业设计方案,将其中一小部分作品制作出来作为课程作业,另一部分作品的制作环节留到毕业阶段进行。这样就减轻了毕业前期的设计压力,使学生不必再占用过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学生可以较好地安排实习及就业面试等相关事宜。此外,由课程中设计的作品可以参赛,若获得奖项可以作为毕业设计成果奖励,在毕业设计评价考核中加分,以此激励大家对毕业设计的重视。除设计之外,学生在大三阶段发表的与毕业设计主题相关的论文,也可作为毕业设计成果奖励。这样不仅协调了就业和毕业设计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提升了毕业设计的作品质量和论文质量。 二、以多元化课题任务驱动毕业设计实践
上述以课程启动毕业设计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结合多元化课题任务来驱动毕业设计。课题模式多元化会进一步带来设计内容的多样化。传统的毕业设计内容主要根据学生自身兴趣自主命题,导师审核该课题的意义、内容及可行性,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这样的课题设计出来的作品仅仅是为了完成毕业设计而创作,往往没有实际意义或价值。部分学生在会觉得乏味没有动力,外加就业压力较大,学生往往会把毕业设计看作最后一次“大作业”,对设计内容缺乏足够的探索精神以及专注的态度。因此,以多元化课题任务驱动毕业设计实践,使毕业设计内容更具有现实意义,不仅可以提升作品创作质量,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途径。以下就多元化课题模式分别论述:
(1)导师课题制。导师课题制是由导师的科研项目的一部分作为子课题,供学生展开深入研究。能接任导师课题的学生通常具有良好的设计和理论素养,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兴趣确定某一点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导师课题制有较好的研究基础,且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可以将导师的课题细化设计,研究范围不在广而在深入。此学习过程是向导师学习具体的科研思路和方法的过程,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学术型人才,为打算进一步读研深造的学生打下较好的研究基础。
(2)实时赛事课题导向。实时专业赛事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多有涉及,主要是针对提升创意和设计水平,而未曾将设计上升到理论层面研究和撰写论文。毕业设计则适合把赛事主题作为完整的课题来研究,从确定主题到寻找素材到设计修改,这不仅使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还能通过论文撰写提高理论水平。学科竞赛的主题方向通常非常明确,学生不必再为选题方向多费时间而将精力直接投入到设计本身;其次,竞赛获奖本身对于学生就有正面的激励作用,大家会在这个过程中自动投入较多的专注力,一旦作品获奖对学生是很大的鼓舞。对于实时竞赛的选择,结合毕业设计需要从时间角度考虑,选择截稿时间相对较长的比赛更加适宜。一则可让学生有充分的搜集素材、构思设计的时间,二则也可尽量与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匹配。
(3)基于产学研项目的毕业设计课题导向。基于产学研项目,毕业生可参与合作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以此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学生有机会去企业实习,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业务及运营,在深入了解对方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设计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所得到的反馈意见有助于促进设计提升。而且通过与企业的工作人员交流,也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这一模式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上三种课题模式都具有现实意义,且易实施,能够让学生在课题中取得切实进步。
三、团队课题毕业设计模式
毕业设计由传统的“一人一题”模式转为团队课题模式,在设计内容上,打破本专业的设计内容局限,根据工艺品设计需求进行跨专业交叉设计是对作品提出的更高要求。传统的一人一题模式,学生仅围绕外观设计,很难取得质的突破。跨学科研究可以使学生打破专业壁垒,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知识技能,从产品的功能性、外观等多角度出发将设计作品向更高层次推进。这类作品的最终效果往往是一人一题难以达到的。这一模式属于高起点、高目标,团队各成员需要较强的专业素质、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一模式实施的重难点在于各专业成员的管理方法。首先,不提倡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原因在于课题内容分工不明确,工作量分配不均衡,作品难以体现各成员的具体专业能力和水平,更无益于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其次,对跨学科团队课题需要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做好监管工作。对团队的人数应设一定限制,避免出现同专业学生之间毕业设计的评价考核出现困难等问题。在不多于2人的团队模式下管理及考核更加便捷有效,超过2人则需要导师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团队队员需确立明確设计内容,在构思、设计、画图、制作等各环节中需要学生及时向导师反馈工作进度。此外,对于跨学科设计内容,需要由双方专业导师协同管理,明确各自的设计任务和设计目标。最终的产品展示内容虽然一致,但是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可以根据各自研究内容落实。
四、跨学科交叉毕业设计模式
在现代智能化背景下,工艺品的设计仅停留在以装饰性、纪念性为主的创作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具备装饰美的基础上适当结合功能性,才能使工艺品与人们的生活、行为产生更多互动,艺术与科技相融合是设计提升的内在动力,这也是新形势下对专业设计提出的新要求、新方向。然而功能性设计的核心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机械、电子、电气等专业领域的学科内容,这正是设计类学生所缺乏的知识及技术。我们的学生可立足于自身对设计内容的定位,提出功能性设计需求,再与相关专业的学生建立横向的课题连接。这种跨学科交叉毕业设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作品本身的设计质量和内涵,而且加强了学生在专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学习与思考。在沟通中反复推敲作品的功能性和外观设计的契合点,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性和科研能力。然而这一跨学科交叉设计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比以往的课题更具有挑战性,难度更高,设计更强,需要教师把控各个环节。因此,这类课题需要本着学生自主、自愿的前提开展,在解决问题,尝试新领域的共识下尝试让更多学生加入这一模式中来。在选题阶段,需要各专业学生相互交流、磨合、探讨设计内容,预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设计难点。课题确立后,根据各自的设计任务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为确保课题按时完成,对各环节时间节点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各专业导师也需要实时跟进指导,这对于导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指导要求,防止学生在设计进行到某一环节遇到瓶颈问题,难以继续完成。这种团队毕业设计模式是新的模式,设计难、管理难、指导难是核心问题,一旦能够成熟运作,对教育教学质量定能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五、毕业设计结果评价及考核
以往对毕业设计的考核分为三个部分:作品创作成绩、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成绩、毕业答辩成绩,总计100分。这一考核方式主要针对一人一题的形式,能基本反映出毕业生的总体设计能力和理论水平,多年来这一考核方式未曾被打破,可见师生对其评价体系的接纳和认可度较好。然而对于多元化课题任务、团队课题毕业设计以及跨学科交叉毕业设计模式,这种评价及考核则难以核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有创新有突破的毕业设计也无法体现出奖励性评价机制。因此,针对前述所提出的多元化毕业设计实践模式,也需要有新的评价及考核标准。对于课题完成过程中所发表的论文、参加学科竞赛所获奖项、为企业提供设计方案并应用的毕业设计均需在评价考核中有加分体现,且分值有一定占比,以此作为对学生的正向激励和鼓励。对总成绩在专业中排名高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要逐步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将获得毕业设计荣誉作为本科学习期间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样做不仅鼓励了应届毕业生要用心钻研、扎实做事,同时也是对所有在校学生的勉励,鼓励学生积极制定高目标、高要求,尝试多元化毕业设计实践模式。
六、总结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作为本科阶段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应着力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就业、考研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研究型、创新型、重实践、重应用的毕业设计氛围,使学生不仅在设计上有突破,在理论上有深度,更要注重对学生研究思路,科研方法上的指导。从时间安排上,提前选题,使学生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进行创意和设计。从选题内容上,更加注重毕业设计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理念出发,在组织模式上,由一人一题逐步转换到跨专业团队课题,提倡跨学科交叉毕业设计。在这种多元化毕业设计实践模式下,让学生的作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切实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闫文奇,葛梦嘉,饶蕾.产学研结合的设计学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工业设计,2019,(09),2830.
[2]周同旭,宋蔚.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以安徽皖西学院为例.教育文化论坛,2015(2).
基金项目:安徽工程大学2018专业合作委员会教研项目《设计学类专业综合改革视域下多元化毕业设计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jyxm0374)
作者简介:张晓青(1982— ),女,硕士研究生,讲师。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践模式;多元化课题;跨学科交叉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mode of diversified graduation design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design major
Zhang Xiaoq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nhuiWuhu 241000
Abstract:Graduation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in undergraduate stage,and it is also the "key play" of the University for four years.In the new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graduation design should have a new breakthrough in education mode and quality.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sign content is the primary task of adjusting the graduation design.On this basis,the diversified graduation design practice mode also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Keywords:graduation design;practice mode;diversification;subject;interdisciplinary
畢业设计是本科阶段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自主选题,“一人一课题”,毕业设计作品+毕业设计说明书形式完成。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通过毕业设计作品的构思、设计及制作,体现出本科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应用能力。工艺美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创作构思转化为实物作品的实施过程。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设计能力,更反映出学生的工艺制作水平。这一模式虽有利于个体实践环节的评价考核,但对于作品创新性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工艺美术专业本着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标,应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中解决矛盾问题,寻求新的实践模式。从内容、形式、管理等问题上分别入手,探索多元化毕业设计实践模式。
一、以课程式启动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存在许多弊端,若从课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毕业设计选题,不仅能让学生早着手,也可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大四学生面临着找工作就业的问题,这一阶段大多心绪复杂,难以沉下心来搞创作,搞研究。学生一边投简历、面试、找工作,一边做毕业设计、写论文,毕业作品创作难以全身心投入,导致不少学生最终应付了事。据调查,有98%的毕业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同时需要兼顾找工作,这其中又有8%的学生无心思进行毕业创作,仅有2%的学生愿意花心思全身心投入毕业设计。这些数字从侧面反映出,在最后半年时间中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达到更的高标准和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对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让毕业设计不再受到就业问题的干扰,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不宜将毕业设计的思考与创作任务安排在最后时段。
针对上述问题,可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入手,将时间安排到大三下学期,从课程中启动毕业设计选题具有更多益处。大三的课程内容已进入专业学习,学生在这一阶段已具备较好的创作意识和设计能力,是本科阶段专业水平较高的时期。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受到过多的就业压力的冲击,尚能够在此阶段全身心投入思考和创作。借助这一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兼顾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向和内容,从自身兴趣点出发,由课程中的课题任务延伸至毕业设计的选题内容。这也给学生更多的毕业设计思考时间和设计时间,各方面准备更加充分。
课程中学生根据选题内容设计构思出完整的毕业设计方案,将其中一小部分作品制作出来作为课程作业,另一部分作品的制作环节留到毕业阶段进行。这样就减轻了毕业前期的设计压力,使学生不必再占用过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创作,学生可以较好地安排实习及就业面试等相关事宜。此外,由课程中设计的作品可以参赛,若获得奖项可以作为毕业设计成果奖励,在毕业设计评价考核中加分,以此激励大家对毕业设计的重视。除设计之外,学生在大三阶段发表的与毕业设计主题相关的论文,也可作为毕业设计成果奖励。这样不仅协调了就业和毕业设计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提升了毕业设计的作品质量和论文质量。 二、以多元化课题任务驱动毕业设计实践
上述以课程启动毕业设计的方式,可以进一步结合多元化课题任务来驱动毕业设计。课题模式多元化会进一步带来设计内容的多样化。传统的毕业设计内容主要根据学生自身兴趣自主命题,导师审核该课题的意义、内容及可行性,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意见,这样的课题设计出来的作品仅仅是为了完成毕业设计而创作,往往没有实际意义或价值。部分学生在会觉得乏味没有动力,外加就业压力较大,学生往往会把毕业设计看作最后一次“大作业”,对设计内容缺乏足够的探索精神以及专注的态度。因此,以多元化课题任务驱动毕业设计实践,使毕业设计内容更具有现实意义,不仅可以提升作品创作质量,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途径。以下就多元化课题模式分别论述:
(1)导师课题制。导师课题制是由导师的科研项目的一部分作为子课题,供学生展开深入研究。能接任导师课题的学生通常具有良好的设计和理论素养,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兴趣确定某一点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导师课题制有较好的研究基础,且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可以将导师的课题细化设计,研究范围不在广而在深入。此学习过程是向导师学习具体的科研思路和方法的过程,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学术型人才,为打算进一步读研深造的学生打下较好的研究基础。
(2)实时赛事课题导向。实时专业赛事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多有涉及,主要是针对提升创意和设计水平,而未曾将设计上升到理论层面研究和撰写论文。毕业设计则适合把赛事主题作为完整的课题来研究,从确定主题到寻找素材到设计修改,这不仅使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还能通过论文撰写提高理论水平。学科竞赛的主题方向通常非常明确,学生不必再为选题方向多费时间而将精力直接投入到设计本身;其次,竞赛获奖本身对于学生就有正面的激励作用,大家会在这个过程中自动投入较多的专注力,一旦作品获奖对学生是很大的鼓舞。对于实时竞赛的选择,结合毕业设计需要从时间角度考虑,选择截稿时间相对较长的比赛更加适宜。一则可让学生有充分的搜集素材、构思设计的时间,二则也可尽量与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匹配。
(3)基于产学研项目的毕业设计课题导向。基于产学研项目,毕业生可参与合作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以此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学生有机会去企业实习,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业务及运营,在深入了解对方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设计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所得到的反馈意见有助于促进设计提升。而且通过与企业的工作人员交流,也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这一模式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上三种课题模式都具有现实意义,且易实施,能够让学生在课题中取得切实进步。
三、团队课题毕业设计模式
毕业设计由传统的“一人一题”模式转为团队课题模式,在设计内容上,打破本专业的设计内容局限,根据工艺品设计需求进行跨专业交叉设计是对作品提出的更高要求。传统的一人一题模式,学生仅围绕外观设计,很难取得质的突破。跨学科研究可以使学生打破专业壁垒,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知识技能,从产品的功能性、外观等多角度出发将设计作品向更高层次推进。这类作品的最终效果往往是一人一题难以达到的。这一模式属于高起点、高目标,团队各成员需要较强的专业素质、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一模式实施的重难点在于各专业成员的管理方法。首先,不提倡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原因在于课题内容分工不明确,工作量分配不均衡,作品难以体现各成员的具体专业能力和水平,更无益于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其次,对跨学科团队课题需要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做好监管工作。对团队的人数应设一定限制,避免出现同专业学生之间毕业设计的评价考核出现困难等问题。在不多于2人的团队模式下管理及考核更加便捷有效,超过2人则需要导师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团队队员需确立明確设计内容,在构思、设计、画图、制作等各环节中需要学生及时向导师反馈工作进度。此外,对于跨学科设计内容,需要由双方专业导师协同管理,明确各自的设计任务和设计目标。最终的产品展示内容虽然一致,但是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内容可以根据各自研究内容落实。
四、跨学科交叉毕业设计模式
在现代智能化背景下,工艺品的设计仅停留在以装饰性、纪念性为主的创作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具备装饰美的基础上适当结合功能性,才能使工艺品与人们的生活、行为产生更多互动,艺术与科技相融合是设计提升的内在动力,这也是新形势下对专业设计提出的新要求、新方向。然而功能性设计的核心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机械、电子、电气等专业领域的学科内容,这正是设计类学生所缺乏的知识及技术。我们的学生可立足于自身对设计内容的定位,提出功能性设计需求,再与相关专业的学生建立横向的课题连接。这种跨学科交叉毕业设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作品本身的设计质量和内涵,而且加强了学生在专业之间的相互沟通、学习与思考。在沟通中反复推敲作品的功能性和外观设计的契合点,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性和科研能力。然而这一跨学科交叉设计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比以往的课题更具有挑战性,难度更高,设计更强,需要教师把控各个环节。因此,这类课题需要本着学生自主、自愿的前提开展,在解决问题,尝试新领域的共识下尝试让更多学生加入这一模式中来。在选题阶段,需要各专业学生相互交流、磨合、探讨设计内容,预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设计难点。课题确立后,根据各自的设计任务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为确保课题按时完成,对各环节时间节点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各专业导师也需要实时跟进指导,这对于导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指导要求,防止学生在设计进行到某一环节遇到瓶颈问题,难以继续完成。这种团队毕业设计模式是新的模式,设计难、管理难、指导难是核心问题,一旦能够成熟运作,对教育教学质量定能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五、毕业设计结果评价及考核
以往对毕业设计的考核分为三个部分:作品创作成绩、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成绩、毕业答辩成绩,总计100分。这一考核方式主要针对一人一题的形式,能基本反映出毕业生的总体设计能力和理论水平,多年来这一考核方式未曾被打破,可见师生对其评价体系的接纳和认可度较好。然而对于多元化课题任务、团队课题毕业设计以及跨学科交叉毕业设计模式,这种评价及考核则难以核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有创新有突破的毕业设计也无法体现出奖励性评价机制。因此,针对前述所提出的多元化毕业设计实践模式,也需要有新的评价及考核标准。对于课题完成过程中所发表的论文、参加学科竞赛所获奖项、为企业提供设计方案并应用的毕业设计均需在评价考核中有加分体现,且分值有一定占比,以此作为对学生的正向激励和鼓励。对总成绩在专业中排名高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要逐步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将获得毕业设计荣誉作为本科学习期间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样做不仅鼓励了应届毕业生要用心钻研、扎实做事,同时也是对所有在校学生的勉励,鼓励学生积极制定高目标、高要求,尝试多元化毕业设计实践模式。
六、总结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作为本科阶段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应着力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就业、考研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研究型、创新型、重实践、重应用的毕业设计氛围,使学生不仅在设计上有突破,在理论上有深度,更要注重对学生研究思路,科研方法上的指导。从时间安排上,提前选题,使学生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进行创意和设计。从选题内容上,更加注重毕业设计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从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理念出发,在组织模式上,由一人一题逐步转换到跨专业团队课题,提倡跨学科交叉毕业设计。在这种多元化毕业设计实践模式下,让学生的作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切实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闫文奇,葛梦嘉,饶蕾.产学研结合的设计学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工业设计,2019,(09),2830.
[2]周同旭,宋蔚.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以安徽皖西学院为例.教育文化论坛,2015(2).
基金项目:安徽工程大学2018专业合作委员会教研项目《设计学类专业综合改革视域下多元化毕业设计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jyxm0374)
作者简介:张晓青(1982— ),女,硕士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