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奋发向上的校园环境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136172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是大学求生存、求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是教风。教风是学风的影响源,是校风的支撑点,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生长点。教师是立校之本,深化教学改革,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优良学风建设,关键在教风。因此,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事求是地说,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教学是认真的,教风是好的,但也有个别教师教学不认真,应付了事。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极坏,不仅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也破坏了大学教师的形象。因此,研究和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对大学今后的发展不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
  
  一、大学教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大学教风存在的问题,我们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应付型。这一类型的教师,缺乏最起码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既不爱教育事业,也不爱学校,更不爱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既不编写教案,也不撰写讲稿,更不认真备课;他们很少留作业,即使留了作业也不认真批改;对课堂出现的诸多不良学风现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2)照本宣科型。这一类型的教师,缺乏专业热情和职业热情,既不爱创新,也不爱与学生沟通,更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满足于书本知识,教学内容贫乏,很少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很少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国内外热点问题;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差别;讲课离不开教材,思维空间狭窄,干巴巴地讲条条,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满堂灌型。这一类型的教师,缺乏主体性教育教学理念,缺乏对学生能力的认识和信心,既不钻研教法,也不研究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呆板,以教师的主导代替学生的主体,一味地填鸭式讲授,很少运用启发式、研究式教学方法,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4)炫耀型。这一类型的教师,缺乏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既不知道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树立教师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讲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知识,有的还把自己的经历、成绩或者成果搬上课堂,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博学多才。
  
  二、解决教风问题的对策
  
  优良的教风是一种历史积淀,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人文环境,只要置身其中就会受其影响、受其熏陶、受其感染。从这个意义上讲,教风属于文化范畴。高校的文化氛围及学风、教风状况,总的说来正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远未达到理想的境界,还需要教师不断努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建设优良的教风呢?
  1.加强教风研究,认清教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风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备条件,也是学校谋求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推进质量战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思路的具体体现。
  教风与学风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优良的教风直接作用于学风,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不良的教风也会直接作用于学风,并对不良学风推波助澜。同时,实践证明,教师的教风正、师德好,对学生是一种正向激励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强化其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理想。所以,教风具有不可估量的育人功能,我们必须强化教风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靠教育引导和激励,二靠严于律己和自我奋进。为此,学校应加强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常规管理,健全教学激励机制,规范教学环节。这是改善教风,提高教育质量,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驱动器。作为教师则应加强自我约束,强化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奋进意识。
  2.多方面入手,尽快提高教师的素质
  (1)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学校应该对教师特别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及道德教育方面的培训,使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加强师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3)大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引导教师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实际教学能力,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不断学习新理论,补充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我们是否想过:我们有没有“一桶水”,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一桶水”够不够?即使有“一桶水”是否能给学生倒满一杯?教师是教学生“取水”还是教学生等着“倒”水?我们的学生有“汲水”的能力吗?研究和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待于教师思想素质、教育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格素质的提升;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苦苦探寻和摸索;有待于广大教师的牺牲与奉献。
  3.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教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和措施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制订和完善与优良教风建设有关的各项要求,建立优良教风激励机制。制订学校常规教学状态检查与监控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程序。各学院要按学校总体要求制订学院优良教风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具体措施、保障实施机构、责任人等。依法治教、从严治教,以教风建设为根本,规范教师社会兼职和校外活动,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机制。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个人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晋级评职紧密结合。
  4.加强大学文化研究与建设,为教风建设提供方向定位和环境保证
  (1)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大学文化研究,特别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文化的研究。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用切实的人文关怀营造尊师重教的大学风尚;用高尚的价值观念赋予校园文化活动以活的灵魂;为教风建设提供方向定位和环境保证。
  (2)要优化校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大学的育人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社区校园地理位置段、建筑、园林绿化等自然人文环境;“软环境”指校训、校史、报刊、网络、主题活动、规章制度和文化娱乐等舆论氛围、学术氛围、生活氛围以及浓厚的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因此,我们应从四个方面入手营造优良的大学环境,即优美的景观环境、浓厚的学术环境、民主的学习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
  文化是无所不在的,校园文化也是如此,它浸透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全部行为和人与人的关系当中。因此,优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校内全体人员,包括学生、教师、后勤员工,要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的气氛。在学术上,提倡原创与批判精神,鼓励学术自由、学派争鸣、学科交流,致力于营造自由探索的、浓厚的科研风气;在学习上,倡导“教学相长”,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选择判断,学会灵活运用;在人文环境上,推崇文化至上,从生活点滴入手,精心设计有文化底蕴的节目,组织开展有思想性、学术性、娱乐性的校园文化活动。
  总之,要真正建设好一所大学,就要全力以赴地营造一个引人向上、激人奋进的校园环境,让所有身处其中的莘莘学子和广大教工,甚至初来乍到的来宾,在大学有形的建筑群与无形的大学精神与特色文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化,并产生持续有效的群体氛围。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大学社科部)
  (责任编辑:马艳华)
其他文献
情感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不可替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情感教育的契机,千方百计唤起学生的情感,坚持利用情感管理艺术,以积极的情感去以情激情,宽容、赏识、激励学困生。我们学校四年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作为一名班主任,也是转化工作的重要成员,就四年实际工作的点滴体会
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不免会碰到一些“刺头”学生,要在课堂上面对和处理由于这些学生所带来的一些扰乱行为。在班级里面,这样的学生可能只有一两名,但是却是班级管理中的关键因子。如果教师不敢于面对这样的学生,或是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应对这些学生的一些偏激行为,那么不仅影响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无法构建和谐班级。对学生的偏激行为进行研究和矫正,是对一位班主任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和教学管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我有
有道是: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不是专门的教育理论家,也不是单纯的实践者,而是用理性的实践架起现实与理想桥梁的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刘彭芝校长正是这样一位卓越的架桥人。用刘彭芝校长自己的话说:“你要深入了解一个中学校长的教育思想,可以去读他的文章,但更重要的是要到他的学校看一看,由‘行’来探‘知’,才是理解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的钥匙。”的确,刘彭芝校长的教育思想已融入到了她所从事的工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的第30个年头,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各种报刊都刊载了与此相关的文章,同时也做了相应的采访和报导。给我印象最深刻、启发最大的是北大附中校长康健的远见卓识(参阅《南方周末》2007年6月7日第4版)。加之我参加了今年的高考阅卷工作,对高考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又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下面,就结合自己所受的启发和阅卷期间的感悟与思索谈谈我的看法。    一、高考自身有待完善    毋庸置
在“五二〇”学生运动60周年之际,读到了一本纪念这次学生运动暨平津学生赴冀察热辽解放区60周年文集——《奔赴塞外》。才读了其中的几篇文章,便能感觉到有一种冲天的豪壮之气充贯在书中.随着书一页一页地翻过,我仿佛窥见了60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仿佛看到了60年前二百多名平津等地的大专院校的青年学生不顾艰险,穿过敌人道道封锁,勇敢奔向解放区的壮举,也仿佛感到了一股莫名的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字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  当前,语文教学正处于转型期,语文教师在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上逐渐趋于准确、理性和科学。但如何体现语文学科教
孩子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少年,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惊喜。在我看来,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教会孩子的同时,孩子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贯穿这其中的就是一种传承。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无疑是环境对人影响与塑造的典型例证。我注意到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曾提出过一种观点——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决定了人们的气质、
九月的北京师范大学别样精彩,伴随着数千名新生的到来,院内的圆柏、柿树、龙爪槐也显得格外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在这个洋溢着收获的时节,为了让更多的学子感受大师的风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滕珺老师专访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与其畅谈他的教育人生,领略他的教育风采,分享他那些尘封已久却依然生动鲜活的教育故事。    滕:顾先生,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天我们
如果,一千个读者眼中也有一千个卢梭,那么,我的卢梭,便是那第一千零一个。  如水的浪漫与如火的热情,孤独的卢梭,浪漫的卢梭,疯狂的卢梭,一个独自行走着的卢梭……或许某天,当那个孤独的灵魂不经意地回首时,蓦然发现,原来,上帝之城遗留在世俗之城的遗民还很多。只是,那个时代太过于极端,不能容忍他们的存在。  他的逝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开启。    启蒙思想家?    卢梭生活在启蒙时代,他的思想在当时大
《瀑布》是叶圣陶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诗歌,它以瀑布为对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因此学生乐读、爱读。我在教学时注重引领学生在学习中移步换景,从远听瀑布声,到远望瀑布状,再到近观瀑布状,在每个场景中为学生配上精美的图片,创设优美情境,帮助他们建立直观形象,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让图、文、声融为一体,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趣味接龙,铺垫美    兴趣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