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仙境梵净山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95130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巍巍武陵,最美梵净山。
  它是武陵山脉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贵州最独特的一个地标。这座黔东灵山有很多头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以及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它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美,声名远播。
  前不久,在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梵净山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

名岳之宗


  梵净山自然遗产地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中部,处于北纬27°47′~28°02′、东经108°36′~108°49′之间,有“梵天净土”之称,也被称为“世外桃源”。
  它三山高耸,脉分九支,三大主峰海拔分别为:凤凰山2572米,老金顶2494米,新金顶2336米,是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向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即中国阶梯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的过渡地区。它也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与湖北四省(市)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为“武陵正源”。

  梵净山山清水秀,号称有“九十九溪”,这些溪流汇成黑湾河、马槽河等11条主要河流,呈放射状奔腾而下。它们有的流入乌江,有的汇入沅江,所以梵净山又是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
  作为我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抬升成陆地的地区之一,梵净山有着悠久的地质演化历史。贵州多喀斯特地貌,但梵净山是个例外,它虽被喀斯特地貌地区包围,却不是喀斯特地貌,而是特殊的变质岩山脉地貌,梵净山因此成为伫立于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生态孤岛”,展现了独特的地质、生态、生物和景观特征。
  这样的山,全世界独一无二。
  还原其形成,则要追溯到14亿年前。当时的梵净山一带还是一片汪洋。之后,古陆漂移碰撞,火山岩浆迸发,一片火海中,梵净山横空出世。之后,在漫长的地质史中,梵净山区经历了梵净-武陵、雪峰、燕山和喜马拉雅四期比较显著的地质构造运动,不断裂变、褶皱……积蓄十多亿年的能量,将大洋底部托起,成为高耸的雄伟山峰。
  岁月因此奖励了梵净山一个洪荒身份,该区是我国南方最古老的两个地块之一,是研究我國南方前寒武系的重要窗口。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和演化进程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作为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山体庞大雄浑,全境山势雄伟,重峦叠嶂,孤峰突兀,断崖陡绝,沟谷深邃,瀑流跌宕。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

  梵净山老金顶海拔2494米,山体巍峨,集雄、奇、峻、秀于一体。古称“月镜山”,因山上岩石有神秘的“月镜”现象而得名。据说,每当风清月白之夜,人们在老金顶随便取一面石板,都可以照出自己清晰的影像。
  亿万年的风雨侵蚀,雕琢了老金顶附近的高山石林峰群,诸如“蘑菇石”“老鹰岩”“万卷书”“将军头”等,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妙趣天成,将老金顶锻造为一座奇石大观园。
  比如蘑菇石,它伫立于老金顶台地之上,上粗下细,犹如巨大的蘑菇,有一触即倾之势。然而,这块石头却在风雨飘摇中历10亿年而不倒,成为山岳景观中少见的平衡石,也被视为梵净山独特的标志。
  “万卷书”与蘑菇石相邻,整个山体层层叠叠,堆砌有序,势如卷帙浩繁的古代典册齐天堆放,气势巍峨。古人有诗赞曰:“牙谶玉轴是谁储,万卷堆来混代初;遍地纵遭秦火劫,名山还有未烧书。”谁能想到这样大的一部“未烧书”,成“书”已逾亿万年。
  梵净山的新金顶虽没有老金顶海拔高,也是孤峰高耸,直刺云天。它是在古地质构造运动中,因大陆抬升,再经冰川融冻风化、侵蚀雕凿而成的大自然的奇伟杰作。整座山体呈柱状,上大下小,其形若甑,当地人称“饭甑山”。在石柱上端又自然裂开为两个峰顶,其上分别矗立着一座佛殿。
  新金顶顶端两峰间的天险被称为金刀峡,它仿若一柄金刀,将新金顶从峰顶至山腰劈为两半,唯有一线峡谷援铁链可攀,峡顶上有天生桥相连,险峻至极。立足峰顶,时而千里风烟,一览无余;时而云瀑笼罩,佛光环绕,变幻万千。
  还有万宝岩。别看它其貌不扬,却堪称梵净山的地质编年史,展现着梵净山沧海桑田的演变——万宝岩就是当时从海底抬升起来的原石,由各种鹅卵石胶结而成,内含有大量稀有金属及玉石、贝壳、古生物化石,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炫目的光泽。由于梵净山土壤丰厚,植被茂密,除山顶之外,极少有岩石出露,因此万宝岩显得格外突出而重要。
  梵净山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余座,连绵的山势、独特的地貌、险峻的沟谷,都使梵净山形成了峰峦叠嶂、雄伟险峻的壮阔景象,登临其山给人以“旷观瀛海三千界,直上黔山第一峰”之感。
  登梵净山,如同看一部浑然天成的地质奇书,也像观一幅独具神韵的山水画卷,它“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身,古人因其“崔嵬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而称梵净山为“天下众名岳之宗”。

生物王国


  梵净山有着自己独特的美丽,在云雾缭绕间浑然天成。欣赏梵净山的美丽,便是从梵净山的野性开始,追根溯源。
  梵净山处于亚热带中心地带,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使梵净山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它就像是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有着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受东亚季风和山体高差悬殊影响,梵净山在小区域内还具有立体气候分异明显的特点,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以及“山下桃花山上雪”正是这种典型气候的客观反映。复杂的地形,特殊的立地条件和悬殊的高差,造就了梵净山明显的气候差异和相应的立体生态。   梵净山拥有最重要及显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态栖息地,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古老孑遗种多,垂直带谱明显,是地球上同纬度保护最完好、最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原生植被保存地。
冬日梵净山

  这种典型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也为动物的繁衍和演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之极少人类活动干扰,使得梵净山成为东方落叶林生物区域中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区域之一,同时是全球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区域内包含了大量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物种和种质资源,是举世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可以这样说,梵净山独步天下的生态环境,一直在保护着这些珍贵的物种,这些物种的存在也使得梵净山有了“植物王国”“自然基因库”“生态王国”等美誉。
  据调查,梵净山繁衍着野生动植物7154种,其中,植物4394种、动物2760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珙桐、梵净山冷杉、钟萼木、红豆杉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连香树、闽楠、香果树、黄连、榉木等25种。植物种类不但繁多,而且起源古老,保存着大量的第三纪、第四纪古老树种。特别是这里的十多片珍稀孑遗植物珙桐群落,是当今世界上最集中的珙桐分布区。加上最近发现的冷杉属残遗群落—梵净山冷杉,对研究古气候、近代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作为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植物,珙桐曾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后来由于地质与气候变迁,珙桐在地球上几乎消失殆尽,1869年,法国神父台维氏在我国四川境内第一次发现了珙桐,如获至宝,珙桐随之扬名海外。1903年,一名叫威尔逊的英国人,从我国采得珙桐种子后送回英国繁育并获得成功,“中国鸽子树”珙桐自此扎根海外。之后,经科研人员多次考察,最终确认梵净山是全球珙桐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每当春未夏初,美丽的珙桐花纷纷开放,如群群白鸽翩飞于梵净山的林间。
  珙桐的发现,对研究中亚热带的区系成分,区系特点,以及起源和系统发育均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梵净山,还生长着全球独一无二的水清冈林。水清冈林在全球分布非常稀少,梵净山保护区有三个水清冈属树种,其中两种都是成林的。
  在梵净山众多的动物中,被列为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5种,属于一级保护动物的包括黔金丝猴、豹、白颈长尾雉等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穿山甲、猕猴、黑熊、红腹角雉等29种。特别是黔金丝猴,是第三纪遗留下来的中国特产动物,野外种群数量只有800只左右,仅分布在梵净山,是我国4种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怒江金丝猴、黔金丝猴)中数量最少、分布最窄、濒危程度最高的一种,号称“世界独生子”,被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度最高级别保护动物,堪称“瑰宝”。
珙桐

  1902年,英国传教士布列里在梵净山偶然购得一张无头的残缺毛皮,这张皮毛所属的动物他从未见过:其肩部有一道亮丽的白毛,背部灰黑,腹部灰白,肢体内侧为金黄,一条长长的尾巴远远超出身体的长度。对动植物学颇有研究的布列里判定这是一种从未被人类知晓、定名的灵长类哺乳动物。最终,新物种被命名为白肩仰鼻猴,也就是黔金丝猴。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拥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这一切的美妙却不是谁都有缘识得。一年365天之中,梵净山有200多天云遮雾绕,连山谷里的村民都很难见到它的真实面貌。特殊的地理、地貌以及气候等因素,像是一道无形的屏障,护佑了梵净山中无数的生灵,也阻隔了人们对这座大山的深入了解。

梵天净土


  如果说“海天佛国”是浙江普陀山,“清凉世界”是山西五台山,“仙山佛国”是四川峨眉山,“莲花佛国”是安徽九华山,那么“梵天净土”则是贵州梵净山。
  梵净山是全国五大佛教名山中的弥勒菩萨道场。作为“弥勒道场”的梵净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流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历来是黔、湘、鄂、川、桂等地信众朝拜的佛教名山。
“佛光”

  事實上,梵净山这个山名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据史料记载,梵净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来因兴修梵宇,成一方名胜,被称为“梵天净土”,并由此得名。在佛教中,“梵天”是指“超越了时空和生死的涅槃寂静”的境界,“净土”是指“无尘无秽”。
  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祖先在梵净山地区生息繁衍,至商周时期,梵净山地区锦江流域的古人类已经进入到文化繁荣阶段,该地区后来更成为古代“武陵蛮”“五溪蛮”的世居之所,这里也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之一,梵净山是周围各少数民族朝拜的“神山”“圣山”和“灵山”。
  弥勒信仰起源于印度,中国的弥勒信仰始于晋代。自唐代起,佛教溯乌江传入,梵净山渐渐发展成为吸引善男信女的弥勒菩萨道场。
  自成为弥勒道场以后,梵净山佛教大兴,创修寺庙、建制庵堂成风,作为“古佛道场”的梵净山声名远扬。历史上,梵净山数百平方千米的区域布满寺庙,仅其主峰山麓就有“四十八大脚庵”。上山的四条主路上各有一朝廷封赐的皇庵,东为天马寺,南有坎梅寺,西是护国寺,北为天庆寺,统称“四大皇庵”。   梵净山的佛教在明朝最为兴盛。因其梵刹林立,为“梵天净土”,故正式得名“梵净山”。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该碑全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续碑”,楷书阴刻,全文1349字,骈俪华美、内容丰富,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有详尽记载。碑文中把梵净山比作名震南京、北京,倾动十三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纷纷涌来朝拜的“极乐天宫”,可见梵净山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崇高位置。
  至清代,康熙帝重新敕封梵净山,形成“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四十八大脚庵”和“五方朝山大道”的朝拜格局,天下僧众云集影从,若水若云,其影响遍及长江以南地区。每当农历四月香会期,每天朝拜者数以千计,善男信女们各自成伍,各色旗号飞飞扬扬。
  行走在梵净山,郁郁葱葱的林木山石间,红墙黄瓦、摩崖石刻乃至一些古老庙宇的断垣残壁,无不透露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让人尘心尽洗。
  这中间,尤以红云金顶(新金顶)最为著名,并且算得上是梵净山一个标志性的存在。新金顶上半部一分为二,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由此印证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晨间,红云瑞气常绕金顶四周,故新金顶还被称为红云金顶。红云金顶也是这座佛教名山的核心。想进入这两座庙宇,只能由巨石右侧古人开凿出来的窄窄石蹬,并借助铁链,手脚并用才能登上山。山道上,除了眼前一条路,周边皆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便会摔下去粉身碎骨。
  站在金顶俯视群山,万里风光尽收眼底,坐于磐石静观风起云涌,如此梵天胜景,堪称经典。
  作为弥勒道场,梵净山自然少不了佛家的传奇故事。据说当年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返回时,所乘白马穿云破雾,在梵净山偶失前蹄,撒下一叠经书,佛经落地,构成如今的“万卷书”。相传若有人读得通这“万卷书”,深明佛理,便可直升兜率天,亲听弥勒说法。
  故事的真假今人已不可知,但梵净山弥勒道场确有其神奇的自然景观相印证。在新、老金顶附近,常常可以看见奇妙的“佛光”。佛光是梵净山最奇特的天象奇观之一,在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分,人们在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上,经常可以看到七色光组合成的巨大光环,倏忽间飘飞而至,里面佛影端坐,庄严肃穆,其景奇异之极,其光绚丽之极。
  据权威部门统计,梵净山是我国所有名山中佛光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

  此外,這里还有世界上最长、最美的万米睡佛—绵绵山脉远远望去,就像一尊佛陀熟睡一般,万米睡佛由此而来。千百年来,各地百姓把梵净山当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云瀑、禅雾、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观,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著名诗人王心鉴有《过梵净山》诗:“近山褪俗念,唯有竹声喧。栖心皈净土,推云步梵天。禅雾入幽谷,佛光上苍岩。海内循道者,多来续仙缘。”即印证了梵净山让人忘却尘世烦恼的优美景色。
  作为西南地区一座重要的佛教名山和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这种文化与当地原始的传统信仰文化相结合,反过来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和影响。

世外桃源


  漫长的14亿年时光,梵净山一直被冰封在世俗烟尘之外,有如一方停泊在黔东大地上的诺亚方舟,庇护着众多的动植物资源,同时珍藏着最原始、最完整的武陵文化。
  山脚下,溪流潺潺。白色的、粉色的野花热闹地开着,在雨水的浸润下,水灵得不真实。山上,浓雾弥漫,远山和近树都隐匿在白茫茫的雾气中,只有头顶上近在咫尺的新鲜树叶肆无忌惮地坦陈着浓浓的绿意。
  还有那云、雾、风,波诡云谲,也给梵净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置身此山中,俨然画中行,恍若仙山游。
  梵天净土,满目色彩,无限风光。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动物学专家张劲硕在收到我的绘本时,曾留言说:“动物永远是儿童文学领域中的一笔重彩,没有动物的童年一定是不完整的。”是的,动物与孩子的故事是地球上最美的风景,而动物绘本更是世界各国孩子们所喜爱的优选读物。  在《保冬妮绘本珍兽馆》一套六册绘本里,我和画家为孩子们呈现了六种动物的生存窘况。这六种动物都是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有的已经濒危,有的挣扎在生不如死的困境中。  《月熊在
期刊
摘要:在汉语大环境下学好英语实属不易,所以兴趣就成为最好的途径和方法。兴趣首要来源于情感,本文将简析从“情感”到“兴趣”的达成。  关键词:情感;教师;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60  针对大部分中国学生的当下实际情况——学习英语而身处汉语语言环境中,要怎样把英语学好、掌握好、运用好呢?没有英语环境,那“兴趣”就是学好
友谊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许多人都认为,人的一生交的朋友越多越好。但是最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好友圈子不是想有多大就有多大,因为人的交友能力是有极限的。    著名的邓巴定律    罗宾·邓巴是牛津大学研究认知与进化的人类学家。1992年,他根据自己对灵长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著名的“社会脑假说”。假说认为,与其他动物相比,灵长类似乎选择了一条特异独行的演化策略:呆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种群中彼此协
期刊
摘要:在职高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爱国主义的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课堂中的作用有: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知道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树立维护和实现国家统一的意识。日常教学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课堂中的做法有:充分挖掘教材,把爱国主义的内容充分体现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爱国主义;伟大贡献;责任感;挖掘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
摘要:留守学生更容易出现自卑,缺乏自信。因此,如何增强留守学生自信,激发他们奋发图强值得我们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展开探讨。  关键词:留守学生;增强自信;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62  留守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
摘要: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行为。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听力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多样化听力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其内在学习动机;并辅之以及时的学习结果反馈和恰当的表扬鼓励,强化其外在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兴趣,提高高中英语听力课堂效率。  关键词:动机;兴趣;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63  一、背景  英
期刊
今年,中国芯片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百度、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以及各类创业公司,纷纷投入自主研发芯片的大潮中,“國产自主”成为大势所趋。媒体报道称,明年中国内地将会超过韩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装备市场。  到2019年,中国内地半导体制造设备的销售规模将达到1730亿美元,同比增长46.6%,届时将超过韩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2018年,全球半导体装备的销售规模将达到6270
期刊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学生对英语的整体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和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中圖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64  一、引言  在初中英语学习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历来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