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一体化趋势更为明显。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更频繁。因此跨文化交际变得更为重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多媒体进入了课堂,随之而来的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更是教学理念上的革命。用多媒体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当下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可以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还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加强。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多媒体 建构主义
前言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语言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它最大的优点是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媒体,结合声音、图画、动画和视频等丰富的表达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全新的文化。很多学生也许英语语法掌握得很好,词汇也知道得很多,可在实际交流中,仍会出现交流不畅的情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恐怕就是他们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也就是常说的“知道怎样说,却不知道说什么。”因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语言学习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交流。但在传统课堂上,由于受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跨文化教学只是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更重要的一点是课本内容大都已经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众所周知,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过时的课文内容已经使跨文化交际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利用多媒体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上的更新,更是教学理念上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也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成了引导者;学生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中心。把多媒体引进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把多媒体技术与跨文化交际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内部生成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带着自己特定的经验、知识和不同的智力情况进入课堂,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建构主义同时认为人的心理、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过程是与周围环境进行同和顺应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外部刺激的结果。学生是主动地、积极地认知思维的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实施
1.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兴趣
老师在讲解某国风土人情时,单纯的讲解不能引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但此时若能展示几幅当地的图片,或是放映一段反映当地生活的纪录片,效果必然大不相同。有一句习语中国学生并不陌生“it rains cats and dogs”.基本上中国学生都能告诉你它的正确含义是倾盆大雨;可你若问为什么这么说,知道的人就寥寥可数了。老师可以趁此展现一些16世纪英国的民居,屋顶上盖满了厚厚的稻草,猫和狗都喜欢睡在那里。可一到了下大雨,由于稻草的边很湿滑,猫和狗都纷纷从屋顶上掉下来,于是就出现下猫下狗的奇观了。这样讲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习语的记识,而且使学生对相应的文化背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很多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目的语文化,这就难免使他们在实际的交际中出现了障碍。这又集中反映在了他们对一些日常用语的理解上,要知道在实际会话中,人们不会总使用书面语。如外国人在说某人是nuts或peach时,恐怕不熟悉他们日常用语的中国学生就要不知所云了。其实nuts在口语中有“傻瓜”之意,peach则是“美人”的另类表述了。但在我们的英语课本中是找不出这样的表达的,解决这个问题依然可以依赖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可以时常给学生放映一些最新的影视作品,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最新鲜,最地道的口语。影视作品往往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从生活方式到穿衣戴帽,从言谈举止到礼仪禁忌,可谓包罗万象。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往往更容易消除文化隔阂,接纳他国的文化。而那些地道自然又生动有趣的日常用语也更容易被理解吸收。学生也会下意识地比较两种文化的不同,兼容并蓄,逐渐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3.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跨文化交际的习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共享早已变为了可能,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其实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包罗万象,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要想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知识,有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应刻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老师讲到英国人的有喝下午茶的生活习惯时,就应鼓励学生自己找出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再如英国人为何总爱不厌其烦地谈论天气,老师可让学生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向全班公布他的发现。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其实也可以通过日常的训练得到提高。如情景会话。传统的情景会话其实更像替换练习,这根本体现不出情景会话的作用。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情景会话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一个话题,确定一个情景,如探视病人,应邀作客等;然后让他们通过原声影视,使每个小组的成员了解到不同情况下说什么最合适,最后在课堂上表演出来。通过这些训练,学生不仅可以从理论上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要领,而且可以得到实践的机会。
4.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多数人会对非母语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抗拒。我们总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先进的。当自己的文化与他人文化发生冲突时,我们会排斥其他的文化。比如大多数中国人觉得吃蜗牛很倒胃口,而法国人却觉得那是难得的美味,正应了一句话: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一个人喜欢的另一个人未必喜欢。美国人介绍家庭成员时总会把狗带上,但在中国若将人与狗相提并论,那将是一种极大的侮辱。跨文化交际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多元文化共生的意识,即使你不能接受他人的文化,至少你不会对他人的文化产生厌恶或反感等情绪。
在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上,多媒体同样可以发挥它强大的功能。如果想对非母语文化产生好感或共鸣,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方方面面去了解它。学生很难从枯燥的课本中产生对异国文化的共鸣。但如果能听到那个国家的歌曲,通过影视作品了解那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聆听当地人民的语言,或从网络上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这一切都会拉近你与目的语文化的距离,这样就容易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若是欣赏法国文化,即使你仍没有勇气吃蜗牛,但你也会对当地吃蜗牛的的习惯安之若素了;同样的,即使你仍不习惯在介绍家庭成员时带上宠物狗,但至少不会对这种作法嗤之以鼻。
三、小结
随着各国交往的日益深入,跨文化交际必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活跃课堂的气氛。传统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已不能适应当代教学发展的趋势。通过声音,视频,图像的综合运用,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以提升,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莉.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顾曰国.网络教学处探.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多媒体 建构主义
前言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语言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等。它最大的优点是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媒体,结合声音、图画、动画和视频等丰富的表达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全新的文化。很多学生也许英语语法掌握得很好,词汇也知道得很多,可在实际交流中,仍会出现交流不畅的情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恐怕就是他们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也就是常说的“知道怎样说,却不知道说什么。”因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语言学习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交流。但在传统课堂上,由于受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跨文化教学只是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更重要的一点是课本内容大都已经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众所周知,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过时的课文内容已经使跨文化交际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利用多媒体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上的更新,更是教学理念上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也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成了引导者;学生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中心。把多媒体引进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把多媒体技术与跨文化交际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内部生成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带着自己特定的经验、知识和不同的智力情况进入课堂,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建构主义同时认为人的心理、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过程是与周围环境进行同和顺应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外部刺激的结果。学生是主动地、积极地认知思维的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实施
1.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兴趣
老师在讲解某国风土人情时,单纯的讲解不能引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但此时若能展示几幅当地的图片,或是放映一段反映当地生活的纪录片,效果必然大不相同。有一句习语中国学生并不陌生“it rains cats and dogs”.基本上中国学生都能告诉你它的正确含义是倾盆大雨;可你若问为什么这么说,知道的人就寥寥可数了。老师可以趁此展现一些16世纪英国的民居,屋顶上盖满了厚厚的稻草,猫和狗都喜欢睡在那里。可一到了下大雨,由于稻草的边很湿滑,猫和狗都纷纷从屋顶上掉下来,于是就出现下猫下狗的奇观了。这样讲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习语的记识,而且使学生对相应的文化背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知识
很多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目的语文化,这就难免使他们在实际的交际中出现了障碍。这又集中反映在了他们对一些日常用语的理解上,要知道在实际会话中,人们不会总使用书面语。如外国人在说某人是nuts或peach时,恐怕不熟悉他们日常用语的中国学生就要不知所云了。其实nuts在口语中有“傻瓜”之意,peach则是“美人”的另类表述了。但在我们的英语课本中是找不出这样的表达的,解决这个问题依然可以依赖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可以时常给学生放映一些最新的影视作品,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最新鲜,最地道的口语。影视作品往往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从生活方式到穿衣戴帽,从言谈举止到礼仪禁忌,可谓包罗万象。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往往更容易消除文化隔阂,接纳他国的文化。而那些地道自然又生动有趣的日常用语也更容易被理解吸收。学生也会下意识地比较两种文化的不同,兼容并蓄,逐渐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3.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跨文化交际的习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共享早已变为了可能,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其实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包罗万象,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要想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知识,有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应刻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老师讲到英国人的有喝下午茶的生活习惯时,就应鼓励学生自己找出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再如英国人为何总爱不厌其烦地谈论天气,老师可让学生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以presentation的形式向全班公布他的发现。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其实也可以通过日常的训练得到提高。如情景会话。传统的情景会话其实更像替换练习,这根本体现不出情景会话的作用。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情景会话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一个话题,确定一个情景,如探视病人,应邀作客等;然后让他们通过原声影视,使每个小组的成员了解到不同情况下说什么最合适,最后在课堂上表演出来。通过这些训练,学生不仅可以从理论上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要领,而且可以得到实践的机会。
4.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多数人会对非母语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抗拒。我们总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先进的。当自己的文化与他人文化发生冲突时,我们会排斥其他的文化。比如大多数中国人觉得吃蜗牛很倒胃口,而法国人却觉得那是难得的美味,正应了一句话: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一个人喜欢的另一个人未必喜欢。美国人介绍家庭成员时总会把狗带上,但在中国若将人与狗相提并论,那将是一种极大的侮辱。跨文化交际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多元文化共生的意识,即使你不能接受他人的文化,至少你不会对他人的文化产生厌恶或反感等情绪。
在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上,多媒体同样可以发挥它强大的功能。如果想对非母语文化产生好感或共鸣,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方方面面去了解它。学生很难从枯燥的课本中产生对异国文化的共鸣。但如果能听到那个国家的歌曲,通过影视作品了解那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聆听当地人民的语言,或从网络上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这一切都会拉近你与目的语文化的距离,这样就容易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若是欣赏法国文化,即使你仍没有勇气吃蜗牛,但你也会对当地吃蜗牛的的习惯安之若素了;同样的,即使你仍不习惯在介绍家庭成员时带上宠物狗,但至少不会对这种作法嗤之以鼻。
三、小结
随着各国交往的日益深入,跨文化交际必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活跃课堂的气氛。传统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已不能适应当代教学发展的趋势。通过声音,视频,图像的综合运用,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以提升,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丁莉.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顾曰国.网络教学处探.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