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编程教学绽放“计算思维”火花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n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周以真教授提出计算思维的概念以来,关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多。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与其他学科思维相比有何独特性?计算思维的内涵多元,有何本质特征?除了程序设计,如何在非编程模块的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探索:非编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模式
  程序设计是培育计算思维的沃土,因为学生可以主动构建自动化规则,使用明确而有限的指令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映射到计算机世界,调试无误后让计算机自动执行。但是,程序设计是培育计算思维的唯一途径吗?能否在非编程模块的教学中另辟蹊径,探寻“可计算”火种,绽放“计算思维”火花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非编程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该模式如下页图1所示。
  1.面向问题解决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问题解决史,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可分为发现与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与验证方案、系统维护,继而发现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主观能动的思维活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培养计算思维与解决问题密不可分。
  计算思维培养不能泛化,不能认为使用计算机等数字化工具来解决问题就是培养计算思维。在非编程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解决过程都指向计算思维,其落脚点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固化在了计算工具之中,是否可以被反复执行且每次都严格按照解决方案执行,是否能自动化执行且不需要人脑的参与。
  2.指向抽象与自动化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计算思维具体表现为解决问题中的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系统化。抽象是方法,贯穿于整个思维活动;形式化与模型化是抽象结果的不同表现形式;自动化是抽象的目标,但抽象往往难以直接抵达自动化,需要经历形式化表达与模型化构造;最后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中,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方法路径。
  计算思维培养不能狭隘化,不能认为没有编写程序来解决问题就无法培养计算思维。学生并不是在学习程序设计的那一刻才开始拥有计算思维,计算思维在学生体验无处不在、时刻发生的“计算”时就有所渗透。组织什么类型的数据让计算工具进行处理?如何合理地设置参数让计算工具处理得更好?按照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什么思想方法构造解决问题的模型,从而与计算工具内部的自动化运行不谋而合?如何根据运行结果优化解决问题的模型?这些问题都是计算思维在学生头脑中的体现。
  探讨:非编程教学中培养计算思维的案例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选用“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的教学内容,以《让幻灯片动起来》一课为例构建通达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以期探究计算思维在非编程教学中的培养。
  1.教学模式的构建
  (1)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的PPT已初具规模,进一步学习创作动画的方法,为作品增添动感和趣味。本单元开展项目学习,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好书共享”创作一份完整的演示文稿,并分享自己最喜爱的一本名著,体会数字化工具协助演说的优势,即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可视化地呈现想法。
  教学重点是掌握添加动画效果和调整动画顺序的方法,难点是根据需要合理地设置动画。学生对学习动画具有浓厚的兴趣,有个别学生在前期制作PPT时已探索了动画的某些功能,但常会忽略动画效果与内容表达的统一。
  (2)模式构建
  笔者构建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以“如何生动表现名著中的精彩故事”这一问题需求作为教学切入点,将PPT动画创作与现实世界中导演拍戏相联接,带领学生进入“导演”角色。指导演员表演看似是一个简单问题,但要把“导演”的思维模式固化在计算机中实属不易,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计算机的处理过程看不见摸不着。基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以分析动画情节、表达动画要素、构造动画模型、调试动画效果、推广动画创作为活动主线开展学习,始终处于抽象、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系统化的计算思维方法路径之中去解决问题,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2.计算思维方法路径的培育
  (1)对动画情节的抽象
  抽象的目的是剔除问题中不必要的细节,提取问题的关键要素与基本特征,这是将现实世界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指向自动化的抽象主要体现为对象的抽象和规则的抽象:每个对象有各自的状态,每种状态可通过若干个属性和行为来描述,属性和行为反映了对象最核心的内容,用以区分不同的对象;现实中描述问题的规则往往错综复杂,规则的抽象就是从问题描述中梳理出规则,且这些规则可以转换成计算机可执行的表达形式。
  教学中,笔者以问题链引导学生构想故事画面,分析动画情节,结合对导演工作的认知,对动画中对象的属性、行为以及对象之间的互动规则进行抽象(如上页图3)。
  以“孙悟空玩转金箍棒”为例,对象和规则的抽象如表1所示。
  (2)对动画要素的形式化表达
  形式化表达是抽象结果的表现形式,即提取对象属性、行为、规则等核心要素之后,以计算机可执行为目标,合理组织数据,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清晰地表达问题,精简的符号是形式化的高级表现形式。形式化表达有助于推动学生对问题求解过程的深入思考,促使学生迸发无限创意。
  教學中,不同学生具备的抽象能力不同,形式化程度也有所区别。有的用简单的自然语言表达,有的用思维导图表示某个对象及其可操作的属性、行为、规则等,还有的用流程分解对象的动作序列,以表达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之后展开小组活动,探讨表达形式是否完备?是否可操作?有了这样的学习体验,今后在分析问题阶段学生会尽可能地以形式化的方法表达抽象结果。
  (3)对动画模型的构造
  在形式化表达的基础上,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有序组织计算机可识别的求解步骤,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案。构造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框架,对构造的模型进行初步评估也是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方案的自我验证。学生已在头脑中对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了整理和规划,且这种整理和规划一定是基于对自动化特征的理解。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缘起谢作如:今天的重点话题是“中国特色开源硬件”。我在一次会议中得知,装备中心在开展“中国特色的开源软硬件教育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此我很感兴趣。请问李
从信息技术学科的结构来看,算法与程序设计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的基础,但三年级才进入国家课程。教师在低年段教学中该以什么为抓手呢?为架起学生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桥梁,笔者选择图形化编程为切入口,借助图形化编程软件在低年段开展编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算法,用算法去解释常见的现象,用程序将算法数字化,进而学会用算法去解决未知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为了解未来智能生活的底层架构做铺垫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针对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设置了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教师在实施此模块教学时,应在了解其整体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制订可行的教学规划,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内容特点  本模块是在综合分析学生认识能力、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科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的,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特点。  1.遵循真实问题解决的逻辑线索  数据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强调“要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在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新的评价理念及工具也在不断涌出。笔者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教材内容为源泉,将评价工具的自主设计与制作融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从创设深度思考的思维场、激活深度探究的思
以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对教育行业来说,信息技术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的改变是直观的、可预测的。下面,笔者
谭杰是《篮球》杂志的总编,40岁那年他为了翻译一本关于长跑的畅销书--《耐力》,通过亲身体验《耐力》中的训练方法,成就了一场知与行的体验。这是因为谭杰认为,对于全民健身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数据管理与分析部分被设计为选择性必修模块3,与“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两个模块并列,作为高中学生升学的学习内容之一。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该模块进行解读。  新旧课标中相关内容的异同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版)》(以下简称旧课标)中,“数据管理技术”就是5个选修模块中的一个。新旧课程标准对本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凝练了四个维度的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的科学本质和育人价值,其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程序设计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途径,但很多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会无从下手。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脑海中没有相关的表征,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信息社会责任是高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新教材提倡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挑选典型事例,设计学习任务单,跟踪学习过程,指导迁移学习成果,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设计和策略,下面,通过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背
“数据管理与分析”是针对数据管理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而设置的选择性必修模块,也是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第三个模块。教学前要弄清本模块的内容结构及教学要求,教学时从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