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大班幼儿而言,他们在幼儿园已经生活了两年,对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在认知与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生长。在对他们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可将音乐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让他们在其他方面有更多的生长,换言之,让音乐不单单成为一个科目,要让其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生长,让其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音乐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可将音乐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让幼儿有更多的生长。
关键词:幼儿;大班;音乐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0-0067-01
1.将音乐植入游戏,引发幼儿的参与
对于幼儿而言,音乐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不要截然地将音乐与他们的日常分开。大多教师在进入音乐区的时候,才跟幼儿一起玩音乐。其实这样的方式,对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不利,也不能让音乐更好地深入他们的生活。在幼儿活动的具体细节里,根据他们的认知与情感的需要,渗透一些音乐。一方面能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注意力容易分散,几乎是他们的天性,教师要多使用教学机智;另一方面能让幼儿的音乐素养在零碎的时间里得到恢复与生长。当然对活动本身而言,幼儿的兴趣也会增加。以幼儿音乐《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是一首欢快的音乐,有着优美的歌词,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的节奏感。这样的音乐很适合与幼儿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唱歌的同时也参与了游戏,在游戏中也感知了音乐。换言之,在游戏中体验音乐,在音乐中感知快乐。教师事先准备了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幼儿都戴上,让他们对着镜头拍了一张照片,感受活动分分钟钟的美好。接着教师将几天前就开始养殖的蝌蚪带到幼儿面前,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跟着这些可爱的生灵打一个招呼。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铺垫,一方面能让课堂有一个好的气氛,能让学生极快的进入到音乐氛围中;另一方面,也能让幼儿更直观的感知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的内涵。再接着教师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边唱着歌,一边做着简单的动作。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可以让他们自己学着去创设一些动作,谁的动作好看,教师就让模仿谁的。他们扭一扭,转一转,再晃一晃,将小蝌蚪那游来游去的动作还表现的很到位。有了音乐的节奏,他们的动作比平常纯粹的动作训练要规范,要整齐。但他们唱到“小小蝌蚪游游游”时,教师和幼儿一起蹲下来,也一起用手蒙住了眼睛。趁机,教师戴上了青蛙的头饰躲到了钢琴架的旁边,正好窗帘可以挡住。于是幼儿在音乐声中找“妈妈”。游戏、音乐合为一体。
2.将音乐穿插生活,激发幼儿的兴趣
将音乐与生活对接,能让幼儿在音乐里找到生活的影子,又能在生活里感知音乐带来的美好。首先,让幼儿的一天从音乐开始,早上孩子过来的时候,幼儿园的广播里,要能传出幼儿喜欢的音乐。比如,在广播里播放《快乐身体演奏会》,让他们踩着节奏开始一天的幼儿生活。节奏王国的国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有节奏感。当广播里响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的音乐,孩子们就做着刷牙的动作;当广播的音乐变成“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孩子又有节奏地走起路来;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音乐声起,幼儿开始了模仿大人给这小狗剪毛的动作,有时候,他们还会自己创设歌词,唱着”汪汪汪“学着家里狗叫的模样。生活里有了音乐,情感里也有了音乐,幼儿就在快乐中生长。其次,让音乐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响起。对大多数幼儿而言,他们都有偏食的习惯,也都有在吃饭的时候说话的习惯,更有在吃饭的时候不好好排队的习惯。这些都是坏习惯,都是幼儿需要改正的习惯。一次幼儿园的午餐水果是每人一只香蕉,可食堂里放出来的音乐却是《大苹果》。随着“我是一个大苹果,个个孩子都爱我;又香又甜又好吃,面上红红红颜成 。”孩子都笑了。教师音乐换成了伴奏的,让孩子门一起来改歌词。于是,孩子们唱着,我是一个大香蕉,个个孩子都爱我;又香又甜还吃来,面上黄黄内心白。”当然前面的歌词是孩子自己改的,后面的是教师改的,孩子们跟着哼的。音乐对着生活,幼儿也有更多生长的可能。
3.将音乐引入思维,唤起幼儿的好奇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能学着自己去思考一些东西,他们对事物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判斷。要让幼儿有更多的生长,尤其在思维上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就要改变原先的教学方式,将音乐引入思维,即,在音乐中设置问题,让孩子产生好奇的心理,进而将音乐的学习向深阔地带引领。好奇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性,他们几乎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好奇性,渐渐地减弱了。《指南》认为,幼儿教育要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要将他们的优势发挥出来,给他们最切适的教育。因此音乐的教学要也能对接孩子的心理,能让他们自然地生长。以《我们都是好朋友》一首音乐为例,教师先让孩子猜一猜,我们的好朋友会是哪一些。于是幼儿就议论起来,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想到动物。于是教师说,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孩子继续猜,将他们见过的、听过的动物都说了一个遍。这其实是借助音乐对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生长。当孩子们听了一遍音乐后,教师让他们自己来提问,他们问,音乐里出现了哪些动物;它们又多生活在哪里;到底吃些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弹琴的过程中,在示范的过程,学生会慢慢明白。接着教师将思维进一步深化,即,孩子们听到了什么;怎么帮助这些小动物。教师先是听到孩子在下面说着答案,他边指着画边唱着相应的歌词,将速度放得很慢,逐个地教唱,“绿草给小兔、蓝天给小鸟。”带着情感的童音在教室氤氲,思维也在悄然生长。
幼儿的活动总是丰富多彩的,在幼儿园他们在不同的活动区域玩着不同的游戏,学着不同的技能,体验不同的生长。音乐伴随他们快乐,也伴随他们生长。
关键词:幼儿;大班;音乐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0-0067-01
1.将音乐植入游戏,引发幼儿的参与
对于幼儿而言,音乐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不要截然地将音乐与他们的日常分开。大多教师在进入音乐区的时候,才跟幼儿一起玩音乐。其实这样的方式,对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不利,也不能让音乐更好地深入他们的生活。在幼儿活动的具体细节里,根据他们的认知与情感的需要,渗透一些音乐。一方面能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注意力容易分散,几乎是他们的天性,教师要多使用教学机智;另一方面能让幼儿的音乐素养在零碎的时间里得到恢复与生长。当然对活动本身而言,幼儿的兴趣也会增加。以幼儿音乐《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是一首欢快的音乐,有着优美的歌词,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的节奏感。这样的音乐很适合与幼儿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唱歌的同时也参与了游戏,在游戏中也感知了音乐。换言之,在游戏中体验音乐,在音乐中感知快乐。教师事先准备了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幼儿都戴上,让他们对着镜头拍了一张照片,感受活动分分钟钟的美好。接着教师将几天前就开始养殖的蝌蚪带到幼儿面前,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跟着这些可爱的生灵打一个招呼。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铺垫,一方面能让课堂有一个好的气氛,能让学生极快的进入到音乐氛围中;另一方面,也能让幼儿更直观的感知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的内涵。再接着教师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边唱着歌,一边做着简单的动作。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可以让他们自己学着去创设一些动作,谁的动作好看,教师就让模仿谁的。他们扭一扭,转一转,再晃一晃,将小蝌蚪那游来游去的动作还表现的很到位。有了音乐的节奏,他们的动作比平常纯粹的动作训练要规范,要整齐。但他们唱到“小小蝌蚪游游游”时,教师和幼儿一起蹲下来,也一起用手蒙住了眼睛。趁机,教师戴上了青蛙的头饰躲到了钢琴架的旁边,正好窗帘可以挡住。于是幼儿在音乐声中找“妈妈”。游戏、音乐合为一体。
2.将音乐穿插生活,激发幼儿的兴趣
将音乐与生活对接,能让幼儿在音乐里找到生活的影子,又能在生活里感知音乐带来的美好。首先,让幼儿的一天从音乐开始,早上孩子过来的时候,幼儿园的广播里,要能传出幼儿喜欢的音乐。比如,在广播里播放《快乐身体演奏会》,让他们踩着节奏开始一天的幼儿生活。节奏王国的国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有节奏感。当广播里响起“刷刷刷刷刷刷刷刷”的音乐,孩子们就做着刷牙的动作;当广播的音乐变成“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孩子又有节奏地走起路来;当“咔嚓咔嚓咔嚓咔嚓”音乐声起,幼儿开始了模仿大人给这小狗剪毛的动作,有时候,他们还会自己创设歌词,唱着”汪汪汪“学着家里狗叫的模样。生活里有了音乐,情感里也有了音乐,幼儿就在快乐中生长。其次,让音乐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响起。对大多数幼儿而言,他们都有偏食的习惯,也都有在吃饭的时候说话的习惯,更有在吃饭的时候不好好排队的习惯。这些都是坏习惯,都是幼儿需要改正的习惯。一次幼儿园的午餐水果是每人一只香蕉,可食堂里放出来的音乐却是《大苹果》。随着“我是一个大苹果,个个孩子都爱我;又香又甜又好吃,面上红红红颜成 。”孩子都笑了。教师音乐换成了伴奏的,让孩子门一起来改歌词。于是,孩子们唱着,我是一个大香蕉,个个孩子都爱我;又香又甜还吃来,面上黄黄内心白。”当然前面的歌词是孩子自己改的,后面的是教师改的,孩子们跟着哼的。音乐对着生活,幼儿也有更多生长的可能。
3.将音乐引入思维,唤起幼儿的好奇
对于大班幼儿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能学着自己去思考一些东西,他们对事物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判斷。要让幼儿有更多的生长,尤其在思维上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就要改变原先的教学方式,将音乐引入思维,即,在音乐中设置问题,让孩子产生好奇的心理,进而将音乐的学习向深阔地带引领。好奇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性,他们几乎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好奇性,渐渐地减弱了。《指南》认为,幼儿教育要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要将他们的优势发挥出来,给他们最切适的教育。因此音乐的教学要也能对接孩子的心理,能让他们自然地生长。以《我们都是好朋友》一首音乐为例,教师先让孩子猜一猜,我们的好朋友会是哪一些。于是幼儿就议论起来,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想到动物。于是教师说,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孩子继续猜,将他们见过的、听过的动物都说了一个遍。这其实是借助音乐对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生长。当孩子们听了一遍音乐后,教师让他们自己来提问,他们问,音乐里出现了哪些动物;它们又多生活在哪里;到底吃些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弹琴的过程中,在示范的过程,学生会慢慢明白。接着教师将思维进一步深化,即,孩子们听到了什么;怎么帮助这些小动物。教师先是听到孩子在下面说着答案,他边指着画边唱着相应的歌词,将速度放得很慢,逐个地教唱,“绿草给小兔、蓝天给小鸟。”带着情感的童音在教室氤氲,思维也在悄然生长。
幼儿的活动总是丰富多彩的,在幼儿园他们在不同的活动区域玩着不同的游戏,学着不同的技能,体验不同的生长。音乐伴随他们快乐,也伴随他们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