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的一个数词词组,一般总是只表示一个数目,但是,有些数词词组却能表示两个或几个数目,即有两种或几种含义,存在着多义现象。这就需要认真辨析。例如:
“五十”有二义。一是50,这是常用义。二是或5或10,例如《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俞樾《续论语骈枝》说:“‘五十’,或五或十,承上文‘数年’而言。”戴望《论语注》说:“用五用十以学易。”郭沫若《“五十以学”答问》里说:“’五十以学’这句话,林语堂不懂得,在做打油诗骂人并提出质问:‘十五圣人便志学,五十学个甚东西,’骂人可不管,质问倒不妨再替他作义务解答一次,‘五十’并非‘五十而知天命’的五十,而是或五或十。上句不是说‘假我数年’吗?”然而为《论语》作注的专书,最早的《论语集解》(三国魏何晏)和最新的《论语译注》(杨伯峻),都把“五十”理解为50岁,这就不合原意。
“十二”有二义。一是12,常用义。二是十分之二,例如《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国宅无征……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贾公彦疏:“皆无过十而税二。”是说征取十分之二的赋税。《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马。”裴驷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十七”有二义。一是17,常用义。二是十分之七,例如《庄子·寓言》:“重言十七。”郭象注:“世之所重,则十言而七见信。”
“二八”有二义。一是28,常用义。二是16,即二个“八”之数,例如《左传》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女乐二八。”杜预注:“十六人。”《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二八,肾气盛。”顾况的《短歌行》:“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春风畏花落。”“二八”指十六岁。《文选,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李善注:“二八,十六日也。”
“三五”有四义。一是35,常用义。二是3和5,例如屈原《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王逸注:“三王五伯,可修法者。”《史记·天官书》:“为天数者,必通三五。”司马贞索隐:“谓三辰五星也。”三是或3或5,表示少数,例如韦应物的《寄释子良史酒》诗:“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宣》诗:“今年始读书,下口三五行。”四是15,既三个“五”之数,例如《礼记,礼运》。“故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孔颖达疏:“是以三五十五日而得盈满,又三五十五日而亏阙也。”《古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这是指十五日。陆瑜《东飞伯劳歌》:“新妆年几才三五,隐幔藏羞临网户。”王琚《美女篇》:“含娇欲笑出洞房,二八三五闺心切。”这是指十五岁。
“五十”有二义。一是50,这是常用义。二是或5或10,例如《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俞樾《续论语骈枝》说:“‘五十’,或五或十,承上文‘数年’而言。”戴望《论语注》说:“用五用十以学易。”郭沫若《“五十以学”答问》里说:“’五十以学’这句话,林语堂不懂得,在做打油诗骂人并提出质问:‘十五圣人便志学,五十学个甚东西,’骂人可不管,质问倒不妨再替他作义务解答一次,‘五十’并非‘五十而知天命’的五十,而是或五或十。上句不是说‘假我数年’吗?”然而为《论语》作注的专书,最早的《论语集解》(三国魏何晏)和最新的《论语译注》(杨伯峻),都把“五十”理解为50岁,这就不合原意。
“十二”有二义。一是12,常用义。二是十分之二,例如《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国宅无征……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贾公彦疏:“皆无过十而税二。”是说征取十分之二的赋税。《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马。”裴驷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十七”有二义。一是17,常用义。二是十分之七,例如《庄子·寓言》:“重言十七。”郭象注:“世之所重,则十言而七见信。”
“二八”有二义。一是28,常用义。二是16,即二个“八”之数,例如《左传》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女乐二八。”杜预注:“十六人。”《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二八,肾气盛。”顾况的《短歌行》:“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春风畏花落。”“二八”指十六岁。《文选,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李善注:“二八,十六日也。”
“三五”有四义。一是35,常用义。二是3和5,例如屈原《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王逸注:“三王五伯,可修法者。”《史记·天官书》:“为天数者,必通三五。”司马贞索隐:“谓三辰五星也。”三是或3或5,表示少数,例如韦应物的《寄释子良史酒》诗:“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宣》诗:“今年始读书,下口三五行。”四是15,既三个“五”之数,例如《礼记,礼运》。“故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孔颖达疏:“是以三五十五日而得盈满,又三五十五日而亏阙也。”《古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这是指十五日。陆瑜《东飞伯劳歌》:“新妆年几才三五,隐幔藏羞临网户。”王琚《美女篇》:“含娇欲笑出洞房,二八三五闺心切。”这是指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