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以本为例”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无所适从,或者不解读课文只顾改变教学形式,或者从应试角度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结果都让语文学习少了很多乐趣。翻开课本,有很多课文值得反复品味。课文学习是经验的积累过程,可以借此夯实基础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掌握阅读方法。没有这些学习经验,学生无法应对各类课外文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以“读”为基本方法,以“本”为主要资源,以“生”为学习主体,扎实用好教材,开展语文训练。
  一、善用精彩亮点,培养学生愿意阅读、自主阅读的方法和习惯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在课内,学生通过扎实地阅读大量文章,很容易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与习惯,继续阅读的兴趣也因此被激发。
  以学生较为“畏惧”的散文阅读来说,我习惯于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再对课文逐步深入理解。当接触散文单元第一篇《白杨礼赞》时,我注重与学生一起去经历新文章的学习过程。最初接触一篇课文,要留意标题,对重点描述对象及感情基调做到心里有数。接下来,初读课文,我强调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章结尾往往是作者感情流动归属处,能帮助读者理解主旨。在《白杨礼赞》结尾,找到带有作者情感倾向的表达语句,感受洋溢其间的对北方军民的赞美。其次,再努力标出关键句(过渡句、频率高的语句及典型议论句)。随着这些句子的划出,往往就能看清文章的整体构思,文章紧扣白杨的“不平凡”,从三点依次描述,这时我们对白杨精神内涵也更了解。最后,集中赏读作者倾力描述的精彩段落,从深层次体会作者采用多种写法描绘景物的特点和抒情性。
  通过整体感悟,把握主旨构思,再细致赏析,体悟内涵,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抓住散文 “写什么”、“为何写”、“怎样写”等核心内容,我们用类似方法再去学其余散文,反复扎实训练,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明显提高,并逐渐养成独立阅读新作品能力,也真正实现出“以本为例,授之以渔”的教学意义。
  同样,在学习颇有特色的小说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篇鲜活文章,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体验小说艺术的缤纷多彩。《安恩和奶牛》的悬念与照应,《父母的心》跌宕的情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尤其是小说多样化的结尾艺术,更值得关注。《甜甜的泥土》的诗意结尾深化中心,《窗》戛然而止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鲁迅小说结尾的含蓄深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小说的独特魅力,他们就会以更大的兴趣去追寻文学世界的更多精彩。
  二、善抓典型实例,增加学生语言表达、思维方法的训练与积累
  新课标强调,语文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提倡“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并举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善于通过各种科学活化的扎实训练,增强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在深入阅读课文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典型语句,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赏析的内容。如《紫藤萝瀑布》一文,“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彼此推着挤着……”一句,先抓住用语表达特色(句式或修辞),再根据句意准确完整描绘情境与画面的效果,最后对景物特点及情感进行准确点评。这种训练虽然简单但也很重要,能让学生尝试做到整理思维,完整表达。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语文学习有些时候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多表达,才能真正达到“表达好”这一目的。
  当然,语文学习不是一味套用公式的机械训练,语文本就蕴含着浪漫和诗意。课文中的很多语句都是新鲜美丽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融入文本,触摸语言,才能加深理解与感悟,体会到审美乐趣,才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比如,《画山绣水》一文有“那漓水碧绿碧绿的……像一瓶最醇的青梅名酒”一句。我以此为例让学生赏析,起初有同学回答:用比喻的方式写出漓水绿,表达出作者的喜爱。由于答案太粗糙,我引导大家再读再品,学生们的答案丰富起来,“使用叠词,突出漓水纯净碧绿,又有节奏美感。”“最醇的名酒,写出了漓水历史悠久,也让人陶醉”。学生们在表达时,很容易暴露出思维缺漏,这时因势利导地启发会更加直接地提高教学有效性。学习过程,不仅是语言表达、良好思维习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过程,也是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的美妙过程。
  事实证明,只有从实践中摸索出的学习经验才是最行之有效的。通过这样的扎实训练,语文基本功就会越来越厚实,语文素养也会逐渐提高。
  三、善引学生兴趣,培养勇敢质疑和有效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习惯,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解决学生需求。
  在新授课文预习时,我一般要求:尝试提一个有效问题。若有学生提出精彩问题,我会加以表扬;对有失偏颇的问题,我会指导学生从语句含义、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角度进行思考、质疑,激励他们提出更多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提问逐渐能抓住文章核心内容。一个单元过后,我要求大家根据所学,自己布置预习题。根据课文特点,小组推荐问题作为本课学习重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有潜能的人,当我们用智慧点燃学生的激情,那充满灵性的心智会焕发出无限创造力,教学效果会被放大很多倍。因此,让学生们有所触动的问题,同学探究起来,学习意味儿更浓,能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高效性。
  新课改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方向与方法,以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比如,可以以某一词语作为探究突破口,《十三岁的际遇》标题“际遇”一词含义能否改为“经历”或“遭遇”?以此引导学生对文中的情感进行探究。也可用问题作为学习线索,《背影》的作者把一普通事件叙述得如此感人,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重点进行有效探究。当然,我们有时也可以贴近实际生活,选择其中某个方面作为重点探究对象,如《散步》虽然是普通的亲情题材,但可以探讨文章如何立意才使文章亮点频出。有时候,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走向思想深处,引导学生攀登思维高峰。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指出:“简单语文就是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有限时间里,尽量取得最好教学效果,使学生拥有语文。”语文教师要扎扎实实地用好教材和课文这个例子,为学生“应试”,更为学生“应世”,语文课堂必须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获得一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226400)
其他文献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不久前,我上了一节口语交际课,内容是“说话要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这堂课经过学生情况反馈以及同行改进建议而几易其稿,在几次改进的实践过程中,我对口语课程真实性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这节课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领会说话技巧,提高口语能力。  教学设想:创设“家”的情境,学生在系列实践活动中,掌握说话的原则和技巧。  教学过程:  1 学生模仿家人的语言  2 学生讲家中的故事  3 
容器育苗技术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解决浅山区水资源匮乏、育苗成苗率的问题。本文对浅山区黄连木容器苗节水栽培技术进行阐述。
“那里曾经是一湖一湖的泥土”  “你是指这一地一地的荷花”  “现在又是一间一间的沼泽了”  “你是指这一池一池的楼房”  “是一池一池的楼房吗”  “非也,却是一屋一屋的荷花了”  这首短诗言浅意深,其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寓哲思于虚拟的对话    散文化是管管诗歌的一个鲜明的特点。与其说这是一首诗,还不如说这是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这六个句子中作定语的数量短语与中心词的怪异的搭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环境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基层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下面笔者就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环境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用歌声带学生进入课堂    有人说:“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艺术。”的确,艺术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在教学的环节里插入恰当的艺术内容,对人的思想、行为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音乐常常引起心灵的共鸣,“孵化”有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践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广大语文老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在实施过程中还存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将课堂打造成智慧与人性并存、民主开放、教学相长、富有激情与生命力的课堂,以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火花,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提出由情感、对话、开放等元素构建初中语文课堂,以激活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一、把握课堂生命线——情感元素  情感是激活课堂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应重视以情导学,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情绪与情感状态中,使其主动
用2种组成相近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增容高密度聚乙烯/间规聚苯乙烯(m(HDPE)/m(sPS)=80/20)共混物。利用增容剂(SEBS)与共混物组分之间溶解性的差异,以
采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方法研究了高温聚合所得聚丙烯端基的结构。研究表明,聚合时加入改性甲基铝氧烷,所得聚丙烯端基中异丁基含量会显著提高。这表明,改性甲基铝氧烷参与链引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和爱好是求知的至高境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创作热情呢?一、触动心灵,激发兴趣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