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班班通”的巧妙运用,打破了“黑板 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了生机,进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班班通 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景,能为学生进行教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合理使用班级中的“班班通”设备,能够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这必将有力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巧妙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利用“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进行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人对某一事物产生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动力,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觉乐在其中。有些数学问题很枯燥,没有形象的外表和趣味性,学生学起来觉得单调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枯燥的数学问题,可以利用“班班通”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使学生置身其中,引发他们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等腰三角形、飞机、几幅古建筑图片等,一一展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借助“班班通”,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利用动画、音频、视频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的、动态的、三维的图像加深对新知识的领悟。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这样做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让比较难学的知识降低难度,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其中加上适当的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操作,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十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班班通”,化抽象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是从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很难理解,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架起一座由抽象到具体的桥梁。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个端点扫成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会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课件可以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班班通”,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探究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学生最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我用多媒体演示:先把一个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把一个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接着32、64等份。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样使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得到解决,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的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极限思想,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又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班班通 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景,能为学生进行教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合理使用班级中的“班班通”设备,能够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这必将有力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巧妙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利用“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进行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人对某一事物产生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动力,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觉乐在其中。有些数学问题很枯燥,没有形象的外表和趣味性,学生学起来觉得单调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枯燥的数学问题,可以利用“班班通”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使学生置身其中,引发他们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等腰三角形、飞机、几幅古建筑图片等,一一展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借助“班班通”,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利用动画、音频、视频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象的、动态的、三维的图像加深对新知识的领悟。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这样做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让比较难学的知识降低难度,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其中加上适当的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操作,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十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班班通”,化抽象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是从实际生活和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很难理解,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架起一座由抽象到具体的桥梁。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个端点扫成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会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课件可以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班班通”,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探究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学生最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我用多媒体演示:先把一个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把一个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接着32、64等份。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样使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得到解决,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的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极限思想,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又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