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qir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是当前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和要求,而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帮助他们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形成终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培养他们去自主探索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分类”时,以现实家庭生活为素材,先课件展示情境图,主要信息是散放在床上的爸爸、妈妈、小明的衣服,衣服中有上衣、下衣等,同时,情境图中还表现出衣服的颜色、厚薄等方面的不同。然后由现实情境提出“怎样帮妈妈整理这些衣服?”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自主地去探索学习。大部分同学按上衣和下衣来分类,少数学生按衣服的颜色、大小、厚薄来分类,有的同学还按男和女来分类。分类方法的多样性,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创新精神。在这里,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后面引入统计学习“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提供了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多渠道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心理学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只有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才能获得直接经验,活跃思维,发挥创造力,增长各方面的智慧和才干。例如,我在教学图形认识时,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了许多生活用品,如鞋盒、牙膏壳、皮球、药盒、易拉罐等,这些都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先按不同的形状理一理、分一分。孩子们非常乐意分东西,在活泼的活动中,初步领略了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然后和孩子们一起用这些物品做游戏,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摞一摞能发现什么?这场面可热闹了。学生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做不同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们发现球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滚动,圆柱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正方体和长方体不能滚动。这是多好的发现呀!做游戏是孩子们最向往的事,课堂上也能做游戏,那数学课岂不是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学了图形后又让学生利用立体图形、学具拼摆各种各样好看的图形,学生在小组内拼出了汽车、帆船、房屋、机器人、可爱的大熊猫等,通过小组合作还搭出了楼房、宝塔、魔幻城堡等;学生的作品没有一件不是他们创新思维的成果。由此可见,通过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活动,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增长了智慧和才干。
  三、在自主探索中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
   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往往来源于教师对问题情境精心巧妙的设计。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对学生提出一些有趣并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具体的情境问题,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训练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培养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在一年级教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一内容时,我先设计了几个小朋友剪五角星的情境,然后把小朋友剪的五角星分别用动画演示出来,让学生看着动画上的五角星说出谁剪得多些,谁剪得少些;哪位小朋友多得多,哪位小朋友少得多。教学中设计这样的活动,适时地提出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具体的数量中理解了“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数学知识。又如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由学生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引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你想知道什么?”电脑出示图后我设问。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进一步燃起把一个个问号转化为句号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自主探索、交流的空间去。
  四、在自主探索中要重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
  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并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一年级下册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抓小星星的活动场景(红色和黄色两种),其次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哪一种小星星抓得多,并说出多多少个。在学生理解了用排一排的方法可以比较出叶片的多少后,启发学生自己探索出计算的方法。再次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活动,并让学生结合活动经验,说说小星星多抓了几个,为什么要用减法来计算。通过活动和探究,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起求两数相差多少的数学模型。最后再进行实际应用,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解决了比较多少的实际问题。
  总之,“实践出真知”,相信只要我们多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接触“生活数学”,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自主探索中得以充分的发挥,数学这门“抽象、单调乏味”的学科就一定会生动起来。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岱庙街道粮食市小学)
其他文献
一、从常识中发现问题 《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视野”、“丰富底蕴”,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因此编者在选编《读本》时,力求内容极尽丰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文化形式,对联在2004年高考试卷中闪亮登场,并获得一致好评。然而,7套涉及对联的试卷都采用了给出上联对出下联的命题方式,这未免太过单一。笔者认为,在200
采用两个不同通道,测得Sc原子一系列新的Rydberg能级和自电离态,即收敛到(3d4s)3D1的3d4snl(n>30)系列,收敛到(3d4s)3D2的3d4snl(n>24)系列和敛到(3d4s)3D3的3d4snl(n>20)系列。观察到不同通道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为研究UHPC组合桥面铺装下纵肋-面板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开展随机车流作用下的佛陈扩建西桥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纵肋-面板构造细节面板侧应力幅显著小于纵肋侧,说明UHPC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体会思想感情和凭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作文教学作为一大版块,在新课标下,随着其在中考、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增大,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一、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作为语文从教者,如何在新课标下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抓好作文教学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就是指文章的体裁知识,即文章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文学样式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根据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
以多跨连续刚构桥梁为例,考虑刚构墩顶约束建立有限元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进行损伤指标计算方法研究及其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单元模拟桥墩、
昨夜,读杨绛先生所著的《我们仨》,感慨颇深。手捧这装帧朴实的佳作,浏览先生行文的亲切、平易与率真,似乎捧着一颗透明纯净的水晶般的心。分享着她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对家庭的一往
一、作文要有文化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中都强调了“言”与“文”,即文采、文化的关系,这应成为学生作文追求的一个境界。蒋昕捷的《赤
选取基于剪切变形规律的翘曲位移函数的有限梁段法分析箱梁的剪力滞效应.该翘曲位移函数的定义是从剪力滞效应是由于翼板剪切变形引起的这一基本机理出发的,原理更加明确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