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业科技教育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农民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了现代农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现结合重庆市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现状,就如何提高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效果谈几点认识。
一、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
重庆市巴南区地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总人口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3万,占66.9%,在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文盲半文盲占2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据调查统计,2008年末,巴南区职业培训机构共计40个,其中公办培训机构34个(所),民办6个(所);职业培训专职教师1085人(其中公办教师976人,占89.95%;民办教师109人,占10.05%),其中镇街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20人,具备初级技术职称77人;职业培训基地23个;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设备总值4840万元。现有农技推广干部307人,其中在乡镇工作的农技干部250人,占81.4%,他们担负着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重任,是农技推广的主力军。
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巴南区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开展了诸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残疾人培训、移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尚存诸多不足之处。
1.重视程度不够。巴南区部分镇街对利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种植技能,以及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做好中长期的规划和教育培训安排,没能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真正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去抓。
2.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基层农技人员素质不高。仅在区上设有农民教育培训中心,而镇街没有设置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基地,只安排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兼职,且镇街农业专技人员少,文化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 全区农技推广队伍中本科生37人,占16%;专科生123人,占53%;中专生31人,占13%;高中以下39人,占17%;从专业技能机构看,全区专业技术人员161人占59%,非专业技术人员111人占40%。
3.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农业教育培训经费没有纳入各级财政的年度预算,只能按照经费多少,来安排培训内容,农技培训不能规范化、连续性开展,使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加之巴南区农业部门内部各自为战现象较为明显,既消耗了有限的资金,又无法达成预期整体培训效果。
4.培训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够。这个问题在巴南区比较突出,真正有条件担当起农业教育培训任务的基地尚为数不多,教学设施更显缺乏。而作为担负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发展至今,依然没有很好的教学培训基地和应有的教学设施。
三、提升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水平的对策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科技培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农业科技培训教育形式上应由过去单一的初级农业科技培训向综合性的初级、中、高级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转变;培训对象由过去单一面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发展为农民、农技人员、农村干部和未来农民;培养目标由过去以实用为主提高到以开发农村实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并重。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在新形势下,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还要进一步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制度和规划、内容、形式、师资队伍等方面下功夫。
1.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领导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新形势下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应把农业科技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将其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件大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落实分管领导,明确部门具体抓,并将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从而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投资保障制度。
区农业行政部门是农业教育培训的主体,要切实抓好农业教育培训的规划制定、体系建设等工作;要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为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妥善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要重视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通过资产重组、划拨等形式,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管理,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2.制定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规划和制度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是一个系统长期工程,建议政府应制定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按照规划制定出实施方案和制度,合理安排培训任务,协调整合教育资源,进行管理、指导、督导和评估,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恰当的培训工作中去,这样既能顺利完成培训任务,也可让广大农民朋友通过培训有所获。
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极参与规划和制度的制订,加强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运行机制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确保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3.完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浩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要根据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培训、明确责任、互相协作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相互协调、适应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体系。在体系建设上可以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基础,建立区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以镇街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以镇街初级中学为培训基地,以培训镇街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逐步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在具体实践中,一是要注重与农业重大科研、开发、推广项目相结合,把有限的项目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吸引高素质的农民参与技术的推广与开发,逐步建立重大项目的人才培训与使用制度;二是鼓励农村中的各类科技户、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他们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将教育培训实习和试验示范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的龙头带动和科技示范窗口的作用;三是切实做到重心下移,不拘形式,开发培训农村人力资源;四是积极结合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走农科教结合之路,向农民传授农业产业化、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等新知识和农业实用新技术,开展应用型科研和科技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大力开发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内容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农业的新形势下,要树立大农业、大农村、大科技、大市场的观点,大力拓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内容,使农业教育培训工作向更加宽广的领域拓展,为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教育培训应向产前新品种和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技术扩展延伸。不仅需要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良和推广,还需要对高新技术进行普及和培训;不仅需要对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
5.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形式
在培训工作中,不仅要发扬田头地脚、面对面、手把手等有效的传统培训形式,也应根据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一是认真总结绿证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等行之有效并深受基层欢迎的办法和形式,探索更多更好的形式和载体;二是以科技书屋为基地,以网络为传播媒体,以现场指导为培训基地,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解决农民实际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和成人教育,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创造终身学习的条件;四是积极跟踪教育培训技术的成果,大力发展卫星远程教育,研究开发计算机网络教学,增强办学手段。如农广校借助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和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教育培训的好形式。
6.培养素质好且战斗力强的教学队伍
所谓素质好、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就是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的队伍。政治过硬,要求队伍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要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要有高度的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负责的责任感。业务精通,要求我们的队伍要不断加强对当代经济、科技、市场、法律以及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以达到高效、快速、准确完成各项任务的目标。作风正派,要求我们的队伍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勤政廉政,要有理想、有追求、有进取心,从大局出发,团结一心,齐心协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创出新的局面。
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搞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一是要培养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要对现有教师制定培训深造计划,定期送去大专院校学习提高,同时公招一些业务技能强的,热爱农业教育的高级教师;二是要精心筛选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善于传教的兼职教师。
总之,巴南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农业要发展,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才能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才能实现全民小康。面对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合理的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拓展培训内容等措施的实施,将使该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培养新型农民,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重庆市巴南区农广校
刘文泳滕文平
一、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
重庆市巴南区地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总人口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3万,占66.9%,在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文盲半文盲占2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据调查统计,2008年末,巴南区职业培训机构共计40个,其中公办培训机构34个(所),民办6个(所);职业培训专职教师1085人(其中公办教师976人,占89.95%;民办教师109人,占10.05%),其中镇街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20人,具备初级技术职称77人;职业培训基地23个;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设备总值4840万元。现有农技推广干部307人,其中在乡镇工作的农技干部250人,占81.4%,他们担负着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重任,是农技推广的主力军。
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巴南区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开展了诸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残疾人培训、移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尚存诸多不足之处。
1.重视程度不够。巴南区部分镇街对利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种植技能,以及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做好中长期的规划和教育培训安排,没能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真正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去抓。
2.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基层农技人员素质不高。仅在区上设有农民教育培训中心,而镇街没有设置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基地,只安排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兼职,且镇街农业专技人员少,文化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 全区农技推广队伍中本科生37人,占16%;专科生123人,占53%;中专生31人,占13%;高中以下39人,占17%;从专业技能机构看,全区专业技术人员161人占59%,非专业技术人员111人占40%。
3.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农业教育培训经费没有纳入各级财政的年度预算,只能按照经费多少,来安排培训内容,农技培训不能规范化、连续性开展,使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加之巴南区农业部门内部各自为战现象较为明显,既消耗了有限的资金,又无法达成预期整体培训效果。
4.培训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够。这个问题在巴南区比较突出,真正有条件担当起农业教育培训任务的基地尚为数不多,教学设施更显缺乏。而作为担负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发展至今,依然没有很好的教学培训基地和应有的教学设施。
三、提升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水平的对策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科技培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农业科技培训教育形式上应由过去单一的初级农业科技培训向综合性的初级、中、高级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转变;培训对象由过去单一面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发展为农民、农技人员、农村干部和未来农民;培养目标由过去以实用为主提高到以开发农村实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并重。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在新形势下,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还要进一步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制度和规划、内容、形式、师资队伍等方面下功夫。
1.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领导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新形势下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应把农业科技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将其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件大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落实分管领导,明确部门具体抓,并将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从而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投资保障制度。
区农业行政部门是农业教育培训的主体,要切实抓好农业教育培训的规划制定、体系建设等工作;要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为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妥善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要重视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通过资产重组、划拨等形式,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管理,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2.制定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规划和制度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是一个系统长期工程,建议政府应制定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按照规划制定出实施方案和制度,合理安排培训任务,协调整合教育资源,进行管理、指导、督导和评估,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恰当的培训工作中去,这样既能顺利完成培训任务,也可让广大农民朋友通过培训有所获。
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极参与规划和制度的制订,加强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运行机制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确保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3.完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浩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要根据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培训、明确责任、互相协作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相互协调、适应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体系。在体系建设上可以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基础,建立区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以镇街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以镇街初级中学为培训基地,以培训镇街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逐步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在具体实践中,一是要注重与农业重大科研、开发、推广项目相结合,把有限的项目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吸引高素质的农民参与技术的推广与开发,逐步建立重大项目的人才培训与使用制度;二是鼓励农村中的各类科技户、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他们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将教育培训实习和试验示范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的龙头带动和科技示范窗口的作用;三是切实做到重心下移,不拘形式,开发培训农村人力资源;四是积极结合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走农科教结合之路,向农民传授农业产业化、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等新知识和农业实用新技术,开展应用型科研和科技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大力开发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内容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农业的新形势下,要树立大农业、大农村、大科技、大市场的观点,大力拓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内容,使农业教育培训工作向更加宽广的领域拓展,为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教育培训应向产前新品种和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技术扩展延伸。不仅需要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良和推广,还需要对高新技术进行普及和培训;不仅需要对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
5.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形式
在培训工作中,不仅要发扬田头地脚、面对面、手把手等有效的传统培训形式,也应根据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一是认真总结绿证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等行之有效并深受基层欢迎的办法和形式,探索更多更好的形式和载体;二是以科技书屋为基地,以网络为传播媒体,以现场指导为培训基地,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解决农民实际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和成人教育,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创造终身学习的条件;四是积极跟踪教育培训技术的成果,大力发展卫星远程教育,研究开发计算机网络教学,增强办学手段。如农广校借助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和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教育培训的好形式。
6.培养素质好且战斗力强的教学队伍
所谓素质好、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就是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的队伍。政治过硬,要求队伍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要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要有高度的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负责的责任感。业务精通,要求我们的队伍要不断加强对当代经济、科技、市场、法律以及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以达到高效、快速、准确完成各项任务的目标。作风正派,要求我们的队伍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勤政廉政,要有理想、有追求、有进取心,从大局出发,团结一心,齐心协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创出新的局面。
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搞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一是要培养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要对现有教师制定培训深造计划,定期送去大专院校学习提高,同时公招一些业务技能强的,热爱农业教育的高级教师;二是要精心筛选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善于传教的兼职教师。
总之,巴南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农业要发展,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才能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才能实现全民小康。面对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合理的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拓展培训内容等措施的实施,将使该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培养新型农民,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重庆市巴南区农广校
刘文泳滕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