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地方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内涵发展势必成为了新时期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地方高校如何在规模适度增长和应用型转向中突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然而,办学条件、管理理念、教学思维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的滞后制约着地方高等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探析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问题成因,寻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可行性路径,建构动态可循环的质量监控体系,是提升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然抉择。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形势下,要大力推动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大众化高等教育前提下,高等学校的教育观念、办学理念、教学思维模式等方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由此引起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严重滑坡。基于此背景,分析引发质量滑坡的原因,对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和監控体系的研究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肇庆学院已有四十余年的办学历史,有着较好的办学传统和师范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以规模为诱因引发的质量滑坡问题日益凸显,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探索符合学校发展路径规划的质量监控体系势在必行。
一、影响我校教学质量滑坡成因分析
(一)专业人数增长过快
2003年,我校本科专业数仅为27个,到2016年,学校的本科专业数增加为66个,新增专业39个。在校生人数也由2003年的9706人猛增到2016年的22729人。从专业数到总人数,增幅均超过一倍。但2003年专任教师为550人,2016年专任教师为950人,增幅仅为60%。除此之外,管理、生均图书、用房、体育场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并未达到同步的改善。以文学院为例,新闻传播学和国际汉语教育两个新专业师资严重匮乏,硬件设施不达标,甚至不具备办这个专业的资质。
(二)制度建设执行滞后
2010年以前,学校并没有成立教学质量监控的专门机构,由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以来惯性管理,属于粗犷型经营阶段。2010年,成立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处,与两办、规划处合署办公,2013年才正式组建教学评估中心,配备专门人员,但是从总体推进情况来看,制度建设仍显滞后,评价结果的使用并未收到良好效果。评教机制仍显滞后。整个教学质量监控尚未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无法实现动态监控,质量建设常常流于“临时抱佛脚”。文件印发多,但是总体执行弱化。督导组成员大多由临近退休年龄和已经退休的教师兼任,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存在着知识老化和跟不上时代要求的情况。
(三)过程管理控制失范
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元素考虑不周,仅仅定位在课堂内、考试等环节去抓质量,忽略了课程、教材、实验室等非课堂教学元素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再者,就课堂教学过程本身而言,由于部分任课教师的责任心失位,导致迟到、旷课、早退的情况非常严重,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已经成为学生的共识;课堂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师德,忽略教师学科知识的更新,课件制作粗糙,教学效果更是令人堪忧。此外,教材选用、教学进度表执行情况、新开课论证等环节的处理相对随意,过程未得到有效监控。
(四)出口把关不严
受全省整体就业率的考核限制,对学生毕业率处理相对仁慈,“得过且过”,致使学生滋生了蒙混过关的思想;课任老师碍于现有评教机制的限制,更是不敢管,不敢抓,考题设计不难,甚至有学生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够答完所有题目。考核把关不严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受现有的评教体系的限制,教师常常放一放,松一松的心理;以学生实习环节为例,应该是师范生踏上讲台的重要一环,虽然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师范学部、教师教育学院,规划了示范区,但是从过程管理层面而言,学校和学院的任务常常就是将学生领到实习学校,实习结束再搞个座谈,过程里监控缺失;在学校层面,也不想因为学生毕业的问题影响了学校的声誉,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五)尚未形成科学一体化的质量监控体系。
在我校,关于学风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依然很普遍,学工干部学风,教务干部抓考风,人事工会干部抓师德师风,表象上看起来各条线都有人抓,实则抓不到一起,并未形成合力;对于质量的监控一直处于阶段监控和分散监控的状态,除2012年的质量监控数据引入第三方评价外,一直是内部自我监控;对教师的评教并没有体现出学科差异和分类指导,权重比例设置未尽合理。
二、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和培育优质的师资队伍
师资和教学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的核心主体。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中教师队伍对教学质量起到了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施教者,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高低,教学责任心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优劣;学生能否参与教学活动,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否学以致用,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能力。虽然在近些年我校在人才引进环节加大了力度,使得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观,但是总体而言依然是重引进而轻培育,对师资队伍的整体建构缺乏良性的循环,原西江大学的相当一部分老师虽然已年近退休,但是大部分至今没有解决职称问题,课堂教学也未设立准入门槛,课堂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二)打造和培育懂管理的干部队伍
高等教育管理,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项活动的管理,其核心也是质量管理。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的规律,不同于政府机关干部,不适用于“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这种评价机制,只有懂教育才能管好教育,因此高校的干部队伍需要切实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能够及时领会和了解新时期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熟悉高等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更要懂得新形势下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
(三)建立和完善达标的硬件设施 教学硬件设施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规模增长催生的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必须尽快得到妥善解决。实验室、后勤服务、体育场馆等设施配套的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就我校目前情况而言,常常因为办学成本的困扰在高基报表上年年打擦边球,虽然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步子迈得很大,但是由于规模增长过快,使得很多办学指标已经到了撞红线的边缘,改善硬件设施刻不容缓。
(四)建立和完善更富针对性的教学管理系统
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故此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引入大数据概念,充分运用数据统计分析说明问题。目前我校正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严格意义上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起点不高,数据综合能力不强,教学管理尚处于人工,尚未达到智能化管理。
三、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的保障机制
(一)坚持点线面结合
教学工作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活动,而是双向多点互动而形构的,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协同而成。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实验和实践环节、社会考察与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教学行为过程中呈现为一个个点,点与点之间逐渐串成一条线,通过在学生身上的积累形成一个知识技能面。管理人员与教师和学生之间又形成了各种联系行为的线,这些线贯通构成学校整个教学质量面。形成这些点的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虽然分量很小,但是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能够影响到线的连接,进而造成组合面的不完美。故此,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系统的科学合理运行,必须抓住点,牵牢线,带动面。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运行实践中,可以通过树立典型发挥其正向的辐射作用,以教风过硬的青年教师典型带动青年教师群体,以一个学风过硬的班级典型带动一个年级或专业的优良学风;以一个过硬的实践教学基地带动整体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二)坚持以“人”为本
如果将整个高校教学活动比喻成为一个生产过程,那么生产者就是教师,管理者是机关及教辅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最终产品。这一特殊产品培养质量评估是由不同生产环节和生产过程中的人来组成的。故此,制度建设环节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要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运行中,面对经常遇到学生犯错、教师违规和管理者疏忽等现象,我们所需要做的,不是过分强调制度的刚性以处分了事。而是认真帮助对方分析错误原因,堵住漏洞,提出整改计划。更为科学合理的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需要和谐的校园软环境的支撑,在这里,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管理者积极为教学一线服务,唯有如此,我们大谈而特谈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切实提高。
(三)坚持依法治教原则
规章制度是高校办学的准绳和法制基础,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在这一环节,制度制定是前提,根據充分调研设定教师、学生及教辅人员的行为准则。但是更应该重视制度的执行,很多学校的管理出了问题并非是没有相关的制度作为支撑,而是在制度执行层面打了折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时有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旭清,邓春生.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J].江西教育研究,2007(3).
[2]佘远富.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机制的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6).
作者简介:
陈明华(1971.02—),男,汉族,内蒙古通辽人,博士,肇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统文化。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形势下,要大力推动高等教育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大众化高等教育前提下,高等学校的教育观念、办学理念、教学思维模式等方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由此引起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严重滑坡。基于此背景,分析引发质量滑坡的原因,对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和監控体系的研究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肇庆学院已有四十余年的办学历史,有着较好的办学传统和师范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以规模为诱因引发的质量滑坡问题日益凸显,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探索符合学校发展路径规划的质量监控体系势在必行。
一、影响我校教学质量滑坡成因分析
(一)专业人数增长过快
2003年,我校本科专业数仅为27个,到2016年,学校的本科专业数增加为66个,新增专业39个。在校生人数也由2003年的9706人猛增到2016年的22729人。从专业数到总人数,增幅均超过一倍。但2003年专任教师为550人,2016年专任教师为950人,增幅仅为60%。除此之外,管理、生均图书、用房、体育场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并未达到同步的改善。以文学院为例,新闻传播学和国际汉语教育两个新专业师资严重匮乏,硬件设施不达标,甚至不具备办这个专业的资质。
(二)制度建设执行滞后
2010年以前,学校并没有成立教学质量监控的专门机构,由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以来惯性管理,属于粗犷型经营阶段。2010年,成立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处,与两办、规划处合署办公,2013年才正式组建教学评估中心,配备专门人员,但是从总体推进情况来看,制度建设仍显滞后,评价结果的使用并未收到良好效果。评教机制仍显滞后。整个教学质量监控尚未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无法实现动态监控,质量建设常常流于“临时抱佛脚”。文件印发多,但是总体执行弱化。督导组成员大多由临近退休年龄和已经退休的教师兼任,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存在着知识老化和跟不上时代要求的情况。
(三)过程管理控制失范
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元素考虑不周,仅仅定位在课堂内、考试等环节去抓质量,忽略了课程、教材、实验室等非课堂教学元素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再者,就课堂教学过程本身而言,由于部分任课教师的责任心失位,导致迟到、旷课、早退的情况非常严重,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已经成为学生的共识;课堂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师德,忽略教师学科知识的更新,课件制作粗糙,教学效果更是令人堪忧。此外,教材选用、教学进度表执行情况、新开课论证等环节的处理相对随意,过程未得到有效监控。
(四)出口把关不严
受全省整体就业率的考核限制,对学生毕业率处理相对仁慈,“得过且过”,致使学生滋生了蒙混过关的思想;课任老师碍于现有评教机制的限制,更是不敢管,不敢抓,考题设计不难,甚至有学生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够答完所有题目。考核把关不严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受现有的评教体系的限制,教师常常放一放,松一松的心理;以学生实习环节为例,应该是师范生踏上讲台的重要一环,虽然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师范学部、教师教育学院,规划了示范区,但是从过程管理层面而言,学校和学院的任务常常就是将学生领到实习学校,实习结束再搞个座谈,过程里监控缺失;在学校层面,也不想因为学生毕业的问题影响了学校的声誉,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五)尚未形成科学一体化的质量监控体系。
在我校,关于学风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依然很普遍,学工干部学风,教务干部抓考风,人事工会干部抓师德师风,表象上看起来各条线都有人抓,实则抓不到一起,并未形成合力;对于质量的监控一直处于阶段监控和分散监控的状态,除2012年的质量监控数据引入第三方评价外,一直是内部自我监控;对教师的评教并没有体现出学科差异和分类指导,权重比例设置未尽合理。
二、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和培育优质的师资队伍
师资和教学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的核心主体。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中教师队伍对教学质量起到了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施教者,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高低,教学责任心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优劣;学生能否参与教学活动,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否学以致用,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能力。虽然在近些年我校在人才引进环节加大了力度,使得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观,但是总体而言依然是重引进而轻培育,对师资队伍的整体建构缺乏良性的循环,原西江大学的相当一部分老师虽然已年近退休,但是大部分至今没有解决职称问题,课堂教学也未设立准入门槛,课堂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二)打造和培育懂管理的干部队伍
高等教育管理,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项活动的管理,其核心也是质量管理。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的规律,不同于政府机关干部,不适用于“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这种评价机制,只有懂教育才能管好教育,因此高校的干部队伍需要切实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能够及时领会和了解新时期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熟悉高等教育质量的构成要素,更要懂得新形势下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
(三)建立和完善达标的硬件设施 教学硬件设施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规模增长催生的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必须尽快得到妥善解决。实验室、后勤服务、体育场馆等设施配套的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就我校目前情况而言,常常因为办学成本的困扰在高基报表上年年打擦边球,虽然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步子迈得很大,但是由于规模增长过快,使得很多办学指标已经到了撞红线的边缘,改善硬件设施刻不容缓。
(四)建立和完善更富针对性的教学管理系统
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故此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引入大数据概念,充分运用数据统计分析说明问题。目前我校正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严格意义上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起点不高,数据综合能力不强,教学管理尚处于人工,尚未达到智能化管理。
三、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的保障机制
(一)坚持点线面结合
教学工作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活动,而是双向多点互动而形构的,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协同而成。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实验和实践环节、社会考察与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教学行为过程中呈现为一个个点,点与点之间逐渐串成一条线,通过在学生身上的积累形成一个知识技能面。管理人员与教师和学生之间又形成了各种联系行为的线,这些线贯通构成学校整个教学质量面。形成这些点的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虽然分量很小,但是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能够影响到线的连接,进而造成组合面的不完美。故此,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系统的科学合理运行,必须抓住点,牵牢线,带动面。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运行实践中,可以通过树立典型发挥其正向的辐射作用,以教风过硬的青年教师典型带动青年教师群体,以一个学风过硬的班级典型带动一个年级或专业的优良学风;以一个过硬的实践教学基地带动整体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二)坚持以“人”为本
如果将整个高校教学活动比喻成为一个生产过程,那么生产者就是教师,管理者是机关及教辅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最终产品。这一特殊产品培养质量评估是由不同生产环节和生产过程中的人来组成的。故此,制度建设环节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要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系统运行中,面对经常遇到学生犯错、教师违规和管理者疏忽等现象,我们所需要做的,不是过分强调制度的刚性以处分了事。而是认真帮助对方分析错误原因,堵住漏洞,提出整改计划。更为科学合理的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需要和谐的校园软环境的支撑,在这里,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管理者积极为教学一线服务,唯有如此,我们大谈而特谈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切实提高。
(三)坚持依法治教原则
规章制度是高校办学的准绳和法制基础,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在这一环节,制度制定是前提,根據充分调研设定教师、学生及教辅人员的行为准则。但是更应该重视制度的执行,很多学校的管理出了问题并非是没有相关的制度作为支撑,而是在制度执行层面打了折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时有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旭清,邓春生.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J].江西教育研究,2007(3).
[2]佘远富.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机制的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6).
作者简介:
陈明华(1971.02—),男,汉族,内蒙古通辽人,博士,肇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