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西藏农牧区教育工作实践多年,从教学和各种能力检测考查中发现,我区中学生运用政治学科语言能力很差,回答主观题时答案普遍生活化和经验化,缺乏规范的政治学科语言的书写。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做些探讨。
一、我区中学生政治学科语言运用不规范的原因透视
1、学生汉语文基础差
藏区中学生虽然在汉语言能力应用方面有较高的水平,但有很多学生汉语水平停留在日常交流方面,用汉语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不足,导致在答题时语言普遍生活化和经验化。
2、生活经验缺乏,对政治学科语言有陌生感
我区学生,特别是大量来自农牧区的学生,由于来自较偏远的农牧区,受地理条件、环境、历史、社会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学生对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政治学科术语还显得比较陌生,对生活语言和政治语言区分较为困难。
3、教师重视不够
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也比较抽象,平时教学中,老师们追求的是如何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关注学生是否听得懂。为了把课讲的深入浅出,老师们常常借助一些情境化、生活化的事例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让学生明白了政治学科的概念理论,抓住了理解这一关键词,却也消解了政治学科本身的学科价值。结果就是学生明白了政治相关概念,却失掉了对学科知识的完整表达。
4、学生做主观题练习太少
从老师的角度看,老师们出于对教学进度、上课时间的把握,课堂随堂训练偏重于客观题的训练,主要是检测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运用,导致学生缺乏对客观题的规范的训练。从学生角度看,有些学生认为,老师讲清楚了,自己也理解了,无需再努力学习了,在考试的时候临场发挥就能做好;还有学生因为自身基础较差,对主观题存在畏难心理,看到主观题不知道如何答题,不知道从哪里下笔,平时做课后作业看到主观题就回避,导致更加不会运用政治学科语言回答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二、提高学生政治学科语言运用能力的技巧与方法
1、重视学科语言的积累
政治学科的学习,只有对政治知识理论的理解远远不够,理解只是通往政治学科的桥梁,要提升政治学科素养,回答政治主观题时专业化,语言体现学科特点,还必须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政治学科语言和相关的政治概念原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没有深厚的学科语言基础,那么掌握理论和培养能力就是一句空话,那也更不可能熟练的进行语言运用。
要提高学生政治学科语言的积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老师要努力实现课堂语言的专业化,一定要牢牢抓住自己的学科语言,讲究课堂语言艺术,做到言传身教。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懂了没有,不能忽视学生对政治语言的掌握。教师必须要求学生熟读教材,让学生对原本陌生的学科术语渐渐产生熟悉的感觉,然后在学习的时候,每当学到一个新的学科术语,教师再有意强化学生记住,如“GDP”、“CPI”,“人民币加入SDR”等。
第二,积极引导学生扩展见世面。我区学生各方面的原因,知识面狭窄,见识不广。笔者在教学中遇到过一些学生提问,“老师,什么是滴滴打车?”“老师,炒房是什么意思?”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知识面。学生更多接触和使用政治学科语言,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政治学科语言的熟悉程度。
2、强化学科语言运用
思想政治课的运用性语言,贴近时事热点、实际生活。如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實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主观随意性、权利的制约和监督等术语,在实际生活中用得多,在考题中也经常出现,熟练运用它们,有利于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第一、要求学生在熟记教材基本概念、原理这些学科语言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作业练习。老师要指导学生多做主观题,使学生学会使用学科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缺少这方面的训练,那么当学生做试卷的时候,遇到主观题,即使是明白这个意思,也不会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表达,答案就会无条理,五花八门,呈现生活化、经验化。
第二、加强课堂小结和纠正。课堂小结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整理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上黑板板书,有利于树立较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有的学生不能规范地写出要点,老师和学生可以及时点拨纠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规范的习惯。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运用学科语言总结概括的能力。这种方式适合大规模规范学生答题。在课后作业和试卷批改中,老师要指出学生答题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有利于小范围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规范答题行为。
3、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
政治学科主观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正是我区很多学生所欠缺的能力。因此,很多学生对主观题心存畏惧,作答时在语言规范性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这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起到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练习题要加大分析力度,讲评过程要注意点化语言运用技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联系,善于否定。
总之,老师要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训练,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语言运用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政治学科语言能力的运用能力。
一、我区中学生政治学科语言运用不规范的原因透视
1、学生汉语文基础差
藏区中学生虽然在汉语言能力应用方面有较高的水平,但有很多学生汉语水平停留在日常交流方面,用汉语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不足,导致在答题时语言普遍生活化和经验化。
2、生活经验缺乏,对政治学科语言有陌生感
我区学生,特别是大量来自农牧区的学生,由于来自较偏远的农牧区,受地理条件、环境、历史、社会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学生对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政治学科术语还显得比较陌生,对生活语言和政治语言区分较为困难。
3、教师重视不够
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也比较抽象,平时教学中,老师们追求的是如何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关注学生是否听得懂。为了把课讲的深入浅出,老师们常常借助一些情境化、生活化的事例来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让学生明白了政治学科的概念理论,抓住了理解这一关键词,却也消解了政治学科本身的学科价值。结果就是学生明白了政治相关概念,却失掉了对学科知识的完整表达。
4、学生做主观题练习太少
从老师的角度看,老师们出于对教学进度、上课时间的把握,课堂随堂训练偏重于客观题的训练,主要是检测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运用,导致学生缺乏对客观题的规范的训练。从学生角度看,有些学生认为,老师讲清楚了,自己也理解了,无需再努力学习了,在考试的时候临场发挥就能做好;还有学生因为自身基础较差,对主观题存在畏难心理,看到主观题不知道如何答题,不知道从哪里下笔,平时做课后作业看到主观题就回避,导致更加不会运用政治学科语言回答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二、提高学生政治学科语言运用能力的技巧与方法
1、重视学科语言的积累
政治学科的学习,只有对政治知识理论的理解远远不够,理解只是通往政治学科的桥梁,要提升政治学科素养,回答政治主观题时专业化,语言体现学科特点,还必须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政治学科语言和相关的政治概念原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没有深厚的学科语言基础,那么掌握理论和培养能力就是一句空话,那也更不可能熟练的进行语言运用。
要提高学生政治学科语言的积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老师要努力实现课堂语言的专业化,一定要牢牢抓住自己的学科语言,讲究课堂语言艺术,做到言传身教。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懂了没有,不能忽视学生对政治语言的掌握。教师必须要求学生熟读教材,让学生对原本陌生的学科术语渐渐产生熟悉的感觉,然后在学习的时候,每当学到一个新的学科术语,教师再有意强化学生记住,如“GDP”、“CPI”,“人民币加入SDR”等。
第二,积极引导学生扩展见世面。我区学生各方面的原因,知识面狭窄,见识不广。笔者在教学中遇到过一些学生提问,“老师,什么是滴滴打车?”“老师,炒房是什么意思?”诸如此类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知识面。学生更多接触和使用政治学科语言,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政治学科语言的熟悉程度。
2、强化学科语言运用
思想政治课的运用性语言,贴近时事热点、实际生活。如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實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主观随意性、权利的制约和监督等术语,在实际生活中用得多,在考题中也经常出现,熟练运用它们,有利于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第一、要求学生在熟记教材基本概念、原理这些学科语言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作业练习。老师要指导学生多做主观题,使学生学会使用学科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缺少这方面的训练,那么当学生做试卷的时候,遇到主观题,即使是明白这个意思,也不会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表达,答案就会无条理,五花八门,呈现生活化、经验化。
第二、加强课堂小结和纠正。课堂小结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整理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上黑板板书,有利于树立较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有的学生不能规范地写出要点,老师和学生可以及时点拨纠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规范的习惯。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训练了学生运用学科语言总结概括的能力。这种方式适合大规模规范学生答题。在课后作业和试卷批改中,老师要指出学生答题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有利于小范围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规范答题行为。
3、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
政治学科主观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正是我区很多学生所欠缺的能力。因此,很多学生对主观题心存畏惧,作答时在语言规范性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这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起到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练习题要加大分析力度,讲评过程要注意点化语言运用技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联系,善于否定。
总之,老师要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训练,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语言运用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政治学科语言能力的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