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中国最早授衔的57位上将中,有一位国民党军的起义将领,那就是第69军军长董其武。他戎马一生,在抗战中功勋卓著,于1949年起义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绥远方式”。董其武从国民党上将到共产党上将再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并终在邓小平的关怀下,于耄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北伐“铁军”,投效傅作义
董其武,1899年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县固镇村北街董家巷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董其武少年时期追求“富国强兵”理想,弃笔从戎;北伐战争,转战豫皖,屡立战功。1926年夏,董其武几经周折参加了号称“铁军”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后任该军北伐少校支队长(相当于团长编制)。打下信阳后,第四军被调回武汉,先遣纵队又奉命沿江东下,攻克了巢县、合肥、霍丘、颖上、阜阳及六安等地,董其武也改任营长,不久又升任中校副团长。
1928年,“宁汉合流”后,董其武听说傅作义在天津接任警备司令,正在扩编军队,于是投到了傅作义麾下。董其武踏踏实实,从底层做起,他严守军纪、埋头苦干,跟随傅作义出生入死,参加了多次战斗,很快就被提升为少校参谋、联络参谋等职。
抗日民族战争,他民族大义凛然,身经百战,战果辉煌,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历任218旅少将旅长、35军军长、第12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绥远省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上将副长官等职。
1947年6月,蒋介石为了收买人心,授予董其武上将军衔。然而此时的董其武已对腐败透顶的国民党政权完全失望,同老上司傅作义私下商量应另找出路,他从内心不愿接受和对外宣称这个军衔。
积极抗战,响应毛泽东的“绥远方式”
1948年冬,中共发起了平津战役,董其武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宣布北平和平解放。董其武在归绥从收音机里听到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时,又惊又喜,同时又令他感到疑惑:“绥远属傅作义起家的地方,为什么《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初步协议》上对绥远只字未提?”他马上给北平傅作义处打电话,要求派飞机接他去北平。1月22日,董其武飞抵北平后,直接到中南海居仁堂见傅作义。董其武表示:“就是拼3个死、4个死,我也要追随您走和平之路。”傅作义赞许地说:“绥远问题,等我到西柏坡见了毛主席,再做安排。”经过这次谈话,绥远的去向基本上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问题了。
董其武一回到绥远,就暗中为起义做准备工作。为了尽力遏制那些捣乱分子的破坏活动,取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董其武决定首先安定部队情绪,然后进行思想说服,使官兵思想认识趋于一致,逐渐引导到和平道路上来。
毛泽东对绥远局势也高度关注,1949年2月22日,傅作义到西柏坡同毛泽东等人进行了重要的谈话,当傅作义问毛泽东绥远问题如何解决时,毛泽东表示:“绥远问题,用‘绥远方式’解决。”傅作义好奇地问:“什么叫‘绥远方式’?”毛泽东不慌不忙地说:“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就不用兵了。先划个停战协定线,让董其武主席慢慢做好他内部工作。另一方面派个联络组,把铁轨接通了,贸易起来,在他认为适宜的时候举行起义。”
董其武得知中共的“绥远方式”后激动万分地说:“有了‘绥远方式’,我们的和平起义就有了明确的指针和方向,心中就有了底,感谢毛主席对绥远将士的宽厚。”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仪式”在鹿城包头举行,董其武等37人依次签了名,正式宣告脱离国民党反动派。此后,10万绥远大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全国解放战争。
驰骋朝鲜战场,荣获朝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
1950年11月上旬,董其武向中央报告,希望原绥远起义部队赴朝鲜参战,得到批准。12月1日,绥远起义部队组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董其武任司令员,下辖第36军、37军、骑兵第4师,归华北军区建制,随时准备入朝作战。1951年9月1日,毛泽东亲自签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命令董其武率领志愿军入朝,主要任务是修建泰川、院里、南市3个飞机场,并担负后方警戒。9月9日深夜,董其武率领的兵团战士赶到辽宁省安东市(今辽宁省丹东市)听取了志愿军司令部指示,在2至3个月内,完成修建3个机场的光荣任务。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日成发来感谢信、并授予董其武等6人自由独立二级勋章,整个23兵团6000余人立功受奖,抗美援朝结束后,第23兵团改编为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9军,董其武任军长。
毛泽东:“董其武不可不授上将军衔”
195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授衔方案下发后,董其武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在讨论研究时,军以上干部都同意董其武为上将军衔,可董其武自己则认为定得太高,就写了一封信,托杨成武交给毛泽东,他在信中说:“在预授上将的名单中,共有3名起义将领,除了我之外,还有新疆起义将领陶峙岳和湖南起义将领陈明仁。对于他们两人我不便说什么,仅就我个人而言,起义前只是中将军衔,起义后能保持原职原衔,我就已经很感激党和毛主席了,没有任何理由再为我晋升军衔……况且,许多建党、建军初期就参加革命的老战将、名将,只授予中将、少将……”
董其武的请求首先就没有通过杨成武这一关。看了信后,杨成武对他说:“你参加抗战12年,我们只参加了8年,你的绥远起义贡献,我们无法相比,你还参加抗美援朝,功不可没……”
毛泽东看完信后,果然坚决不同意董其武要求降为中将的要求。毛泽东让杨成武转告董其武:“他是有名的起义将领,根据功劳、贡献与资历,应该授上将军衔,谁有意见也不能降低,这是党的政策。但是你杨成武不同,你是共产党员,是可授可不授上将军衔的,而董其武则是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的!”1955年9月底,周恩来在国务院礼堂亲授董其武上将军衔,毛泽东在怀仁堂亲授董其武一级解放勋章。
从1950年至1980年,董其武3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中央统战部负责人专程来到他家,对他说:“过去你虽然没有履行入党手续,但早已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董其武听后十分感动。1982年,董其武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于是第4次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坚决要求入党。1982年12月13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向董其武宣布:“邓小平主席亲自批准你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23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颜金生在北京军区党委会议室向董其武宣布:“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批准董其武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党龄从1980年1月24日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之日起计算。”83岁的董其武听到这一特大喜讯后,感慨道:“我终于有了光荣的归宿。”为了表达激动的心情,他写了两句话:“闻道虽晚志不衰,甘将余生献人民”,并赋诗一首《入党感怀》:
欣逢盛世开太平,愿为苍生献此生。
行见华夏乐小康,更期世界跻大同。
1989年3月3日,董其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摘自《党史博采》2013年7月23日,张彦台、袁秀/文)
参加北伐“铁军”,投效傅作义
董其武,1899年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县固镇村北街董家巷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董其武少年时期追求“富国强兵”理想,弃笔从戎;北伐战争,转战豫皖,屡立战功。1926年夏,董其武几经周折参加了号称“铁军”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后任该军北伐少校支队长(相当于团长编制)。打下信阳后,第四军被调回武汉,先遣纵队又奉命沿江东下,攻克了巢县、合肥、霍丘、颖上、阜阳及六安等地,董其武也改任营长,不久又升任中校副团长。
1928年,“宁汉合流”后,董其武听说傅作义在天津接任警备司令,正在扩编军队,于是投到了傅作义麾下。董其武踏踏实实,从底层做起,他严守军纪、埋头苦干,跟随傅作义出生入死,参加了多次战斗,很快就被提升为少校参谋、联络参谋等职。
抗日民族战争,他民族大义凛然,身经百战,战果辉煌,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历任218旅少将旅长、35军军长、第12战区政治部主任兼晋陕绥边区副总司令、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绥远省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上将副长官等职。
1947年6月,蒋介石为了收买人心,授予董其武上将军衔。然而此时的董其武已对腐败透顶的国民党政权完全失望,同老上司傅作义私下商量应另找出路,他从内心不愿接受和对外宣称这个军衔。
积极抗战,响应毛泽东的“绥远方式”
1948年冬,中共发起了平津战役,董其武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宣布北平和平解放。董其武在归绥从收音机里听到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时,又惊又喜,同时又令他感到疑惑:“绥远属傅作义起家的地方,为什么《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初步协议》上对绥远只字未提?”他马上给北平傅作义处打电话,要求派飞机接他去北平。1月22日,董其武飞抵北平后,直接到中南海居仁堂见傅作义。董其武表示:“就是拼3个死、4个死,我也要追随您走和平之路。”傅作义赞许地说:“绥远问题,等我到西柏坡见了毛主席,再做安排。”经过这次谈话,绥远的去向基本上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问题了。
董其武一回到绥远,就暗中为起义做准备工作。为了尽力遏制那些捣乱分子的破坏活动,取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董其武决定首先安定部队情绪,然后进行思想说服,使官兵思想认识趋于一致,逐渐引导到和平道路上来。
毛泽东对绥远局势也高度关注,1949年2月22日,傅作义到西柏坡同毛泽东等人进行了重要的谈话,当傅作义问毛泽东绥远问题如何解决时,毛泽东表示:“绥远问题,用‘绥远方式’解决。”傅作义好奇地问:“什么叫‘绥远方式’?”毛泽东不慌不忙地说:“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就不用兵了。先划个停战协定线,让董其武主席慢慢做好他内部工作。另一方面派个联络组,把铁轨接通了,贸易起来,在他认为适宜的时候举行起义。”
董其武得知中共的“绥远方式”后激动万分地说:“有了‘绥远方式’,我们的和平起义就有了明确的指针和方向,心中就有了底,感谢毛主席对绥远将士的宽厚。”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仪式”在鹿城包头举行,董其武等37人依次签了名,正式宣告脱离国民党反动派。此后,10万绥远大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全国解放战争。
驰骋朝鲜战场,荣获朝鲜自由独立二级勋章
1950年11月上旬,董其武向中央报告,希望原绥远起义部队赴朝鲜参战,得到批准。12月1日,绥远起义部队组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董其武任司令员,下辖第36军、37军、骑兵第4师,归华北军区建制,随时准备入朝作战。1951年9月1日,毛泽东亲自签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命令董其武率领志愿军入朝,主要任务是修建泰川、院里、南市3个飞机场,并担负后方警戒。9月9日深夜,董其武率领的兵团战士赶到辽宁省安东市(今辽宁省丹东市)听取了志愿军司令部指示,在2至3个月内,完成修建3个机场的光荣任务。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日成发来感谢信、并授予董其武等6人自由独立二级勋章,整个23兵团6000余人立功受奖,抗美援朝结束后,第23兵团改编为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9军,董其武任军长。
毛泽东:“董其武不可不授上将军衔”
195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授衔方案下发后,董其武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在讨论研究时,军以上干部都同意董其武为上将军衔,可董其武自己则认为定得太高,就写了一封信,托杨成武交给毛泽东,他在信中说:“在预授上将的名单中,共有3名起义将领,除了我之外,还有新疆起义将领陶峙岳和湖南起义将领陈明仁。对于他们两人我不便说什么,仅就我个人而言,起义前只是中将军衔,起义后能保持原职原衔,我就已经很感激党和毛主席了,没有任何理由再为我晋升军衔……况且,许多建党、建军初期就参加革命的老战将、名将,只授予中将、少将……”
董其武的请求首先就没有通过杨成武这一关。看了信后,杨成武对他说:“你参加抗战12年,我们只参加了8年,你的绥远起义贡献,我们无法相比,你还参加抗美援朝,功不可没……”
毛泽东看完信后,果然坚决不同意董其武要求降为中将的要求。毛泽东让杨成武转告董其武:“他是有名的起义将领,根据功劳、贡献与资历,应该授上将军衔,谁有意见也不能降低,这是党的政策。但是你杨成武不同,你是共产党员,是可授可不授上将军衔的,而董其武则是不可不授上将军衔的!”1955年9月底,周恩来在国务院礼堂亲授董其武上将军衔,毛泽东在怀仁堂亲授董其武一级解放勋章。
从1950年至1980年,董其武3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中央统战部负责人专程来到他家,对他说:“过去你虽然没有履行入党手续,但早已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董其武听后十分感动。1982年,董其武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于是第4次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坚决要求入党。1982年12月13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向董其武宣布:“邓小平主席亲自批准你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23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颜金生在北京军区党委会议室向董其武宣布:“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批准董其武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党龄从1980年1月24日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之日起计算。”83岁的董其武听到这一特大喜讯后,感慨道:“我终于有了光荣的归宿。”为了表达激动的心情,他写了两句话:“闻道虽晚志不衰,甘将余生献人民”,并赋诗一首《入党感怀》:
欣逢盛世开太平,愿为苍生献此生。
行见华夏乐小康,更期世界跻大同。
1989年3月3日,董其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摘自《党史博采》2013年7月23日,张彦台、袁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