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1”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8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面对点菜单上羊肉串后面的“1”,有的孩子认为是1串,有的孩子认为是1盘。敏锐的老师抓住了孩子们的认知冲突,巧妙渗透了数学教育。当我们听到这个案例时都很兴奋,并想进一步探究其中蕴涵的数学思维发展与学习。所以本期特别刊发了这两篇文章,与幼教同仁切磋交流。
  大班“小吃店”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孩子们不仅增加了新的角色——大堂经理,还把图画式的点菜单演变成用数字记录的点菜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是,新式点菜单用得如何呢?
  游戏现场 “1串”和“1盘”
  今天来到小吃店的小朋友有4个,大家很快选择好了自己的角色。客人进到店里,招呼服务员:“服务员点菜!”服务员听到后,拿着点菜单和菜单走到客人面前,微笑着询问客人:“您好客人,想点点儿什么?” 客人看了看菜单说:“给我来10串羊肉串放1个盘里,再要个什锦炒饭吧。快点啊!”服务员记录着客人点的食物,好像琢磨了一会儿,把数量写好拿给大厨。随后大厨开始拿着点菜单对照菜单找起材料来。
  不一会儿菜上来了,客人有些生气地看着服务员说:“我要的是1盘10串,不是1串!”这时服务员看了看大厨,又看了看客人,有点不知所措。大厨走过来把点菜单拿给客人说:“这上面写的是1个啊!你要的是1个啊!”此时的服务员抿着嘴笑了笑说:“哎呀,我给记错了,那我重新给你上吧。”然后不好意思地拿走了盘子。大厨赶紧又寻找材料做菜,一边做一边唠叨:“原来是10串!干嘛写1啊!”
  这有趣的一幕引发了教师的好奇心,很想知道这3个孩子各自的想法,于是問客人:“你点了10串羊肉串,为什么要特意说放在1个盘子里?”
  客人:“为省地方啊,因为我上次看到服务员1个盘子只放1个羊肉串,桌上摆了一大堆盘子,就是他。”她的手指向今天的服务员。
  教师又问服务员:“客人要了10串羊肉串,你为什么在点菜单上只写了‘1’呢?”
  服务员说:“我光记住1个盘子了,忘了多少羊肉串了。”
  又问厨师:“点菜单上羊肉串的数量写的是1,你认为应该是1串羊肉串还是1盘羊肉串?”
  厨师边挠头边说:“应该是1串吧,哎呀,我也不知道……”
  原来,客人是对服务员“一一对应”的装盘方式不满意才特意交代要10串放到1个盘子里的。也许换一个服务员,不用说也会把10串放在1个盘中。而服务员显然被10串羊肉串和1个盘子搞晕了,最后只记住了1个盘子并记录。大厨嘛,确实有点无辜,服务员怎么写我就怎么做喽,可也不敢确定到底是什么。这说明3个孩子数概念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我注意到做“服务员”的孩子在班里年龄偏小,《3~8岁儿童的数学经验》一书中曾提到5岁半左右的孩子能够较正确地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我想他可能正是处于这个阶段,才会将1个羊肉串放1个盘子里,但这种方式显然会被比他年长或数学经验丰富的孩子提出质疑。并且在记录时他的思维受到语言的干扰,“10串放1盘”使本来很容易的工作变得复杂,让他不知如何记录,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写了“1”。
  我又拿着这份点菜单请其他的几个孩子看,大多数都认为“羊肉串1”代表的是1串,极个别认为是1份(里面有许多串)。“什锦炒饭1”的一致性最高,没有一个孩子认为是1粒的,都认为是1碗、1盘或1份等。
  看到孩子们的种种反应,我感到,一个看似简单的数字“1”,孩子们对它的理解却千差万别。有的认为是1个,有的认为是1盘,有的认为是1份,而这些“1”却又代表着不同的数量。现实生活中餐馆里的食物丰富多彩,呈现方式又都富有创意,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的回答都很合理。但对“1”的不同理解却影响了孩子们共同游戏的进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0-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都提到“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还要“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问题”。现在孩子们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需要,教师应进一步引导。
  交流讨论 “1”代表什么?
  活动区游戏评价时,教师请在“小吃店”玩的幼儿进行分享。客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厨师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游戏中一直没说话的收银员也说:“我不知道该怎么收钱,我要是只收1串的钱就少了。”
  师:“点菜单是给谁看的?”
  幼1:“给大厨师看的,因为大厨师要按照数量做菜。”
  幼2:“还得给收银员看,好结账。”
  师:“1到底是1盘、1碗、1个还是什么?厨师怎样一看就明白,收银员也好算账?”
  老师的问题引发幼儿激烈的争论。
  幼1:“就是1个,所有的东西按个儿卖。”
  幼2:“不行,有的东西不能一个一个地卖,面条、米饭就不行。”
  幼儿一阵沉默,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最后一个孩子无奈地小声说:“只能有的按个儿卖,有的按盘儿卖,有的按碗卖。”
  师:“你们同意吗?”
  大多数孩子点点头。
  问题好像又回到了原点,因为点菜单的“数量”一栏,还是会写上“1”,但至少孩子们已经认可此“1”非彼“1”,现在的“1”有可能是由许多个“1”组成的“1”。可是问题最终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因为厨师还是会看不懂,问题还是有待于他们自己发现……
  师:“那说说看,你们认为什么按个儿卖?什么按盘、按碗卖?”
  活动室里一阵热闹……最后孩子们一致决定:羊肉串、麻花、包子等按个儿卖,其他像元宵、丸子汤、艾窝窝、驴打滚、饺子等参考护国寺小吃店按盘或碗卖,有汤的用碗,没汤的装盘。
  师:“哦,你们决定好了?”
  孩子们使劲点头。
  师:“那就这么定了,你们可得记住啦!”
  重新开张 “1”代表几个?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吃店”的点菜单里依然没有什么变化,“数量”一栏里仍旧写着相同的“1”,可厨师和顾客们的感受却不尽相同。原来,厨师们按照新的规定按盘或碗卖,可是顾客反映同样的食物,今天的厨师3个装一盘,明天的厨师5个装一盘。装多了还好说,装少了客人可不乐意,都纷纷提意见。
  师:“你们认为一盘或一碗里装多少合适呢?”
  有的说5个,有的说10个,意见不统一。还有的说:“碗里的装5个,盘里的装10个,因为盘子大。”
  师:“厨师真不容易,一会儿装盘一会儿装碗,这个放5个,那个放10个。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很容易记住?”
  忽然一个幼儿大声说:“我有一个好主意,厨师不都是看菜单做菜吗,画菜单上不就行了吗!”
  “怎么画?”大家同时问。那个小朋友连比划带说:“就是比如汤圆儿,画一个碗,里面画5个圆圈就行了呗,要是饺子就画一个大圆盘,里面画10个饺子。”
  师:“你们觉得这办法行吗?”大多数孩子都说行,看来我们需要一个新菜单了,试试看呗!“谁愿意帮我们画新菜单?”举手的人好多啊……
  新菜单出炉了,奇妙的“1”的故事也要结束了。问题还真解决了,点菜单上的“数量”一栏仍旧不变地写着“1”,可服务员和厨师再没有出错的,顾客们也都心满意足,小吃店的生意真兴隆啊!
  反思
  在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我们敏锐地抓住幼儿的发展需要和游戏新的生长点,成功地在角色游戏中渗透了数学教育。在这个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对“1”的不同理解使新规则的讨论与确定成为可能。我们把介入和引导的重点放在了结合简单的记录表、引导幼儿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关键词】复习课 有效性 课堂模式  一、复习教学中习题设计的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此类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一节课只有40分钟,除去“理”的时间,剩下“练”的时间有限。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大量枯燥的练习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倦怠心理,因
【摘要】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很多教师在落实语文要素时,无视文本自身的特点,无视语文要素所包含的内容,更无视学生内在的特点,直接将训练机械地、生硬地介入教学的过程中,如此单一的训练不仅不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表达意识,还会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为此,教师要打破这种机械单一的语文要素落实方式,建构起立体化、模式化的多维结构,为落实语文要素、转化语文能力服务。本文提出要基于单元位置,在循序渐进中落实语文要素;基
【摘要】所谓数学素养,概括地讲就是指灵活运用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学为例,探讨通过教材分析、找准定位、围绕素养点组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教材定位 数学素养 策略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数学地思考,这是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基本点,数学教学中要抓住知识的数学本质,引
后半夜,我准备去杀刘蛮子。  刘蛮子你给我先吃饱喝足,最好睡得像死狗,等我后半夜来放你的狗血。这一回,我不是和你闹着玩的,你以为我放空炮是吧?你们别拦我,都别拦我,任谁拦也没用的。刘蛮子做得出初一,就别怪我江小汉做得出十五。如果不杀他,我咽不下这口恶气。明人不做暗事,我准备用我这把随身带的螺丝刀杀了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哧——插进他大腿,旋转倒须钩,顺带钩出一坨肉肉来,咕噜咕噜,冒血泡泡。  我
编者按:2018年的春夏之际,乐平基金会和学前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精准扶贫——农村学前教育定点帮扶计划”,先后组织了五批来自甘肃、青海和贵州的教师,走进北京和青海等多所示范幼儿园,参加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远道而来的老师们不顾长途奔波的车马劳顿,快速融入园所,抓住各自的兴趣点,有准备地主动“跟岗”,在观察和互动中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悟。  办好教育不仅是为脱贫,更是为信念、希望、美好不被磨灭。期待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教学的关键。本研究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将孙绍振老师所提出的“比较还原法”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让人们了解“比较还原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  [关键词]孙绍振 比较还原法 语文阅读教学  一、“比较还原法”的概念介绍  孙绍振把“比较还原法”当作文本解读重要渠道,文本解读又
整整一个月后,园长在全园会上宣布了新学年的年级组长竞聘条件和要求。2015年6月26日上午的9点33分,你发来一条很短的短信:“领导,我报年级组长。”于是,我们用20分钟的时间做了短信交流。  在我们的对话中,你把自己作为年级组长,在组织教研活动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告诉了我,也表达了自己因忽略班级工作而产生的内疚和不安。我也把自己对你的观察和分析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因为我发现你现在的工作动力弱了,也
摘要:说理文教学如何教?本文以《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为例,提出了说理文教学从“内容”走向“表达”这一观点,并从教学的四个板块分别进行具体阐述:聚焦方法,了解说理文“事例典型之美”;聚焦表达,感受“形式表达之美”;聚焦语言,体会“语言简洁之美”;立足语用,注重表达迁移。这样的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思想。  关键词:方法 表达 语言 迁移  《滴水穿石的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在游戏中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可以说,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没有游戏就没有发展。  每天在自主活动区时间,我们都会看到孩子忙碌而投入的身影,看到孩子们选择教师提前预设的丰富的内容,感到欢喜和雀跃,感觉作为教师已经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求。但是当我在一次次接触和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后,我对儿童的游戏有了新的思
游戏回顾环节不同于教育活动,可以根据既定目标设置环节,逐层挖掘;也不同于个别谈话,有明确的对象和目的,针对性强。对于话题中教师们提出的回顾环节时间太长,与一日活动安排时间发生冲突的问题,我们经过研究,初步发现了游戏回顾的“黄金”时间比,把握关键的15分钟,既面向集体,又高效、有价值。  开头5分钟:以点盖面  这是游戏回顾的整体环节,面向集体,需要时间5分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抛出一个开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