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13年部编版教材发行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响应。部编版教材提出“语文要素”概念,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思路。“语文要素”重在对学生各方面语文潜在能力的培养,它在每一单元每一篇文章均提出了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非常科学地考虑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并分梯度为学生循序渐进安排好了学习内容,可谓非常详尽。本篇文章便通过对部编版中的语文要素内涵分析,来探讨其语文要素落实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内涵;落实策略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要素的含義为构成某事物的元素。而根据部编版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的说法,语文素养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它囊括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等。语文要素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口号号召,此次的方法还辅之有完备的教材,可见教育部对这一理念的重视。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下语文要素的内涵
通过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部分课文的分析,笔者认为语文要素的内涵可谓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有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一是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主要集中在小学中的低年级学段,比如一年级第七阅读单元中,便有“根据课文信息做简要推断”的具体要求,而在第三单元中则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还包括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猴子为什么空手回家?”“孤单是什么意思?”等等,均具有非常明显的指向性,即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并将之整合的能力。二是写作能力。如在三年级上册有“请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个故事”等要求。三是欣赏感悟能力。同样在三年级的部编版教材中,有“感受课文的句子”“体会生动的语句”等要求,便是希望从小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欣赏审美和想象能力。除此之外,部编版教材中还突出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还包括对学生的习惯培养、方法指导等重要内容,内涵颇为丰富。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分析
1.读写结合思维的运用
传统的教材往往将读和写作为独立的两个部分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导致了学生读后没处写,哪怕突然兴致已至,也会不了了之。另一方面则导致在要求学生写的时候,又往往没有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教材,给学生带来困扰,最终的结果是读与写两个方面的能力均没有得到合理的培养。部编版教材在汲取了前面教材的短处之后,在编辑过程弥补了这个问题。这一版教材将读和写灵活结合在一起,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读与写两方面的能力均得到锻炼。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在某种文章后的阅读要素是“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这个世界的”,紧接着的习作要素则是“细心观察你的周围世界,写成观察报告”;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要素“感受想象世界的奇特”,习作要素则是“利用想象写一个故事”;五年级某单元阅读要素是谈谈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论述事物的,习作要素则是搜集整理信息,用自己的话介绍一种事物。这样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过程所花费的心思,试图通过读与写的有效组合来锻炼学生两方面的能力。
2.划分出明显的学习梯度
在部编版之前的不同教材,事实上也针对小学阶段各个年龄层的学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内容划分,但是一来这样的划分并不明显,二来对于能力培养上的划分更是含糊其辞。在具体教材的内容编排上,同样更多的是方便教师教学,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接受程度上的差异,和学习的有效性,最终导致了学生对语文上课的无感。而部编版教材则充分考虑到了这些问题,首先它划分出了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学习内容,并呈现出循序渐进的总体编排思想。在每一个具体单元的编排上,则使用类似编排的方式,即针对某一个对象作出不同侧面的要求,如针对想象,一方面要求学生感悟想象的奇特,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以想象写一个故事,在编排上非常科学。
如在低年级学段,主要以字词辨析、信息搜集等方面的能力,来要求学生,一年级的语文要素要求是“读顺利,读正音”,二年级则是提取信息,三年级是感悟和体会,等等,总体上能力要求是循序渐进的,也契合了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发展。同样针对某一具体能力,比如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三年级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一段话如何把几个意思写清楚”,而在第七单元则是“谈谈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这个事物的”,条理清晰,问得全面。
3.趣味性教材编排
部编版教材编排在总体上采用的是小学生能够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这和前几版教材有着天壤之别。正是在语文要素这一新思路的引领下,教材总体使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画,某些地方甚至使用了表情,增加了学生对于教材的亲近感。比如一年级第三单元《树和喜鹊》一篇课文中,“孤单”一词下便有两个泡泡,吸引学生对其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词的含义。
结语:
总体来看,部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的落实是非常成功的,主要体现在其读写结合思维的运用、划分出明显学习梯度和趣味性的教材编排上。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推广,语文要素这一词将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到语文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傅东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7):116.
[2]王建玲.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J].考试周刊,2020,(46):45-4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内涵;落实策略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要素的含義为构成某事物的元素。而根据部编版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的说法,语文素养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它囊括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等。语文要素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口号号召,此次的方法还辅之有完备的教材,可见教育部对这一理念的重视。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下语文要素的内涵
通过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部分课文的分析,笔者认为语文要素的内涵可谓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有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一是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主要集中在小学中的低年级学段,比如一年级第七阅读单元中,便有“根据课文信息做简要推断”的具体要求,而在第三单元中则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还包括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猴子为什么空手回家?”“孤单是什么意思?”等等,均具有非常明显的指向性,即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并将之整合的能力。二是写作能力。如在三年级上册有“请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个故事”等要求。三是欣赏感悟能力。同样在三年级的部编版教材中,有“感受课文的句子”“体会生动的语句”等要求,便是希望从小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欣赏审美和想象能力。除此之外,部编版教材中还突出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还包括对学生的习惯培养、方法指导等重要内容,内涵颇为丰富。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策略分析
1.读写结合思维的运用
传统的教材往往将读和写作为独立的两个部分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导致了学生读后没处写,哪怕突然兴致已至,也会不了了之。另一方面则导致在要求学生写的时候,又往往没有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教材,给学生带来困扰,最终的结果是读与写两个方面的能力均没有得到合理的培养。部编版教材在汲取了前面教材的短处之后,在编辑过程弥补了这个问题。这一版教材将读和写灵活结合在一起,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读与写两方面的能力均得到锻炼。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在某种文章后的阅读要素是“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这个世界的”,紧接着的习作要素则是“细心观察你的周围世界,写成观察报告”;下册第五单元阅读要素“感受想象世界的奇特”,习作要素则是“利用想象写一个故事”;五年级某单元阅读要素是谈谈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论述事物的,习作要素则是搜集整理信息,用自己的话介绍一种事物。这样的编排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过程所花费的心思,试图通过读与写的有效组合来锻炼学生两方面的能力。
2.划分出明显的学习梯度
在部编版之前的不同教材,事实上也针对小学阶段各个年龄层的学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内容划分,但是一来这样的划分并不明显,二来对于能力培养上的划分更是含糊其辞。在具体教材的内容编排上,同样更多的是方便教师教学,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接受程度上的差异,和学习的有效性,最终导致了学生对语文上课的无感。而部编版教材则充分考虑到了这些问题,首先它划分出了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学习内容,并呈现出循序渐进的总体编排思想。在每一个具体单元的编排上,则使用类似编排的方式,即针对某一个对象作出不同侧面的要求,如针对想象,一方面要求学生感悟想象的奇特,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以想象写一个故事,在编排上非常科学。
如在低年级学段,主要以字词辨析、信息搜集等方面的能力,来要求学生,一年级的语文要素要求是“读顺利,读正音”,二年级则是提取信息,三年级是感悟和体会,等等,总体上能力要求是循序渐进的,也契合了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发展。同样针对某一具体能力,比如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三年级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一段话如何把几个意思写清楚”,而在第七单元则是“谈谈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这个事物的”,条理清晰,问得全面。
3.趣味性教材编排
部编版教材编排在总体上采用的是小学生能够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这和前几版教材有着天壤之别。正是在语文要素这一新思路的引领下,教材总体使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尽可能多地使用图画,某些地方甚至使用了表情,增加了学生对于教材的亲近感。比如一年级第三单元《树和喜鹊》一篇课文中,“孤单”一词下便有两个泡泡,吸引学生对其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词的含义。
结语:
总体来看,部编版教材中语文要素的落实是非常成功的,主要体现在其读写结合思维的运用、划分出明显学习梯度和趣味性的教材编排上。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推广,语文要素这一词将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到语文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傅东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7):116.
[2]王建玲.落实语文要素教好单元习作[J].考试周刊,2020,(4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