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一方面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另一方面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另外,课堂更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关键词: 教育新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贯彻国家教育新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教师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放在首位。我就在教育新政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时,因为学校条件有限,教材中的恐龙玩具找不到。备课时,我琢磨了几天时间,恰好家里有一只大熊猫玩具,上课时,我出示了大熊猫玩具,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出熊猫玩具的不同部位(头、尾巴、身子等),学生兴趣高涨,在快乐中、玩中获得了新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触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为创新教育铺设基石。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真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例如,我在教学《克与千克》时,先让学生到超市去了解物品价格的质量,让学生走进生活。课一开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内容中“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一课时,我故意搬进一只破凳子,放在显眼处。学生顿时纳闷不已,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样不需任何语言,学生已兴趣盎然。这时我故作坐下状,学生立刻喊:“老师,不能坐!”见时机成熟,我便问:“老师给你们一根木条和一些钉子,你们能把这破凳子修好吗?”学生们议论纷纷,跃跃欲试,达到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激起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学生更多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平移的特征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形平移的动态过程,并问:“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是否发生变化?”让学生探究、观察、交流并找出结论,学生个个都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思维非常活跃,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学习中有了不少收获。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探究、合作、积极讨论、发掘个人的潜能,能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尊重、学会理解。
又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内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在“学习计算周长”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找出了多种计算方法。我引导学生将各种方法进行整理归类,他们很快地找出了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1)长 宽 长 宽;(2)长×2 宽×2;(3)(长 宽)×2。最后让学生在多种算法中找出最优化的方法。整个过程,我没有按部就班,固守全班一律的教学步骤,也没有局限于书本内容的讲解,而是把数学知识规律的习得,融于适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在开放的时间与空间里主动探索、发现、总结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脑分析、计算等数学素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感悟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
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不能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被动的客体,要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发展教学的内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展教学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是教学发展的客体,也是教学发展的主体。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落空。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思索、自己动手、独立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一课中角的画法时,不是直接教他们怎样画,而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让他们经过体验得出结论,然后老师再与他们交流、讨论。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通过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教着重于引导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体现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财富、智慧才能和思想品德,使他们由不会学到会学,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时,准备了四种小动物纸片,让学生自己选出喜爱的一种后,再让学生进行统计,最后引导学生说出用画“正”字的方法后,我就放手让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统计。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连学困生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变,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要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绝不是某一门学科所能单独完成的。教师要淡化学科的个性,强化各门学科的共性,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就一门学科而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也必须着眼于整体,有整体意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必须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教育是今天播种,明天开花结果的事业,一个社会公民通常都要接受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育,教育为未来服务是人们的共识。就一节课而言,必须把准教育改革的方向,着眼于未来。在一些示范课和观摩课中,获奖的常常是一些经过“精耕细作,滴水不漏”的课,另外一些“优点很明显,缺点很露骨”的课则与获奖无缘,但这些授课老师大胆尝试的精神和刻意求新的意识,却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些当时“披头散发”的课,经过“精心梳理”以后,重新成为优秀课。可见,对课堂教学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思考,要积极倡导超前意识,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中所反映的教学思想能站在时代的前沿。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严重阻碍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一个交流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朋友、伙伴。这个“朋友”应是一个善于倾听、有欣赏眼光的朋友。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努力贯彻教育新政,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用爱心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通,另一方面要由做“师长”、“家长”变为做学生的朋友,由过去的“包办”变为“帮办”,让同学们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关键词: 教育新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贯彻国家教育新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教师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放在首位。我就在教育新政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时,因为学校条件有限,教材中的恐龙玩具找不到。备课时,我琢磨了几天时间,恰好家里有一只大熊猫玩具,上课时,我出示了大熊猫玩具,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出熊猫玩具的不同部位(头、尾巴、身子等),学生兴趣高涨,在快乐中、玩中获得了新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触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为创新教育铺设基石。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在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求真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例如,我在教学《克与千克》时,先让学生到超市去了解物品价格的质量,让学生走进生活。课一开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内容中“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一课时,我故意搬进一只破凳子,放在显眼处。学生顿时纳闷不已,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样不需任何语言,学生已兴趣盎然。这时我故作坐下状,学生立刻喊:“老师,不能坐!”见时机成熟,我便问:“老师给你们一根木条和一些钉子,你们能把这破凳子修好吗?”学生们议论纷纷,跃跃欲试,达到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激起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学生更多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平移的特征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形平移的动态过程,并问:“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是否发生变化?”让学生探究、观察、交流并找出结论,学生个个都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思维非常活跃,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学习中有了不少收获。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探究、合作、积极讨论、发掘个人的潜能,能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尊重、学会理解。
又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内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在“学习计算周长”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找出了多种计算方法。我引导学生将各种方法进行整理归类,他们很快地找出了三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1)长 宽 长 宽;(2)长×2 宽×2;(3)(长 宽)×2。最后让学生在多种算法中找出最优化的方法。整个过程,我没有按部就班,固守全班一律的教学步骤,也没有局限于书本内容的讲解,而是把数学知识规律的习得,融于适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在开放的时间与空间里主动探索、发现、总结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脑分析、计算等数学素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感悟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
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不能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被动的客体,要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发展教学的内因,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展教学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是教学发展的客体,也是教学发展的主体。否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落空。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思索、自己动手、独立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一课中角的画法时,不是直接教他们怎样画,而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让他们经过体验得出结论,然后老师再与他们交流、讨论。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通过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教着重于引导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体现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财富、智慧才能和思想品德,使他们由不会学到会学,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统计》时,准备了四种小动物纸片,让学生自己选出喜爱的一种后,再让学生进行统计,最后引导学生说出用画“正”字的方法后,我就放手让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统计。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连学困生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变,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要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绝不是某一门学科所能单独完成的。教师要淡化学科的个性,强化各门学科的共性,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就一门学科而言,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也必须着眼于整体,有整体意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必须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教育是今天播种,明天开花结果的事业,一个社会公民通常都要接受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育,教育为未来服务是人们的共识。就一节课而言,必须把准教育改革的方向,着眼于未来。在一些示范课和观摩课中,获奖的常常是一些经过“精耕细作,滴水不漏”的课,另外一些“优点很明显,缺点很露骨”的课则与获奖无缘,但这些授课老师大胆尝试的精神和刻意求新的意识,却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些当时“披头散发”的课,经过“精心梳理”以后,重新成为优秀课。可见,对课堂教学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思考,要积极倡导超前意识,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中所反映的教学思想能站在时代的前沿。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严重阻碍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一个交流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朋友、伙伴。这个“朋友”应是一个善于倾听、有欣赏眼光的朋友。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努力贯彻教育新政,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用爱心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通,另一方面要由做“师长”、“家长”变为做学生的朋友,由过去的“包办”变为“帮办”,让同学们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