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老师渴望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渴望老师所给予的珍宝。由于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谈几点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
  关键词:导语;设疑;兴趣
  中职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虽搜索枯肠,使尽解数,但学生却感到枯燥乏味、兴味索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学好这门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巧设导语,创设浓厚的氛围
  我在《我与地坛》中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和歌曲导入法。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且节选的两部分之间又相互独立,所以这篇课文我就分两课时完成,每课时各设计一个导语。第一部分写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我就用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导入。“一老一少两个瞎子到处流浪以说书为生,尽管生活很苦,但老瞎子却活得很起劲,因为他师傅在琴槽里封着一个药方,只要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把封在琴弦里的秘方拿出来,按方抓药,治好他的眼病,……然而当他终于弹断第一千根琴弦后,从琴槽里拿出来的‘秘方’竟是白纸一张。老瞎子万念俱灰,失望至极,然而他终于悟到,他先前之所以活得那么起劲,只为了琴槽里的这张‘秘方’。生命只有有了目标,人活着才有劲头,哪怕这目标是并不存在的。于是他在临死之前又把这张白纸封进了他的徒弟小瞎子的琴槽,告诉他只有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才能拿出琴槽里的秘方,治好他的眼病。故事到这儿嘎然而止,然而我们仿佛看到了小瞎子充满激情的生活。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我与地坛》第一部分,看史铁生有着怎样的生命感悟。”《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我采用了歌曲导入法。先让一位字体写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抄写了满文军的歌词《懂你》,然后让学生体会这首歌词的哪些语句最令他们感动,说说他们的感受。诸如“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一年一年风霜遮住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体会。”“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都纳入了学生的视线,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在此基础上播放这支歌,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于是课堂上弥漫着儿子对母亲理解挚爱的歌颂和母亲不能分享儿子成功的伤感。
  实践证明,这些创设情景简洁自然的导语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引入课文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善于设疑,激发思考的激情
  问题设计巧妙,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如我在教郑愁予的《错误》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简要概括。②这首小诗隐含着一个怎样的故事?③这首诗出场的有两个人物——“我”、“你”,这两个人背后还有另外两个人,你能说出他们是谁吗?④“你”的丈夫抑或是情人为何让“你”独守空房,备受寂寞之苦?⑤“你”的丈夫或情人不归的原因除了大家所说的“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的负心薄幸,“悔叫夫婿觅封侯”的前程设计,“可怜五定河边骨,犹是春闻梦里人”的残酷战争外,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其实男人都有一颗云游四海,闯荡江湖的不羁之魂。试想在灵魂深处,恐怕没有一个男人甘愿足不出户,老死户牖,骨子里都希望自己如一只雄鹰搏击天宇。只有当他们倦了,折翅了,才想到归巢,不然,从古到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思妇闺妇那么多的羁旅之思呢?从“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到“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从“望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苹洲”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到“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再到“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部爱情史简直就是一部柔肠百断悲伤史。)
  三、寻幽探微,拨动敏锐的触角
  课文中的一些精妙之处,教师若不注意探究发掘,也很可能被学生忽视,一旦这些地方被挖掘出来,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只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余秋雨《道士塔》)。针对上面这段文字,我提了一个问题:四个“惨白”的意思是否相同,这深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体味,结果学生从中悟出了作者深沉的痛苦悲哀和有恨不知向谁发泄的愤懑以及在那个情境中不知该怎样保护珍贵遗产的无耐等复杂的感情。
  四、捕捉灵魂,点燃智慧的火花
  课文上随着教材内容的深入探讨和教师对情景的巧妙创设,学生的思想会时时闪出智慧的火花,当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切不可为了完成“预定目标”匆匆而过,而应停下脚步,把这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点燃。
  五、鼓励创见,激发创新的热望
  有时,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与教参和老师的认识明显不同。那教师该怎么办呢?首先对学生独创性的见解持鼓励赞许的态度。其次要倾听学生的见解,切不可轻易打断他。学生陈述完之后,可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已取得了一致并且比较正确的结论,教师就不必解答,只需做出肯定大加赞扬即可。如果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或者见解有明显的错误,教师就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让各方不同的意见和证据说完。针对明显的错误,教师就应当把错误点指出来,并且用确凿有力的证据说服学生,不强求学生放弃自己的想法,可让他和老师课后进一步研究。如此学生的思维将更活跃,学习地兴趣将更高,将更富有创造性。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巧妙设计,又要见机行事因势利导;既要有预定目标,又要注重课堂上临时生成的目标。只有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于课堂这个“过程与方法”的集合中,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提高的大舞台,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其他文献
《论语》在285年春由朝鲜半岛的百济汉学家王仁应邀带入日本皇室,作为皇太子的学习教材。《论语》从此对日本列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百年的学习积累,日本皇室产生了直接阅
李碧华是香港文坛颇有名气的女作家,其瑰艳离奇的写作中融会了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意蕴.被誉为奇情女子.本文试站在前人的臂膀上就李碧华小说文本的内容浅谈一二.
【摘要】高校历史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究其根源,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导致的。本文针对高校历史教学中研究性教学模式,从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的程序、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的影响两大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探究与分析,希望能够对高校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关键词】研究性 教学模式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0-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局里盖好宿舍楼有几年啦.同志们住在平房里,望新楼兴叹.好几位局长想把楼分下去,没分成.rn盖楼的局长,没分成.他不是不想分,其实刚研究分楼的办法.关于工龄,本局工龄,外单位
【摘要】现在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做笔记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课堂效率不高,因此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从客体变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文章从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信心,给予学法指导三方面研究了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 兴趣 信心 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
新课程改革十余年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许多语文老师满怀希望、满怀信心投身到这场改革中,将新课程改革理念付诸行动,使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课改的深入
摘要:“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梁启超先生称之为“送别词双绝”,单从其表面看,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两句都是写景,每句话都是由单个意象组成但又都含着凄迷感伤的意境。不论是从意象还是从由意象形成的意境,或是从写作手法、表达方法来分析这两句话,都可以得出看似处处写景,其实处处写情的结论。从而也可以真正明白梁启超先生这样的大学者为何称之为“送别词双绝”。  关键
【摘要】新课改是国家为构建21世纪新的教学体系模型而提出的教育教学观念,其根本目的在于依附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从素质培养、能力开发、教育技术创新等多角度,维护、提升学生学习、成长的权益空间不被侵占、影响。目前来看,小学语文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发展路径还是很清晰的,只要围绕学生的思维成长模型而建立语文文化素质即可。基于此,笔者将结合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的几大问题,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析
【摘要】本文对如何布置家庭作业与相关技巧探讨,以便为广大同仁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家庭作业 技巧 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76-01  所谓家庭作业就是正式布置的要求在课外时间完成的学校功课。布置家庭作业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随着对减轻学生负担问题的呼吁越来越强烈,家庭作业的布置问题也成了争论不休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