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语文是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但是目前大学语丈课程普遍不受欢迎,大学语文教学日益陷入困境。大学语文教学必须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因材施教
一、大学语文是什么?
大学语文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在l978年。由于文革十年对教育的破坏,许多在文革结束以后进入大学的学生汉语水平普遍偏低,鉴于这一点,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先生倡导在全国各高校设立大学语文课程,日的有四点: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提升精神文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
二、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大学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因材施教?这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所决定。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已不再是单一的精英教育,而是既有精英教育又有大众教育,既有普通教育又有职业教育,形成了一个包含不同层级教育机构的庞大的大学教育体系。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来源不同,语文基础不一,学习的能力、兴趣、态度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虽然我们至少暂时不可能象孔子那样做到针对每个学生智力、性情的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教育,但是我们应该可以做到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所有的学生都照一个单子吃药,而应当在教学理念、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应地具有层次性,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地教学,才有助于各级人才的培养。
其次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同样决定其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除了中文专业学生以外的所有高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语文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适应于所有的学生,它有适应于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学生的一面,也有为一部分学生所接受而为另一部分学生所不能接受的一部分。比如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讲授一些历代的画论书论是合适的,学生也会认为与专业相关而比较感兴趣,但是如果同样的内容对理工科的学生去讲授,则未必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因材施教?
大学语文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实践经验,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学生。授课必须先备课,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过去我们长期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啃教材,写教案上,将所有专业的、不同层级的学生想当然地视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对不同的学生施以同样的教学内容,至于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教师基本不予考虑,由此导致教与学之间不能形成一个接合点,学生觉得上课学不到什么东西,自然不愿意学。而教师往往忽视自身的原因,总是在埋怨学生不爱学习。其实备课还有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备学生,也就是充分地、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专业、了解他们的语文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这是实行因材施教的必备的前提。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并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他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他的因材施教正是在知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教育。
在了解学生关于语文方而的情况后,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活动中t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基本就决定了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怎样的,决定了教师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就以上所举的几种大学语文教材来看,《大学应用语文》比较适合文秘、社会工作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当然对理工科的学生授课,同样可以教他们怎样写应聘书、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将来求职和工作中运用得上的文体。大学文学适合于热爱文学的学生,比如哲学专业,艺术专业的学生。《高等语文》是一本很有深度的教材,也正因为这一点使它不可能成为全国各高校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它适合于直点高校的学生,不太适合高校高专的学生。大学语文实验教程实际上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实施母语教育,其文学性很强,也比较适合干爱好文学的学生。
有了适合的教材,还要有会教的老师,因材施教最终还是要靠教师来实施,因此教师授课时应当多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专业特点。由此,大学语文教师最好能够了解一些与自己所教学生的专业相关的知识。这个要求比较高,但也正是大学语文教学异彩纷呈的一面。我个人主张一个教师最好同时只教一个系的大学语文课,这样教师更有精力来切合学生的专业进行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多讲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语言、文学、文化知识,这样既学习了语文,又有助于提升她们的专业水平,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在学生需要学、愿意学的基础上,大学语文才能发挥它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目的。
总之,教育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不是凝固不变的教与学,更不是在自身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来选则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不断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就是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目前全国高校的大学语文课普遍不受学生欢迎,这不能怪学生,也不能怪课程,我想首先还是从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找原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不应成为大学语文自甘落后的借口,其实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在知识结构的形成时期,对于任何有用的、能让他们产生兴趣的课程他们都不会绝对排斥,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教授这门课程。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因材施教
一、大学语文是什么?
大学语文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在l978年。由于文革十年对教育的破坏,许多在文革结束以后进入大学的学生汉语水平普遍偏低,鉴于这一点,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先生倡导在全国各高校设立大学语文课程,日的有四点: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提升精神文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
二、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大学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因材施教?这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所决定。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已不再是单一的精英教育,而是既有精英教育又有大众教育,既有普通教育又有职业教育,形成了一个包含不同层级教育机构的庞大的大学教育体系。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来源不同,语文基础不一,学习的能力、兴趣、态度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虽然我们至少暂时不可能象孔子那样做到针对每个学生智力、性情的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教育,但是我们应该可以做到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所有的学生都照一个单子吃药,而应当在教学理念、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应地具有层次性,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地教学,才有助于各级人才的培养。
其次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同样决定其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除了中文专业学生以外的所有高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语文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适应于所有的学生,它有适应于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学生的一面,也有为一部分学生所接受而为另一部分学生所不能接受的一部分。比如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讲授一些历代的画论书论是合适的,学生也会认为与专业相关而比较感兴趣,但是如果同样的内容对理工科的学生去讲授,则未必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因材施教?
大学语文如何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实践经验,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学生。授课必须先备课,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过去我们长期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啃教材,写教案上,将所有专业的、不同层级的学生想当然地视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对不同的学生施以同样的教学内容,至于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教师基本不予考虑,由此导致教与学之间不能形成一个接合点,学生觉得上课学不到什么东西,自然不愿意学。而教师往往忽视自身的原因,总是在埋怨学生不爱学习。其实备课还有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备学生,也就是充分地、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专业、了解他们的语文基础,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这是实行因材施教的必备的前提。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并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他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他的因材施教正是在知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教育。
在了解学生关于语文方而的情况后,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活动中t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基本就决定了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怎样的,决定了教师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就以上所举的几种大学语文教材来看,《大学应用语文》比较适合文秘、社会工作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当然对理工科的学生授课,同样可以教他们怎样写应聘书、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将来求职和工作中运用得上的文体。大学文学适合于热爱文学的学生,比如哲学专业,艺术专业的学生。《高等语文》是一本很有深度的教材,也正因为这一点使它不可能成为全国各高校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它适合于直点高校的学生,不太适合高校高专的学生。大学语文实验教程实际上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实施母语教育,其文学性很强,也比较适合干爱好文学的学生。
有了适合的教材,还要有会教的老师,因材施教最终还是要靠教师来实施,因此教师授课时应当多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专业特点。由此,大学语文教师最好能够了解一些与自己所教学生的专业相关的知识。这个要求比较高,但也正是大学语文教学异彩纷呈的一面。我个人主张一个教师最好同时只教一个系的大学语文课,这样教师更有精力来切合学生的专业进行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多讲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语言、文学、文化知识,这样既学习了语文,又有助于提升她们的专业水平,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在学生需要学、愿意学的基础上,大学语文才能发挥它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目的。
总之,教育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不是凝固不变的教与学,更不是在自身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来选则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不断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就是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目前全国高校的大学语文课普遍不受学生欢迎,这不能怪学生,也不能怪课程,我想首先还是从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找原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不应成为大学语文自甘落后的借口,其实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在知识结构的形成时期,对于任何有用的、能让他们产生兴趣的课程他们都不会绝对排斥,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教授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