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高考,70分的作文,全省均分低于52分,较去年得分率相对下降。在阅卷现场,大部分作文在低分区徘徊,难以突破54分,我们甚为学生惋惜。其实,突破54分,并非高不可攀!请看评分细则的操作规定:
“写记叙文,围绕题意不记流水账,至少有细节描写;写议论文,论点正确,论证能深入一层论证。如此,才可打56分以上,否则,不得突破54分。”
这是对一个合格高中生最起码的写作要求。但也是学生写作的“瓶颈”,我们满眼的是流水账似的胡拉乱扯的记叙文答卷,或说理不深也不清的平面铺陈的议论文答卷。
这里以记叙文为例,谈谈作文备考突破“瓶颈”的一点做法。
1. 不记“流水账”
“流水账”问题是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老病、顽病。其表现是:叙述时容易走过细或过略两个极端;语言啰嗦,远离中心。不明中心,也就不知道要围绕中心选材。
例如下面两段话,都有记叙有议论,如果我们说记叙是“因”,那么议论就是“果”;也就是,材料是“因”,结论是“果”。
A.①明明淘气极了。②我一推门就被他架在门上的木板砸了。③一进屋又绊在他拴好专门用来绊人的绳子上。④才爬起来又挨了他迎面打来的一枪。
B.①你看,他一会儿为擦洗门窗的同学拿来毛巾、洗洁净。②一会儿又帮助同学修桌椅。③放学后还帮老奶奶提菜。这就是助人为乐的小刚。
2. 突破“描写”难关
什么叫描写?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细节描写是记叙性作品是否具体生动的关键之笔,也是文章成功的要素之一,作者一般综合使用描写、叙述等方法来塑造形象。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描写作为一种基本表达方式,也是一项重要的形象思维训练内容。
虽是高三了,学生也知道描写的重要,但动起笔来就走样,就普遍感到不知如何描写。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描写”难关呢? 具体做法是:
(1) 注意细节描写。
例如:“下雨了。”——是叙述。因为这句话只记下了一种自然现象的过程。如果改为“绵绵的细雨从天空飘飘悠悠地落下来了。”——这就是描写。因为这句话不仅记下了过程,而且有了细节。
我们常用“绘声绘色”来介绍描写的特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不够全面。描写不光要再现事物的声音、颜色,还应包括形态的变化。因而,我们将描写具体化为“绘声绘色,绘形绘态”八个字,以启迪学生的思路。
(2) 化抽象为具体,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描写未必多用形容词,这就好像真正美丽的人不必多施脂粉,乱穿衣裳一样。”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对“烈日”的生动描写没有用多少形容词,而只是具体再现了人、狗、柳叶、柏油路等事物的形态变化。这就启发了我们,进行不用形容词的具体描写。
如,“他生气了”中的“生气”是动词,不具体。如果我们将其改写成“他眉头紧皱,嘴唇抿得紧紧的,脸色很难看,呼吸也急促了……”——这时,一个“生气”的人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3) 化词语为段落,将描写与选材结合起来。
比如,题为《记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题眼为“刻苦学习”。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应该有什么表现呢?应该有什么事例呢?我们可以让学生任选一例来表现其“刻苦学习”。于是,我们便得到了一系列表现“刻苦学习”的事例。
作文训练
赵老师说,写记叙文不能记流水账,要围绕中心选材,要精于描写。请读下面一篇作文,看看它是怎样写的。自己能不能以“那一夜”为题也写一篇漂亮的记叙文。如果愿意,寄到本刊dq629@163.com邮箱,我们择优发表,稿酬从优。
停电的夜晚
陈昱霏
依稀记得那个夜晚,家里停电了,我吃过饭就无聊地趴在茶几上,目光涣散地望着周围。没有蜡烛、没有光亮,眼前一片漆黑,像是打翻了的墨汁渲染了一片白净。感觉是妈妈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肩头,之后在我身边坐下,她的面容在黑暗中渐渐地浮现。我问妈妈什么时候会有电来,她好像也不知道。停了会儿,她轻轻地说:“总是会亮的!”
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排排紧挨的楼房都失去了光亮,似乎大家都睡了,不时汽车的鸣笛声传入我的耳中。城市就像是一个大而茂密的森林,没有阳光,暗波涌动着,隐藏在树林深处的动物不时发出一两声嗥叫,躲在树后窥探着整个林子。我第一次失眠,不安和压抑 像潮水一样漫遍全身,最后我绷紧了每一根神经。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灯才会亮,想起妈妈说总是会亮的,于是就赌气地睁着眼睛等待着街灯亮起来。没有月的苍穹上点缀着几朵乌灰的云,天空显得越来越深。夏天的夜晚带着特有的闷热席卷而来,意识朝着混沌的梦魇滑去,街道、楼房和大树的轮廓渐渐的变得模糊,一层一层的墨色向四周均匀地漫开。
“总会亮的”,我终于明白了妈妈这句话的含义。因为第二天天亮了,我也醒了,世界又像原来的样子,沉浸在金色的晨曦中。街上喧杂的叫卖声,老婆婆高声的讨价还价声在空气中传播着。这样的明朗让我觉得像是从没有过黑暗。
之后,我们搬入了新房,有双回路电源系统,再也没有停过电。我常常会想到那一夜。在懵懂的年华中,一个黑暗的夜晚让我成长了很多,不仅仅让我明白要在逆境中耐心等待迟到的光明,还让我理解到,只有经历了黑暗,才知道什么是黑暗,什么是光明。
[乙平点评]
这是一篇好作文,心理描写刻画细致而又有层次。作者描写停电的夜晚,观察仔细,联想丰富,写得具体而生动,形象而逼真,让人读后恍若置身其境。更可贵的是,作者能借妈妈的一句话,把自己的这段平常的经历变成不平常的思想历程,使作文具有一定的意蕴。美中不足的是,作文题目一般化,建议用“那一夜”为题。
[小编特约]
请你用《那一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寄到本刊编辑部。有奖。
“写记叙文,围绕题意不记流水账,至少有细节描写;写议论文,论点正确,论证能深入一层论证。如此,才可打56分以上,否则,不得突破54分。”
这是对一个合格高中生最起码的写作要求。但也是学生写作的“瓶颈”,我们满眼的是流水账似的胡拉乱扯的记叙文答卷,或说理不深也不清的平面铺陈的议论文答卷。
这里以记叙文为例,谈谈作文备考突破“瓶颈”的一点做法。
1. 不记“流水账”
“流水账”问题是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老病、顽病。其表现是:叙述时容易走过细或过略两个极端;语言啰嗦,远离中心。不明中心,也就不知道要围绕中心选材。
例如下面两段话,都有记叙有议论,如果我们说记叙是“因”,那么议论就是“果”;也就是,材料是“因”,结论是“果”。
A.①明明淘气极了。②我一推门就被他架在门上的木板砸了。③一进屋又绊在他拴好专门用来绊人的绳子上。④才爬起来又挨了他迎面打来的一枪。
B.①你看,他一会儿为擦洗门窗的同学拿来毛巾、洗洁净。②一会儿又帮助同学修桌椅。③放学后还帮老奶奶提菜。这就是助人为乐的小刚。
2. 突破“描写”难关
什么叫描写?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细节描写是记叙性作品是否具体生动的关键之笔,也是文章成功的要素之一,作者一般综合使用描写、叙述等方法来塑造形象。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描写作为一种基本表达方式,也是一项重要的形象思维训练内容。
虽是高三了,学生也知道描写的重要,但动起笔来就走样,就普遍感到不知如何描写。
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描写”难关呢? 具体做法是:
(1) 注意细节描写。
例如:“下雨了。”——是叙述。因为这句话只记下了一种自然现象的过程。如果改为“绵绵的细雨从天空飘飘悠悠地落下来了。”——这就是描写。因为这句话不仅记下了过程,而且有了细节。
我们常用“绘声绘色”来介绍描写的特点,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不够全面。描写不光要再现事物的声音、颜色,还应包括形态的变化。因而,我们将描写具体化为“绘声绘色,绘形绘态”八个字,以启迪学生的思路。
(2) 化抽象为具体,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描写未必多用形容词,这就好像真正美丽的人不必多施脂粉,乱穿衣裳一样。”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对“烈日”的生动描写没有用多少形容词,而只是具体再现了人、狗、柳叶、柏油路等事物的形态变化。这就启发了我们,进行不用形容词的具体描写。
如,“他生气了”中的“生气”是动词,不具体。如果我们将其改写成“他眉头紧皱,嘴唇抿得紧紧的,脸色很难看,呼吸也急促了……”——这时,一个“生气”的人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
(3) 化词语为段落,将描写与选材结合起来。
比如,题为《记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题眼为“刻苦学习”。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应该有什么表现呢?应该有什么事例呢?我们可以让学生任选一例来表现其“刻苦学习”。于是,我们便得到了一系列表现“刻苦学习”的事例。
作文训练
赵老师说,写记叙文不能记流水账,要围绕中心选材,要精于描写。请读下面一篇作文,看看它是怎样写的。自己能不能以“那一夜”为题也写一篇漂亮的记叙文。如果愿意,寄到本刊dq629@163.com邮箱,我们择优发表,稿酬从优。
停电的夜晚
陈昱霏
依稀记得那个夜晚,家里停电了,我吃过饭就无聊地趴在茶几上,目光涣散地望着周围。没有蜡烛、没有光亮,眼前一片漆黑,像是打翻了的墨汁渲染了一片白净。感觉是妈妈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肩头,之后在我身边坐下,她的面容在黑暗中渐渐地浮现。我问妈妈什么时候会有电来,她好像也不知道。停了会儿,她轻轻地说:“总是会亮的!”
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排排紧挨的楼房都失去了光亮,似乎大家都睡了,不时汽车的鸣笛声传入我的耳中。城市就像是一个大而茂密的森林,没有阳光,暗波涌动着,隐藏在树林深处的动物不时发出一两声嗥叫,躲在树后窥探着整个林子。我第一次失眠,不安和压抑 像潮水一样漫遍全身,最后我绷紧了每一根神经。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灯才会亮,想起妈妈说总是会亮的,于是就赌气地睁着眼睛等待着街灯亮起来。没有月的苍穹上点缀着几朵乌灰的云,天空显得越来越深。夏天的夜晚带着特有的闷热席卷而来,意识朝着混沌的梦魇滑去,街道、楼房和大树的轮廓渐渐的变得模糊,一层一层的墨色向四周均匀地漫开。
“总会亮的”,我终于明白了妈妈这句话的含义。因为第二天天亮了,我也醒了,世界又像原来的样子,沉浸在金色的晨曦中。街上喧杂的叫卖声,老婆婆高声的讨价还价声在空气中传播着。这样的明朗让我觉得像是从没有过黑暗。
之后,我们搬入了新房,有双回路电源系统,再也没有停过电。我常常会想到那一夜。在懵懂的年华中,一个黑暗的夜晚让我成长了很多,不仅仅让我明白要在逆境中耐心等待迟到的光明,还让我理解到,只有经历了黑暗,才知道什么是黑暗,什么是光明。
[乙平点评]
这是一篇好作文,心理描写刻画细致而又有层次。作者描写停电的夜晚,观察仔细,联想丰富,写得具体而生动,形象而逼真,让人读后恍若置身其境。更可贵的是,作者能借妈妈的一句话,把自己的这段平常的经历变成不平常的思想历程,使作文具有一定的意蕴。美中不足的是,作文题目一般化,建议用“那一夜”为题。
[小编特约]
请你用《那一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寄到本刊编辑部。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