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识,顾名思义,就是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小学品德课程的德育内容大多蕴含在各种常识性题材中,如自然常识、生活常识、社会常识、地理常识和历史常识等等。但常识真的是一般人都知道的知识吗?
在《远离陋习》(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一课教学中,不同的课堂频现诸多有趣的话题:
[情景1]睡懒觉是陋习吗?
师:说说看,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
生1:随地吐痰。
生2:阳台晾晒衣物,向楼下滴水。
……
生n:我喜欢睡懒觉。
[情景2] 广东人拜神是封建迷信吗?
师:封建迷信也是陋习,比如算命、测字、烧纸……
生:我妈妈每天都上香拜神,这是不是封建迷信?
[情景3]赌博是陋习?是违法?还是犯罪?
全班汇报,师生共同归纳“生活陋习排行榜”,包括公共卫生、个人卫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老师归纳板书的其中一个排行榜为:
①烧纸 ★★★★★
②请人算命 ★★★
③麻将、赌博 ★★
④吸毒 ★
在上述情景中,老师或未深究学生的回答,或含糊其词地一带而过,或根本未曾反思过相关表述,导致错漏百出。其实,睡懒觉仅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属于陋习,因为陋习是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睡懒觉最多是私德问题。而广东人的烧香拜神,或者全国都有的清明扫墓祭拜,不是封建迷信,而是风俗。还有宗教人士的信神拜佛,也只是个人信仰而非封建迷信,道理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个人的私事,不会对他人或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应该持尊重和宽容的态度。而赌博究竟是陋习、违法还是犯罪,却有个“度”的把握:如果以营利为目的,具有聚众赌博、开设赌场、以赌博为业的行为,就是犯罪;参加赌博,输赢不大,不是以赌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行为,只能是违法;亲朋好友间的所谓“怡情小赌”,才是陋习。吸毒行为则已经构成违法,而不是单纯的陋习了。
以上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识内容,但常识性问题中有太多我们所不曾触及的层面,在课堂中的一瞬间,想说个清楚恐怕未必容易。如果教师尚且不能界定“什么是陋习”、“什么样的行为是陋习”,不能区分“生活中的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怎么能够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又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生成“健康生活”的道德情感和“拒绝封建迷信、远离陋习”的道德行为呢?
毋庸置疑,在社会生活常识教学方面,许多教师认识上是存有误区的:生活小事,容易理解,不需认真备课;常识简单,已有定论,不必深究推敲。但品德课程中的“生活”,毕竟不是原生态的,而是寄寓着道德教育目标、承载着育德使命的生活。“似是而非的生活常识”,必定导致“模棱两可的价值判断”,生发“含糊不清的情感体验”,导致“无所适从的个人行为”。
所以,只有当我们认真思考这些教学现象时,才会有诸多感悟:
1.常识不简单。即便是看似最简单的社会生活常识,也有太多我们所不曾触及的层面,我们未必能作出正确的常识性判断。对常识性的概念,内涵或者外延,都要有一个确定的、理性的和“度”的把握,不能似是而非。往往因为一字之差、一念之差,便会造成观念的混淆,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建构。
2.“动态”价值观。品德教学是以常识内容为载体,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为目的。但对生活常识的道德判断,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过程。比如,对吸毒的认识,历史上长期将其当作“陋习”,而现在则认定为违法;又如赌博,数额大则可认定为违法,数额小则是“陋习”,但大小也没有一个量的界定,需要我们动态地把握,灵活地加以引导。
3.常流水常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是一条常流常新的河。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他们的想法、他们的观点,不会拘泥于课本、就范于常识,往往会生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作为品德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熟悉教学内容所呈现的生活常识,还需应对常识所包括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发掘其中的品德教育因素,并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生活非易事,常识不简单。品德教学中,不论是社会、生活常识,还是自然、历史、地理常识等,都有许多更深层次更广层面的东西存在,都有一些在成人世界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存在,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深究。
(作者单位:中山市实验小学
广东中山 528400)
责任编辑 李红霞
在《远离陋习》(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一课教学中,不同的课堂频现诸多有趣的话题:
[情景1]睡懒觉是陋习吗?
师:说说看,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
生1:随地吐痰。
生2:阳台晾晒衣物,向楼下滴水。
……
生n:我喜欢睡懒觉。
[情景2] 广东人拜神是封建迷信吗?
师:封建迷信也是陋习,比如算命、测字、烧纸……
生:我妈妈每天都上香拜神,这是不是封建迷信?
[情景3]赌博是陋习?是违法?还是犯罪?
全班汇报,师生共同归纳“生活陋习排行榜”,包括公共卫生、个人卫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老师归纳板书的其中一个排行榜为:
①烧纸 ★★★★★
②请人算命 ★★★
③麻将、赌博 ★★
④吸毒 ★
在上述情景中,老师或未深究学生的回答,或含糊其词地一带而过,或根本未曾反思过相关表述,导致错漏百出。其实,睡懒觉仅属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属于陋习,因为陋习是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睡懒觉最多是私德问题。而广东人的烧香拜神,或者全国都有的清明扫墓祭拜,不是封建迷信,而是风俗。还有宗教人士的信神拜佛,也只是个人信仰而非封建迷信,道理是相同的:它们都是个人的私事,不会对他人或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应该持尊重和宽容的态度。而赌博究竟是陋习、违法还是犯罪,却有个“度”的把握:如果以营利为目的,具有聚众赌博、开设赌场、以赌博为业的行为,就是犯罪;参加赌博,输赢不大,不是以赌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行为,只能是违法;亲朋好友间的所谓“怡情小赌”,才是陋习。吸毒行为则已经构成违法,而不是单纯的陋习了。
以上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识内容,但常识性问题中有太多我们所不曾触及的层面,在课堂中的一瞬间,想说个清楚恐怕未必容易。如果教师尚且不能界定“什么是陋习”、“什么样的行为是陋习”,不能区分“生活中的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怎么能够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又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生成“健康生活”的道德情感和“拒绝封建迷信、远离陋习”的道德行为呢?
毋庸置疑,在社会生活常识教学方面,许多教师认识上是存有误区的:生活小事,容易理解,不需认真备课;常识简单,已有定论,不必深究推敲。但品德课程中的“生活”,毕竟不是原生态的,而是寄寓着道德教育目标、承载着育德使命的生活。“似是而非的生活常识”,必定导致“模棱两可的价值判断”,生发“含糊不清的情感体验”,导致“无所适从的个人行为”。
所以,只有当我们认真思考这些教学现象时,才会有诸多感悟:
1.常识不简单。即便是看似最简单的社会生活常识,也有太多我们所不曾触及的层面,我们未必能作出正确的常识性判断。对常识性的概念,内涵或者外延,都要有一个确定的、理性的和“度”的把握,不能似是而非。往往因为一字之差、一念之差,便会造成观念的混淆,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建构。
2.“动态”价值观。品德教学是以常识内容为载体,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为目的。但对生活常识的道德判断,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是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过程。比如,对吸毒的认识,历史上长期将其当作“陋习”,而现在则认定为违法;又如赌博,数额大则可认定为违法,数额小则是“陋习”,但大小也没有一个量的界定,需要我们动态地把握,灵活地加以引导。
3.常流水常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是一条常流常新的河。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他们的想法、他们的观点,不会拘泥于课本、就范于常识,往往会生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作为品德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仅熟悉教学内容所呈现的生活常识,还需应对常识所包括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发掘其中的品德教育因素,并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生活非易事,常识不简单。品德教学中,不论是社会、生活常识,还是自然、历史、地理常识等,都有许多更深层次更广层面的东西存在,都有一些在成人世界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存在,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深究。
(作者单位:中山市实验小学
广东中山 528400)
责任编辑 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