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的目标,明确要求“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体育总局印发的《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提到:青少年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足球--世界上最受欢迎且是身体素质要求最全面的运动,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最为重要的抓手。
2009年4月,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2014-2016年,《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的发布,掀起了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热潮,各级足球比赛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发展。由于竞赛条件和开展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尽相同,在足球竞赛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尤其是“重竞赛、重活动、轻教学”的问题非常突出,足球竞赛活动组织,越来越偏重于足球运动成绩的获得,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足球尖子参加,逐渐忽视了足球育人价值的教育功能,忽视了校园足球的体育教育功能、身体素质教育功能等。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升青少年的核心素养,全面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这些问题亟需解决。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白云区6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省级和市级足球推广学校(清湖小学、潭岗小学、颜乐天纪念中学、80中学、白云中学、广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分析和整理关于校园足球竞赛制度方面的的文献资料,从中提升资源,为论文寻找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2.2.2 实证研究法
本文重点采用实证研究法,对白云区6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推广学校进行实证检验。根据现有的理论和实际需要,制定白云区中小学校园足球竞赛制度和竞赛方案,有目的有步骤地在学校中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观察、记录、测定效果的变化来确定竞赛制度与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目的在于说明竞赛制度作为自变量与活动效果这一因变量的关系。
2.2.3 调查法
抽选3所学校领导、师生和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实验前后参与足球活动的态度、行为、团队意识、思想表现等方面的变化,做好访谈记录与核实。
2.2.4 观察法
参与实验的教师通过直接参加竞赛活动或在赛场旁边观察,对过程、结果進行记录,通过观察,对比赛组织,场上队员和观赛学生的表现、活动进行记录。
3.结果与分析
3.1 根据区域实际开展中小学校园足球竞赛制度改革
据了解,当前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组织的足球比赛还是传统意义的对抗赛,参与者为少数足球尖子生,实施校园足球竞赛活动的观念未能从培养足球运动员转变成利用足球来培养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达到学校体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我们认为,开展足球竞赛应服务于学校体育的核心功能,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安全开展。为此,结合区域实际和学生基础,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竞赛制度改革,制定了白云区中小学校园足球竞赛方案,并将方案拿到6所实验学校中进行实证检验。
3.1.1 制定各水平阶段的单项比赛内容及评分标准
比赛内容及评分标准结合各年级的足球教学目标要求进行制定,以集体比赛和个人比赛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足球竞赛活动,将课程考核与比赛结合来制定竞赛方法和评分标准,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竞赛内容、竞赛形式和竞赛办法,举例如下:
颠球比赛:可按数量、花样、部位等制定不同的比赛方法和评分标准。
运球比赛:可通过直线、曲线、绕杆等各种脚法的比赛,制定个人与小组联合比赛的方法和评分标准。
传、接球比赛:可以是原地、移动传接球,也可以二人、三人、多人传接球,或者是按距离远近、地滚球、平球、高球等传接球来制定比赛的方法和评分标准。
踢准比赛:可通过左、右脚或各种脚法以及距离远近的踢准制定比赛方法和评分标准。
3.1.2 将校园足球活动纳入到体育节活动去实施
把校园足球纳入体育节活动来开展比赛,在推广阶段设置合适的算分办法来提高足球竞赛活动的参与度,也可以专门组织足球节或嘉年华活动来进行全校普及型的足球竞赛活动,可以按水平段组队,或按照性别、班级等不同群体组队,或按学生技能水平层次组队参赛等方法。
3.1.3 制定班级比赛赛制及组队方式
组队方式可采用班内不同性别单独组队或者混合组队参赛,或者是三人、四人、五人制组队参赛的方法;赛制可采用单循环或双循环赛制。
白云区通过竞赛制度改革推动了校园足球的开展,逐步完善了“区--片区--学校”三级比赛机制,在足球竞赛办法、竞赛组织等方面摸索出一些经验,片区和区级把赛事安排到各参赛学校进行,以促进各校管理水平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强化足球比赛的价值与功能。学校层面,如清湖小学、潭岗小学,根据“把活动比赛权利还给全体学生”的理念,将“考核与竞赛,课内与课外,普及与提高”进行整合,如考核与比赛结合,既是考核,也是比赛,还可以是嘉年华活动等;白云中学、广州第二外国语学校以及清湖小学组建社团竞赛的方式开展活动,如通过不受班级限制自由组队擂台赛,足球小记者校内外釆访、写报道,学生自己担任裁判、现场解说,中场休息啦啦操表演,制作足球漫画作品、足球校园网页等形式开展校园足球文化活动。 3.2 校园足球竞赛制度改革使师生参与率得到极大提高
通过竞赛制度改革,我区出台了一系列校园足球竞赛办法,经过实证检验,竞赛制度改革改变了现状,初步解决了校园足球推广普及人人参与、人人参赛的问题。潭岗小学班级足球赛中设置了点球比赛,要求师生全员参与,每人罚一个点球,计算全班进球平均数进行排名,从而保证了全校师生人人都能参赛,各班争先恐后抢时间、抢场地进行点球练习,为校园足球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效果。广州第二外国语学校的班级足球赛则是先安排男女生各8人进行半场对抗赛,再安排男女生各5人进行点球比赛,将对抗赛和点球比赛进球数加起来计算胜负,此外每班需报3名裁判员,剩下人员则作为班级啦啦队员,解决了校园足球人人参与的问题。
我们认为,校园足球是让青少年贴近自然的最好运动,足球给学生带来的变化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有精神和道德上的,足球让孩子们懂得规矩、懂得尊重、学会合作、学会承受失败、学会面对成功,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意志品质、永不服输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在足球运动中得到明显增强,尤为显著的是独生子女所缺乏的抗挫折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而这些,在校园足球竞赛活动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3.3 课内外相结合的联动机制推动了校园足球的全面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不少人对校园足球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偏差,认为开展校园足球就是要搞好比赛和活动,导致竞赛轰轰烈烈、活动热闹非凡,而真正要重视的教学却成了陪衬,导致本末倒置、主次颠倒。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校园足球课外体育活动以竞赛为主要内容,为此,应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制定校园足球的目的、教学理念、发展目标和教学内容。清湖小学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基础编写了校园足球校本教材,与著名前国脚彭伟国合作,安排专业教练每班每周上一节足球课,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竞赛内容紧密结合,如运球、传球、射门的教学与比赛等等;同时,为了调动全校师生对足球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认真培育校园足球文化,整个校园都渗透着足球元素,写足球、画足球、说足球、唱足球,真正做到了教学带动、活动促进、竞赛提高,经过几年的发展,校园足球得到了家长们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此,广州市教育局还专门在该校举办了全市校园足球展示现场会。
3.4 家长的支持提高了青少年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
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社会的支持。2017年5月,潭岗小学在校园足球宣传月活动中,举办了别开生面的亲子足球赛,家长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方案要求每班报2个亲子队参加比赛,不少班级却有十几个家庭报名,只好先进行班内选拔,从中挑选最好的2个家庭参赛。亲子赛让父母与孩子一起上阵在绿茵场上驰骋,而且规则规定“父亲进球计1分、母亲进球计3分、孩子进球计5分”,这就把家长、孩子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为了让比分最大化,父母都是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孩子进球,很快就将孩子们的足球兴趣点燃了,而且随着比赛的炽热化,孩子们的足球热情越来越高,很多孩子都是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主动拉着父母去练球,对激发孩子们的足球参与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竞赛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要通过足球比赛,在提高学生体能及足球运动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中获得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及体育品格。
我们认为,开展校园足球,打造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并通过校园足球的普及,可以实现“提高学生足球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综合目的。
4.2 应积极营造社会、家长大力支持校园足球的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参与兴趣,培育健全人格、带动文化建设。
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因素中,家长的态度排在首位,要想让孩子积极参与,赢得家长的支持是关键,这取决于学校能否通过开展校园足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也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有无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
4.3 校园足球竞赛形式应更加多样化,从个人、小组、班级、年级、直到学校层面全面铺开,才能真正实现校园足球人人参与、人人参赛的目的。
努力打造一個符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区域特色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我们的基本出发点是,要让每个孩子享受足球的快乐,要让每位学生成为学校体育的终生受益者。
参考文献:
[1]中央文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
[2]体育总局文件.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2016.
[3]体育总局、教育部文件.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2009.
[4]李卫东.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模式的构建[N].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
[5]张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研究[N].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的目标,明确要求“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体育总局印发的《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提到:青少年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足球--世界上最受欢迎且是身体素质要求最全面的运动,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最为重要的抓手。
2009年4月,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全国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2014-2016年,《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的发布,掀起了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热潮,各级足球比赛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发展。由于竞赛条件和开展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尽相同,在足球竞赛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尤其是“重竞赛、重活动、轻教学”的问题非常突出,足球竞赛活动组织,越来越偏重于足球运动成绩的获得,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足球尖子参加,逐渐忽视了足球育人价值的教育功能,忽视了校园足球的体育教育功能、身体素质教育功能等。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升青少年的核心素养,全面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这些问题亟需解决。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白云区6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省级和市级足球推广学校(清湖小学、潭岗小学、颜乐天纪念中学、80中学、白云中学、广州第二外国语学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分析和整理关于校园足球竞赛制度方面的的文献资料,从中提升资源,为论文寻找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2.2.2 实证研究法
本文重点采用实证研究法,对白云区6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推广学校进行实证检验。根据现有的理论和实际需要,制定白云区中小学校园足球竞赛制度和竞赛方案,有目的有步骤地在学校中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观察、记录、测定效果的变化来确定竞赛制度与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目的在于说明竞赛制度作为自变量与活动效果这一因变量的关系。
2.2.3 调查法
抽选3所学校领导、师生和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实验前后参与足球活动的态度、行为、团队意识、思想表现等方面的变化,做好访谈记录与核实。
2.2.4 观察法
参与实验的教师通过直接参加竞赛活动或在赛场旁边观察,对过程、结果進行记录,通过观察,对比赛组织,场上队员和观赛学生的表现、活动进行记录。
3.结果与分析
3.1 根据区域实际开展中小学校园足球竞赛制度改革
据了解,当前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组织的足球比赛还是传统意义的对抗赛,参与者为少数足球尖子生,实施校园足球竞赛活动的观念未能从培养足球运动员转变成利用足球来培养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达到学校体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我们认为,开展足球竞赛应服务于学校体育的核心功能,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安全开展。为此,结合区域实际和学生基础,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竞赛制度改革,制定了白云区中小学校园足球竞赛方案,并将方案拿到6所实验学校中进行实证检验。
3.1.1 制定各水平阶段的单项比赛内容及评分标准
比赛内容及评分标准结合各年级的足球教学目标要求进行制定,以集体比赛和个人比赛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足球竞赛活动,将课程考核与比赛结合来制定竞赛方法和评分标准,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竞赛内容、竞赛形式和竞赛办法,举例如下:
颠球比赛:可按数量、花样、部位等制定不同的比赛方法和评分标准。
运球比赛:可通过直线、曲线、绕杆等各种脚法的比赛,制定个人与小组联合比赛的方法和评分标准。
传、接球比赛:可以是原地、移动传接球,也可以二人、三人、多人传接球,或者是按距离远近、地滚球、平球、高球等传接球来制定比赛的方法和评分标准。
踢准比赛:可通过左、右脚或各种脚法以及距离远近的踢准制定比赛方法和评分标准。
3.1.2 将校园足球活动纳入到体育节活动去实施
把校园足球纳入体育节活动来开展比赛,在推广阶段设置合适的算分办法来提高足球竞赛活动的参与度,也可以专门组织足球节或嘉年华活动来进行全校普及型的足球竞赛活动,可以按水平段组队,或按照性别、班级等不同群体组队,或按学生技能水平层次组队参赛等方法。
3.1.3 制定班级比赛赛制及组队方式
组队方式可采用班内不同性别单独组队或者混合组队参赛,或者是三人、四人、五人制组队参赛的方法;赛制可采用单循环或双循环赛制。
白云区通过竞赛制度改革推动了校园足球的开展,逐步完善了“区--片区--学校”三级比赛机制,在足球竞赛办法、竞赛组织等方面摸索出一些经验,片区和区级把赛事安排到各参赛学校进行,以促进各校管理水平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强化足球比赛的价值与功能。学校层面,如清湖小学、潭岗小学,根据“把活动比赛权利还给全体学生”的理念,将“考核与竞赛,课内与课外,普及与提高”进行整合,如考核与比赛结合,既是考核,也是比赛,还可以是嘉年华活动等;白云中学、广州第二外国语学校以及清湖小学组建社团竞赛的方式开展活动,如通过不受班级限制自由组队擂台赛,足球小记者校内外釆访、写报道,学生自己担任裁判、现场解说,中场休息啦啦操表演,制作足球漫画作品、足球校园网页等形式开展校园足球文化活动。 3.2 校园足球竞赛制度改革使师生参与率得到极大提高
通过竞赛制度改革,我区出台了一系列校园足球竞赛办法,经过实证检验,竞赛制度改革改变了现状,初步解决了校园足球推广普及人人参与、人人参赛的问题。潭岗小学班级足球赛中设置了点球比赛,要求师生全员参与,每人罚一个点球,计算全班进球平均数进行排名,从而保证了全校师生人人都能参赛,各班争先恐后抢时间、抢场地进行点球练习,为校园足球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效果。广州第二外国语学校的班级足球赛则是先安排男女生各8人进行半场对抗赛,再安排男女生各5人进行点球比赛,将对抗赛和点球比赛进球数加起来计算胜负,此外每班需报3名裁判员,剩下人员则作为班级啦啦队员,解决了校园足球人人参与的问题。
我们认为,校园足球是让青少年贴近自然的最好运动,足球给学生带来的变化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有精神和道德上的,足球让孩子们懂得规矩、懂得尊重、学会合作、学会承受失败、学会面对成功,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意志品质、永不服输的精神、团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在足球运动中得到明显增强,尤为显著的是独生子女所缺乏的抗挫折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而这些,在校园足球竞赛活动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3.3 课内外相结合的联动机制推动了校园足球的全面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不少人对校园足球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偏差,认为开展校园足球就是要搞好比赛和活动,导致竞赛轰轰烈烈、活动热闹非凡,而真正要重视的教学却成了陪衬,导致本末倒置、主次颠倒。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将学生在校内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校园足球课外体育活动以竞赛为主要内容,为此,应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制定校园足球的目的、教学理念、发展目标和教学内容。清湖小学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基础编写了校园足球校本教材,与著名前国脚彭伟国合作,安排专业教练每班每周上一节足球课,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竞赛内容紧密结合,如运球、传球、射门的教学与比赛等等;同时,为了调动全校师生对足球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认真培育校园足球文化,整个校园都渗透着足球元素,写足球、画足球、说足球、唱足球,真正做到了教学带动、活动促进、竞赛提高,经过几年的发展,校园足球得到了家长们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此,广州市教育局还专门在该校举办了全市校园足球展示现场会。
3.4 家长的支持提高了青少年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
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社会的支持。2017年5月,潭岗小学在校园足球宣传月活动中,举办了别开生面的亲子足球赛,家长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方案要求每班报2个亲子队参加比赛,不少班级却有十几个家庭报名,只好先进行班内选拔,从中挑选最好的2个家庭参赛。亲子赛让父母与孩子一起上阵在绿茵场上驰骋,而且规则规定“父亲进球计1分、母亲进球计3分、孩子进球计5分”,这就把家长、孩子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为了让比分最大化,父母都是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孩子进球,很快就将孩子们的足球兴趣点燃了,而且随着比赛的炽热化,孩子们的足球热情越来越高,很多孩子都是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主动拉着父母去练球,对激发孩子们的足球参与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竞赛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要通过足球比赛,在提高学生体能及足球运动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中获得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及体育品格。
我们认为,开展校园足球,打造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并通过校园足球的普及,可以实现“提高学生足球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综合目的。
4.2 应积极营造社会、家长大力支持校园足球的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参与兴趣,培育健全人格、带动文化建设。
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因素中,家长的态度排在首位,要想让孩子积极参与,赢得家长的支持是关键,这取决于学校能否通过开展校园足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也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有无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
4.3 校园足球竞赛形式应更加多样化,从个人、小组、班级、年级、直到学校层面全面铺开,才能真正实现校园足球人人参与、人人参赛的目的。
努力打造一個符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区域特色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我们的基本出发点是,要让每个孩子享受足球的快乐,要让每位学生成为学校体育的终生受益者。
参考文献:
[1]中央文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
[2]体育总局文件.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2016.
[3]体育总局、教育部文件.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2009.
[4]李卫东.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模式的构建[N].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
[5]张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研究[N].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