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自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学生对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每个人并不一定都是成功者。考上高中的学生应该说基础是好的,然而进入高中后,由于对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更高,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出现了成绩分化,有一部分学生由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学好高中数学呢?
一、及时调整心理
1.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许多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因为他会觉得凭自己小升初和中考的经验来看,即使高一、高二不认真好好学习,只要到了高三冲刺阶段,认真学习了,成绩也一定会上去的,高考也一定会成功的。如果这样想就错了,因为高中跟初中相比,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增加,高一、高二不把基础打好、夯实的话,到了高三想认真学也难,很难跟得上,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要抓紧,不能有任何放松的想法。
2.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从亲戚朋友或学长那听说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函数,指数、对数函数,等等,他们从一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另外对高一学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的确,高中数学难度是有的,但对每个人都一样,因为进了高中,大家就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还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不思改进,不作努力,缺乏毅力与信心,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能力越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可以和同学老师多交流,消除畏惧心理。
二、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1.学习的主动性。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作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略了真正听课的任务,顾此失彼,被动学习。而高中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其特点就是要向大学学习去转变,所以学生要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课前要预习。学生可以晚上在家里在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下,预习一下明天要讲的内容,如果任务多,哪怕是上课前5分钟把书拿出来看下也可以,做到对老师要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这样上课听讲才有侧重点,有针对性,效果才好。
2.学习的条理性。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对于笔记,没有必要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个字都记下来,先注意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解题的方法、思路,听懂了把关键的记下来就可以了,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也要记下,课后要及时问同学或老师。对于作业不要当任务急着去完成,先要把老师今天讲的内容复习下,再做作业,效果会好得多,“磨刀不误砍柴功”。
3.学习的交流性。
不同学习能力的人有不同的学法,学生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会不断地提高。不会总结的学生,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地发展。学生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可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
4.学习的循环性。
高中的知识点多、量大,如果不注意及时复习,很容易会造成遗忘或遗漏,这章刚学完了,过了段时间,再想时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因此,学生除了每晚要复习之外,每个周末应把这星期以来讲的内容整理复习一遍,每个月再把这个月的内容整理复习一遍,做到每天一个小循环,每个星期一个循环,每个月一个大循环。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学生,平时课上老师讲过,作业中做过的题目,考到试还是错。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平时可以买一个本子做错题集,专门用来记平时作业中,考试中做错的题目,有空就翻翻,看看,想想,再做一遍,效果会好得多,“温故可以知新”。
5.学习的基础性。
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 ,再加上初中习惯了用计算器,而到了高中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不是不会做而是算错了。所以学生到了高中一定要注意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平时在做作业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计算准确的习惯。
在平时学习中,学生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及时调整心理
1.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许多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因为他会觉得凭自己小升初和中考的经验来看,即使高一、高二不认真好好学习,只要到了高三冲刺阶段,认真学习了,成绩也一定会上去的,高考也一定会成功的。如果这样想就错了,因为高中跟初中相比,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增加,高一、高二不把基础打好、夯实的话,到了高三想认真学也难,很难跟得上,所以从高一开始就要抓紧,不能有任何放松的想法。
2.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从亲戚朋友或学长那听说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函数,指数、对数函数,等等,他们从一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另外对高一学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的确,高中数学难度是有的,但对每个人都一样,因为进了高中,大家就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还是可以赶上去的,如果不思改进,不作努力,缺乏毅力与信心,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能力越得不到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可以和同学老师多交流,消除畏惧心理。
二、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1.学习的主动性。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作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略了真正听课的任务,顾此失彼,被动学习。而高中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其特点就是要向大学学习去转变,所以学生要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课前要预习。学生可以晚上在家里在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下,预习一下明天要讲的内容,如果任务多,哪怕是上课前5分钟把书拿出来看下也可以,做到对老师要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这样上课听讲才有侧重点,有针对性,效果才好。
2.学习的条理性。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对于笔记,没有必要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个字都记下来,先注意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解题的方法、思路,听懂了把关键的记下来就可以了,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也要记下,课后要及时问同学或老师。对于作业不要当任务急着去完成,先要把老师今天讲的内容复习下,再做作业,效果会好得多,“磨刀不误砍柴功”。
3.学习的交流性。
不同学习能力的人有不同的学法,学生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会不断地提高。不会总结的学生,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地发展。学生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可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
4.学习的循环性。
高中的知识点多、量大,如果不注意及时复习,很容易会造成遗忘或遗漏,这章刚学完了,过了段时间,再想时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因此,学生除了每晚要复习之外,每个周末应把这星期以来讲的内容整理复习一遍,每个月再把这个月的内容整理复习一遍,做到每天一个小循环,每个星期一个循环,每个月一个大循环。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学生,平时课上老师讲过,作业中做过的题目,考到试还是错。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平时可以买一个本子做错题集,专门用来记平时作业中,考试中做错的题目,有空就翻翻,看看,想想,再做一遍,效果会好得多,“温故可以知新”。
5.学习的基础性。
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 ,再加上初中习惯了用计算器,而到了高中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不是不会做而是算错了。所以学生到了高中一定要注意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平时在做作业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计算准确的习惯。
在平时学习中,学生要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