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答问艺术 培养创新思维江西安福县枫田中心小学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与答是课堂教学传递与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方式,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地加以利用。如何在学生五彩缤纷的答问中开拓创新的源头活水,营造创新的天地呢?
  一、见仁见智时,求同存异,培养求异思维
  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创造性思维形式。从同一问题中去探求不同的答案,是提高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针对同一问题学生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他们各抒己见,使不同的意见彼此交锋、碰撞、融合。在争论中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如:在课堂中老师让学生从“吹、到、绿”三字中选择一字填在“春风又——江南岸”的空格上,出乎意料三种答案都有。这时老师依据不同的选择把全班同学分为:吹字派、到字派、绿字派,然后三派的同学派出代表阐述本派的理由。于是,各派慷慨陈词,唇枪舌剑,最后由老师总结达成一致,至于还有不同的意见,则保留各自的看法。这样求同存异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答问错误时,反向激疑,培养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突破常规的传统的思考方式,采取逆推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孕育创新的芽,创造一片新天地,培养出更多的“司马光”。如果学生答问错误时,教师就迫不及待出示正确的答案,充其量不过是“奉送真理”的平庸之师。只有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醒悟,获取的“真理”才刻骨铭心,才会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譬如“兑换”一词,教师就用了逆推的方式。师:“兑换”是什么意思?生:“兑换”就是对换的意思。师:甲同学的任务是提水,乙同学的任务是扫地,俩人的任务对换一下,能说“兑换”吗?生:不能,兑换就是交换的意思。师:那么俩人的钢笔交换使用,就可以说,小光用自己的钢笔兑换小辉的钢笔,对吗?生:不对。兑换就是用一种货币交换另一种货币。师:那么,我用一角钱兑换你的十元钱行吗?生:不行。兑换是用一种货币交换数额相同的另一种货币。这样反向激疑,不仅使学生的回答更加完善,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三、出“奇”见“怪”时,巧妙诱导,开发创新潜能
  学生的兴趣来源于愿望的实现,好奇心很强的孩子对老师精妙的设问,往往有五花八门的答案,有的切中要害,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出人意料,有的离题万里。如果教师充耳不闻将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冷嘲热讽则会泯灭学生创造智慧的火花,信口开河又会使学生疑惑倍增,如坠云雾。只有不急不躁,寻求问题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巧妙链接,才能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如有位教师教《小交通员》,一个学生就“立安在家里,像影子一样处处跟着我”发问:“妈妈去小便,立安也跟着妈妈吗?”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面对突发的事件,这位老师面带笑容说:“立安为什么要像影子一样跟着妈妈呢?”生甲说:“立安跟妈妈学革命。”生乙说:“立安想要帮妈妈干工作,减轻妈妈的负担。”生丙说:“立安要帮妈妈站岗,保护妈妈的安全。”师:“现在看来妈妈去小便,立安要不要跟着呢?”生:“不要。”就这样老师用巧妙的引导,把棘手的问题转移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创新的潜能。
  四、思考停滞时,鼓励质疑,树立创新意识
  思维“短路”是常见的现象,此时学生正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为了寻求答案,他们心中肯定有许多问题要问。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这是最有利于发挥人的学习效率培养创新意识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课中质疑,才能使学生的智慧与灵气发挥出来,树立创新的意识。如有位教师在教《月光曲》,当讲到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时,忽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无法理解这句话。”老师并没有因为学生打断他的讲课而生气,而是微笑说:“你哪里不理解呢?”生说:“贝多芬为什么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话还没有说完,又一生说:“为什么这位大音乐家要进茅屋为盲姑娘弹琴?”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并没有阻止,而是用微笑鼓励有疑问的同学提出问题,同时对有创见性的问题给予表扬。教师这一做法,把学生从思维的狭窄天地里解放出来,树立了创新意识。
  总之,课堂上处理学生的答问是一门艺术。每一位教师要根据内容和课堂的实际,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出发,灵活处理。
其他文献
从《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下称新教材)的修订,从课程标准的理念研讨到教材修改后的实际教学,对数学思想的思考从理论到实践,我们已走过了一年有余。在与新教材“亲密接触”数月有余的时间里,发现新教材在教学目标、内容、呈现方式、编排顺序、渗透数学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有了许多新的特色。  一、解读新教材——教学内容对比与变化  1.新旧教材教学内容及课时对照表  从上表
摘 要 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高职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系统需坚持四项原则,即持续改进原则、要素的系统性与开放性原则、信息的即时性与动态性原则、信息的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内容设计应包括办学基本信息、生源、培养过程质量、培养结果质量、社会服务等模块,组织机构应为多元主体,信息采
高考现代文阅读所选的文章,有两大特点:一是每年所选作者、写作年代会有变化,体裁也可能不同;二是很少介绍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  2016年浙江卷现代文阅读篇目《母亲》(见本刊第38—39页)的写作背景很模糊,只有两点可以作为切入口:文末括号里的时间说明(1934年)、文中讲到火车是一样新事物。如果拥有写作年代的背景知识,会知道当时城市中的普通人家,一个月的收入只能买一张最便宜的三等座的单程车票,名人
作为年轻教师,我们都清楚,教材和学生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如下尴尬:如果以教材为依托,完全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来实施教学,往往会漠视学生的存在,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以学生为中心,完全依据学生的现有水平来实施教学,往往又会轻视教材的存在,唯恐造成教学的随意性。为了摆脱这种窘境,我开始了既基于教材的需要,又基于学生的需要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青年职业继续教育中所称“青年”指的是15岁到24岁的人口,至于职业继续教育,在台湾较普遍的名称为“职业进修教育”,系指持续增进个人职业新知能所修习的教育活动。  当前青年面对就业与失业的挑战,对职业继续教育的需求甚殷,除个人希望藉此提升市场竞争力,政府更期待由此促进青年就业、降低青年失业率。因此,要减少青年失业率、提升青年劳动参与率,是政府必须严肃以对、积极研拟对策的课题。(青辅会,2012;詹火
我们一直在思考:课堂上究竟要“给”学生什么?仅仅将一节课的所有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学懂吗?如果不止这些,我们还要做什么?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得好,“为智慧的生长而教”。  如今,课本上呈现的是知识,教师讲的是知识,作业练的是知识,考试考的是知识,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也是知识。智慧被知识挤压、吞噬了。学生为知识而奋斗,实质是为考试和分数而生存,教育成了考试的附庸,学生成了分数的奴隶。教师和学生如此生存
摘 要 通过阐述国内外科普特种影片的概况,分析研究创作和传播科普特种影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海科技馆在科普特种影片方面十年探索的成果和经验为研究基础,提出推进国内科普特种影片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科普特种影片 发展概况 对策分析  doi:10.16703/j.cnki.31-2111/n.2019.06.009  吴文忠,费翔,刘翔.科普特种影片的发展概况与对策分析——以上海科技馆为例
其一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小护,上课的时候要听老师的话,不可以随便乱动。”盐野亚子一边蹲在护的面前打理着他的校服,一边对小护嘱咐道。  “嗯。”护盯着母亲的手发呆,一脸茫然。  “小护,看着妈妈。”  男孩机械地抬头看着亚子的脸,依旧面无表情。她重新嘱咐了一番,看到护点头后才继续打理。  打理完之后,护就转身跑进校园里。  
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是1994年12月19日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的建议而设立的。大会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2021年6月17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了能够唤醒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些触目惊心的“环境之
摘 要:回忆性的童年书写在新时期后期蔚然成风,这种童年书写的繁荣与时代文化的转型和文学的嬗变密切相关,映现出普遍存在于创作主体内部的认同焦虑,也反映出他们对生命家园与文学本体的反思和追求。这种亲近自身存在的“寻根”式文学选择是对其主体建构困境的一种内在突围。  关键词:童年书写;转型;认同焦虑;主体建构  作者简介:谈凤霞,女,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