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生主体,学科特征,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3-0011-02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教育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能够在课堂上讲出有思想性课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创设主体化教学,这个主体化教学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学立意。《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设计者明确提出该课的教学立意是“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干预”。并围绕这个教学立意,从三个子目呈现美国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经历的从自由主义经济到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历程。
回顾本节课模拟教学,有这样幾个亮点值得我们讨论:
1.关注学习主体
众所周知,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习。上课伊始,教师首先从学生现实生活的认知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时政人物——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切入口,以特朗普竞选时所说的“效仿罗斯福,重现罗斯福时代的基建伟业”话题为引子,转引到本节课学习的主题一罗斯福新政。
教学过程中授课者又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首先以柱状数据图与文字材料结合,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前美国国内经济的反常现象。加涅曾说过:有意识的、反思性的思维是利用表象,关系性的、连结性的思维功能则要求以人类记忆中有组织的信息可能采取的命题形式加以表征。通过这种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1929年黑色星期二前的美国,已经暗藏着种种危机。
之后,又以美国20世纪30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曲——《兄弟你能分让一角硬币吗》,让学生从音乐中感悟经济危机爆发时美国民众心中的悲伤、痛苦与无奈。法兰克福学派主将阿多诺就认为:“音乐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在它的结构中始终包含着社会冲突。”他后来在《新音乐哲学》中更是明确提出:“现代音乐可以作为一个中介,拯救人对现实的绝望。”通过播放生动的音乐旋律,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时代话语,既有激趣作用,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悟、感化功效。
而在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学习中,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一是用选择的、针对性的设问引导而非全部照搬教科书;二是利用现有材料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思考问题,即从罗斯福政府如何对待经济危机中的穷人这一问题,从新政关注国民自尊心的角度让学生体会罗斯福的政治智慧。这种处理方法,不仅让学生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这个细节材料理解宏观政治智慧问题,更有从人性的角度、从学生易于理解的人的尊严问题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人性、思考美国的民主内涵。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姚同学模拟授课过程中,不仅采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层层剥离、分析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找寻美国新政前的社会危机、新政的措施、对新政的评价;同时还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胡佛与罗斯福的施政理念进行对比,突显罗斯福施政纲领的别具一格。对比分析法是历史学与历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比,呈现差异,帮助学生理解胡佛政府与罗斯福新政的政策变化,为后续内容做铺垫。此外,还采用情境教学法,用音乐、原创顺口溜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知识。
3.创设思维冲突,引导价值分析
整个模拟授课环节,最令我们称道的是在这节课的最后,抛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美国一项关于“你认为谁是最有影响力的总统”的调查,请同学们猜一猜罗斯福总统在美国人心中排名第几?从这个看似简单却有趣的事件人手,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两国民众对同一历史事件、同一历史人物的认知与评判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立场不同,标准不同。授课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罗斯福排名这一认知冲突问题,对于激发学生探寻兴趣,推进问题的深入思考有点睛之功效。
只是这一问题,本可以成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寻这一差异背后两国人民对自由、民主与政府干预、国家权力内涵理解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让学生从两国不同的历史发展路径人手,深入思考、讨论与分析、探究。原本是一个提升思维深度的极好的话题,却被简单地处理为理解“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历史”这样指向模糊的表述,深觉遗憾。
而且,作为比赛课,本课教学立意的新颖度不够,而教学立意之下三个子目中的内容并没有紧扣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这个主题,显得与教学立意的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可否从罗斯福新政的政治智慧——对人的尊严的尊重与关怀,或从历史智慧——美国人民心中的自由、民主与政府干预、国家权力,抑或是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流行歌曲、文学艺术作品等民众心理的角度等等反映当时美国普通民众眼中的危机、新政与回望?
此外,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分析不清,可否适当补充马克思冲突理论说、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说、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说?
而导入问题也没有在教学中回扣到教学主题——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是不是可以在提出“罗斯福总统排名”的问题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特朗普拆分银行、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美国,但美国国会众议院多位议员却引入一项议案,要求禁止以宗教信仰为由拒绝移民、难民或其他外国旅行者入境美国。从总统与议会之间的这种博弈,去理解美国人民遵从的民主、自由与政府干预、权力的关系?这种思维的拓展和引领,会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发的去思考近日特朗普又宣布退出控制全球碳排放的《巴黎协议》,而一个由美国商界、教育界和地方政府领袖组成的联盟5日宣布,(该联盟的成员将继续遵守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对抗总统特朗普上周宣布的“退出”决定等现实问题,深入理解美国的自由、民主与干预、权力?起到延伸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育是为了使人们更好地思考。学校教学的大量时间和努力应用于赋予学生思维所赖以进行的基础上。此处提出问题,是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帮助。愿与同行共勉之。
[责任编辑:王雅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3-0011-02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教育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能够在课堂上讲出有思想性课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创设主体化教学,这个主体化教学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学立意。《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设计者明确提出该课的教学立意是“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干预”。并围绕这个教学立意,从三个子目呈现美国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经历的从自由主义经济到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历程。
回顾本节课模拟教学,有这样幾个亮点值得我们讨论:
1.关注学习主体
众所周知,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习。上课伊始,教师首先从学生现实生活的认知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时政人物——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切入口,以特朗普竞选时所说的“效仿罗斯福,重现罗斯福时代的基建伟业”话题为引子,转引到本节课学习的主题一罗斯福新政。
教学过程中授课者又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首先以柱状数据图与文字材料结合,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前美国国内经济的反常现象。加涅曾说过:有意识的、反思性的思维是利用表象,关系性的、连结性的思维功能则要求以人类记忆中有组织的信息可能采取的命题形式加以表征。通过这种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1929年黑色星期二前的美国,已经暗藏着种种危机。
之后,又以美国20世纪30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曲——《兄弟你能分让一角硬币吗》,让学生从音乐中感悟经济危机爆发时美国民众心中的悲伤、痛苦与无奈。法兰克福学派主将阿多诺就认为:“音乐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在它的结构中始终包含着社会冲突。”他后来在《新音乐哲学》中更是明确提出:“现代音乐可以作为一个中介,拯救人对现实的绝望。”通过播放生动的音乐旋律,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时代话语,既有激趣作用,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悟、感化功效。
而在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学习中,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一是用选择的、针对性的设问引导而非全部照搬教科书;二是利用现有材料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思考问题,即从罗斯福政府如何对待经济危机中的穷人这一问题,从新政关注国民自尊心的角度让学生体会罗斯福的政治智慧。这种处理方法,不仅让学生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这个细节材料理解宏观政治智慧问题,更有从人性的角度、从学生易于理解的人的尊严问题的角度,引发学生思考人性、思考美国的民主内涵。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姚同学模拟授课过程中,不仅采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层层剥离、分析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找寻美国新政前的社会危机、新政的措施、对新政的评价;同时还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胡佛与罗斯福的施政理念进行对比,突显罗斯福施政纲领的别具一格。对比分析法是历史学与历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比,呈现差异,帮助学生理解胡佛政府与罗斯福新政的政策变化,为后续内容做铺垫。此外,还采用情境教学法,用音乐、原创顺口溜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知识。
3.创设思维冲突,引导价值分析
整个模拟授课环节,最令我们称道的是在这节课的最后,抛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美国一项关于“你认为谁是最有影响力的总统”的调查,请同学们猜一猜罗斯福总统在美国人心中排名第几?从这个看似简单却有趣的事件人手,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中美两国民众对同一历史事件、同一历史人物的认知与评判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立场不同,标准不同。授课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罗斯福排名这一认知冲突问题,对于激发学生探寻兴趣,推进问题的深入思考有点睛之功效。
只是这一问题,本可以成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寻这一差异背后两国人民对自由、民主与政府干预、国家权力内涵理解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让学生从两国不同的历史发展路径人手,深入思考、讨论与分析、探究。原本是一个提升思维深度的极好的话题,却被简单地处理为理解“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历史”这样指向模糊的表述,深觉遗憾。
而且,作为比赛课,本课教学立意的新颖度不够,而教学立意之下三个子目中的内容并没有紧扣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这个主题,显得与教学立意的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可否从罗斯福新政的政治智慧——对人的尊严的尊重与关怀,或从历史智慧——美国人民心中的自由、民主与政府干预、国家权力,抑或是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流行歌曲、文学艺术作品等民众心理的角度等等反映当时美国普通民众眼中的危机、新政与回望?
此外,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分析不清,可否适当补充马克思冲突理论说、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说、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说?
而导入问题也没有在教学中回扣到教学主题——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是不是可以在提出“罗斯福总统排名”的问题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特朗普拆分银行、全面禁止穆斯林入境美国,但美国国会众议院多位议员却引入一项议案,要求禁止以宗教信仰为由拒绝移民、难民或其他外国旅行者入境美国。从总统与议会之间的这种博弈,去理解美国人民遵从的民主、自由与政府干预、权力的关系?这种思维的拓展和引领,会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发的去思考近日特朗普又宣布退出控制全球碳排放的《巴黎协议》,而一个由美国商界、教育界和地方政府领袖组成的联盟5日宣布,(该联盟的成员将继续遵守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对抗总统特朗普上周宣布的“退出”决定等现实问题,深入理解美国的自由、民主与干预、权力?起到延伸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育是为了使人们更好地思考。学校教学的大量时间和努力应用于赋予学生思维所赖以进行的基础上。此处提出问题,是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帮助。愿与同行共勉之。
[责任编辑:王雅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