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探索历史的奥秘》的教学建议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i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教学建议,研究的过程,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主动,探究方法是否有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着眼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历史和社会的能力,应该是教学的核心内容。
  
  一、透过“奥秘”看本质
  
  与三个必修模块和其他选修模块不同,岳麓版《探索历史的奥秘》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执教者须根据这些个性特征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安排学习流程。
  《探索历史的奥秘》中介绍了大量历史奇观和未解之谜,如“三星堆奇观”“二里头揭秘”“美洲金字塔”等。但是,猎奇并不是《探索》课程的目的。课程的精髓在第一单元《认识历史》。其中“历史是什么”阐述了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藏在哪里”介绍了文字史料、文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研究的过程”指出了判断史料的价值与认识历史的关系。这些内容虽然都比较专业,但作为选修课未尝不可。学生如果带着兴趣选修此门课程,开篇第一课的成功与否就在于能否展现历史学的魅力。换言之,《探索》课的本质是引领学生学习掌握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或者说是,历史思维的方法。史论和史法往往就融会在这些未解之谜中。既然是未解之谜,自然都没有结论,这就为“探索”留出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从实际做起。教材使用大量图片的直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根本目的还是要回到探究方法上来。
  
  二、灵活使用现代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探索》模块的主要学习方式。以下案例就是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兼有体验式与合作等学习方式。
  案例:第三课“研究的过程”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历史研究的方法。教材把历史研究的过程分为:“前人说过些什么”“读史征信”“‘二重证据法’和跨学科研究”、“解释与问题”。其中起引领作用的是“问题”,通常“问题”产生于查阅现有研究成果之前,修订和完善于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之后,解决于对史料的解释和得出结论。“前人说过些什么”是历史研究的起步,目的是了解现有研究成果,避免重复劳动,发现新的问题或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初步修订研究问题。收集材料,即“读史征信”,就是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以便进一步完善问题,增强问题的研究价值。如果文献史料不能解决问题,可使用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或使用跨学科研究法,借助考古和其他学科,来解决问题。解释是对文献资料中蕴涵的历史信息的提取,一般是根据问题的任务,以科学的历史观为指导,从历史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归纳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预设
  本课学习目标如下:
  说出历史研究的过程结构,以及每一环节的目的和方法,能比较灵活地研究某一问题,从而感受历史研究的艰辛与快乐,感悟从事历史研究的责任和价值。
  学习过程设计
  首先是识记和理解知识,然后是运用知识,最后是灵活运用知识。根据这一理论,本课的学习方法应主要以探究和体验的学习方法为主。
  第一环节:利用下列问题,阅读教材并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本课主要分为几个子目?这些子目间有何联系?根据这些联系,尝试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后,检测自学效果,并根据上述问题答案,形成如下知识结构。
  总结强调知识结构及其含义:
  历史研究的一般的方式是:根据问题,查阅现有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使用“读史征信”法,收集材料,解释材料,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对于文字等材料比较缺乏且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又必须材料“二重证据法”和跨学科研究,如关于夏商周断代研究就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并且综合使用了多种方法等。
  第二环节:利用下列各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每一环节的含义、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解决下列各组问题。
  1.前人说过些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首先了解前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
  (2)怎样才能知道“在这个问题上的前人见解”?
  (3)如果要揭开“雍正皇帝即位”的真相,我们从何知道前人的见解?
  第三环节:利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习内容,整体掌握研究程序和方法,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对模拟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引导学生解决下列问题,以深化对本课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熟练掌握研究的程序和主要方法。
  (1)要研究一个问题,应该分为哪几个重要步骤?使用哪些重要方法?
  (2)如果我们要揭示“韩非与秦始皇的关系”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怎么做?
  (3)下列史料是我们收集到的比较可信的文献资料(展示《韩非子》、《史记》等相关史料,此处略),从中你能得到哪些结论?根据这些史料和结论,揭示韩非与秦始皇的关系。
  (4)从对“韩非与秦始皇的关系”研究中,你有哪些感受?
  (5)说出本课的学习过程,本课使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根据问题的层次性特征,探究式学习一般划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根据问题自主探究,初步构建知识结构。第二环节:根据问题自主或合作探究,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感受历史研究的艰辛与快乐等。第三环节:根据问题自主或合作探究,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巩固和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率。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效果。
  本案例中学生研究“雍正皇帝即位”“秦始皇与韩非的关系”实际就是一次体验历史研究的过程。体验式学习方式的使用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征。本案例首先归纳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给学生一个基本概念,然后举出两个典型实例,让学习者体验历史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本案例中,学生从历史资料中获得信息,属于多人完成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适时适度,首先,学生必须掌握合作方式,才能真正开展合作学习。其次,合作学习的任务必须是经过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最后,合作学习应当有一个学习方案。
  
  三、怎样预设学习过程
  
  教师要分析学习内容,首先要指出知识的类型。本案例主要介绍历史研究的程序及方法,理性思维的成分多,实例为掌握方法服务。因此,不宜全由教师讲解,必须让学生体验。没有体验那些方法学生就没有真实的感受,学习兴趣就会减弱。
  教师还要理解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在这节课中尤其典型。本案例首先归纳了历史研究的方法,但不是要求学生去研究历史。历史研究的方法说到底就是如何实事求是。这是学生应该达到的普遍素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如果知道得到真实、探求真实的艰难,初步掌握和认识一些方法,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教学智慧的提高主要来源于课后的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反思的内容至少包括四个方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应对学生生成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等。反思学习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学习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学习方式的选取是否有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等。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效益是否最大化;学生学习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等。反思应对生成的效果,主要包括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成;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生成;应对学习生成的策略是否有效等。反思学习动力的强化,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状态是否高度兴奋;学习兴趣的激发途径和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强化途径和方法是否得法;学生是否充分感受到历史学习的教育价值;学生从学习中是否获得了成长的养分等。
  
  [作者简介]刘俊利(1968-)男,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历史教研员。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和评价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任世江)
其他文献
公元647年的盛夏,一位身穿青色粗褂的老汉正在终南山的草芦里看书,不时拨弄一下身边的草药。忽然,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冲进门,一句话不说,架起他就往外走。老汉挣扎着质问:“你們到底要干什么?我这里只有医书和草药。”为首的军官尴尬一笑,拱手道:“孙真人您好,圣人有请!”  孙思邈愣了一下,叹了口气,转身背起药箱,默默跟着他们往山下走,坚决不肯上轿。因为刚下过暴雨,道路坑坑洼洼,但空气干净,远眺长安可以清
2009年9月7日上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在参加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期间,应邀莅临重庆八中参加“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为师生作了《我的求学和人生经历》的主题演讲,并现场题词寄语年轻学子。  “这是1923年,在老家合肥照的人生第一张照片……”杨振宁从一张1岁时坐在母亲膝盖上拍下的照片开始,用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多张私人珍藏照片,分别回忆了他每个阶段的生活。    
?眼关键词?演历史解释,民本思想,商鞅变法,分析,评价  ?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8)09-0023-06  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场变法可谓惊天动地,中国历史上只此一回”。①然而,对商鞅及其变法的评价却是言人人殊。“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外辱,强国御敌成为时代唯一主题,
[摘 要:识字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模块之一,而识字的能力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当下的语文识字教学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况严重脱节,存在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无趣等问题,导致识字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相应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字的技巧和能力,需要教师采用丰富的识字教学方法,以便学生的识字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本文首先就低年级识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出
中图分类号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16-0003-08   采访时间:2020年5月   采访地点:西北师范大学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何玉红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杨涛维,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问:田老师,您好!今天想就您的学术经历、研究心得等做一访谈。您在很多场合讲到史学研究要“小题大做”,主张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反复谈到
[摘 要:为增强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将政治课理论与鲜活的生活相联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课;回归生活;生辉]  新课标指出,高中政治课教学应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
[摘 要:数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小学数概念是小学生正确进行列式、计算、判断、推理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科学、完整的数概念。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由表及里,重构数的认知体系?结合整数、小数、分数这三类不同数的课堂教学,尝试通过培养学生数感,促进数的形成;对比直观图形,抽象数的本质;注重由浅入深,构建数的体系;渗透数学思想,
古代迷妹们看似温柔沉默,战斗力却绝对不可小觑,与男神闹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大场面的不止一两个。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死于疯狂粉丝的偶像自然是卫玠了,美如珠玉的一代男神被迷妹迷弟们围追堵截而亡,徒留一个每次提及都令人扼腕不已的典故——看杀卫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一,男神也需要勤加锻炼,加强身体素质;其二,围观有风险,追星须理智。毕竟,没有几个迷妹希望将自家爱豆活活看死吧。  除了人尽皆知的薄命卫
摘 要 汉魏时期,皇帝征召作为皇权的延伸,既是一条选官途径,又是皇帝与士人的互动方式。皇帝通过礼仪等差、授官高低、授官程序表达对士人的优礼,传达政治意图。作为回应,士人则以应对征召的态度与方式,表达政治态度、处世立场。士人拒不就征反映其对皇权的反抗、对政治不满;而接受征召的内涵,则正与之相反。在接受征召与拒不就征之间,还存在着虚与委蛇的应对方式,反映士人既服从皇权又疏离政治的态度。而强征的存在,则
回首人生,吴冠中曾在文章里写道: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凡·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凡·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吴冠中的成功,也确实离不开他背后的妻子朱碧琴。  一   1942年,国内处于全力抗日阶段,世事动乱。彼时,吴冠中23岁,从国立艺专毕业,几经辗转,前往重庆大学建筑系任教。朱碧琴在这所大学附小任教。姻缘巧合,千里相会,吴冠中一位同学怡怡是她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