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瘟疫,手段要稳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gc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华人近得一病,时时身上发肿,不日即毙。其病初起于粤省,近始蔓延而至,每日病者约三十人,死者十七八人。”这条简短却触目惊心的报道,由晚清传媒巨头《申报》于1894年5月5日刊登出来。
  当时香港处于英国统治之下,人口共计25万,其中华人超过24万,欧洲人、印度人和日本人加起来还不到1万。这些华人中,平均每天有30人患病,又有十七八人死亡——传染速度如此之快、患者如此之多、死亡比例如此之高,肯定是瘟疫。
  瘟疫都有传染源, 《申报》认为这场瘟疫是从广州传过去的。这个看法基本符合事实,并且广州的疫情比香港严重得多。
  5月7日,《申报》刊登消息:这年农历三月,从初一到十五,瘟疫传遍广州,很多人感染致死,棺材店虽连夜加班,棺材仍供不应求。
  7月26日,《申报》继续报道:广州超过10万人死于瘟疫,其中底层贫民居多,住在水上的船民、吸食鸦片的瘾君子和茶馆里的服务人员死得更多。要知道,那时广州只有150万居民。
  《申报》还详细描述了感染症状:胯下、腋下和脖子长出硬块,最初像蚊虫叮咬的小包,让人发冷、发热;后来硬块越长越大并迅速变黑,在短时间内置人于死地——这就是传说中的鼠疫。
  对于鼠疫,当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没特效药,除了提高自身免疫力,要想遏止瘟疫肆虐、将伤亡规模降到最低,最有效的手段还是隔离。
  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上,早有无数瘟疫侵袭的经历,古代中国对付麻风病、近代欧洲对付黑死病等,都摸索出了隔离有明显症状者的经验,甚至无须官方的倡导和强制。
  7月2日,《申报》报道:广州附近有个西村乡,乡民发現凡是从省城回来的人都有传染瘟疫的危险,于是在空地上搭建简陋的窝棚,暂时将他们隔离起来,也不许他们的亲人前去探望。
  这种隔离并不人道,甚至可能违背了当时的律例,但就控制瘟疫发展而言,应该能起到一点效果。反观当时广州的官员,既没科学常识,也没管理能力,在施舍医药不见效的情况下只能求助于神佛。 《申报》刊登过两条这类消息——广州知府请道士作法,在城隍庙设坛大祭三天,不再处理公务,并禁止宰杀牲畜,以求上天庇佑;广州市民纷纷捐款,请菩萨出来镇压瘟神,大家敲锣打鼓、烧香放炮,搞得像过年一样热闹。
  这样做有用吗?当然没用。官员忙于迷信,只能耽误救治百姓;而百姓聚集活动,只能让瘟疫传得更快、更远。
  瘟疫继续蔓延,死的人越来越多,广州变得冷清、萧条,商业和教育都大受影响。这年恰逢广州乡试,往常售卖模拟考题、教授八股技巧的“试馆”都有顾客盈门,此番却无人问津。
  与瘟疫一同传播的,还有各式各样的谣言。高要县的一些传教士为帮百姓抵抗瘟疫,四处分发药剂和消毒粉,却被误以为“闻了就死的毒药”;佛山则谣传瘟疫是洋人往井里投毒造成的,于是百姓用木盖封住水井,以免再中“奸计”。
  可瘟疫不会因这些“神操作”而终止,只要人类没能科学应对,它就会无差别地传播下去。
  香港距广州很近,从广州去香港务工、经商的人特别多,瘟疫爆发初期,约两万广州人前往香港避难,但一个月后,又有更多广州人逃出香港,因为香港也爆发了瘟疫。
  5月初,在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后,港督罗便臣准备采取一个大胆的措施:封港。他想暂时禁止人们出入香港,然后动用全港的医疗资源和警戒资源来隔离、收治感染者,可惜这个计划很快就被华人否决了。
  香港的华人店铺联名请愿,要求港督准许华人离开,理由有二:第一,华人有叶落归根的传统,需将感染致死的亲人运回家乡安葬,而港英当局就地火化甚至解剖尸体的做法伤害了华人的感情;第二,罗便臣命警察和医务人员挨家挨户排查、消毒,使妇女饱受惊吓,属于严重的骚扰。
  香港华人妇女界写了一篇几百字的请愿书,文辞典雅,语气谦逊,但不满之意溢于言表,因为“与我妇女廉耻有关”。
  隔着一百多年回看,既能感到当时华人的愚昧和保守,也能感到港英当局抗疫手段的欠妥——如果当局放下身段与华人平等沟通,并派那些受过教育的女性医务人员负责消毒,应该不会引起如此激烈的反对。
  事实证明,港英当局的封港计划完全失败,消毒措施也流于形式,不仅10万华人从香港逃回广州,而且一些日本人和欧洲人也离开了。其中部分感染者乘船远去,又将鼠疫传播到三十多个国家,最终引发全球第三轮鼠疫大爆发。
  倒是澳门比较幸运,那里人口相对稀少,疫情较轻。不过,对于1894年粤港鼠疫的惨状,澳门居民心有余悸。一年后,澳门《镜海丛报》刊登了这么一条消息:岛上各社区都有人把守,不属于本社区的陌生人一律不许进入,以免再有瘟疫传播,这与当下的防疫手段颇为相似,且卓有成效。
其他文献
?眼关键词?演历史解释,民本思想,商鞅变法,分析,评价  ?眼中图分类号?演G63 ?眼文献标识码?演B ?眼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8)09-0023-06  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场变法可谓惊天动地,中国历史上只此一回”。①然而,对商鞅及其变法的评价却是言人人殊。“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外辱,强国御敌成为时代唯一主题,
[摘 要:识字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模块之一,而识字的能力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当下的语文识字教学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况严重脱节,存在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无趣等问题,导致识字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相应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字的技巧和能力,需要教师采用丰富的识字教学方法,以便学生的识字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本文首先就低年级识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出
中图分类号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16-0003-08   采访时间:2020年5月   采访地点:西北师范大学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何玉红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杨涛维,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问:田老师,您好!今天想就您的学术经历、研究心得等做一访谈。您在很多场合讲到史学研究要“小题大做”,主张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反复谈到
[摘 要:为增强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将政治课理论与鲜活的生活相联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政治课;回归生活;生辉]  新课标指出,高中政治课教学应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
[摘 要:数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小学数概念是小学生正确进行列式、计算、判断、推理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科学、完整的数概念。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由表及里,重构数的认知体系?结合整数、小数、分数这三类不同数的课堂教学,尝试通过培养学生数感,促进数的形成;对比直观图形,抽象数的本质;注重由浅入深,构建数的体系;渗透数学思想,
古代迷妹们看似温柔沉默,战斗力却绝对不可小觑,与男神闹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大场面的不止一两个。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死于疯狂粉丝的偶像自然是卫玠了,美如珠玉的一代男神被迷妹迷弟们围追堵截而亡,徒留一个每次提及都令人扼腕不已的典故——看杀卫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一,男神也需要勤加锻炼,加强身体素质;其二,围观有风险,追星须理智。毕竟,没有几个迷妹希望将自家爱豆活活看死吧。  除了人尽皆知的薄命卫
摘 要 汉魏时期,皇帝征召作为皇权的延伸,既是一条选官途径,又是皇帝与士人的互动方式。皇帝通过礼仪等差、授官高低、授官程序表达对士人的优礼,传达政治意图。作为回应,士人则以应对征召的态度与方式,表达政治态度、处世立场。士人拒不就征反映其对皇权的反抗、对政治不满;而接受征召的内涵,则正与之相反。在接受征召与拒不就征之间,还存在着虚与委蛇的应对方式,反映士人既服从皇权又疏离政治的态度。而强征的存在,则
回首人生,吴冠中曾在文章里写道:我一生只看重三个人,鲁迅、凡·高和妻子。鲁迅给我方向给我精神,凡·高给我性格给我独特,妻子则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吴冠中的成功,也确实离不开他背后的妻子朱碧琴。  一   1942年,国内处于全力抗日阶段,世事动乱。彼时,吴冠中23岁,从国立艺专毕业,几经辗转,前往重庆大学建筑系任教。朱碧琴在这所大学附小任教。姻缘巧合,千里相会,吴冠中一位同学怡怡是她老
[关键词]教学建议,研究的过程,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主动,探究方法是否有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着眼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历史和社会的能力,应该是教学的核心内容。    一、透过“奥秘”看本质    与三个必修模块和其他选修模块不同,岳麓版《探索历史的奥秘》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唐代,公主,婚姻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1—0070—03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在唐代的中后期,情况并不尽然,大唐皇帝为挑选品学兼优的好女婿不惜动员大臣们到处物色,甚至下诏“海选”,可是有些士人并不愿意娶公主。略举几例:  唐宪宗时,翰林学士独孤郁为宰相权德舆女婿,颇为宪宗羡慕,感慨权德舆得佳婿,想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