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07-03
问:我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主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答:这个问题牵涉到比较深广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
首先,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岗位需求的变化,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和层次都要作相应变化。同时,社会发展使得父母对其子女受教育的期待水平也在提高,不再像以往那样满足于尽快就业而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让子女能体面就业、有自身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后劲是新的、较普遍的教育需求。这一点在江苏体现得比较突出。
其次,这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教育部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定期修订发布中、高职专业目录,组织制订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成覆盖所有专业的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技能抽测制度、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制度。沈健厅长在署名文章中也要求,要在2016这个“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些决策、要求,都是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体现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再次,这也是职业学校自我完善、提升的需求。目前虽然职业学校能够输出大量新增劳动力,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是整体看来,职校生就业质量不理想,劳动待遇和就业环境还有待改善,这就要求职业学校不断反思其教育质量。江苏于2005年启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当前正处于课改的深水区,教师的行动力、课堂层面的落实情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职业学校教学的职教特色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等等。学校的发展需要内部教育制度的支撑。职业学校要谋求发展,积累后劲,必须不断完善包括课程标准在内的内部质量要求和管控制度,提升其实施效力,增强职业学校吸引力,最终让职业教育成为学生的自主选择。
社会需求、教育发展需求和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都需要我们在制订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加以体现,开发课程标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除我省之外,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地也都在开展此项工作。我省开发的专业课程标准基于《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这一教学基本文件,是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规范职业学校教学和教育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
我们目前开发了第一批36个专业147门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标准,后面将陆续开发第二批、第三批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及专业技能实训课的课程标准。有了课程标准,职业学校课程结构要素及其实施准则和方法将进一步明确,能保证职业学校有统一的教学依据和教育水准,把一线教师从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其更好地适应专业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促进江苏职业教育真正步入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新常态。
同时,我们的课标开发还面向未来,让教师和学生意识到进入中职不是唯一目标,自身的学业进修、素质提高才是终身需求。不管是将来继续学习还是直接就业的中职毕业生,基于课标的中职教学都让他们有再次提升的空间,就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这是我们开发课程标准的初衷,也意味着我省中职专业课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任重道远。
问:在课标制定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又有什么值得反思的问题?
答:就经验而言,第一,体现了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如前所述,课标的制定需要适应当前时代的变化和需求,时代在变化,课标也要相应地创新内容和形式。比如我们这批课标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都有一定突破,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个方面是紧跟时代、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第二,滚动向前、以点带面的开发形式行之有效。我们从主要专业着手,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后,再向省内中职所有开设专业进行拓展。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省教科研中心组、各类骨干学校的作用,行业企业、骨干教师、课程专家多方参与,共计有400多名各梯队的骨干教师参加,课标开发的过程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成长过程。
就问题而言,第一,课标开发过程中校企合作、行业指导的因素应该更为突出一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依托企业的发展。课标开发应该充分吸收企业最新成果,了解企业最新要求,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除了在开发前期做充分的企业、行业岗位调研外,本批次每门课的课程标准开发小组核心成员中都有一名企业、行业专家。在后续课标开发中,这个比例应该有所提高。职业教育的主要建设任务如果仅仅落在教育系统身上,长期来看的话是不利于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第二,课标开发与实施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仅仅是自上而下进行发动,变成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一头热,这并不是我们开发课标的本意。必须调动教师对于课标的参与和实施热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因此,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加强课标实施与教学评价的对接,使开发和实施两者有效衔接起来。
问:目前我省课标已经颁布实施,相关的配套、保障、检验措施有哪些?如何让课标在教学一线发挥实际效用?
答:课程标准的开发和实施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有较为完善的配套措施作为保障。一是有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大前提。《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制度的宏观方面规定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高职衔接,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载体是课程,也就是教学内容的合理分布。没有先进的、体现时代要求的课标,中高职是无法有效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的制度设计为课标的开发、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是实施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江苏在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建设方面是全国领先的,在前期经过两轮不同范围的试点后,2016年秋学期我们将在全省中职学校进行该项测试。课标是教学标准,同时也是测试标准。只有制定出合理的课标,学业水平测试才具有可靠的依据。在未来的3~5年内,包括目前已经开发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后续即将开发的专业课课标及技能实训课程标准,将构成我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专业标准内容体系。将来的技能学业水平测试全省学生将在统一平台上进行,这将建构起一种全新的融教学、考核、评价于一体的制度体系。做成这件事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我省国示范校建设协作会开发的数控专业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的技能操作综合实训平台已经通过中试阶段,有望率先部署运行;另外,我省多年来成功的技能大赛训练机制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积累了一系列高质量题库,等等。这些教学资源都应当充分利用,使其发挥效益。
三是重视课标培训和实施工作。今年省里组织的教师暑期培训,不管是国培还是省培,不管是何种类型何种专业,都会增加一个专门的“课标解读”模块。这种培训和解读工作将是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同时,我省将课标内容作为全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的主要依据,将其纳入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体系、纳入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实施计划,将课标落实作为重要指标在学校层面进行评估和督查。
问:专业课课标的颁布将给我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带来什么?
答:一方面,课标有利于教师把教学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价值,学习、落实课标成为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路径支持。另一方面,课标有利于学校规范建设。课标更多地聚焦课堂,是课堂的内在规范。课标是教学的监控指标,也是教学成果的监控指标,它将构建一种质量闭环系统,推动学校的规范建设。要让教师和校长意识到,课标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途径,是专业课程实施的依据,是专业教学的遵循,是质量监控的标准。它将带来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教学过程的人本化、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终身化、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教师成长的专业化。
课标的建设工作不会一劳永逸,而是循序渐进的。除了继续进行二批次课标的开发外,我们还要建立课标实施情况反馈机制,对已完成的课程标准进行动态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建设工作永远在路上,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永远在路上。
问:我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主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答:这个问题牵涉到比较深广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
首先,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岗位需求的变化,需要职业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和层次都要作相应变化。同时,社会发展使得父母对其子女受教育的期待水平也在提高,不再像以往那样满足于尽快就业而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让子女能体面就业、有自身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后劲是新的、较普遍的教育需求。这一点在江苏体现得比较突出。
其次,这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教育部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定期修订发布中、高职专业目录,组织制订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成覆盖所有专业的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技能抽测制度、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制度。沈健厅长在署名文章中也要求,要在2016这个“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些决策、要求,都是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体现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再次,这也是职业学校自我完善、提升的需求。目前虽然职业学校能够输出大量新增劳动力,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是整体看来,职校生就业质量不理想,劳动待遇和就业环境还有待改善,这就要求职业学校不断反思其教育质量。江苏于2005年启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当前正处于课改的深水区,教师的行动力、课堂层面的落实情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职业学校教学的职教特色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等等。学校的发展需要内部教育制度的支撑。职业学校要谋求发展,积累后劲,必须不断完善包括课程标准在内的内部质量要求和管控制度,提升其实施效力,增强职业学校吸引力,最终让职业教育成为学生的自主选择。
社会需求、教育发展需求和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都需要我们在制订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加以体现,开发课程标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除我省之外,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地也都在开展此项工作。我省开发的专业课程标准基于《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这一教学基本文件,是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规范职业学校教学和教育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
我们目前开发了第一批36个专业147门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标准,后面将陆续开发第二批、第三批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及专业技能实训课的课程标准。有了课程标准,职业学校课程结构要素及其实施准则和方法将进一步明确,能保证职业学校有统一的教学依据和教育水准,把一线教师从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其更好地适应专业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促进江苏职业教育真正步入科学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新常态。
同时,我们的课标开发还面向未来,让教师和学生意识到进入中职不是唯一目标,自身的学业进修、素质提高才是终身需求。不管是将来继续学习还是直接就业的中职毕业生,基于课标的中职教学都让他们有再次提升的空间,就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这是我们开发课程标准的初衷,也意味着我省中职专业课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任重道远。
问:在课标制定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又有什么值得反思的问题?
答:就经验而言,第一,体现了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如前所述,课标的制定需要适应当前时代的变化和需求,时代在变化,课标也要相应地创新内容和形式。比如我们这批课标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都有一定突破,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个方面是紧跟时代、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第二,滚动向前、以点带面的开发形式行之有效。我们从主要专业着手,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后,再向省内中职所有开设专业进行拓展。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省教科研中心组、各类骨干学校的作用,行业企业、骨干教师、课程专家多方参与,共计有400多名各梯队的骨干教师参加,课标开发的过程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成长过程。
就问题而言,第一,课标开发过程中校企合作、行业指导的因素应该更为突出一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必须依托企业的发展。课标开发应该充分吸收企业最新成果,了解企业最新要求,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除了在开发前期做充分的企业、行业岗位调研外,本批次每门课的课程标准开发小组核心成员中都有一名企业、行业专家。在后续课标开发中,这个比例应该有所提高。职业教育的主要建设任务如果仅仅落在教育系统身上,长期来看的话是不利于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第二,课标开发与实施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仅仅是自上而下进行发动,变成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一头热,这并不是我们开发课标的本意。必须调动教师对于课标的参与和实施热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因此,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加强课标实施与教学评价的对接,使开发和实施两者有效衔接起来。
问:目前我省课标已经颁布实施,相关的配套、保障、检验措施有哪些?如何让课标在教学一线发挥实际效用?
答:课程标准的开发和实施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有较为完善的配套措施作为保障。一是有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大前提。《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从制度的宏观方面规定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高职衔接,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载体是课程,也就是教学内容的合理分布。没有先进的、体现时代要求的课标,中高职是无法有效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的制度设计为课标的开发、实施提供了保障。 二是实施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江苏在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建设方面是全国领先的,在前期经过两轮不同范围的试点后,2016年秋学期我们将在全省中职学校进行该项测试。课标是教学标准,同时也是测试标准。只有制定出合理的课标,学业水平测试才具有可靠的依据。在未来的3~5年内,包括目前已经开发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后续即将开发的专业课课标及技能实训课程标准,将构成我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专业标准内容体系。将来的技能学业水平测试全省学生将在统一平台上进行,这将建构起一种全新的融教学、考核、评价于一体的制度体系。做成这件事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我省国示范校建设协作会开发的数控专业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的技能操作综合实训平台已经通过中试阶段,有望率先部署运行;另外,我省多年来成功的技能大赛训练机制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积累了一系列高质量题库,等等。这些教学资源都应当充分利用,使其发挥效益。
三是重视课标培训和实施工作。今年省里组织的教师暑期培训,不管是国培还是省培,不管是何种类型何种专业,都会增加一个专门的“课标解读”模块。这种培训和解读工作将是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同时,我省将课标内容作为全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的主要依据,将其纳入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体系、纳入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实施计划,将课标落实作为重要指标在学校层面进行评估和督查。
问:专业课课标的颁布将给我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带来什么?
答:一方面,课标有利于教师把教学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价值,学习、落实课标成为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路径支持。另一方面,课标有利于学校规范建设。课标更多地聚焦课堂,是课堂的内在规范。课标是教学的监控指标,也是教学成果的监控指标,它将构建一种质量闭环系统,推动学校的规范建设。要让教师和校长意识到,课标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途径,是专业课程实施的依据,是专业教学的遵循,是质量监控的标准。它将带来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教学过程的人本化、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和终身化、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教师成长的专业化。
课标的建设工作不会一劳永逸,而是循序渐进的。除了继续进行二批次课标的开发外,我们还要建立课标实施情况反馈机制,对已完成的课程标准进行动态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建设工作永远在路上,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