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于2007年7月在广州大学城圆满结束,大运会素有“小全运会”之称,参赛的运动员有不少是国内的顶尖人才,高手云集,竞争相当激烈。由于本届大运会临近2008年奥运会,此次体育盛会无疑肩负了中国大学生用行动迎接奥运会的历史使命。此次体育盛会也是第一次集中在大学城举办,是我国大学生运动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竞赛项目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共有包括中国香港和澳门在内的34个代表团参加。
在本届大运会上,普通学生已占到参赛运动员总数的80%,越来越多的全日制大学生登上领奖台,这些由高校而不是由专业运动队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冠军”,让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了高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希望。
大运会期间,正值广州酷暑,北方运动员的体能适应性面临着气候的考验。经过十余天的紧张角逐,来自海河之滨的天津代表团不负众望,克服重重困难顽强拼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和总分3个第二的好成绩,紧紧追随在东道主广东代表团的后面,显示了津门学子非凡的体育实力。而在这份成绩单中,天津工业大学以总分317分、8枚金牌、6枚银牌、7枚铜牌、奖牌19块的成绩获得全国近200所参赛高校的第九名,成为天津市11所参赛高校中的翘楚,并继第七届大运会后再次捧得“校长杯”。更值得一提的是,8枚金牌中有6个是天津工业大学自主招生、自己培养的真正在校学习和训练的大学生取得的,这样的奖牌更具含金量。其实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绝非偶然与幸运,而是天津体育人辛勤工作、拼博奋斗的结果。天津高校体育工作为何发展得如此强劲、迅猛?原来,在天津工业大学体育人心中有个梦想,就是让天津工业大学成为一所具有体育特色的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大学。这个梦想始于20年前,他们也为之奋斗了20年!
一、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之路
1986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之后,天津市委、市政府就制定了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基本方略,当时还是纺织工学院的师生们开始了历时20年的艰苦征程。1988年,校体育部成立,在原纺织工学院领导的带领下积极探索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之路。自此,历届校领导和学校各部门都对高水平运动队给予了大力支持与配合。2000年9月,原天津纺织工学院与天津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工业大学,制定了天津工业大学体育工作“十五”规划,学校的竞技体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即,全国第一所体育竞技中心在天津工业大学成立,主要负责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及赛事管理。2006年天津工业大学制定了体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凝练出了天津工业大学“教研训相长,学能绩并进”的体育工作特色理念,并挖掘和提炼出了学校在实施“创建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大学生青春健身工程”和“加快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三项重点建设的体育系统工程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创新、凝聚优势、创立特色品牌的自身优势和特色。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的“三大管理主导模式”,即组织管理体制主导模式、工作管理的质量建设体系主导模式、创新管理机制主导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竞技中心成功引进了游泳、短投、女子沙滩排球三名高级教练,并先后组建了田径的短投和竞走、男子排球队、男子篮球队、健美操、女子沙滩排球等高水平运动队。至此,天津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开始向更高水平迈进。
在大学体育人的记忆中,天津工业大学的体育运动在全国可谓名列前茅、令人瞩目:2000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男子排球总决赛第四名,游泳队共取得11块金牌;2004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一举夺得8金、7银、11铜,破19项大运会纪录,团体总分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五;男子排球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了第十九届、第二十二届、第二十三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游泳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了第二十二届、第二十三届、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天津工业大学连续三届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派出运动员占中国代表团的10%,共取得7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女子沙滩排球队在第二届世界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中夺得亚军;2006年获健美操世锦赛第二名。
到今天,天津工大已经拥有5个项目8支高水平运动队,先后为国家队输送了8名优秀运动员、为省市输送了40多名优秀运动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在校学习和训练的自主招生、自己训练的大学生运动员中有国际健将9名,运动健将25名,一级运动员40名。
2004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在天津工业大学成立,预示着其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已从刚开始的纵向发展向横向拓展转变了。
2005年,教育部对全国360所申报高水平运动队的试办学校进行重新评估,把其中250所定为全国高水平运动队承办校,而天津工大又被评为全国十所“5A”级高校之一。
立足于竞技体育的技术基础,天津工大竞技中心开始涉足理论研究、骨干培训、教学研讨、大赛组织等领域,先后完成科研项目12项,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40多篇。在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上,竞技中心的研究人员带着“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研究课题,向与会的教育部领导、各校相关领导和教练员发放了100多份问卷并进行座谈和调研,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天津工大体育人在积极地思考着: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的竞技体育将如何发展?大学生体育将何去何从?中国如何借鉴国外通行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实现与国际接轨?
二、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体育人才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曾指出:“体教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双重需要。当体育运动达到高水平竞技的时候,就不能光靠发达的四肢,还要有头脑,这样的要求光靠过去体工队专门的技术训练是达不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考虑运动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体教结合”的目标是培养既有高水平运动能力又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过去的运动健儿通常走的是一条“体而优则学”的道路,还是“体育苗子”的少年时期就只以运动训练为主,运动生涯结束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才重返校园拿起书本。“体教结合”则是体育训练与人文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天津工业大学对运动员的素质教育一直十分重视,多年来坚持半天上课、半天训练、一天不落的传统。相关学院为运动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和实施办法,并配备运动员专职辅导员。运动员在这里不仅能得到体育竞技技能的提高,更能学到走向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这种注重培养综合能力的投入与付出使天津工大的体育水平无论在科研、训练还是人文素质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学校的游泳、健美操、排球等项目的运动员都是采取“一条龙”培养体系,中学阶段在天津市耀华中学和第二中学参加学习和训练,毕业后高考,合格正式录取后继续到天津工业大学学习和训练。天津工业大学与各专业运动队形成人才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在天津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三、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团队
大海航行靠舵手,天津工业大学体育事业发展到今天,是与带头人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天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克敏主抓体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办队、竞赛、管理经验。李克敏为人正直豪爽,敢想能干,思路开阔而敏捷,具有超强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凭借对体育政策、体育发展方向的敏锐洞察力,她开拓创新地提出和制定了“创建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实施大学生健身工程和加快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工作方向和为国家队输送人才为宗旨的工作目标,并实行人性化、目标化、制度化管理。她帮助每一位教练员制定长远目标、近期目标,使每一位教练员深知自己的训练方向、队伍目标,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她的倡导下,天津工业大学体育竞技中心岗位职责管理、学籍管理、教练员管理、运动员管理、科研管理、经费管理等规章制度相继出台。目前天津工业大学体育竞技中心是全国大学生龙舟分会主席校、中国健美操训练基地、中国大学生游泳训练基地、天津男排训练基地、天津沙滩排球训练基地、天津高等院校体育科学研究所。李克敏在协调组织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从十年前“体教结合”的思想到现在的“教研训相长,学能绩并进”的科学理论,她一直走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前列。现在李克敏又开始了新的探索——高校体育研究所,承担在研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国家“十五”重点项目一项。
在本届大运会上,普通学生已占到参赛运动员总数的80%,越来越多的全日制大学生登上领奖台,这些由高校而不是由专业运动队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冠军”,让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了高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希望。
大运会期间,正值广州酷暑,北方运动员的体能适应性面临着气候的考验。经过十余天的紧张角逐,来自海河之滨的天津代表团不负众望,克服重重困难顽强拼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和总分3个第二的好成绩,紧紧追随在东道主广东代表团的后面,显示了津门学子非凡的体育实力。而在这份成绩单中,天津工业大学以总分317分、8枚金牌、6枚银牌、7枚铜牌、奖牌19块的成绩获得全国近200所参赛高校的第九名,成为天津市11所参赛高校中的翘楚,并继第七届大运会后再次捧得“校长杯”。更值得一提的是,8枚金牌中有6个是天津工业大学自主招生、自己培养的真正在校学习和训练的大学生取得的,这样的奖牌更具含金量。其实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绝非偶然与幸运,而是天津体育人辛勤工作、拼博奋斗的结果。天津高校体育工作为何发展得如此强劲、迅猛?原来,在天津工业大学体育人心中有个梦想,就是让天津工业大学成为一所具有体育特色的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大学。这个梦想始于20年前,他们也为之奋斗了20年!
一、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之路
1986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之后,天津市委、市政府就制定了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基本方略,当时还是纺织工学院的师生们开始了历时20年的艰苦征程。1988年,校体育部成立,在原纺织工学院领导的带领下积极探索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之路。自此,历届校领导和学校各部门都对高水平运动队给予了大力支持与配合。2000年9月,原天津纺织工学院与天津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工业大学,制定了天津工业大学体育工作“十五”规划,学校的竞技体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即,全国第一所体育竞技中心在天津工业大学成立,主要负责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及赛事管理。2006年天津工业大学制定了体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凝练出了天津工业大学“教研训相长,学能绩并进”的体育工作特色理念,并挖掘和提炼出了学校在实施“创建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大学生青春健身工程”和“加快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三项重点建设的体育系统工程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创新、凝聚优势、创立特色品牌的自身优势和特色。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的“三大管理主导模式”,即组织管理体制主导模式、工作管理的质量建设体系主导模式、创新管理机制主导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竞技中心成功引进了游泳、短投、女子沙滩排球三名高级教练,并先后组建了田径的短投和竞走、男子排球队、男子篮球队、健美操、女子沙滩排球等高水平运动队。至此,天津工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开始向更高水平迈进。
在大学体育人的记忆中,天津工业大学的体育运动在全国可谓名列前茅、令人瞩目:2000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男子排球总决赛第四名,游泳队共取得11块金牌;2004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一举夺得8金、7银、11铜,破19项大运会纪录,团体总分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五;男子排球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了第十九届、第二十二届、第二十三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游泳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了第二十二届、第二十三届、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天津工业大学连续三届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派出运动员占中国代表团的10%,共取得7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女子沙滩排球队在第二届世界大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中夺得亚军;2006年获健美操世锦赛第二名。
到今天,天津工大已经拥有5个项目8支高水平运动队,先后为国家队输送了8名优秀运动员、为省市输送了40多名优秀运动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在校学习和训练的自主招生、自己训练的大学生运动员中有国际健将9名,运动健将25名,一级运动员40名。
2004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赛艇与龙舟分会在天津工业大学成立,预示着其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已从刚开始的纵向发展向横向拓展转变了。
2005年,教育部对全国360所申报高水平运动队的试办学校进行重新评估,把其中250所定为全国高水平运动队承办校,而天津工大又被评为全国十所“5A”级高校之一。
立足于竞技体育的技术基础,天津工大竞技中心开始涉足理论研究、骨干培训、教学研讨、大赛组织等领域,先后完成科研项目12项,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40多篇。在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上,竞技中心的研究人员带着“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研究课题,向与会的教育部领导、各校相关领导和教练员发放了100多份问卷并进行座谈和调研,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天津工大体育人在积极地思考着:20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的竞技体育将如何发展?大学生体育将何去何从?中国如何借鉴国外通行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实现与国际接轨?
二、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体育人才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曾指出:“体教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双重需要。当体育运动达到高水平竞技的时候,就不能光靠发达的四肢,还要有头脑,这样的要求光靠过去体工队专门的技术训练是达不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考虑运动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体教结合”的目标是培养既有高水平运动能力又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过去的运动健儿通常走的是一条“体而优则学”的道路,还是“体育苗子”的少年时期就只以运动训练为主,运动生涯结束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才重返校园拿起书本。“体教结合”则是体育训练与人文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天津工业大学对运动员的素质教育一直十分重视,多年来坚持半天上课、半天训练、一天不落的传统。相关学院为运动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和实施办法,并配备运动员专职辅导员。运动员在这里不仅能得到体育竞技技能的提高,更能学到走向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这种注重培养综合能力的投入与付出使天津工大的体育水平无论在科研、训练还是人文素质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学校的游泳、健美操、排球等项目的运动员都是采取“一条龙”培养体系,中学阶段在天津市耀华中学和第二中学参加学习和训练,毕业后高考,合格正式录取后继续到天津工业大学学习和训练。天津工业大学与各专业运动队形成人才共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在天津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三、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团队
大海航行靠舵手,天津工业大学体育事业发展到今天,是与带头人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天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克敏主抓体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办队、竞赛、管理经验。李克敏为人正直豪爽,敢想能干,思路开阔而敏捷,具有超强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凭借对体育政策、体育发展方向的敏锐洞察力,她开拓创新地提出和制定了“创建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实施大学生健身工程和加快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工作方向和为国家队输送人才为宗旨的工作目标,并实行人性化、目标化、制度化管理。她帮助每一位教练员制定长远目标、近期目标,使每一位教练员深知自己的训练方向、队伍目标,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她的倡导下,天津工业大学体育竞技中心岗位职责管理、学籍管理、教练员管理、运动员管理、科研管理、经费管理等规章制度相继出台。目前天津工业大学体育竞技中心是全国大学生龙舟分会主席校、中国健美操训练基地、中国大学生游泳训练基地、天津男排训练基地、天津沙滩排球训练基地、天津高等院校体育科学研究所。李克敏在协调组织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从十年前“体教结合”的思想到现在的“教研训相长,学能绩并进”的科学理论,她一直走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前列。现在李克敏又开始了新的探索——高校体育研究所,承担在研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国家“十五”重点项目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