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开端,是人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孕育的阶段,是人生试飞的阶段。大学生开始有自己最初的经过些许理智思考的人生规划。而这些梦想,这些规划需要高校老师从中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可以成为:今天你因高校而骄傲,明天高校因你而自豪。在高校工作中,教师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为高等教育、科技、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校中取得的成果一定是建立在高校教师具备良好工作心态的基础上的。拥有良好的心态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科研的源泉,也是使之几十年保持这种热情的动力。今天我们讨论用一个观察者的心态来做教育工作。
小林即將到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求学了,他在中学里一直勤奋学习,把分数看得很重,因为他除了学习成绩优秀以外,就没有别的特长了。每当他想到将要投入全新的大学生活时,小林就有点发怵。在中学里面,学习成绩的好坏,一直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然而,在”高手如云”的大学新班集体中,由于学习方法或是心理压力的问题,使大学新生原来的优势不复存在,原市级甚至省级高考状元可能学习成绩会落后于一个高考成绩一般的同学。这部分原来以学业成绩优秀而建立起自信心的大学新生,,需要在高校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慢慢理解在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更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后者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
所谓的“观察者效应”,指的是被观察的现象会因为观察行为而受到一定程度或者很大程度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来说就是观察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对学生有好的期望,始终以相信学生能够成功的态度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取得成功。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好的期望,对学生不予理睬或者不相信学生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那么学生就真的不会取得成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仅会影响其学业,也会影响其一生。有这样两个故事,可以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在一所农村小学里,有一名学生非常顽劣,不但学习成绩很差,而且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老师对他是不胜其烦。这名教师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他的学生呢?他采取的是不理睬的方式,不仅他自己对这个学生不理睬,而且要求全班同学都不要理睬这个学生。刚开始时,这个学生还可以表现的满不在乎,但是时间长了,这种不予理睬和孤立的态度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不再顽劣,性格也越来越孤僻,最终选择了退学,并且终生没有再踏进学校一步,这一辈子一直生活在贫困潦倒之中。教师的不理睬、同学的孤立对于这名学生来说,是不能承受的惩罚、是最大的伤害。这种行为不但损害了他的学业,也损害了他的心理和性格,使他丧失了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这是最残忍的教育。另外一个故事就会使我们感到愉悦。玛瓦?柯林斯是美国最为成功的教师之一。1975年,她在在芝加哥自己的居所里创建了一所学校,说是学校,其实只有四个学生。当时,芝加哥市中心是出了名的毒品和犯罪蔓延的黑色地区,许多贫困青少年也跟着学坏、堕落。柯林斯的学生正是那些由于品行恶劣或者成绩太差而离开学校的学生。结果,她创造了奇迹。她的学生们慢慢不再想着街头的热闹,居然耐住性子在教室中学习。她的学生也从四个,变为成百上千,甚至开起了一所又一所的分校。那些曾经的问题孩子们毕业后成为了律师、医生、公务员等等,当然,最多的还是教师——继续柯林斯的教育事业。许多人都总结过柯林斯的成功之道,结果发现本质就是“赞美与信任”。柯林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她一遍又一遍地向孩子们重复着——“我相信你,你能做好,你能成功,承担生活的责任。停止抱怨,停止抱怨政府,停止抱怨老师,停止抱怨父母,成功与否全在你自己。”赞美和信任,教师的态度激励了最差出身的学生,他们在教师的美好期望下,迸发了改变自身命运的勇气和信心,获得了学业的成功,并真正避免了成为毒贩、瘾君子、罪犯的命运,也获得了人生的成功。观察者效应规律对观察者提出了相应要求。
观察者效应要求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的一生中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知识是通过观察得来的。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被认为最顽劣的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用,而且都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而不是满耳充斥的抱怨、责骂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观察者效应要求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要相信学生可以取得成功。教师的期望实际上会通过潜意识表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而这种潜意识也正是观察者效应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个教师不是真心的相信学生、不是真心地对学生产生良好期望,就算他再善于隐藏,也会在其言语、表情、肢体语言上表现出来,在不经意间对学生产生影响。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始终热爱自己的学生,唯有爱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心中没有爱的教师就像没有水的池塘、没有植物的山谷,死气沉沉,这样的教师不能称其为教师,甚至连教书匠都不是,这样的教师只能带给学生伤害和悲观。作为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关心爱护学生,才会在学生失去信心、犯了错误的时候,给予学生正确的帮助和期望,鼓励学生不断战胜自我、不断取得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坚韧、乐观、勇敢、奋斗的良好品质,为一生的成功奠定基础。
小林即將到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求学了,他在中学里一直勤奋学习,把分数看得很重,因为他除了学习成绩优秀以外,就没有别的特长了。每当他想到将要投入全新的大学生活时,小林就有点发怵。在中学里面,学习成绩的好坏,一直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准。然而,在”高手如云”的大学新班集体中,由于学习方法或是心理压力的问题,使大学新生原来的优势不复存在,原市级甚至省级高考状元可能学习成绩会落后于一个高考成绩一般的同学。这部分原来以学业成绩优秀而建立起自信心的大学新生,,需要在高校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慢慢理解在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更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后者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
所谓的“观察者效应”,指的是被观察的现象会因为观察行为而受到一定程度或者很大程度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来说就是观察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对学生有好的期望,始终以相信学生能够成功的态度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取得成功。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好的期望,对学生不予理睬或者不相信学生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那么学生就真的不会取得成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仅会影响其学业,也会影响其一生。有这样两个故事,可以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在一所农村小学里,有一名学生非常顽劣,不但学习成绩很差,而且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老师对他是不胜其烦。这名教师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他的学生呢?他采取的是不理睬的方式,不仅他自己对这个学生不理睬,而且要求全班同学都不要理睬这个学生。刚开始时,这个学生还可以表现的满不在乎,但是时间长了,这种不予理睬和孤立的态度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不再顽劣,性格也越来越孤僻,最终选择了退学,并且终生没有再踏进学校一步,这一辈子一直生活在贫困潦倒之中。教师的不理睬、同学的孤立对于这名学生来说,是不能承受的惩罚、是最大的伤害。这种行为不但损害了他的学业,也损害了他的心理和性格,使他丧失了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这是最残忍的教育。另外一个故事就会使我们感到愉悦。玛瓦?柯林斯是美国最为成功的教师之一。1975年,她在在芝加哥自己的居所里创建了一所学校,说是学校,其实只有四个学生。当时,芝加哥市中心是出了名的毒品和犯罪蔓延的黑色地区,许多贫困青少年也跟着学坏、堕落。柯林斯的学生正是那些由于品行恶劣或者成绩太差而离开学校的学生。结果,她创造了奇迹。她的学生们慢慢不再想着街头的热闹,居然耐住性子在教室中学习。她的学生也从四个,变为成百上千,甚至开起了一所又一所的分校。那些曾经的问题孩子们毕业后成为了律师、医生、公务员等等,当然,最多的还是教师——继续柯林斯的教育事业。许多人都总结过柯林斯的成功之道,结果发现本质就是“赞美与信任”。柯林斯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她一遍又一遍地向孩子们重复着——“我相信你,你能做好,你能成功,承担生活的责任。停止抱怨,停止抱怨政府,停止抱怨老师,停止抱怨父母,成功与否全在你自己。”赞美和信任,教师的态度激励了最差出身的学生,他们在教师的美好期望下,迸发了改变自身命运的勇气和信心,获得了学业的成功,并真正避免了成为毒贩、瘾君子、罪犯的命运,也获得了人生的成功。观察者效应规律对观察者提出了相应要求。
观察者效应要求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的一生中百分之六十到八十的知识是通过观察得来的。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被认为最顽劣的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用,而且都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而不是满耳充斥的抱怨、责骂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观察者效应要求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要相信学生可以取得成功。教师的期望实际上会通过潜意识表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而这种潜意识也正是观察者效应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如果一个教师不是真心的相信学生、不是真心地对学生产生良好期望,就算他再善于隐藏,也会在其言语、表情、肢体语言上表现出来,在不经意间对学生产生影响。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始终热爱自己的学生,唯有爱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心中没有爱的教师就像没有水的池塘、没有植物的山谷,死气沉沉,这样的教师不能称其为教师,甚至连教书匠都不是,这样的教师只能带给学生伤害和悲观。作为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关心爱护学生,才会在学生失去信心、犯了错误的时候,给予学生正确的帮助和期望,鼓励学生不断战胜自我、不断取得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坚韧、乐观、勇敢、奋斗的良好品质,为一生的成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