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阳市四十六中学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 要】通过物理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科学素养的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学习方式,努力使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和目标落到实处。本文分析了促进中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有利因素和阻碍科学素养培养的不利原因,同时对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进行了一系列的对策研究,为寻求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与方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技素养;培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对学生进行科技素养的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把我的一些经验和体会阐述一下,与大家共同切磋。
1. 高中物理新课程应采取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育认为:知识是被动接受的;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传统的物理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式状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为此,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应把科学探究摆到首要位置,课标中和教材中给出了大量的探究课题,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物理科学探究与以往的物理实验有着根本的不同,其主要差别在于以前的实验是教师或教科书划出了从问题到结论的单一路径,学生只是再操作一遍,以验证实验为主。而科学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选择最能体现教育价值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与此同时,将物理科学最新进展引入课程,如纳米技术、超导、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可控热核反应等。
因此,教师要树立以探究式教学贯穿高中物理教学全过程的思想,为学生创设亲身参与探究的问题情境,这将成为今后物理教学中的重头戏。
2. 将物理学史教育有机地整合到物理课程教学中 物理新课标是围绕着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为目标而制定,科学素养其最核心部分就是受教育者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物理学史,它以人类与物理世界对话的历史为研究对象,融合了与物理学有关的自然科学以及与人类思想、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多学科知识,是一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紧密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通过成功的科学家遇到困难如何思考、如何探索达到目的,描绘物理学家探索科学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使受教育者精神上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意志得到磨炼,鉴赏力得到提高,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产生热烈的感情形成了对美和善的辨别力和追求热情,从而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和谐的发展。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教师必须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使物理学史故事和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要使学生感到它是物理课程的附加部分;另外,教师所提出的物理史故事的学习问题,一定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情境和探究过程;三是教学设计时采用学生课外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以解决教学课时少和科学史学习比较费时的矛盾问题。
由于物理学史其内容的特点及它所具有的丰富教育因素,决定它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发挥出独特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把物理学史教育整合到课程教学中,而不是成为物理课程教学的一个附加部分,是使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目标得以落实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开展物理课外活动,陶冶学生科学素养情操 物理课外活动,主要有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以及物理游戏活动。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已有可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初二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到高中,发散思维变得活跃,不轻信现存的答案。因此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对于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很有好处。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增强了印象,加深记忆,也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促进了科研能力的发展,从而使他们在有兴趣的活动中自然地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
4. 开展物理讲座,渗透科学素养的培养 用讲座形式来激发学习物理兴趣,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素养是十分有效的。讲座可减少学生看书的时间而获得大量信息,一般来说,利用讲座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两种形式:(1)在讲座中渗透;(2)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题材,如与生产生活相关并且有广泛应用的物理知识,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关系的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物理学发展的成就及前沿问题。通过这些讲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5. 加强学生自学能力与信息能力培养 自学能力对于当今提倡的终身教育尤为重要,而信息社会化与社会信息化是当今重要的时代特征,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并需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所以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重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可以说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科学素养水平的一种体现。现代传播媒体包含大量的科学技术信息,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有益的教育资源,把不同类型的资源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培养全面的科学素养服务。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信息来源,如科普网站、科普读物、电视科教节目等。教师还可通过组织一些科技论文写作、收集科技新闻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其他能力必然逐渐地得到提高。
6. 在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帅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讲授现代物理知识,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在知识快捷更新和发展的今天,让中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是十分必要的。
【摘 要】通过物理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科学素养的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学习方式,努力使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和目标落到实处。本文分析了促进中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有利因素和阻碍科学素养培养的不利原因,同时对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进行了一系列的对策研究,为寻求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与方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技素养;培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对学生进行科技素养的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把我的一些经验和体会阐述一下,与大家共同切磋。
1. 高中物理新课程应采取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育认为:知识是被动接受的;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传统的物理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式状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为此,新课程物理教学中应把科学探究摆到首要位置,课标中和教材中给出了大量的探究课题,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物理科学探究与以往的物理实验有着根本的不同,其主要差别在于以前的实验是教师或教科书划出了从问题到结论的单一路径,学生只是再操作一遍,以验证实验为主。而科学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选择最能体现教育价值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与此同时,将物理科学最新进展引入课程,如纳米技术、超导、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可控热核反应等。
因此,教师要树立以探究式教学贯穿高中物理教学全过程的思想,为学生创设亲身参与探究的问题情境,这将成为今后物理教学中的重头戏。
2. 将物理学史教育有机地整合到物理课程教学中 物理新课标是围绕着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为目标而制定,科学素养其最核心部分就是受教育者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物理学史,它以人类与物理世界对话的历史为研究对象,融合了与物理学有关的自然科学以及与人类思想、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多学科知识,是一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紧密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通过成功的科学家遇到困难如何思考、如何探索达到目的,描绘物理学家探索科学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使受教育者精神上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意志得到磨炼,鉴赏力得到提高,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产生热烈的感情形成了对美和善的辨别力和追求热情,从而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和谐的发展。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教师必须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使物理学史故事和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要使学生感到它是物理课程的附加部分;另外,教师所提出的物理史故事的学习问题,一定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情境和探究过程;三是教学设计时采用学生课外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以解决教学课时少和科学史学习比较费时的矛盾问题。
由于物理学史其内容的特点及它所具有的丰富教育因素,决定它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发挥出独特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把物理学史教育整合到课程教学中,而不是成为物理课程教学的一个附加部分,是使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一目标得以落实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开展物理课外活动,陶冶学生科学素养情操 物理课外活动,主要有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以及物理游戏活动。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已有可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初二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到高中,发散思维变得活跃,不轻信现存的答案。因此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对于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很有好处。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增强了印象,加深记忆,也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促进了科研能力的发展,从而使他们在有兴趣的活动中自然地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
4. 开展物理讲座,渗透科学素养的培养 用讲座形式来激发学习物理兴趣,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素养是十分有效的。讲座可减少学生看书的时间而获得大量信息,一般来说,利用讲座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两种形式:(1)在讲座中渗透;(2)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题材,如与生产生活相关并且有广泛应用的物理知识,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关系的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物理学发展的成就及前沿问题。通过这些讲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5. 加强学生自学能力与信息能力培养 自学能力对于当今提倡的终身教育尤为重要,而信息社会化与社会信息化是当今重要的时代特征,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并需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所以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重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可以说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科学素养水平的一种体现。现代传播媒体包含大量的科学技术信息,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有益的教育资源,把不同类型的资源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培养全面的科学素养服务。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信息来源,如科普网站、科普读物、电视科教节目等。教师还可通过组织一些科技论文写作、收集科技新闻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其他能力必然逐渐地得到提高。
6. 在现代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帅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讲授现代物理知识,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途径。在知识快捷更新和发展的今天,让中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