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的有效交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较好途径。首先,师生的有效交往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师生交往能使学生带着良好的情绪状态参与到学习中。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这样的学习效果就会好。其次,师生交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路上的一种原动力和润滑剂。再次,师生交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师生间有效交往建立的途径有哪些呢?本文就此作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 实现认识交往,是有效交往的基础
所谓认识交往是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达成共识,这是师生间有效交往的基础所在,要实现认识交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转变传统观念
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的被赋予知识传授者称号,学生更多的是知识的接受者。而现实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才能达到认识的有效交往。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的思想,转变学生只是接受器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水平有多高,了解学生乐于在哪些方面参与,善于在哪些方面发挥,明白哪些内容通过学生参与可以大有收获,而哪些内容需要教师传授,甚至大讲特讲,哪些内容则可以学生以读代讲的。正如导演要排好戏,不了解演员是不行的,而在教学中,只有要求导演去了解演员,不能要求演员事先了解导演意图。
2. 了解学生思维
一般来讲,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一个按照从未知到已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渐深化的过程。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去衡量学生的思维,所以总是从自己的思维特点出发组织教学,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同步,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师生在教学中要达到思维同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识的规律来进行教学。
3. 设计教学思路
在教学构思时,应该注意教学思维与教材思路以及学生思路的合拍,恰到好处地在关键之处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共振,产生智慧的火花。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构思时,要创设情境,体验生活,轮流朗读,开展竞赛。也可以根据内容,分角色朗读,扮演角色,口头描述等一系列跟教材合拍的教学思路。
二、 实现情感交往,是有效交往的目标
所谓情感交往是指在教学中师生情感高度一致,共同处于兴奋状态,达到同悲戚共兴奋的境界。情感交往是师生间较高境界的有效交往。实现情感交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课堂上实现情感交往的基础。民主的师生关系会促使教师把自己赤诚的爱献给自己从事的工作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另外,学生对教师的爱,会迁移到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勤奋、努力、积极配合老师,使师生在课堂上实现情感的交流。因此,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相处得十分融洽时,学生才具有学习的热情,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对学习自主权的认同。把他们看作是共同事业的年幼同志,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年长的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其次,要多与学生交往。以自己的真诚和无私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在交往活动中,师生能相互认识和了解,这样就能增进师生感情,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实现课堂之间有效的交往。
2. 激发良好的学生情感
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只是实现课堂情感交流的基础,要真正达到情感的共鸣,教师必须掌握激发学生情感的技巧。
首先,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情感是最能感染人,影响人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每时每刻都能微妙地、悄悄地进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创设一种愉悦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迸发出思考的活力。教师的情感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精神状态等方面表现出来。
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课堂教学中,有理有节地发挥出来。如特级教师霍懋征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要求自己进入角色,想作者之所想,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然后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变为自己富有情感的讲述,扣人心弦的提问,适时地辅以直观教具等方式,传达给学生以引起学生共鸣。正如于漪说的“教师要以作者之情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因此,只有挖掘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建立,可以使师生交往达到共情的较高水平。共情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保持敏感,变化自己的体验,还要用心去听,去体验,去想。其次,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问题的学生,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有选择的突出学生语言及行为中的积极的因素,利用其积极因素。再次是教师应开诚布公地和学生交流,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以心换心,而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开展多元性的评价,可以通过互评、自评的途径,可以评自己,评同学,甚至可以评老师,评教材。这种没有压抑、充分尊重个性、平等的学习评价能促使师生调节自己的行为,真正达到情感的交流。
(兰溪市实验小学)
一、 实现认识交往,是有效交往的基础
所谓认识交往是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达成共识,这是师生间有效交往的基础所在,要实现认识交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转变传统观念
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的被赋予知识传授者称号,学生更多的是知识的接受者。而现实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才能达到认识的有效交往。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的思想,转变学生只是接受器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水平有多高,了解学生乐于在哪些方面参与,善于在哪些方面发挥,明白哪些内容通过学生参与可以大有收获,而哪些内容需要教师传授,甚至大讲特讲,哪些内容则可以学生以读代讲的。正如导演要排好戏,不了解演员是不行的,而在教学中,只有要求导演去了解演员,不能要求演员事先了解导演意图。
2. 了解学生思维
一般来讲,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一个按照从未知到已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渐深化的过程。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去衡量学生的思维,所以总是从自己的思维特点出发组织教学,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同步,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师生在教学中要达到思维同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识的规律来进行教学。
3. 设计教学思路
在教学构思时,应该注意教学思维与教材思路以及学生思路的合拍,恰到好处地在关键之处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共振,产生智慧的火花。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构思时,要创设情境,体验生活,轮流朗读,开展竞赛。也可以根据内容,分角色朗读,扮演角色,口头描述等一系列跟教材合拍的教学思路。
二、 实现情感交往,是有效交往的目标
所谓情感交往是指在教学中师生情感高度一致,共同处于兴奋状态,达到同悲戚共兴奋的境界。情感交往是师生间较高境界的有效交往。实现情感交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课堂上实现情感交往的基础。民主的师生关系会促使教师把自己赤诚的爱献给自己从事的工作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另外,学生对教师的爱,会迁移到教学过程中,他们会勤奋、努力、积极配合老师,使师生在课堂上实现情感的交流。因此,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相处得十分融洽时,学生才具有学习的热情,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对学习自主权的认同。把他们看作是共同事业的年幼同志,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年长的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其次,要多与学生交往。以自己的真诚和无私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在交往活动中,师生能相互认识和了解,这样就能增进师生感情,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实现课堂之间有效的交往。
2. 激发良好的学生情感
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只是实现课堂情感交流的基础,要真正达到情感的共鸣,教师必须掌握激发学生情感的技巧。
首先,教师要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情感是最能感染人,影响人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情感每时每刻都能微妙地、悄悄地进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创设一种愉悦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迸发出思考的活力。教师的情感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精神状态等方面表现出来。
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在课堂教学中,有理有节地发挥出来。如特级教师霍懋征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要求自己进入角色,想作者之所想,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然后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变为自己富有情感的讲述,扣人心弦的提问,适时地辅以直观教具等方式,传达给学生以引起学生共鸣。正如于漪说的“教师要以作者之情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因此,只有挖掘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情感,达到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 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建立,可以使师生交往达到共情的较高水平。共情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保持敏感,变化自己的体验,还要用心去听,去体验,去想。其次,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问题的学生,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有选择的突出学生语言及行为中的积极的因素,利用其积极因素。再次是教师应开诚布公地和学生交流,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以心换心,而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开展多元性的评价,可以通过互评、自评的途径,可以评自己,评同学,甚至可以评老师,评教材。这种没有压抑、充分尊重个性、平等的学习评价能促使师生调节自己的行为,真正达到情感的交流。
(兰溪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