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在实行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好地完成这个目标,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者们的关注。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众多教师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能够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够为高职体育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 新课改 体育课堂 教学效率
高职体育课与中学阶段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比以前,高职阶段需要学生们掌握的体育知识更多,能力更强,因此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所谓体育课堂效率,通常就是指一教学单位时间(通常指一节课45分钟或40分钟)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和学生学习量,由于开设的高职课程比较多,学生们的学业比较重,再加上体育在许多同学眼中是“副科”,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学习,因此能够做到课后锻炼的同学比较少,能做到课前活动的同学就更少了。因此课堂效率就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已经相对比较多了,关注的焦点相对也比较全面,一般都集中在熟练教材,改善教法,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上面,倡导在课前准备、教学活动和课后锻炼上面多下工夫,在结合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效率。我在实践教学中吸收了以上研究成果,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因素,可以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1.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属性,必须遵循高职体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有效的高职体育教学活动,是指体育教师遵循高职生的发展状况和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优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满足高职生需求而组织的体育教育活动。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在教学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出来的,由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促使高职生提高身心素质,并使之符合高职体育新课标的要求。具体来说,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应具备如下内容:关注高职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率,要求高职体育教师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高职体育教师要具备反思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虽然经过高职体育教师努力和探索,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从调查的结果看,高职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
2.影响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1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指南和依据。教学目标过高,学生望而却步,打击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学生会对学习体育和训练缺乏动力。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高职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水平。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精确具体,易操作。如果体育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过于模糊抽象,具体做什么都难以讲清楚,教学就会失去方向,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此外,教学目标要多元化。每一课要实现的目标不仅是体育技能和知识,还要关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长期目标的实现。
2.2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载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对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内容不仅要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还要适合高职生的身心需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学校取消了实施多年的“普修课 选项课”的教学模式,全部改为选项课。这就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和自由选择的广阔的空间。比如:在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上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需求,选择适合自己锻炼的内容,或自己喜欢的项目,不仅主动参与到了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激发了兴趣,提高了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教学方法的选择
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式,都要看其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提高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仍存在满堂灌、有教无学、教多学少、缺乏自主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等弊端。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发展和推广,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新课程强调:高职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高职学校体育教师应该围绕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设置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对每节课都产生新鲜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4体育师生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体育兴趣和提高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机械服从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受学生欢迎,打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改变以往单向的教学模式,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体育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跳出来,把自己定位在指导者的位置上,用情感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如通过和学生一起打球,一起参加比赛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给高职体育教学带来生机,使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2.5课堂教学评价
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率的强大动力。教学评价只有实现多元化,才能促进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多元化主要体现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和情感评价相结合。此外,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体育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是挖掘学生潜力的催化剂,也是提高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剂良药。因此,体育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之词,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不断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充满信心,提高自身学习体育的兴趣。但也要注意,赞扬不能凭空捏造,要符合事实,适时适度,恰到好处。
3.提高高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3.1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
当前高等职业学院开设的课程比较多,在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热情本来就比较低,再加上体育学科由于知识比较枯燥,技能比较单调,需要学生们反复练习,有的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因此一些学生比较讨厌体育课,上课时往往不专心听讲和训练,下课后也几乎从不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不管体育教师如何安排知识结构,如何冥思苦想、滔滔不绝,所做的都会变成无用功。而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比较多。其实本来体育就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一般说来,男生对球类、竞技性的运动很感兴趣,而女生对健美操、舞蹈类的运动较感兴趣,所有同学都对赛事和游戏很有兴趣。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酌情进行一些游戏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而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自身的教学艺术,争取能够做到让学生喜欢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各种教学语言尽量通俗化,与学生的感情连成一片,这样就算是讲一些比较枯燥的体育知识时,学生们也可以参与到课堂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3.2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程
新课程教学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的程度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学生们的程度比较高,善于思考并且乐于思考,如若采用情景再现、分组讨论、模拟场景、探究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往往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多数地方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一下子采用这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学生们根本就适应不过来,因此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可以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新课程的思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共同探讨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归纳一些基本的体育规律,多提问(分组群体提问或单个提问),多让学生回答,立足于基础知识,在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基础上再逐渐培养体育技能和锻炼习惯,贯彻新课程的相关精神,在许多学校,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3.3重过程、轻结果
体育学科涵盖的内容很多,需要学生训练的技巧也相对较多。因此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某些体育技能的掌握,应该更加倾向于他们能力的培养,包括竞争意识、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抗压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和知识同等重要,需要每位学生都具备。因此,无论是在讲课还是训练的过程中,答案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思考和训练的过程,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参与思考过程中培养上述能力,这一点尤为关键,上课提问学生时,不是为了让他们说出比较正确的答案,而是让他们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理,做训练时,要精讲精练,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几个动作要领,而是学会更多的技巧,熟练而牢固地掌握运动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在以后的训练中采用标准科学的动作,取得好的成绩,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4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上好体育课,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不仅能激发高职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还能使体育知识和技能化繁为简,动静结合,增强体育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高职生的体育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体育教师把信息技术用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方式,不恰当地使用,会产生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后果。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注意正确灵活地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信息技术的关系。因此,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扬长避短,力求把多媒体的优点和长处发挥到极致,把其缺点和短处降到最低限度。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课堂是主战场,必须充分把握住这个主战场,因此势必要提高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思想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评价反馈等过程中,认真实践新课程理念,创新体育教学技术,完善教法学法,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沈舷.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06,(01).
[2]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5,(08).
[3]吕宪军,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01).
[5]宋丽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11).
关键词: 新课改 体育课堂 教学效率
高职体育课与中学阶段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比以前,高职阶段需要学生们掌握的体育知识更多,能力更强,因此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所谓体育课堂效率,通常就是指一教学单位时间(通常指一节课45分钟或40分钟)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和学生学习量,由于开设的高职课程比较多,学生们的学业比较重,再加上体育在许多同学眼中是“副科”,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学习,因此能够做到课后锻炼的同学比较少,能做到课前活动的同学就更少了。因此课堂效率就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已经相对比较多了,关注的焦点相对也比较全面,一般都集中在熟练教材,改善教法,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上面,倡导在课前准备、教学活动和课后锻炼上面多下工夫,在结合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效率。我在实践教学中吸收了以上研究成果,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因素,可以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1.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属性,必须遵循高职体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有效的高职体育教学活动,是指体育教师遵循高职生的发展状况和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优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满足高职生需求而组织的体育教育活动。高职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在教学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出来的,由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促使高职生提高身心素质,并使之符合高职体育新课标的要求。具体来说,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应具备如下内容:关注高职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率,要求高职体育教师有时间与效率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高职体育教师要具备反思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虽然经过高职体育教师努力和探索,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从调查的结果看,高职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
2.影响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2.1教学目标的定位
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指南和依据。教学目标过高,学生望而却步,打击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学生会对学习体育和训练缺乏动力。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高职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水平。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精确具体,易操作。如果体育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过于模糊抽象,具体做什么都难以讲清楚,教学就会失去方向,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此外,教学目标要多元化。每一课要实现的目标不仅是体育技能和知识,还要关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长期目标的实现。
2.2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载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对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内容不仅要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还要适合高职生的身心需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学校取消了实施多年的“普修课 选项课”的教学模式,全部改为选项课。这就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和自由选择的广阔的空间。比如:在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上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需求,选择适合自己锻炼的内容,或自己喜欢的项目,不仅主动参与到了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激发了兴趣,提高了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教学方法的选择
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式,都要看其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提高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仍存在满堂灌、有教无学、教多学少、缺乏自主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等弊端。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发展和推广,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新课程强调:高职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高职学校体育教师应该围绕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设置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对每节课都产生新鲜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4体育师生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体育兴趣和提高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机械服从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受学生欢迎,打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改变以往单向的教学模式,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体育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跳出来,把自己定位在指导者的位置上,用情感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如通过和学生一起打球,一起参加比赛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给高职体育教学带来生机,使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2.5课堂教学评价
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率的强大动力。教学评价只有实现多元化,才能促进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多元化主要体现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和情感评价相结合。此外,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体育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是挖掘学生潜力的催化剂,也是提高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剂良药。因此,体育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之词,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不断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充满信心,提高自身学习体育的兴趣。但也要注意,赞扬不能凭空捏造,要符合事实,适时适度,恰到好处。
3.提高高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3.1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
当前高等职业学院开设的课程比较多,在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热情本来就比较低,再加上体育学科由于知识比较枯燥,技能比较单调,需要学生们反复练习,有的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因此一些学生比较讨厌体育课,上课时往往不专心听讲和训练,下课后也几乎从不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不管体育教师如何安排知识结构,如何冥思苦想、滔滔不绝,所做的都会变成无用功。而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比较多。其实本来体育就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一般说来,男生对球类、竞技性的运动很感兴趣,而女生对健美操、舞蹈类的运动较感兴趣,所有同学都对赛事和游戏很有兴趣。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酌情进行一些游戏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而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自身的教学艺术,争取能够做到让学生喜欢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各种教学语言尽量通俗化,与学生的感情连成一片,这样就算是讲一些比较枯燥的体育知识时,学生们也可以参与到课堂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3.2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程
新课程教学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的程度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学生们的程度比较高,善于思考并且乐于思考,如若采用情景再现、分组讨论、模拟场景、探究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往往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多数地方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一下子采用这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学生们根本就适应不过来,因此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可以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新课程的思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共同探讨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归纳一些基本的体育规律,多提问(分组群体提问或单个提问),多让学生回答,立足于基础知识,在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基础上再逐渐培养体育技能和锻炼习惯,贯彻新课程的相关精神,在许多学校,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3.3重过程、轻结果
体育学科涵盖的内容很多,需要学生训练的技巧也相对较多。因此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对某些体育技能的掌握,应该更加倾向于他们能力的培养,包括竞争意识、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抗压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和知识同等重要,需要每位学生都具备。因此,无论是在讲课还是训练的过程中,答案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思考和训练的过程,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参与思考过程中培养上述能力,这一点尤为关键,上课提问学生时,不是为了让他们说出比较正确的答案,而是让他们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理,做训练时,要精讲精练,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几个动作要领,而是学会更多的技巧,熟练而牢固地掌握运动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在以后的训练中采用标准科学的动作,取得好的成绩,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4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上好体育课,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不仅能激发高职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还能使体育知识和技能化繁为简,动静结合,增强体育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高职生的体育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体育教师把信息技术用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方式,不恰当地使用,会产生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后果。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注意正确灵活地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信息技术的关系。因此,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扬长避短,力求把多媒体的优点和长处发挥到极致,把其缺点和短处降到最低限度。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课堂是主战场,必须充分把握住这个主战场,因此势必要提高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思想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评价反馈等过程中,认真实践新课程理念,创新体育教学技术,完善教法学法,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沈舷.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06,(01).
[2]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5,(08).
[3]吕宪军,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01).
[5]宋丽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组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