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始于父母、归于教师、成于自己。无论是父母的帮助,还是学校的教育,我们究竟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什么样的助力?这就会涉及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内容,也会涉及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法。
家庭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当一个新生命第一次与父母见面时,教育就发生了。家庭教育会涉及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孩子得自己学会吃饭、穿衣、睡觉等。至于“行”,是一种行动,是一种具体的家务和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行”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孩子走向独立生活的第一步,但又是家长们最容易忽略的。
出于应试的压力,家长们会过分关注书本知识而选择性地让孩子放弃部分家务劳动及责任,从而也变相放弃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完成学业后,依然在家“啃老”。
这可能是当下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所以,家长应当意识到,家务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孩子人格的形成和成长。只有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劳动者,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劳动者,成为更好的社会劳动者,从而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人只有“被需要”,才能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找到幸福的感觉。
学校教育的目的和路径。生活除了生存和生存的技能,还要思考为什么活着。教育就是为了让人有道德地生存、有意义地生活,并给生命以价值。
我们可以用“有能力、被需要”六个字,来回答学校教育的目的。我们甚至可以将“有能力”简化为指向知识,将“被需要”简化为指向德行,就会发现这涉及到的正是学校的智育和德育。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给人一种能力,可以转化为一种生命的能量。生命最初的能量来自父母和父母的帮助,然后又在教师的帮助下从知识中积累和获得,之后走向社会,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释放生命的能量,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让学生获得“帮”的能力,并且让学生拥有“帮”的责任、智慧和精神。
为此,学校教育除了智育和德育,还要有音、体、美和劳动教育等,强调“五育”并举。在路径和方法上,强调“教育是帮的艺术”,这也是学校“帮教育”对教育的理解和行动。
教育起点的回望与寻找。当光谷实验中學的教育者意识到教育是一种“帮”,并且认为这种“帮”因爱而生、为成长而来,这种“爱”先是一种母爱、后是一种师爱时,于2014年秋提出了“帮教育”的概念,并将教育定义为“教育是一种帮助”。2018年秋,在主题为“走向生活”的第四届“帮教育”年会上,正式提出“走向生活的教育”和“看得见的教育”,并用“一只陶罐”来引爆和撬动这两个理念的落地。
于是,2019年春,在一种回望曾经生活、寻找逝去文明的教育活动中,全校师生和家长一次次地参与了学校倡导的“寻陶之旅”。校园中有了“彩陶画展第一季”“擦亮一间教室”“天亮就出发”“校园园艺博览会”等“生活化”和“看得见”的系列活动,还有“告别六月”“断炊计划”“独自上路”和“空中牧场”,校园中有了山羊、兔子和鸽群。而这一系列走向生活、强调劳动教育的活动,是一种全科全员的综合实践活动和项目式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凝聚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让教育有了更多的活力和力量。
教育源于生活也是为了生活。但一直以来,特别是应试现象让教育远离了生活。在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学校的“帮教育”开始强调教育要“生活化”和“看得见”,不仅是一种教育的回望和回归,也是一种对人的生命和生活意义的寻找。
责任编辑/曹小飞
家庭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当一个新生命第一次与父母见面时,教育就发生了。家庭教育会涉及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孩子得自己学会吃饭、穿衣、睡觉等。至于“行”,是一种行动,是一种具体的家务和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行”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孩子走向独立生活的第一步,但又是家长们最容易忽略的。
出于应试的压力,家长们会过分关注书本知识而选择性地让孩子放弃部分家务劳动及责任,从而也变相放弃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完成学业后,依然在家“啃老”。
这可能是当下家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所以,家长应当意识到,家务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孩子人格的形成和成长。只有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劳动者,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劳动者,成为更好的社会劳动者,从而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人只有“被需要”,才能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找到幸福的感觉。
学校教育的目的和路径。生活除了生存和生存的技能,还要思考为什么活着。教育就是为了让人有道德地生存、有意义地生活,并给生命以价值。
我们可以用“有能力、被需要”六个字,来回答学校教育的目的。我们甚至可以将“有能力”简化为指向知识,将“被需要”简化为指向德行,就会发现这涉及到的正是学校的智育和德育。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给人一种能力,可以转化为一种生命的能量。生命最初的能量来自父母和父母的帮助,然后又在教师的帮助下从知识中积累和获得,之后走向社会,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释放生命的能量,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让学生获得“帮”的能力,并且让学生拥有“帮”的责任、智慧和精神。
为此,学校教育除了智育和德育,还要有音、体、美和劳动教育等,强调“五育”并举。在路径和方法上,强调“教育是帮的艺术”,这也是学校“帮教育”对教育的理解和行动。
教育起点的回望与寻找。当光谷实验中學的教育者意识到教育是一种“帮”,并且认为这种“帮”因爱而生、为成长而来,这种“爱”先是一种母爱、后是一种师爱时,于2014年秋提出了“帮教育”的概念,并将教育定义为“教育是一种帮助”。2018年秋,在主题为“走向生活”的第四届“帮教育”年会上,正式提出“走向生活的教育”和“看得见的教育”,并用“一只陶罐”来引爆和撬动这两个理念的落地。
于是,2019年春,在一种回望曾经生活、寻找逝去文明的教育活动中,全校师生和家长一次次地参与了学校倡导的“寻陶之旅”。校园中有了“彩陶画展第一季”“擦亮一间教室”“天亮就出发”“校园园艺博览会”等“生活化”和“看得见”的系列活动,还有“告别六月”“断炊计划”“独自上路”和“空中牧场”,校园中有了山羊、兔子和鸽群。而这一系列走向生活、强调劳动教育的活动,是一种全科全员的综合实践活动和项目式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凝聚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让教育有了更多的活力和力量。
教育源于生活也是为了生活。但一直以来,特别是应试现象让教育远离了生活。在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学校的“帮教育”开始强调教育要“生活化”和“看得见”,不仅是一种教育的回望和回归,也是一种对人的生命和生活意义的寻找。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