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改革实施至今,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异常活跃,师生显得轻松愉悦。究竟在课改的今天,我们应追求一种怎样的课堂呢?
【关键词】家常课;讨论;真实;朴实;扎实;丰实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一、一次讨论引发的头脑风暴
两年前四月的一个周末,春日的暖阳柔柔地洒进鉴湖小学二楼多功能厅“鉴湖讲堂”内。讲堂内座无虚席,鉴湖小学全体教师正在这里进行“今天,我们追求怎样的‘家常课’”专题大讨论:
话题来自于高语教研组陆燕芬老师记录的“问题菜单”:“如何在公开课与家常课之间寻找平衡点?让公开课更家常些,让家常课更精彩些?”这个话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众多一线教师的共鸣。的确,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在他(她)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或许很少甚至从没有上过那种“轰轰烈烈”的公开课,却每天都在上着这种“平平淡淡”的家常课。但由于这类课是只有教者本人和教学对象才参与的课,缺乏一定的透明度,所以有些教师的课就不免流于“随意”,甚至“随便”,把“家常课”上成了“随意课”“随便课”:课前无准备,铃响进教室;课中无调控,上到哪算到哪;课后无反思,更谈不上研究与提高。于是,关于“家常课”的研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成了春风不度的“玉门关”。
其实,“家常课”作为课堂教学原生态的一种自然存在,因为它没有像公开课那样非常的境况和太多功利因素的干扰,使师生都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真实地投身于教与学的活动之中,所以,它也天然地具备了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特点。
二、真实——“但写真情与实境,任他埋没与流传”
家常课上,教师摒弃了公开课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鸣惊人”的功利心态,解除了“埋没”还是“流传”的后顾之忧,卸掉了太多太多的精神负担,就会真诚地去思考教材的难点、特点和疑点,真心地去面对每个孩子的情况、情绪和情思,实事求是地与学生一起经历教与学的过程,从而扎扎实实地去实现应当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朴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由于课前准备的繁杂与耗时耗资,家常课上教师极少会如公开课那样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去做大量的课前准备,没有了琳琅满目的道具,没有了刺激眼球的课件,没有了喧宾夺主的表演,没有了迷人眼的“乱花”,有的只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有的只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这样的课是朴素的、简约的,教师不会因展示“精彩”而手忙脚乱,学生不必为“奉迎”教师而不懂装懂,懂装不懂。
四、扎实——“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因不必如演员演绎剧本般受制于精心设计的教学预案,所以诸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注意读写姿势、作业认真仔细……”等等的课堂常规指导、学习习惯培养,是家常课上老师强调得最多的。因为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知道“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决定其学习效率的高下,影响其学习兴趣的形成,甚至还关系着一个人的终生发展。
“你还有什么不懂吗?”“大家说说看,这道题错在哪里了?”……这样的停顿、这样的问话,更是家常课有出现频率最高的,因为我们知道谁是学习上的困难户需要特别照顾,知道哪里是最容易出错的,得提醒大家注意,知道求知必须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老老实实地走着。
五、丰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育家崔峦老师曾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但是,鉴小人觉得家常课仅有真实、朴实与扎实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丰实的。家常课的“丰实”,首先应体现在它的有效率。家常课,并不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里,它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它追求以师生最轻的负担达成最高的目标,获取最大的效果。家常课的“丰实”,其次应体现在它的有生成。家常课,并不是不要预设,但它更关注生成,关注学情,关注因学而教,顺学而导。家常课的“丰实”,更应体现在它的发展。发展来自于遗憾,而常态下的家常课是最容易发现缺点、留下遗憾、找到改进点的。
这就是鉴小人追求的家常课,看似水波不兴,细细品味,你却又处处能感受到它的亮点。它是家常的,但它也是精致的,其中真实是本色,朴实是特征,扎实是目标,丰实是境界,所以它是“精致化”的家常课。
将家常课“精致”到底!大讨论后,鉴小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为了践行这一口号,学校开始了《“轻负高效”的精致家常课实践探索》这一省教研课题的研究。
六、一场革命带来的丰硕成果
任何的教育变革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它与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的环境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如日本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在其力作《静悄悄的革命》(中文版)的序中将现在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尽管这场革命是“静悄悄”的,进程是“缓慢”的,但它终将带来“确实的成果”。
两年来,鉴小人以语、数、英、科这四大学科的家常课为实践基地,提出了“改革备课要求,做到心中有学生;改革评课标准,做到心中有目标;改革教学方式,做到手中有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做到评价求多元;改革作业布置,做到作业有情趣”等实施策略,努力打造以“真实、朴实、扎实、丰实”为基本特征的精致课堂、高效课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们制定出了《鉴湖小学“精致家常课”备课细则》,倡导“精品式 反思式”的备课新形式,要求教师树立“教师引领精简,学生活动精炼,课堂文化精美”的教学新理念,构建起“一·三·四精致家常课”课堂新模式(即课堂教学要贯穿一条主线,达成三项要求,抓好四步教学:“一”是围绕“精致教学,活力课堂”这一主线;“三”是要求教师认真落实三项要求,即自学探究不少于5分钟,质疑问难不少于5分钟,课堂作业不少于5分钟;“四”是整个课堂尝试四种教学方式落实,即学、导、探、实)。
研究中,许多备课组或教师个人根据学科特点,深入探索实践,创新出一系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个性化精致课堂教学模式,如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创建了“问题解决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型,“自学课文,整体感知→个体质疑,伙伴(小组)互助→问题征答,群体协作→问题延伸,课外拓展”,通过这一阅读教学流程,使学生的学习从“?”处开始,又在“?”处结束,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数学组张盈菲老师创建的是一种将数学融入生活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新课型,它的基本结构是:体会生活,激发疑问→感悟生活,大胆猜想→感受生活,收集数据→合作交流,提升结论→解决问题,生活实践。另外,如“同质互助式”“对话互动式”等语文教学新课型,“游戏导入式”“尝试错误式”等数学教学新课型,“自主探究式”科学教学课型、“媒体参与式”英语教学课型……如千树万树的梨花绽放在鉴小人的课堂里。
为深入推进“一·三·四”精致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学校又改革了原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制定了《鉴湖小学精致家常课评课标准》,建立课堂观察与课堂问诊两项机制,并通过团队亮课与校本教研活动来运行这两种课堂管理机制。而《鉴湖小学作业减负“三制”》(即“下水作业”制、“统一记录”制、“超时免做”制)的出台,则从数量与时间上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作了明确的规定,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将孩子们从烦琐、机械的作业中解放了出来,并鼓励广大教师在学生的课内外作业设计上动脑筋、想策略,使其變成一道有滋有味的“文化餐”,变成孩子们极欲一品为快的“下午茶”“小甜品”。
该课题现已正式结题,其研究成果被评为省三等奖,并有十余个子课题在县市级立项,并已陆续结题获奖;四十余篇相关论文案例在省市县各级发表获奖。当然,课题的结束并不代表着鉴小人对家常课研究的止步,为“将家常课精致到底”,在“轻负高效”精致家常课研究的基础上,鉴小人又开始了“新书院文化下,‘学导精致课’的实践探索”这一新课题的研究。
(编辑:董 娇)
【关键词】家常课;讨论;真实;朴实;扎实;丰实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一、一次讨论引发的头脑风暴
两年前四月的一个周末,春日的暖阳柔柔地洒进鉴湖小学二楼多功能厅“鉴湖讲堂”内。讲堂内座无虚席,鉴湖小学全体教师正在这里进行“今天,我们追求怎样的‘家常课’”专题大讨论:
话题来自于高语教研组陆燕芬老师记录的“问题菜单”:“如何在公开课与家常课之间寻找平衡点?让公开课更家常些,让家常课更精彩些?”这个话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众多一线教师的共鸣。的确,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在他(她)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或许很少甚至从没有上过那种“轰轰烈烈”的公开课,却每天都在上着这种“平平淡淡”的家常课。但由于这类课是只有教者本人和教学对象才参与的课,缺乏一定的透明度,所以有些教师的课就不免流于“随意”,甚至“随便”,把“家常课”上成了“随意课”“随便课”:课前无准备,铃响进教室;课中无调控,上到哪算到哪;课后无反思,更谈不上研究与提高。于是,关于“家常课”的研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成了春风不度的“玉门关”。
其实,“家常课”作为课堂教学原生态的一种自然存在,因为它没有像公开课那样非常的境况和太多功利因素的干扰,使师生都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真实地投身于教与学的活动之中,所以,它也天然地具备了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特点。
二、真实——“但写真情与实境,任他埋没与流传”
家常课上,教师摒弃了公开课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鸣惊人”的功利心态,解除了“埋没”还是“流传”的后顾之忧,卸掉了太多太多的精神负担,就会真诚地去思考教材的难点、特点和疑点,真心地去面对每个孩子的情况、情绪和情思,实事求是地与学生一起经历教与学的过程,从而扎扎实实地去实现应当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朴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由于课前准备的繁杂与耗时耗资,家常课上教师极少会如公开课那样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去做大量的课前准备,没有了琳琅满目的道具,没有了刺激眼球的课件,没有了喧宾夺主的表演,没有了迷人眼的“乱花”,有的只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有的只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这样的课是朴素的、简约的,教师不会因展示“精彩”而手忙脚乱,学生不必为“奉迎”教师而不懂装懂,懂装不懂。
四、扎实——“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因不必如演员演绎剧本般受制于精心设计的教学预案,所以诸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注意读写姿势、作业认真仔细……”等等的课堂常规指导、学习习惯培养,是家常课上老师强调得最多的。因为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知道“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决定其学习效率的高下,影响其学习兴趣的形成,甚至还关系着一个人的终生发展。
“你还有什么不懂吗?”“大家说说看,这道题错在哪里了?”……这样的停顿、这样的问话,更是家常课有出现频率最高的,因为我们知道谁是学习上的困难户需要特别照顾,知道哪里是最容易出错的,得提醒大家注意,知道求知必须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老老实实地走着。
五、丰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育家崔峦老师曾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但是,鉴小人觉得家常课仅有真实、朴实与扎实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丰实的。家常课的“丰实”,首先应体现在它的有效率。家常课,并不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里,它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它追求以师生最轻的负担达成最高的目标,获取最大的效果。家常课的“丰实”,其次应体现在它的有生成。家常课,并不是不要预设,但它更关注生成,关注学情,关注因学而教,顺学而导。家常课的“丰实”,更应体现在它的发展。发展来自于遗憾,而常态下的家常课是最容易发现缺点、留下遗憾、找到改进点的。
这就是鉴小人追求的家常课,看似水波不兴,细细品味,你却又处处能感受到它的亮点。它是家常的,但它也是精致的,其中真实是本色,朴实是特征,扎实是目标,丰实是境界,所以它是“精致化”的家常课。
将家常课“精致”到底!大讨论后,鉴小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为了践行这一口号,学校开始了《“轻负高效”的精致家常课实践探索》这一省教研课题的研究。
六、一场革命带来的丰硕成果
任何的教育变革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它与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的环境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如日本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在其力作《静悄悄的革命》(中文版)的序中将现在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尽管这场革命是“静悄悄”的,进程是“缓慢”的,但它终将带来“确实的成果”。
两年来,鉴小人以语、数、英、科这四大学科的家常课为实践基地,提出了“改革备课要求,做到心中有学生;改革评课标准,做到心中有目标;改革教学方式,做到手中有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做到评价求多元;改革作业布置,做到作业有情趣”等实施策略,努力打造以“真实、朴实、扎实、丰实”为基本特征的精致课堂、高效课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们制定出了《鉴湖小学“精致家常课”备课细则》,倡导“精品式 反思式”的备课新形式,要求教师树立“教师引领精简,学生活动精炼,课堂文化精美”的教学新理念,构建起“一·三·四精致家常课”课堂新模式(即课堂教学要贯穿一条主线,达成三项要求,抓好四步教学:“一”是围绕“精致教学,活力课堂”这一主线;“三”是要求教师认真落实三项要求,即自学探究不少于5分钟,质疑问难不少于5分钟,课堂作业不少于5分钟;“四”是整个课堂尝试四种教学方式落实,即学、导、探、实)。
研究中,许多备课组或教师个人根据学科特点,深入探索实践,创新出一系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个性化精致课堂教学模式,如四年级语文备课组,创建了“问题解决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型,“自学课文,整体感知→个体质疑,伙伴(小组)互助→问题征答,群体协作→问题延伸,课外拓展”,通过这一阅读教学流程,使学生的学习从“?”处开始,又在“?”处结束,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数学组张盈菲老师创建的是一种将数学融入生活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新课型,它的基本结构是:体会生活,激发疑问→感悟生活,大胆猜想→感受生活,收集数据→合作交流,提升结论→解决问题,生活实践。另外,如“同质互助式”“对话互动式”等语文教学新课型,“游戏导入式”“尝试错误式”等数学教学新课型,“自主探究式”科学教学课型、“媒体参与式”英语教学课型……如千树万树的梨花绽放在鉴小人的课堂里。
为深入推进“一·三·四”精致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学校又改革了原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制定了《鉴湖小学精致家常课评课标准》,建立课堂观察与课堂问诊两项机制,并通过团队亮课与校本教研活动来运行这两种课堂管理机制。而《鉴湖小学作业减负“三制”》(即“下水作业”制、“统一记录”制、“超时免做”制)的出台,则从数量与时间上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作了明确的规定,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将孩子们从烦琐、机械的作业中解放了出来,并鼓励广大教师在学生的课内外作业设计上动脑筋、想策略,使其變成一道有滋有味的“文化餐”,变成孩子们极欲一品为快的“下午茶”“小甜品”。
该课题现已正式结题,其研究成果被评为省三等奖,并有十余个子课题在县市级立项,并已陆续结题获奖;四十余篇相关论文案例在省市县各级发表获奖。当然,课题的结束并不代表着鉴小人对家常课研究的止步,为“将家常课精致到底”,在“轻负高效”精致家常课研究的基础上,鉴小人又开始了“新书院文化下,‘学导精致课’的实践探索”这一新课题的研究。
(编辑:董 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