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教学要拥有其魅力,不能离开生活这片沃士。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在汉语教学中,让社会生活进入汉语课堂,讓汉语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汉语课堂。
【关键词】:课改;生活;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要拥有其魅力,不能离开生活这片沃士。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就曾多次呼吁:“要变汉语教学的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汉语教育的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要达到这一理想的境界,就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汉语教学“生活化”。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在汉语教学中,让社会生活进入汉语课堂,让汉语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近年来,我们小学汉语教研组在学习同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实践,走出了一条课改的新路子--让生活走进汉语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家庭生活学汉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日益重视家庭文化建设。不久前,我到一位同学家家访。一进门,发现一家三口正围绕着外面的春雨吟诵古诗呢。孩子摇头晃脑:“远上寒山石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妈妈则应声朗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爸爸也不甘落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我今天布置的这一家庭作业,这孩子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的,真是出乎意料呀。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汉语,让他们抓住听广播、看报、看电视、接待客人等机会帮助孩子学习汉语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在教学《游子吟》后,我布置了一道给父母洗脚的“孝心作业”,学生在亲手触摸父母那布满老茧的手和脚时,内心的震撼肯定不是用文字和讲解所能代替的,它能挖掘出植根于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愫,激发出孩子们把因感恩而产生的孝敬之情化为努力学习的品质和关心他人的纯洁爱心。此时,教师再加以引导,相信涓涓细流必定会汇成爱的海洋,进而把爱扩展得更远。在家庭生活学汉语,也可以让孩子变的更有爱心。
二、在校园生活中学汉语
学校是专门的教书育人的场所。它在育人方面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养成时时学汉语、处处用汉语的好习惯。诸如文学社团、校报板报、红领巾广播站、读书节等都是很好的阵地,我们都可以赋予其浓郁的“汉语味”。这样做,不仅能成功地建设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更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汉语能力。
三、在社会生活中学汉语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可以说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只有用生活去做教育对象,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使社会生活富有“汉语味”,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投身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自觉运用汉语这个生活工具参与社会实践。如参观旅游、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等。学生参与这类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学汉语,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汉语、运用汉语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在生活体验中学汉语
汉语学习是一个自主体验的过程。汉语课上,学生可以从文本上获取某种体验,达到心灵的共鸣。但是,如果把学生的体验过程引入生活,就会产生裂变的效应。在学习了《大自然的文字》后,我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在大自然这位老师的启发下你有过怎样的发现,你观察过那些有趣的现象?请将这些发现和现象用文字表述出来。一位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在雷雨天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先打雷,后下雨的话,那么即使是下雨也不会下的很多;反之则要下瓢泼大雨。你相信吗?只要多观察,你就会发现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课文的启发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此时在学生的眼中似乎又变得五彩缤纷,似乎处处都充满了宝藏,等着自己用眼、用心去找寻。此时安排学生写话,不但满足了学生学习的要求,又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了生活中的精彩发现。学生的语言回归到生活,所以记录的都是生活中最真实的现象、最真实的情感。在生活体验中学汉语,努力缩短学生学汉语和用汉语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汉语是一种生活的需要。
五、在生活中的“偶然”中学汉语
教学必须以生活为本。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教学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生活中捕捉乐趣,并在这种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培养汉语素养。教师如果善于把握住生活中的偶然,使汉语教学变成生活中一泓活水,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这是比多做几道题或是多讲几篇文章来得更有意义的事。例如,喜欢雪是孩子的天性,面对"漫天飞雪"给学生所带来的惊喜,教师就可以敞开教室的门,让孩子去滚雪球、打雪仗、赏雪景。孩子们必将在酣畅淋漓的游乐中体验到雪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无疑,孩子们有了写雪的“资本”,有了一吐为快的欲望。可以预见,一篇篇观察细致、描写到位、想象丰富的佳作必将跃然纸上。
六、在生活实践中学汉语
实践其实也是一种教学,只是这种教学是进行式的,操作性的。生活中处处有汉语,也处处用到汉语,只有让丰富多彩的生活与汉语知识有机融合,为孩子搭建汉语实践的平台,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巩固,才能真正地丰富孩子们的情感,奠定孩子们厚实的人文根基。许多教师在训练学习的语言交际能力时总是一筹莫展,但是,如果把学生引入生活实践,则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班级的中队活动设计串联词,向校长写建议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设想,为学校的运动会、儿童节、联欢会设计广告用语、海报,在校运动会上当小记者,在“三八”节、教师节给自己的最尊敬的人写感谢信,发倡议书建议开展写规范字的专项整治活动、纯洁城市的文字形象等,这样,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汉语,不仅可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还自觉地把个人与社会、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自主地全方位地提高汉语素养。
总之,在新课改中,让生活走进课堂--使汉语教学体现“生活化”,让汉语走进生活--使学生生活具有“汉语味”,可以有效提高汉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改;生活;汉语;教学
汉语教学要拥有其魅力,不能离开生活这片沃士。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就曾多次呼吁:“要变汉语教学的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汉语教育的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要达到这一理想的境界,就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汉语教学“生活化”。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在汉语教学中,让社会生活进入汉语课堂,让汉语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近年来,我们小学汉语教研组在学习同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实践,走出了一条课改的新路子--让生活走进汉语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家庭生活学汉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日益重视家庭文化建设。不久前,我到一位同学家家访。一进门,发现一家三口正围绕着外面的春雨吟诵古诗呢。孩子摇头晃脑:“远上寒山石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妈妈则应声朗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爸爸也不甘落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我今天布置的这一家庭作业,这孩子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的,真是出乎意料呀。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汉语,让他们抓住听广播、看报、看电视、接待客人等机会帮助孩子学习汉语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在教学《游子吟》后,我布置了一道给父母洗脚的“孝心作业”,学生在亲手触摸父母那布满老茧的手和脚时,内心的震撼肯定不是用文字和讲解所能代替的,它能挖掘出植根于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愫,激发出孩子们把因感恩而产生的孝敬之情化为努力学习的品质和关心他人的纯洁爱心。此时,教师再加以引导,相信涓涓细流必定会汇成爱的海洋,进而把爱扩展得更远。在家庭生活学汉语,也可以让孩子变的更有爱心。
二、在校园生活中学汉语
学校是专门的教书育人的场所。它在育人方面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养成时时学汉语、处处用汉语的好习惯。诸如文学社团、校报板报、红领巾广播站、读书节等都是很好的阵地,我们都可以赋予其浓郁的“汉语味”。这样做,不仅能成功地建设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更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汉语能力。
三、在社会生活中学汉语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可以说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只有用生活去做教育对象,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使社会生活富有“汉语味”,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投身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自觉运用汉语这个生活工具参与社会实践。如参观旅游、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等。学生参与这类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学汉语,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汉语、运用汉语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在生活体验中学汉语
汉语学习是一个自主体验的过程。汉语课上,学生可以从文本上获取某种体验,达到心灵的共鸣。但是,如果把学生的体验过程引入生活,就会产生裂变的效应。在学习了《大自然的文字》后,我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在大自然这位老师的启发下你有过怎样的发现,你观察过那些有趣的现象?请将这些发现和现象用文字表述出来。一位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在雷雨天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先打雷,后下雨的话,那么即使是下雨也不会下的很多;反之则要下瓢泼大雨。你相信吗?只要多观察,你就会发现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课文的启发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此时在学生的眼中似乎又变得五彩缤纷,似乎处处都充满了宝藏,等着自己用眼、用心去找寻。此时安排学生写话,不但满足了学生学习的要求,又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了生活中的精彩发现。学生的语言回归到生活,所以记录的都是生活中最真实的现象、最真实的情感。在生活体验中学汉语,努力缩短学生学汉语和用汉语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汉语是一种生活的需要。
五、在生活中的“偶然”中学汉语
教学必须以生活为本。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教学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生活中捕捉乐趣,并在这种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培养汉语素养。教师如果善于把握住生活中的偶然,使汉语教学变成生活中一泓活水,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这是比多做几道题或是多讲几篇文章来得更有意义的事。例如,喜欢雪是孩子的天性,面对"漫天飞雪"给学生所带来的惊喜,教师就可以敞开教室的门,让孩子去滚雪球、打雪仗、赏雪景。孩子们必将在酣畅淋漓的游乐中体验到雪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无疑,孩子们有了写雪的“资本”,有了一吐为快的欲望。可以预见,一篇篇观察细致、描写到位、想象丰富的佳作必将跃然纸上。
六、在生活实践中学汉语
实践其实也是一种教学,只是这种教学是进行式的,操作性的。生活中处处有汉语,也处处用到汉语,只有让丰富多彩的生活与汉语知识有机融合,为孩子搭建汉语实践的平台,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巩固,才能真正地丰富孩子们的情感,奠定孩子们厚实的人文根基。许多教师在训练学习的语言交际能力时总是一筹莫展,但是,如果把学生引入生活实践,则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班级的中队活动设计串联词,向校长写建议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设想,为学校的运动会、儿童节、联欢会设计广告用语、海报,在校运动会上当小记者,在“三八”节、教师节给自己的最尊敬的人写感谢信,发倡议书建议开展写规范字的专项整治活动、纯洁城市的文字形象等,这样,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汉语,不仅可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还自觉地把个人与社会、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自主地全方位地提高汉语素养。
总之,在新课改中,让生活走进课堂--使汉语教学体现“生活化”,让汉语走进生活--使学生生活具有“汉语味”,可以有效提高汉语课堂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