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教师,我最喜欢其中的三位:杭州的郑英老师、郑州的李迪老师、上海的顾文艳老师。我爱看她们的朋友圈,爱看她们的照片与文字。郑英老师的办公室布置得舒适温馨,教室整洁亮丽。她还料理得一手好家务、做得一手好菜。李迪老师端庄素雅,早读《孟子》,午诵《诗经》,还报考心理咨询师和营养健康管理师,每次晒出来的早餐真正秀色可餐。顾文艳老师热爱花草园艺,家里的小花园四季芬芳,她爱在静夜里练书法,一撇一捺飘逸潇洒。她们三个都是很“厉害”的教师:拥有特级教师称号、正高级职称,著书立说,获奖甚多,不断被邀请到各地开讲座……
但她们最厉害之处,还不是这些外在的荣誉——她们全都是让学生发自内心信服的好老师,是真正让人“观之可亲”“见之忘俗”的美好女性,同时也是让学生“观之可亲”“见之忘俗”的好教师。
“观之可亲”“见之忘俗”这两个词来自《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初次进贾府,外祖母抱着她痛哭之后,命她见过家里的几个姑娘。黛玉一时来不及分辨,只记得一个“观之可亲”(迎春),一个“见之忘俗”(探春),一个“形容尚小”(惜春)。我被前两个词深深打动,后来成为教师,逐渐把这两个词语视为自己应该具备的专业形象,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修炼。
一、做一个让学生“观之可亲”的教师
要想令人“观之可亲”,当然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与言谈举止。学生觉得教师是否“可亲”,与外貌并没有直接联系。他们在乎的是老师是否有温度、能亲近。
衣着与仪容要洁净得体。其实,任何大方、干净的衣服,都适合教师。愿意的话,女教师可以化个淡妆,洒点香水则更美妙了。同时,我觉得要特别注意鞋子和头发。有的教师因为工作忙,皮鞋常常一层灰,运动鞋看不清原来的颜色,头发油腻腻地塌在头皮上……这样的形象是不符合“儿童成长范本”的。有些孩子卫生习惯差,教师就该向他们示范洁净美好的魅力,耐心地帮助这些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他们建构起对美的终身追求。
要主动对学生多微笑。有时候听完公开课,我会听到学生在小声评价:“今天有别的老师来听课,我们老师终于会笑了。”也听到朋友家的孩子说过:“老师平时从来不对我们笑。今天在公开课上的笑让我觉得好假,是装出来的。”一个只会在公开课上才对学生微笑的教师,学生是不会感受到其多少温情的。
我很喜欢对着孩子们微笑,觉得微笑着的自己才是孩子喜欢的模样。每天早上遇到学生,我会微笑着打招呼:“早上好!”放学的时候把孩子们送到校门口,一定微笑着挥手:“明天见!”
有一次向一个年轻同行描述:我送5班的孩子放学,回到教学楼,在楼梯上遇到6班的孩子。我对着他们挥手,微笑着说:“再见!周末开心!”直到长长的队伍从我身边走过。这个描述居然让那个年轻教师深深“感动、惭愧”。
能主动为自己的欠妥做法道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当然也常常会在工作中犯错误。也许是学科知识上的失误,也许是处理学生问题时候的欠妥,也许是跟同事合作时候的疏忽……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强词夺理、推卸责任。
批评错了学生,我一定当众道歉:“对不起!刚才错怪你了!向你道歉。”上课时候准备的课件打不开,也道歉:“对不起,老师准备工作不充分。耽误大家的时间了,很抱歉!”放学的时候没有关好窗户,晚上下雨,导致语文老师放在窗口桌子上的作业本被淋湿了,我当着全班学生向语文老师道歉:“对不起,是我粗心!没有检查教室的窗户是否关好。”我不会追究昨天晚上是哪个值日生负责关窗,而是自己主动承担责任。文明的行为,是需要用文明的方式去影响、去潜移默化地熏陶,而不是用斥责的方式“逼着”孩子去养成。
恰到好处的肢体接触。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算长一辈的人——哪怕有时候年龄相差不是特别大。对于儿童来讲,尤其会把教师与父母来对比。教师对待不同年龄的学生,可以保持一些恰到好处的肢体接触,让学生觉得师生关系的亲近。对幼儿园、低年级小朋友,教师在表示祝贺、安慰的时候可以结结实实拥抱一下;对渐渐进入青春期的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搂一下肩膀、拍一下脑袋;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高中生,击掌、握手都是很合适的肢体接触。
我的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很喜欢拥抱我,还喜欢用小脑袋在我衣服上蹭来蹭去说:“老师,你好香啊!”我会经常蹲下来跟他们聊天——保持我跟他们的视线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中年级以后,孩子们很少再主动拥抱我——他们也很少跟父母拥抱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教师如果再去拥抱,反而会令他们不自在。我会时不时来几个“摸头杀”或者拍拍肩,在跟他们个别对话时也会注意弯下腰。
二、做一个让学生“见之忘俗”的教师
要让学生“见之忘俗”,教师自然要有文化人该有的风度。教师要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庸俗、有品位,要能通过保持阅读、持续学习,让学生知道教师善于享受美、创造美。
要多读书。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一个人要为自己四十岁以后的长相负责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校长说:“读书,是女人最高档的美容品。”古今中外,许多人都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气自华”只是读书的副产品,是“腹有诗书”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读书的出发点,更不是刻意的追求。
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的世界里不应该只有教科书和成绩,应该有更丰富的一面。除了看书,运动、旅游、看电影、种花、练字、品茶、摄影……总有几款应该成为教师的爱好。一个在工作之余潜心去享受美、努力去创造美的教师,自然会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并在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来。
管理班级要有格局。做班主任的经常面临班级常规管理分数的得失,但不要动辄把“这样做会被扣分”的话挂在嘴边,那样培养不出大气的未来公民。教师应该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比如:保持自己课桌整齐,保持地面干净,进餐时要让自己看起来优雅,列队时要节约大家的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学校里所有的检查,目的絕对不是分数,而是提醒教师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有格局的教师也不会成天拿“扣分”说事。
与学生的互动要有边界。有的教师上课的时候,忍不住要诉苦:我每天要上多少节课、要批多少本作业,回家还要做家务、带宝宝。学生不是与教师精神平等的朋友,他们还没有意识对接教师的压力和忧愁。还有的教师上课的时候,会忍不住炫耀自己的孩子。这种“王婆卖瓜”的对象应该是自己的亲友,而不是学生。教师是陪伴、引导学生成长的那个专业人士,自己个人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不应该成为师生互动的话题。
每一个教师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每个教师的脸上,也一定透露出自己这么多年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的气息。教师在人群中就该是那个卓尔不群的专业人士,而在学生面前,更该是让学生“观之可亲”“见之忘俗”的成长范本。
一个让学生“观之可亲”“见之忘俗”的教师,也一定会与学生缔结美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会因为愿意亲近这个教师,而努力去成为将来更好的自己。
(责 编 莫 荻)
但她们最厉害之处,还不是这些外在的荣誉——她们全都是让学生发自内心信服的好老师,是真正让人“观之可亲”“见之忘俗”的美好女性,同时也是让学生“观之可亲”“见之忘俗”的好教师。
“观之可亲”“见之忘俗”这两个词来自《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初次进贾府,外祖母抱着她痛哭之后,命她见过家里的几个姑娘。黛玉一时来不及分辨,只记得一个“观之可亲”(迎春),一个“见之忘俗”(探春),一个“形容尚小”(惜春)。我被前两个词深深打动,后来成为教师,逐渐把这两个词语视为自己应该具备的专业形象,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修炼。
一、做一个让学生“观之可亲”的教师
要想令人“观之可亲”,当然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与言谈举止。学生觉得教师是否“可亲”,与外貌并没有直接联系。他们在乎的是老师是否有温度、能亲近。
衣着与仪容要洁净得体。其实,任何大方、干净的衣服,都适合教师。愿意的话,女教师可以化个淡妆,洒点香水则更美妙了。同时,我觉得要特别注意鞋子和头发。有的教师因为工作忙,皮鞋常常一层灰,运动鞋看不清原来的颜色,头发油腻腻地塌在头皮上……这样的形象是不符合“儿童成长范本”的。有些孩子卫生习惯差,教师就该向他们示范洁净美好的魅力,耐心地帮助这些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他们建构起对美的终身追求。
要主动对学生多微笑。有时候听完公开课,我会听到学生在小声评价:“今天有别的老师来听课,我们老师终于会笑了。”也听到朋友家的孩子说过:“老师平时从来不对我们笑。今天在公开课上的笑让我觉得好假,是装出来的。”一个只会在公开课上才对学生微笑的教师,学生是不会感受到其多少温情的。
我很喜欢对着孩子们微笑,觉得微笑着的自己才是孩子喜欢的模样。每天早上遇到学生,我会微笑着打招呼:“早上好!”放学的时候把孩子们送到校门口,一定微笑着挥手:“明天见!”
有一次向一个年轻同行描述:我送5班的孩子放学,回到教学楼,在楼梯上遇到6班的孩子。我对着他们挥手,微笑着说:“再见!周末开心!”直到长长的队伍从我身边走过。这个描述居然让那个年轻教师深深“感动、惭愧”。
能主动为自己的欠妥做法道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当然也常常会在工作中犯错误。也许是学科知识上的失误,也许是处理学生问题时候的欠妥,也许是跟同事合作时候的疏忽……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强词夺理、推卸责任。
批评错了学生,我一定当众道歉:“对不起!刚才错怪你了!向你道歉。”上课时候准备的课件打不开,也道歉:“对不起,老师准备工作不充分。耽误大家的时间了,很抱歉!”放学的时候没有关好窗户,晚上下雨,导致语文老师放在窗口桌子上的作业本被淋湿了,我当着全班学生向语文老师道歉:“对不起,是我粗心!没有检查教室的窗户是否关好。”我不会追究昨天晚上是哪个值日生负责关窗,而是自己主动承担责任。文明的行为,是需要用文明的方式去影响、去潜移默化地熏陶,而不是用斥责的方式“逼着”孩子去养成。
恰到好处的肢体接触。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算长一辈的人——哪怕有时候年龄相差不是特别大。对于儿童来讲,尤其会把教师与父母来对比。教师对待不同年龄的学生,可以保持一些恰到好处的肢体接触,让学生觉得师生关系的亲近。对幼儿园、低年级小朋友,教师在表示祝贺、安慰的时候可以结结实实拥抱一下;对渐渐进入青春期的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搂一下肩膀、拍一下脑袋;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高中生,击掌、握手都是很合适的肢体接触。
我的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很喜欢拥抱我,还喜欢用小脑袋在我衣服上蹭来蹭去说:“老师,你好香啊!”我会经常蹲下来跟他们聊天——保持我跟他们的视线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中年级以后,孩子们很少再主动拥抱我——他们也很少跟父母拥抱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教师如果再去拥抱,反而会令他们不自在。我会时不时来几个“摸头杀”或者拍拍肩,在跟他们个别对话时也会注意弯下腰。
二、做一个让学生“见之忘俗”的教师
要让学生“见之忘俗”,教师自然要有文化人该有的风度。教师要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庸俗、有品位,要能通过保持阅读、持续学习,让学生知道教师善于享受美、创造美。
要多读书。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一个人要为自己四十岁以后的长相负责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校长说:“读书,是女人最高档的美容品。”古今中外,许多人都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气自华”只是读书的副产品,是“腹有诗书”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读书的出发点,更不是刻意的追求。
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的世界里不应该只有教科书和成绩,应该有更丰富的一面。除了看书,运动、旅游、看电影、种花、练字、品茶、摄影……总有几款应该成为教师的爱好。一个在工作之余潜心去享受美、努力去创造美的教师,自然会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并在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来。
管理班级要有格局。做班主任的经常面临班级常规管理分数的得失,但不要动辄把“这样做会被扣分”的话挂在嘴边,那样培养不出大气的未来公民。教师应该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比如:保持自己课桌整齐,保持地面干净,进餐时要让自己看起来优雅,列队时要节约大家的时间,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学校里所有的检查,目的絕对不是分数,而是提醒教师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有格局的教师也不会成天拿“扣分”说事。
与学生的互动要有边界。有的教师上课的时候,忍不住要诉苦:我每天要上多少节课、要批多少本作业,回家还要做家务、带宝宝。学生不是与教师精神平等的朋友,他们还没有意识对接教师的压力和忧愁。还有的教师上课的时候,会忍不住炫耀自己的孩子。这种“王婆卖瓜”的对象应该是自己的亲友,而不是学生。教师是陪伴、引导学生成长的那个专业人士,自己个人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不应该成为师生互动的话题。
每一个教师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每个教师的脸上,也一定透露出自己这么多年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的气息。教师在人群中就该是那个卓尔不群的专业人士,而在学生面前,更该是让学生“观之可亲”“见之忘俗”的成长范本。
一个让学生“观之可亲”“见之忘俗”的教师,也一定会与学生缔结美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会因为愿意亲近这个教师,而努力去成为将来更好的自己。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