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新带来的新理念,使教学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换,教材的改革,评价标准的变化,这一切变化使教师与学生、知识与技能都重新定位。美术这一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担负着为学生艺术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多样发展的责任,更应该走在课改的前沿,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
那么,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呢?当然不是为了把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画家,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同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的个性对人一生的发展尤为重要,我们的国家需要有个性、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的人才。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生比较敢画,敢于表现,画面充满了童真,充满了稚气,同时也更好的张扬了个性。上中学后,他们随着观察能力的提高,急于表现真实的物象,与此同时,我发现他们的画逐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稚气,失去了个性。其实这与旧的教学模式不无关系。是课程改革使我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通过创作课来发展学生的个性。
通常來讲,欣赏、临慕、创作是美术教学工作中的三步曲,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我们更要重视创作这一环节,创作课是一个不可少的张扬个性的平台。
我们知道欣赏是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的有效方式;临摹是吸取精华提高认识、加深理解的过程,更是融会贯通、启迪智慧的过程,不是机械照抄;创作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提到创作,并不仅仅是绘画作品的创作,它也包括设计创作工艺品的创作、雕塑的创作等。其实创作更能发扬美术的情感性。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上好创作课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亲切的课堂气氛。
情感性是美术的基本品质。学生在创作时,需要有一个完全放松、完全自我的心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我在课堂上总是以亲切的眼神和微笑来鼓励学生,以幽默的语言来活跃气氛。如果学生带着情绪上课,是出不来好作品的。
二、 开阔眼界,提高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学生只有多看好的作品,开阔眼界,才能提高眼力。俗话说眼高手低,可是眼不高,手又如何能高。我认为只有眼力提高了,才能带动学生的手,使学生画出好作品。
在县城一般没有什么画展,我们又是寄宿学校,没有机会带学生出去看画展,就自己办学生的优秀作业展。让学生看到周围同学的佳作,这样更能刺激他们的上进心,同时也能取长补短。另外让学生在能力之内多购买书籍画册,然后互相借阅。这样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程度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欣赏能力。
三、利用先人范例,刺激思维
我们知道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凭经验办事,造成了习惯性思维。这样就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刺激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我经常会给学生讲一些前人的故事。比如:宋朝时,画院盛行。宋徽宗出题让画家们创作,其中有一个题目是“深山藏古寺”,画家们会如何去表现呢?同学们纷纷发言,说画一座高高的山,山顶上画一座寺庙。然后我告诉大家,这种画法不会入选。同时反问学生“为什么非要画寺庙呢?画一个挑水的小和尚岂不更妙?”。同学们哗然!由此我告诉大家创作要出新、出奇,有好的创意,再加上好的技法,才会画出好作品。不要把我们的想象力困在经验的牢笼里!
四、评价上要讲究艺术性、鼓励性,激发兴趣
一般来说,教师的评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弄不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失去兴趣。所以,我在评价学生时,不会用“你画的太难看了”这一类的词语。一般我会先肯定其的学习态度,再指出哪些地方画的不错,哪些创意很好,哪些地方应该再如何处理一下。对于稍差的学生,就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要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不是与他人的差距,并鼓励他不要和优秀生比,而是和自己比。发现了好作品或发现了同学的进步就要在班里当众表扬,用成功的快乐来树立自信。这样无论优秀生还是差生都能保持对美术的兴趣。
五、强迫学生创新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同学会不自觉的模仿周围同学的作品,同桌怎么画他也怎么画,或者书上怎么画他就怎么画。所以书上有的我不让学生画,模仿他人者要重新画,也就是说要有自己的东西。比如在上《神奇的手》这一课时,限于条件我改变了书上的教法,让学生先把手印到纸上,再添画一番将它画成一幅完整的画。要求书上有的不能画,临近同学的画不能雷同。结果同学们表现的都很优秀,你看,纸上的手被学生们画成了枫叶,画成了仙人掌,画成了山,画成了……这不失为一个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
通过以上的种种做法,使同学们拥有了一个创作的基石,在这个基石上同学们画出了许多有生命力的、有个性的、有风格的作品。通过创作学生们保持并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增强了创新精神。可以说创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张扬个性的平台。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育观念使我的美术教学,不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在教师全方位引导下的由感而发,由情而创作,因创作而张扬个性。
那么,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呢?当然不是为了把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画家,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同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的个性对人一生的发展尤为重要,我们的国家需要有个性、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的人才。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生比较敢画,敢于表现,画面充满了童真,充满了稚气,同时也更好的张扬了个性。上中学后,他们随着观察能力的提高,急于表现真实的物象,与此同时,我发现他们的画逐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稚气,失去了个性。其实这与旧的教学模式不无关系。是课程改革使我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通过创作课来发展学生的个性。
通常來讲,欣赏、临慕、创作是美术教学工作中的三步曲,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我们更要重视创作这一环节,创作课是一个不可少的张扬个性的平台。
我们知道欣赏是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的有效方式;临摹是吸取精华提高认识、加深理解的过程,更是融会贯通、启迪智慧的过程,不是机械照抄;创作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提到创作,并不仅仅是绘画作品的创作,它也包括设计创作工艺品的创作、雕塑的创作等。其实创作更能发扬美术的情感性。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上好创作课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亲切的课堂气氛。
情感性是美术的基本品质。学生在创作时,需要有一个完全放松、完全自我的心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我在课堂上总是以亲切的眼神和微笑来鼓励学生,以幽默的语言来活跃气氛。如果学生带着情绪上课,是出不来好作品的。
二、 开阔眼界,提高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学生只有多看好的作品,开阔眼界,才能提高眼力。俗话说眼高手低,可是眼不高,手又如何能高。我认为只有眼力提高了,才能带动学生的手,使学生画出好作品。
在县城一般没有什么画展,我们又是寄宿学校,没有机会带学生出去看画展,就自己办学生的优秀作业展。让学生看到周围同学的佳作,这样更能刺激他们的上进心,同时也能取长补短。另外让学生在能力之内多购买书籍画册,然后互相借阅。这样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程度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欣赏能力。
三、利用先人范例,刺激思维
我们知道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凭经验办事,造成了习惯性思维。这样就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刺激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我经常会给学生讲一些前人的故事。比如:宋朝时,画院盛行。宋徽宗出题让画家们创作,其中有一个题目是“深山藏古寺”,画家们会如何去表现呢?同学们纷纷发言,说画一座高高的山,山顶上画一座寺庙。然后我告诉大家,这种画法不会入选。同时反问学生“为什么非要画寺庙呢?画一个挑水的小和尚岂不更妙?”。同学们哗然!由此我告诉大家创作要出新、出奇,有好的创意,再加上好的技法,才会画出好作品。不要把我们的想象力困在经验的牢笼里!
四、评价上要讲究艺术性、鼓励性,激发兴趣
一般来说,教师的评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弄不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失去兴趣。所以,我在评价学生时,不会用“你画的太难看了”这一类的词语。一般我会先肯定其的学习态度,再指出哪些地方画的不错,哪些创意很好,哪些地方应该再如何处理一下。对于稍差的学生,就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要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不是与他人的差距,并鼓励他不要和优秀生比,而是和自己比。发现了好作品或发现了同学的进步就要在班里当众表扬,用成功的快乐来树立自信。这样无论优秀生还是差生都能保持对美术的兴趣。
五、强迫学生创新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同学会不自觉的模仿周围同学的作品,同桌怎么画他也怎么画,或者书上怎么画他就怎么画。所以书上有的我不让学生画,模仿他人者要重新画,也就是说要有自己的东西。比如在上《神奇的手》这一课时,限于条件我改变了书上的教法,让学生先把手印到纸上,再添画一番将它画成一幅完整的画。要求书上有的不能画,临近同学的画不能雷同。结果同学们表现的都很优秀,你看,纸上的手被学生们画成了枫叶,画成了仙人掌,画成了山,画成了……这不失为一个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方法。
通过以上的种种做法,使同学们拥有了一个创作的基石,在这个基石上同学们画出了许多有生命力的、有个性的、有风格的作品。通过创作学生们保持并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增强了创新精神。可以说创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张扬个性的平台。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育观念使我的美术教学,不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在教师全方位引导下的由感而发,由情而创作,因创作而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