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00六年十堰市中考试题亮点纷呈,其中第23题是不可多得的一道好题,注重考察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利于引发教师对平时教学的思考,
十堰市2006年中考第23题是;如图甲,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四边形ABCD是否为矩形,但他随身只带了有刻度的卷尺,请你设计一种方案,帮助李叔叔检测四边形ABCD是否为矩形。(图乙供设计备用)
在同学们学习了矩形的判定方法后,我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尝试
探究:两人合作,先各画一个四边形,让对方用手中的三角板检测是否是矩形。
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矩形判定方法,联系三角板的直角,很快有人发现:
方法1:分别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检测手中四边形的三个内角,若有一个内角不是90°就不是矩形,只有三个角都是直角时,手中的四边形才是矩形。
方法2:分别用三角板去测手中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长度,若有一组不等就不是矩形,若两组对边都相等时,为平行四边形。再用三角板去测该四边形的任一内角,若为直角就是矩形,若不是直角就不是矩形。
方法3:先用三角板去测手中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长度,若两组对边均相等,即为平行四边形,若有一组对边不相等,就不是矩形。再用三角板去测两对角线,若相等即为矩形,若不相等就不是矩形。
反思:这次尝试探究,初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矩形的判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之初次尝到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是探究的“热身”步骤。
(二)延伸探究1:将三角板换为有刻度的直尺呢?
学生通过对三角板、直尺两种工具的对比,发现直尺不能检测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只能测长度,于是有学生想到了可用尝试中的方法2来检测。
还有其它方法吗?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大约两分钟后,我让同学们交流、讨论,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样检测一个角是直角呢?
“我发现了……”,“我也发现了……”,“我们发现了……”。同学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于是,陆续产生了下列方法:
方法2先测量AB、BC、AC的长度,并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ABC是否
为直角,若是,再用相同的办法测量其他两个角是否为直角。只有三个角都是直角时,才是矩形。
方法3、先测量四边形ABCD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再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
其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即可给出判断。
反思2:这轮探究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得到开拓,联想、想象力得到训练,正如德国数学家德·摩根说;“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的发挥。”可见,在数学活动中,如何放飞学生的想象,是能否获得数学成功的关键。
(三)延伸探究2
你能用有刻度的卷尺去测量课桌的表面是否为矩形吗?收集同学们的检测结果,据此你认为这批课桌的质量如何?分析后给学校一些合理的建议。
(四)延伸探究3
给你一段够用的细绳,你能检测教室里的黑板是否是矩形吗?
细绳既不能检测一个角是否是直角,也不能测量长度,但我们可以采用作记号
等方式,仍能发现和比较两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
方法:先用细绳检测黑板的边AD、BC是否相等,AB、CD是否相等,若AD=13(2且AB=CD,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否则四边形AB-CD就不是矩形。
在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再用细绳检测AC、BD,若AC=BD,则平行四边形ABCD就是矩形,否则四边形ABCD就不是矩形。
反思3;由一中考题引出了由浅入深的四轮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后创新,由学会到会学,进而使之明确;“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数学解题理念。“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素质教育需要大批的教学生去发现真理的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中考……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会独立学习,放飞自己的想象,进行研究性学习。这就是我由一道中考题的教学设计所得到的收获。
十堰市2006年中考第23题是;如图甲,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四边形ABCD是否为矩形,但他随身只带了有刻度的卷尺,请你设计一种方案,帮助李叔叔检测四边形ABCD是否为矩形。(图乙供设计备用)
在同学们学习了矩形的判定方法后,我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尝试
探究:两人合作,先各画一个四边形,让对方用手中的三角板检测是否是矩形。
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矩形判定方法,联系三角板的直角,很快有人发现:
方法1:分别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检测手中四边形的三个内角,若有一个内角不是90°就不是矩形,只有三个角都是直角时,手中的四边形才是矩形。
方法2:分别用三角板去测手中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长度,若有一组不等就不是矩形,若两组对边都相等时,为平行四边形。再用三角板去测该四边形的任一内角,若为直角就是矩形,若不是直角就不是矩形。
方法3:先用三角板去测手中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长度,若两组对边均相等,即为平行四边形,若有一组对边不相等,就不是矩形。再用三角板去测两对角线,若相等即为矩形,若不相等就不是矩形。
反思:这次尝试探究,初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矩形的判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之初次尝到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是探究的“热身”步骤。
(二)延伸探究1:将三角板换为有刻度的直尺呢?
学生通过对三角板、直尺两种工具的对比,发现直尺不能检测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只能测长度,于是有学生想到了可用尝试中的方法2来检测。
还有其它方法吗?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大约两分钟后,我让同学们交流、讨论,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样检测一个角是直角呢?
“我发现了……”,“我也发现了……”,“我们发现了……”。同学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于是,陆续产生了下列方法:
方法2先测量AB、BC、AC的长度,并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ABC是否
为直角,若是,再用相同的办法测量其他两个角是否为直角。只有三个角都是直角时,才是矩形。
方法3、先测量四边形ABCD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再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
其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即可给出判断。
反思2:这轮探究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得到开拓,联想、想象力得到训练,正如德国数学家德·摩根说;“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的发挥。”可见,在数学活动中,如何放飞学生的想象,是能否获得数学成功的关键。
(三)延伸探究2
你能用有刻度的卷尺去测量课桌的表面是否为矩形吗?收集同学们的检测结果,据此你认为这批课桌的质量如何?分析后给学校一些合理的建议。
(四)延伸探究3
给你一段够用的细绳,你能检测教室里的黑板是否是矩形吗?
细绳既不能检测一个角是否是直角,也不能测量长度,但我们可以采用作记号
等方式,仍能发现和比较两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
方法:先用细绳检测黑板的边AD、BC是否相等,AB、CD是否相等,若AD=13(2且AB=CD,则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否则四边形AB-CD就不是矩形。
在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再用细绳检测AC、BD,若AC=BD,则平行四边形ABCD就是矩形,否则四边形ABCD就不是矩形。
反思3;由一中考题引出了由浅入深的四轮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后创新,由学会到会学,进而使之明确;“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数学解题理念。“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素质教育需要大批的教学生去发现真理的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中考……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会独立学习,放飞自己的想象,进行研究性学习。这就是我由一道中考题的教学设计所得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