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识杨玉来老师,总觉得她有一种天然的风度。这种风度不在螓首蛾眉,也不在巧笑美目,而在于言谈举止间。她似典型的江南闺秀,精致细腻,无半点琐碎扭捏。作为一位引领江西书坛的巾帼书法家,多年来她勤耕不辍,观其字、品其作,处处闪烁着传统精髓的灵光,体现着既深沉隽永又洒脱清奇的艺术特色。细细品味,可体会其书风在古韵中散发出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和灵动出古的创新精神。
中国人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言下之意,有形的物质财富,传到不善经营的子孙手里,总有挥霍耗尽的一天。而无形的艺术资产,却在杨玉来家中代代相传,几世相济。
杨玉来自幼得父亲杨农生——“江西书坛十老”之一的书法大家“虎爪杨”点教学书,不好高骛远而注重传统基本功之锤炼。初以“入古”奠根基,先颜后柳继而研习“二王”、黄庭坚、米芾等历代诸家名帖,《正气歌》、《多宝塔》、《蜀素帖》、《兰亭集序》……这些都是启蒙时期她与前人心意相交的媒介。“师造化,师古人,师一切可师之人”的开放包容心态使她的作品更见学养功夫。在创作中她不仅注重对古文字意蕴的发掘和表现,更注重心绪的自然流露,既得传统,又见自我。书路宽广的杨玉来,无论篆、隶、草、行、楷皆出神入化。她的书法作品中,楷书娴静清雅秀丽,隶书古朴淳厚生趣,行草飘逸潇洒大气,篆书自然、有法度,是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学养相互渗透、完美融合的结晶。
正是长期一丝不苟地心追手摹,再加上家学渊源、独特禀赋,年纪轻轻的杨玉来在书法的圣境初窥堂奥,成绩惊人。1987年,她的书法作品参加了首届中日妇女书法作品联展,并获得优秀作品奖。此后,她更是如鱼得水,收获了各种荣耀,事迹和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洋洋大观数十种之多。
此时的杨玉来并未就此自负不前,而是更加踏实地一步步践行自己对书法的真挚与热情。于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分院中文系毕业后,杨玉来选择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相长的过程,对她的书法创作而言,又是一次质的飞跃。数十年的教学实践,加深了她对中国古典诗词歌赋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了她对书法理论研究的认识。再品其佳作,运笔流畅灵动,疏而不散、密而不塞,纵敛得宜、错落有致,随意挥洒、气韵自成。漫长的书法旅途中,杨玉来经过长期的修炼涵养,抱法处势,得其三昧,她的作品不断地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
近年来,杨玉来多次举办和参与作品的展、拍、捐活动,反响热烈。仅2013年,她就在江南艺术馆、八大山人美术馆、滕王阁画院及中山艺术馆举行了四次大型联展,作品还于金石轩进行了5次拍卖。而这些拍卖所得,大部分都被杨玉来反馈社会,以作慈善之用。各大媒体都竞相对其人其作进行报道、宣传。
谈及这些成就,杨玉来最欣慰的便是能和父亲扬农生联名办展,这意味着父亲对自己的认可。能够和父亲并肩,成为杨家书法一位合格的后继者,可谓是她的夙愿。她不忘时刻以父亲的一句话警醒自己——“五百年后见分晓!”在她看来,书法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追求永远不满足,永远无止境。从一个稚嫩的书写者到书法家,最终成为书法大师,这三个阶段不仅得靠量的积累,还必须有质的突破。一个书家生命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突破、升华、涅槃的过程。对于书家来说,更是一个用心、悟道、博览、研究的过程,不断地写、不断地提高、不断地感悟,周而复始地持续下去,方可成就书家为艺的一生。正是因为书法被赋予了人的品性,所以,书写才变成了更崇高、更神圣的事。字,也与人一样,有血有肉,更有灵魂。
我常常想,中国书法为何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一方面,要靠书法家的人格情操、学识眼界的自然外露;而另一方面,也是书法家作品中传达出来的深厚而真挚的生命律动。挥毫泼墨,对于杨玉来,更像一种修行。她希望在这个漫长的参禅悟道过程中,把字写好,像最初父亲握着她的手书写的岁月,一笔一划,慎重端正。
诚如杨玉来所说,书法真正动人的地方恰恰都是技巧以外的东西。心法永远高于手法,没有眼界品德修为,书法仅仅是一门写字的手艺。只愿五百年后,这位杨门女杰依旧流芳翰墨史册。
中国人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言下之意,有形的物质财富,传到不善经营的子孙手里,总有挥霍耗尽的一天。而无形的艺术资产,却在杨玉来家中代代相传,几世相济。
杨玉来自幼得父亲杨农生——“江西书坛十老”之一的书法大家“虎爪杨”点教学书,不好高骛远而注重传统基本功之锤炼。初以“入古”奠根基,先颜后柳继而研习“二王”、黄庭坚、米芾等历代诸家名帖,《正气歌》、《多宝塔》、《蜀素帖》、《兰亭集序》……这些都是启蒙时期她与前人心意相交的媒介。“师造化,师古人,师一切可师之人”的开放包容心态使她的作品更见学养功夫。在创作中她不仅注重对古文字意蕴的发掘和表现,更注重心绪的自然流露,既得传统,又见自我。书路宽广的杨玉来,无论篆、隶、草、行、楷皆出神入化。她的书法作品中,楷书娴静清雅秀丽,隶书古朴淳厚生趣,行草飘逸潇洒大气,篆书自然、有法度,是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学养相互渗透、完美融合的结晶。
正是长期一丝不苟地心追手摹,再加上家学渊源、独特禀赋,年纪轻轻的杨玉来在书法的圣境初窥堂奥,成绩惊人。1987年,她的书法作品参加了首届中日妇女书法作品联展,并获得优秀作品奖。此后,她更是如鱼得水,收获了各种荣耀,事迹和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洋洋大观数十种之多。
此时的杨玉来并未就此自负不前,而是更加踏实地一步步践行自己对书法的真挚与热情。于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分院中文系毕业后,杨玉来选择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相长的过程,对她的书法创作而言,又是一次质的飞跃。数十年的教学实践,加深了她对中国古典诗词歌赋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了她对书法理论研究的认识。再品其佳作,运笔流畅灵动,疏而不散、密而不塞,纵敛得宜、错落有致,随意挥洒、气韵自成。漫长的书法旅途中,杨玉来经过长期的修炼涵养,抱法处势,得其三昧,她的作品不断地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
近年来,杨玉来多次举办和参与作品的展、拍、捐活动,反响热烈。仅2013年,她就在江南艺术馆、八大山人美术馆、滕王阁画院及中山艺术馆举行了四次大型联展,作品还于金石轩进行了5次拍卖。而这些拍卖所得,大部分都被杨玉来反馈社会,以作慈善之用。各大媒体都竞相对其人其作进行报道、宣传。
谈及这些成就,杨玉来最欣慰的便是能和父亲扬农生联名办展,这意味着父亲对自己的认可。能够和父亲并肩,成为杨家书法一位合格的后继者,可谓是她的夙愿。她不忘时刻以父亲的一句话警醒自己——“五百年后见分晓!”在她看来,书法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追求永远不满足,永远无止境。从一个稚嫩的书写者到书法家,最终成为书法大师,这三个阶段不仅得靠量的积累,还必须有质的突破。一个书家生命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突破、升华、涅槃的过程。对于书家来说,更是一个用心、悟道、博览、研究的过程,不断地写、不断地提高、不断地感悟,周而复始地持续下去,方可成就书家为艺的一生。正是因为书法被赋予了人的品性,所以,书写才变成了更崇高、更神圣的事。字,也与人一样,有血有肉,更有灵魂。
我常常想,中国书法为何有如此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一方面,要靠书法家的人格情操、学识眼界的自然外露;而另一方面,也是书法家作品中传达出来的深厚而真挚的生命律动。挥毫泼墨,对于杨玉来,更像一种修行。她希望在这个漫长的参禅悟道过程中,把字写好,像最初父亲握着她的手书写的岁月,一笔一划,慎重端正。
诚如杨玉来所说,书法真正动人的地方恰恰都是技巧以外的东西。心法永远高于手法,没有眼界品德修为,书法仅仅是一门写字的手艺。只愿五百年后,这位杨门女杰依旧流芳翰墨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