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交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在语文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和策略以期达成:
策略一:内部途径,建立自信,激发潜能
世界著名演说家卡耐基也这样说:“主要问题是畏惧——害怕在一群人面前站起来,害怕一个人独自站起来在那里讲话。”很多学生平时与同学、家长、亲朋聊天时头头是道,可一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却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绝大多数时间摆出一副沉默是金的态度,这种现象到小学中高年级尤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信。为了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笔者尝试了这样的策略:
首先,每接手一个新班,面对一个新的学生群体,笔者都让每位学生自我审视,并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几条优点,对于学生对自己的正面、积极的评价,笔者充分予以肯定和褒奖,这样做能使学生,尤其是那些自卑或后进的学生觉得自己同样十分重要,同时也能为学生今后大胆说话奠定基础。
第二,在课堂上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说话的机会。不论他们说话内容的长短,我都给予真诚的评价,以表扬为主。这样可以逐渐消除学生站起来说话的畏惧感,增强他们在课堂上说话的信心和欲望。
但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仅有当众说话的愿望和勇气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外部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策略二:外部途径,搭建平台,创造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口语表达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回答问题
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兴趣和口语表达的热情,此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管答案正确与否,只要学生表达得有条理,逻辑思维清晰,语言准确,语法正确,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课堂上提问让学生回答应该是当下语文课堂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形式,这里不再举例赘述,但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回答前后的鼓励、激励、点拨十分重要,用得好,学生会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否则学生会愈发沉默“对抗”,任凭你怎么启,学生也不会“发”。尤其是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语尤为关键,切不可用“好”“棒”看似表扬实则笼统含糊的“假大空”的话来搪塞、敷衍学生。点评要具体,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回答得好在哪些,不足是什么,使得所有学生都能透过教师的评价知道思考问题的方向、解决问题的出口,如何有效地组织语言等。
2.讨论争辩
根据教学内容揭示揭示矛盾,营造探究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形成口“愤”心“悱”,此时每位学生都会有讲话、表达的欲望,然后引导他们在混淆处讨论,在疑点上争辩。此时,只要稍加鼓励,学生便会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中有这样的问题:“爱因斯坦是不是伟大的人?”这一问题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我没有急着让学生当堂课回答问题,得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查阅资料,联系全文,再次发言讨论时侃侃而谈,讨论时有理有据,争辩得异常激烈。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惯。
3.表演课本剧
在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剧本,如《公仪休拒收礼物》《半截蜡烛》《负荆请罪》等,这类文体,人物语言生动,人物个性鲜明,人物神态提示清晰,非常适于学生在课内外练习表演。在这类课本剧的表演中,人物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充分彰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理解教材内容。如笔者教学《负荆请罪》这一多幕剧时,充分放手、给时间让学生根据文本提供的各类信息进行彩排,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笔者安排根据剧情的需要,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小组中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角色定位,不遗漏一个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学生的表演基本成型,最终在课堂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在进行课本剧展示时,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能透过“台词”,深刻感受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品质,强烈感受到廉颇的居功自傲和知错就改的反差。通过长时间的彩排和展示,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感。
4.背诵课文
背诵,应该是朗读的延伸和对文本的三度创造,正确的背诵应该用朗诵的形式进行,因为教材中所要求背诵的文章或段落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字,背诵这类文章,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和深切的情感体验,运用自身的记忆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文中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迷人的画面,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独特的情感体验等。通过背诵这种形式的语言训练,不但使学生积累丰富优美的语言材料,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教师要把教材充分运用起来,由易到难,多在课堂上创造一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站起来表达的机会,逐渐深入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扎扎实实地得到训练,平平稳稳地取得进步。
策略一:内部途径,建立自信,激发潜能
世界著名演说家卡耐基也这样说:“主要问题是畏惧——害怕在一群人面前站起来,害怕一个人独自站起来在那里讲话。”很多学生平时与同学、家长、亲朋聊天时头头是道,可一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却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绝大多数时间摆出一副沉默是金的态度,这种现象到小学中高年级尤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信。为了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笔者尝试了这样的策略:
首先,每接手一个新班,面对一个新的学生群体,笔者都让每位学生自我审视,并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几条优点,对于学生对自己的正面、积极的评价,笔者充分予以肯定和褒奖,这样做能使学生,尤其是那些自卑或后进的学生觉得自己同样十分重要,同时也能为学生今后大胆说话奠定基础。
第二,在课堂上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说话的机会。不论他们说话内容的长短,我都给予真诚的评价,以表扬为主。这样可以逐渐消除学生站起来说话的畏惧感,增强他们在课堂上说话的信心和欲望。
但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仅有当众说话的愿望和勇气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外部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策略二:外部途径,搭建平台,创造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口语表达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回答问题
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兴趣和口语表达的热情,此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管答案正确与否,只要学生表达得有条理,逻辑思维清晰,语言准确,语法正确,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课堂上提问让学生回答应该是当下语文课堂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形式,这里不再举例赘述,但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回答前后的鼓励、激励、点拨十分重要,用得好,学生会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否则学生会愈发沉默“对抗”,任凭你怎么启,学生也不会“发”。尤其是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语尤为关键,切不可用“好”“棒”看似表扬实则笼统含糊的“假大空”的话来搪塞、敷衍学生。点评要具体,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回答得好在哪些,不足是什么,使得所有学生都能透过教师的评价知道思考问题的方向、解决问题的出口,如何有效地组织语言等。
2.讨论争辩
根据教学内容揭示揭示矛盾,营造探究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形成口“愤”心“悱”,此时每位学生都会有讲话、表达的欲望,然后引导他们在混淆处讨论,在疑点上争辩。此时,只要稍加鼓励,学生便会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中有这样的问题:“爱因斯坦是不是伟大的人?”这一问题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我没有急着让学生当堂课回答问题,得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查阅资料,联系全文,再次发言讨论时侃侃而谈,讨论时有理有据,争辩得异常激烈。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惯。
3.表演课本剧
在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剧本,如《公仪休拒收礼物》《半截蜡烛》《负荆请罪》等,这类文体,人物语言生动,人物个性鲜明,人物神态提示清晰,非常适于学生在课内外练习表演。在这类课本剧的表演中,人物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充分彰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理解教材内容。如笔者教学《负荆请罪》这一多幕剧时,充分放手、给时间让学生根据文本提供的各类信息进行彩排,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笔者安排根据剧情的需要,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小组中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角色定位,不遗漏一个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学生的表演基本成型,最终在课堂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在进行课本剧展示时,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能透过“台词”,深刻感受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品质,强烈感受到廉颇的居功自傲和知错就改的反差。通过长时间的彩排和展示,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感。
4.背诵课文
背诵,应该是朗读的延伸和对文本的三度创造,正确的背诵应该用朗诵的形式进行,因为教材中所要求背诵的文章或段落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字,背诵这类文章,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和深切的情感体验,运用自身的记忆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文中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迷人的画面,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独特的情感体验等。通过背诵这种形式的语言训练,不但使学生积累丰富优美的语言材料,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教师要把教材充分运用起来,由易到难,多在课堂上创造一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站起来表达的机会,逐渐深入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扎扎实实地得到训练,平平稳稳地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