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素养本位”语文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di_1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以核心素养为本,加强实践性,注重时代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作为引导者,应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本,努力创设真实鲜活的学习情境,唤醒和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学习情境   文本解读   “主问题”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无数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为苏格拉底的这一教育理念做出了丰富而生动的诠释。的确,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育就是唤醒和点燃,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一观念也非常契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的“坚持立德树人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要求。而课堂作为教育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更应自然深入地贯彻“唤醒和点燃”这一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要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要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引导者”,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本,努力创设真实鲜活的学习情境,唤醒和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一、依托文本情境,培养审美能力
  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应该具备鲜明的学科特色。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占2.5学分,需用45个课时。由此可见,基于文本解读的语文学习活动,是高中语文课堂中的长青之树。因此,要依托文本情境,引导学生以作品的语言文字为起点,披文入情,感知作品的魅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进而生发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文本解读是一切阅读教学的起点,而语言文字是文本的具体呈现形式。因此,语文课堂应如吕叔湘先生所言,要“擦亮语言,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具体而言,教师要深钻教材,精准把握文本,寻找到解读作品的最佳切入点,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深入探究作品的情感与主旨。
  例如,在赏析古诗《夜归鹿门歌》时,可由诗题入手,沿着诗中出现的意象,带领学生不断涵泳、由浅入深,体会孟浩然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的情怀波动,感悟他在“鹿门月照开烟树”中寄寓的情感,以此观照我们自身的现实人生。在分析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性格变化的过程时,应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内容,着眼于情节的推动、精妙的细节刻画,再结合作者简练的风雪描绘,让学生潜心进入文本营构的情境,真诚地感受林冲处境的艰难,进而理解作品中“官逼民反”的深刻主题,之后还可拓展“林冲出门东投之后的内心独白”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动笔,为林冲写下一段内心独白,更好地体会人物内心的辛酸悲苦。而在鉴赏《故都的秋》时,可让学生先循着文本的语言,自由感知郁达夫笔下故都秋天的“清、静、悲凉”,再引导学生着眼于“赏玩”“饱尝”两词,结合文章中提及“秋士”的段落,体会郁达夫浓郁的士人感怀情结,以及他的“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进入作品文本情境的途径有很多,可略览之,可细品之,可涵泳之,可对比解读,可循文本内容体味意境,可与现实体验联想呼应。但无论何种方式,尊重并深入文本情境,才能让鉴赏和领悟落到实处。在学生依循文本情境深入解读赏析的过程中,定会惊服于文学的广博浩大、深邃圆融。如此一来,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就自然被唤醒,对中华文化的由衷认同感也能被激发。
  二、巧设任务情境,提升思维能力
  有了文本情境的覆盖,课堂就能呈现浓郁的“语文味”,而任务情境的精妙设计,则能赋予课堂生动的智慧碰撞。有生命力的語文课堂,应以学生积极参与的语文学习活动为内核。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从内容整体角度或学生整体参与角度引发的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过程的提问,在教学中具有“疑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出“妙在这一问”的新颖创意。因此,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可以点燃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的火焰。
  以《陈情表》一文为例 ,在学生充分预习、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作为课堂的主问题:晋武帝看完表文,赞叹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感动之际,“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如果你是晋武帝,看完表文,哪些地方说服了你?打动了你?为什么?此问题一出,以角色驱动学生分析文本,再在课堂上相机生成相关辅助问题,课堂任务情境得以成功设置,能让学生有文可依、有话可说,既感动于李密的孝情、忠情、苦情,又钦服于他情理兼具的陈情艺术。这样,学生就能清晰掌握文章思路,可谓一举多得。
  以“主问题”驱动课堂,能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任务情境,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能使课堂由“教的活动”转变为“学的活动”。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发问引导,点燃学生探索、求知的热情,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给足他们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一定能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三、生成对话情境,培养表达能力
  精妙的“主问题”的设置,能快速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上的语文学习,而贯穿其中,能促使师生和谐平等交流,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敢说与善说。“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致力于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为学生提供适宜对话的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体而言,教师应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以温和可亲的姿态,合适引导,生成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鼓励他们依循文本,积极参与“主问题”任务的思考与表达中。课堂是师生对话、学生交流的最佳场所,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从敢于表达到善于表达,其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得以提升,思维能力也随之发展。
  总之,践行新课程标准,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将语文课定位为“语文学习活动”,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托文本、巧设任务、生成对话平台。多维度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能让课堂成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平台。◆(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也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对大数据分析手段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  大数据是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它每时每刻都存在,但我们的眼睛无法看见,身体无法触
核心素养是高中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高中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
美术教室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作为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室的育人功能.通过构建开放式的教室管理机制,开展丰富的美术教育活动,吸引一批美术特长学生“进驻”美
摘要: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者,教师在面对学生犯的错误时,常常扮演着评价者、处置者或惩罚者的角色,对学生犯的错误进行武断、草率的处理,难以起到育人作用。本文提出教师在面对学生犯的错误时,一要强化分析,淡化评价,从“评价者”转变为“分析者”;二要强化示范,淡化处置,从“处置者”转变为“示范者”;三要强化引导,淡化惩罚,从“惩罚者”转变为“引导者”。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犯错 角色转换  《周易
观察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现况,可以发现多数情况下教师传授的知识都难以转化成学生的技能.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分类不够细致,只是以“整体打包”的方式灌输
曾经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占统治地位的文明创造了许多种艺术.最早统治墨西哥的是奥尔梅克人,他们生活在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400年间,他们创作出了圆形雕塑.马雅人在公元250年至
期刊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思维方法.本文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整合发生在纽芬兰海域的生活情境素材,创设地理情境问题,将情境化的知识传递给
游记类文言散文在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较大比例,是文言文的重要教学载体.分解式教学应用于游记类文言散文教学中,就是将文言散文的创作背景、字词句的解读、艺术
阅读古诗文,是聋生拥抱经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语言实践活动,促进聋生自主感悟、自主教育。笔者尝试以“评读”的方式,带领聋生在积极思辨、主动审美中高效阅读古诗文。  一、让阅读更加深入  一直以来,教师对古诗文的教学都是采用“释义—感悟—积累—运用”的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聋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在权威资料及教师解读的影响下,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只会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通俗
期刊